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827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嘉兴市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选择题部分(40分)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qǐ)戕(qiāng)害什刹(shà)海  百舸(gě)争流

B.剽(biāo)悍跫(qióng)音  文件夹(jiā)人烟阜(fù)盛

C.彳(chì)亍遒劲(jìnɡ) 怅寥(liáo)廓  锲(qì)而不舍

D.谄(chǎn)媚症(zhēnɡ)结  胳(ɡā)肢窝   一塌(tā)糊涂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学生凡语”橱窗内展示的是学生们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文辞内容的锤练,到版面美工的设计,都让观赏者感概不已。

B.舰用蒸汽轮机是先用锅炉烧出高温高压水蒸气,但之后不是去推动往复机,而是用蒸汽推动回转式的涡轮机。

C.“大锯活人”“利剑穿心”“口接子弹”……这些令人心惊胆战的名字,是魔术师在故弄悬虚,还是暗示他们的表演确实有生命危险?

D.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置疑:

两列车为何同现车站?

是信号失灵还是制动失灵?

撞车列车为何到站不停?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四季的▲,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通过我的指间流动。

(2)对艺术家来讲,如何跟上时代的形势,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是不可▲的社会责任。

(3)高一开学初进行了为期5天的军训活动,▲,我们进行了队列训练,学唱军歌,聆听国防知识讲座,还观看了军事题材的影片。

A.变幻推托期间B.变换推脱期间

C.变换推脱其间D.变幻推托其间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高位调整且很难下跌,国际粮食供需失衡正在加剧,但中国的粮食生产库存充足,依然能够满足自给。

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

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C.2020年以来,虽然全国住房价格过快的上涨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大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依然繁重。

D.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

6.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

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

▲;▲。

▲;▲。

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①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

②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

③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

④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

A.④①②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①②③④

7.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

(《庐州月》)

B.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千里之外》)

C.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断桥残雪》)

D.石楠烟斗的雾,飘向枯萎的树,沉默的对我哭诉。

(《夜的第七章》)

8.下面一段话中用了许多客套词语,其中准确的一组是

小弟本想明日光临宝地,请教种花之道,不料仁兄今日屈尊到我府上,实在让人承受不起。

所赠几袋花种已笑纳,盛情可感,在此拜谢。

A.光临请教府上B.请教仁兄拜谢

C.小弟屈尊笑纳D.宝地仁兄笑纳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呆在这儿,和你在一起。

”苏艾说:

“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的藤叶。

B.外人读到我们这些犹太人藏起来怎么过日子?

吃些什么?

谈些什么?

只会觉得好笑。

C.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D.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孔子师郯子、苌弘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2.下列各句所补出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绳)为轮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C.(吾)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生乎吾前(者),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3.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和一般人没什么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兴起了。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了《师说》来赠给他。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样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4.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以及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作者表达了乐观主义精神和豪情壮志。

B.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上片湘江秋景表现得逍遥自在,下片由轻松悠闲转而气势磅礴。

C.“万”“百”大数值虚数,“遍”“尽”“透”等极致性副词的使用体现出现实主义情怀。

D.本词写秋不落悲秋俗套,慷慨激昂,因为作者笔下秋天的壮丽、大气和其豪迈气概相吻合。

15.下列对《相信未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A.从诗中“蜘蛛网”“美丽的雪花”“凄凉的大地”等意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

B.前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C.第三节采用比喻手法,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

D.三节诗歌均以“相信未来”结尾,如歌曲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7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中国诗可不然。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

富于暗示。

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节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

1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有了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中国的诗歌才产生了最好的戏剧诗。

B.在客观写真技术还未发达时,中国绘画就有了“纯粹画”的作风。

C.逻辑虽极为简陋,但中国的辩证法却极为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D.因没有地心力概念,中国的思想体构往往都是虚幻的空中阁楼。

1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长诗和西洋诗相比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欣赏起来只要两三分钟的时间。

B.“鞋子”和“脚”的比喻意在表明中国诗篇幅短小的形式与其所表现的内容相互搭配。

C.中国诗人只擅长在“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上精雕细刻,不能创造出优秀的长诗。

D.“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是说中国诗篇简短意味悠远,而西洋短诗缺乏意蕴。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8~20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断绝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渐渐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文字的诵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驾驭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道为师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靠近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1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家祭无忘告乃翁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非选择题部分(60分)

二、填空题(10分)

21.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

(5)冠盖满京华,▲。

 (杜甫《梦李白》)

(6)却顾所来径,▲。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7)天边树若荠,▲。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五月的北平(节选)

张恨水

①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

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

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

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

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

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

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

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还有在屋里度过寒冬被搬出来的花。

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了人家极普通的栽植物。

这时,都次第开过花了。

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有。

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做个鸟瞰,你就会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

这绿海大部分就是槐树造成的。

②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的,都是树干还不十分粗。

刺槐却是北平的土产,树兜可以合抱,而树身高到十丈的,那也很是平常。

洋槐是树叶子一绿就开花,正在五月,花是成球地开着,串子不长,远望有些像南方的白绣球。

刺槐是七月开花,都是一串串的,有些像藤萝,不过是白色的而已。

洋槐香浓,刺槐不大香,所以五月里草绿油油的季节,洋槐开花,最是凑趣。

③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

尤其是城北,枣树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一个吉利。

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瓣,在上下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

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一寸到几寸长的不等,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

北平的屋子,对院子的一方,照例下层是土墙,高二三尺,中层是大玻璃窗,玻璃大得与百货店的货窗相等,上层才是花格活窗。

桌子靠墙,总是在大玻璃窗下。

主人翁若是读书伏案写字,一望玻璃窗外的绿色,映入眉宇,那实在是含有诗情画意的。

而且这样的点缀,并不花费主人什么钱的。

④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

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

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

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让人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

在宽平的马路上,如南、北池子,如南、北长街,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有三四里之长,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

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棵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荫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

在伟大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

太多了,我不能一一把它们介绍出来。

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的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

⑤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

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

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蕾推了过去。

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

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

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

公园里绿叶如盖,什刹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

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

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

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

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粮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

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

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

谁实为之?

孰令致之?

我们也就无从问人。

《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

“秦人不暇自哀”!

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

(有改动)

22.第②段写“洋槐”与“刺槐”,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23.分析第⑤段画线句“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4.本文与老舍的《想北平》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同有异,请加以评析。

(4分)

 

四、写作题(4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中有很多遇见,一次遇见,也许改变了你对某事的看法,或者你的人生态度,有的进而至于改变你的人生的轨迹。

请以“最的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要求有细节描写,不少于7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2020.10)

选择题部分(40分)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D(颓圮pǐ,什刹海chà;剽悍piāo;锲而不舍qiè)

2.B(A.锤练—锤炼感概—感慨C.故弄悬虚—故弄玄虚D.置疑—质疑)

3.C(“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其间”,指某一段时间,“期间”,某个时间里面,往往紧接着前面词语,如军训期间)

4.B(无地自容: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

形容非常羞愧。

此处应为“无处藏身”。

5.B(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的粮食生产”改为“生产的粮食”;C项成分残缺,在“市场”后加上“的工作”;D项句式杂糅,“基于”就是“在……基础上”的意思,可以说“在这些真实的文字基础上”,也可以说“基于这些真实文字”)

6.C(考虑前后照应。

7.B(B为比喻,其余为拟人。

8.B(“光临”是欢迎别人到自己家做客,“府上”是尊称别人的住宅,“笑纳”是请别人收下自己送的东西)

9.D(A冒号改逗号,B问号改逗号,C第二个顿号改逗号)

10.B(B意动用法A名作状CD名作动)

11.B(A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今义:

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C古义:

一般人;今义:

众多的人,大家。

D古义:

不一定;今义:

不需要。

12.A.輮以(之/木)为轮

13.C(A项中“生”通“性”,天赋、资质的意思。

B项中“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D项中“是故”是因此的意思。

14.C(“现实主义”应为“浪漫主义”)

15.A(从“美丽的雪花”不能看出这是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

16.D(作者以“空中楼阁”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17.B(A原文是“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C原文是“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D说“西洋短诗缺乏意蕴”无中生有。

18.D(A“绝”横渡,“益”更加;B“假”凭借、利用;C“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19.B(A前者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两者都是连词表转折;C前者是却、竟然的意思,后者是你、你的,代词;D前者代词,后者语气副词。

20.B经历没有体现出积累的重要性。

非选择题部分(60分)

二、填空题(10分)

21.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4)草木有本心

(5)斯人独憔悴

(6)苍苍横翠微

(7)江畔洲如月

三、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10分)

22.运用了对比手法。

突出了洋槐花的香浓和最是凑趣。

(2分)

23.这句在文中起过渡作用,作者在对北平的好进行了精练的概括后,一句“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引出了对北平乃至全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朝不保夕、人民哀亦无益的现实的悲叹。

(4分)(结构、内容两方面,没有具体分析扣1分)

24.

(1)同:

两文都是通过描写北平的院落、树木、花草、物产等平凡事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对这座古城的深情眷恋。

(2)异:

本文对北平的挚爱之情至结尾处突然变为悲叹,反映了一种失落感;而《想北平》则运用对比手法,把北平与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进行对比,在平淡舒缓的描述中,将对北平的眷恋之情推向高潮。

(4分)(写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

四、写作题(40分)

25.略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