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6718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

(1)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选出下列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锄耰棘矜②钩戟长铩③万乘之势④度长絜大⑤一夫作难

A.yōuqínjíchènɡdùxiénán

B.yōuqínjǐshènɡduóxiénàn

C.yǒujínjǐchènɡduóxiénàn

D.yǒujínjíshènɡduóqìnàn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3.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4.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2,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

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贾谊论》)

1.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张)衡少善属文B.属于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于(孙)权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2.“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中“闻”所领的文字是

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

C.河南守吴公治平力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3.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B.颇似楚汉时

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D.颇思投笔去

3,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若是,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中篇)

(l)写出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

①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养:

       。

②强凌弱,众暴寡。

暴:

       。

③周室卑微。

卑微:

       。

④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

元元       。

(2)以下词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C.是以诸侯力政。

  D.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3)写出以下各句中“是”指代的内容

①若是何也?

是:

       。

②是以诸侯力政。

是:

       。

③是上有天子也。

是:

       。

(4)以下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A.专权和威望可以定下功业,国家安定的根本,在此一举。

B.专门的威势,既定的功业,是国家安定的关键,全在这时了。

C.保持威势,成就功业,安定危困局面的关键就在这里。

D.保持威风,成就大功,安定危困局面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A.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依仗自以为高明的才智,一意孤行。

B.秦二世心地贪婪、见解偏狭,推行自以为出人之上的智谋。

C.秦二世怀有贪婪、鄙陋的居心,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D.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推行自己奋发的才智。

③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A.不行王道而施行自己欣赏的霸道,焚烧典籍,残酷施行刑罚制度。

B.废除王道的仁政,建立自己喜爱的制度,那就是焚书愚民和使刑法更加严酷。

C.不行王道而让自己的亲信掌权,大搞焚书和残酷刑罚。

D.废除仁政的王道,建立私人喜爱的霸道,烧掉自家书籍,奴役天下百姓。

④先诈力而后仁义。

A.先有欺诈的力量,后实行仁义政策。

B.把欺诈和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放在次要地位上。

C.注重欺诈和暴力,轻视施行仁义的政策。

D.使欺诈和暴力在国内先推行,然后再考虑仁义。

⑤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

A.搞兼并战争的人都有高超的欺诈手段和暴力,求平安的人们都认为顺从权威的做法

可贵。

B.搞兼并战争的人崇尚欺诈和暴力,安定危困局面的人重视顺应民心和权宜之计。

C.兼并别国的作法有极高的欺诈能力,安于现状的君王以顺认为贵。

D.兼并别国的行为抬高了欺诈和暴力的地位,使安于现状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只好顺

从强权。

⑤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A.孤独的人如果有了危险,他的死亡甚至在站立时都会降临。

B.孤立无援的秦国已有了内乱,所以它的死亡命运指日可待。

C.孤立并且孤独的秦国占有天下,他的灭亡可以立刻等到。

D.孤立无援的秦国占有天下,它灭亡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5.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嗟夫!

师道之不传也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

1、文中括号处应填的文言虚词依次是

///

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或师焉,或否焉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其出人也远矣蜀山兀,阿房出

农不出则乏其食公拆袄,出珠授之

D.犹且从师而问焉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

恣其所为不问朝夕遣人候问武

犹且从师而问焉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

恣其所为不问

朝夕遣人候问武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

②其可怪也()!

译文:

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②”。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③而东。

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④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⑤。

二年⑥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⑦者早暮咈⑧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⑨,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

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

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⑩,言于卿士曰:

某子冠毕。

应之者咸怃然。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

“何预我耶?

”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

独为所不为也。

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①韦中立:

潭州刺史韦彪之孙。

柳宗元又有《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称“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

后于元和十四年(819)中进士第。

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语见《孟子,离娄上》。

③挈(qiè切)挈:

急切貌。

④屈子赋:

指《九章·怀沙》。

⑤仆来南: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

⑥二年: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

⑦呶(náo挠)呶:

哗闹貌。

⑧咈:

乖戾。

⑨冠礼:

周代二十岁行冠礼。

⑩荐笏:

古代作官者,插笏于绅带。

荐,插。

1、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注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书云欲相师相:

xiāng,互相

B.好为人师好:

hǎo,美好

C.虽常好言论,为文章为:

wéi,写作

D.如是者数矣数:

shù,几次

2、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独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B、而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世果群怪聚骂……,而增与为言辞

C、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余……作《师说》以贻之

D、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词语的语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C、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主要是

①仆道不笃,业甚浅近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③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④增脚气病,渐不喜闹⑤今之世,不闻有师⑥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5、翻译下列语句。

①辱书云,欲相师。

译文:

②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译文: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今天,我们周围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我们身边的大小事情接连不断。

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心灵的呢?

是校园的铃声,还是窗外的雨声?

是身边的小事,还是国家的大事?

或者……

请以“牵动心灵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所在区域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7,下列短语结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愚公移山龙永图趣说WTOB.苏州园林奥伊达的理想

C.范进中举巴东三峡  D.再别康桥回忆我的母亲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层薄烟”.“精神家园”.“含辛茹苦”这三个短语中都没有动词。

B.“发短信安慰灾区小朋友”是一个连动短语。

C.“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一句中的主语是“海洋”。

D.在汉语中,动词不可以做主语或宾语。

9,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孔乙己》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是小说。

B.巴金是现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主要作品有《家》.《春》.《秋》。

C.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

《出师表》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表”是文体名称。

D.苏轼,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被后人誉称为“唐宋八大家”。

10,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突兀(wù)水涡(wō)不霁(jì)何虹妃嫔媵(yìng)嫱

B.矗(zhù)立辇(niǎn)车雷霆乍(zhà)惊鼎铛(dāng)玉石

C.逦迤(yǐlǐ)锱铢(zī)架梁之椽(chuán)直栏横槛(kǎn)

D.参差(cēncī)仓庾(yǔ)金块珠砾(lì)盘盘囷囷(jūn)

11,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复压缦立勾心斗角高低幂迷B.不暇鉴借春光溶溶明星荧荧

C.纷奢锱铢杳无音信直栏横槛D.帛褛骄固雷霆乍惊尽态极言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隔离天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B.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

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可怜焦土

D.秦人不暇自哀六王毕,四海一则足以拒秦

1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鼎铛玉石骊山北构而西折

14,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5,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16,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7,选出与课文原文正确无误的一项()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明星莹莹,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18,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19,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A.旧时栏楯(shǔn)冥然兀坐(wù)

B.垣墙周庭(yuán)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呱呱而泣(gū)

D.家有老妪(ōu)万籁无声(lài)

20,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

试题答案

 

1,1.答案:

B(“矜”“乘”“度”“难”均为多音字,要根据意义来区分。

2.答案:

D(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

3.答案:

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

4.答案:

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

2,1.答案:

A(A、B两项均读“zhǔ”,A项意为“连缀”,与例句同,B项意为“嘱咐”。

C、D两项均读“shǔ”,C项意为“归属”,D项意为“属类”。

2.答案:

C(可通过语法分析得知。

3.答案:

C(C项为“还”的意思,其余三项均为“很、相当”的意思。

3,

(1)①养,养育,统治。

②暴,欺侮。

③卑微,衰败。

④平民百姓。

(2)B

(3)①“是”指代“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②“是”指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③“是”指代“秦南面而王天下”。

(4)①C②A③A④C⑤B⑥D

(5)A

4,1、矣/乎/也/也欤2、A3、①从师的风尚没有流传下来已经很久了。

②岂不太奇怪了吗?

5,1、C2、D3、B4、A5、①承蒙你来信,想拜我为老师。

②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你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6,略

7,C

8,B

9,A

10,A

11,C

12,D

13,D

14,B

15,C

16,A

17,B

18,A

19,A

2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