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黄骅中学2018-201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不选都不得分,每题1.5分,共计60分)
1.从2014年9月10日起,太原市重点推介具有现代工业工艺流程、优美厂容厂貌和深厚历吏人文内涵的大型工业旅游线路。
在这些景点游客可免费参观或得到优惠票价,但均需与景点提前预约。
游客可免费参观或得到优惠票价,但均需与景点提前预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游客数量,保障旅游质量B.营造旅游资源稀缺氛围,提高知名度
C.稳定客源,调控城市交通流量D.限制游客数量,保护景区的动植物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提前预约可以合理控制游客规模,当预约人数超过景区规划接待人数时,则预约不成功,游客需更换游览时间,因为游客数量过大容易造成拥堵,既影响景区环境,也影响旅游质量。
因此景点通过提前预约控制游客数量,能有效地保障旅游质量,并不是为了营造旅游资源稀缺氛围和稳定客源,A对B、C错;这些景点主要是工业旅游资源,景区内动植物资源较少,因此保护景区动植物资源不是景点要求提前预约的主要原因,D错。
2.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下列属于红色旅游景区的是()
A.江西井冈山B.河南嵩山C.吉林长白山D.四川峨眉山
【答案】A
【解析】
【详解】江西井冈山为老革命根据地,属红色旅游资源,河南嵩山、长白山属于地质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峨眉山为四大佛教名山,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故选A。
【点睛】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学生要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并能判断具体旅游景点所属的类型。
3.下图是北京、昆明两地的旅客流量统计示意图,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A.气候环境的差异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D.环境容量的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北京与昆明两地客流量的差异主要是:
北京客流量全年都比昆明客流量要高。
气候环境来看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更宜人,本应吸引更多游客,因此不是昆明客流量少的原因,A错;北京吸引游客的景点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故宫、长城等),昆明吸引游客的景点以自然资源为主,北京游客数量多主要是因为北京人文景观丰富且资源的吸引力大,B错C对;两个城市环境容量都较大,昆明游客量少并不是因为昆明景区容纳不了更多游客,D错。
【点睛】读图时注意观察图中的数据,昆明游客数量最多的月份为1*104人次,而北京游客数量最多的月份有11*104人次,最少的月份也有3*104人次,因此两地客流量的差异是北京游客数量远大于昆明。
如果只看曲线的季节变化,而不注意看数据,则容易误认为两地的差异是游客的季节差异从而选错答案。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绚灿夺目、更具有欣赏性了。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红叶观赏地以及10月份红叶最佳观赏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地势
5.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A.五指山B.栖霞山C.红叶谷D.香山
【答案】4.D5.C
【解析】
【4题详解】
九寨沟红叶观赏时间比栖霞山要早,说明九寨沟地区入秋时间早、气温比栖霞山低。
观察图中九寨沟与栖霞山纬度位置相当,气候类型同属于季风气候,都受季风环流影响,大气环流条件相同,故A、B错;图中香山、栖霞山距海洋距离相当,但观赏时间不同,说明海陆分布因素影响小,C错;九寨沟位于岷山山区,海拔高,而栖霞山为低矮的丘陵地带,因此九寨沟气温低于栖霞山,入秋时间早,D对。
【5题详解】
图示斜线区域为10月份最佳观赏地,斜线的南部气温较高,红叶观赏时间应较斜线区域晚;斜线北部气温较低,红叶观赏时间应早于斜线区域,因此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为位于斜线以北的红叶谷,选C。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
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地形,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气温变化小于裸地;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自北往南流的F河流经M城,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飘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区,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
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M城可能位于( )
A.英国B.澳大利亚C.俄罗斯D.阿根廷
7.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8.外地游客到M城区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
【答案】6.C7.A8.C
【解析】
【6题详解】
据表格气候信息资料分析可知,该城市最冷月均温出现在1月份,可知M城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位于南半球,B、D排除;该城市冬季最低气温0℃以下,,而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其最冷月均温高于O℃,A错误;俄罗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0℃以下,C正确。
故选C。
【7题详解】
由M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数据表可知其位于北半球;再结合“自北向南流”推断F河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M城区上游的F河段月均温低于0℃的月份应长于表中所显示的5个月。
因此,M城区上游的F河段11月~次年3月的降水主要为降雪,需等到4月份气温高于O℃后开始融化为F河提供补给。
因11月~次年4月的累计降雪(水)量多于夏季降水量,所以可判断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春季。
故选A。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长满青草”“深层冻土融化”均反映出“浮岛”的形成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再考虑游客外出旅游的气候舒适性,宜选在气温最高的7月。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流类型的特点和分布,以解读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大多数河流的水源,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气降水。
根据降水形式以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不同,一般将河流的补给分为以下几类。
(1)雨水补给。
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冬季也时有发生。
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这类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特点是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平缓。
(3)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指流域内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山区。
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4)湖泊沼泽补给。
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
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
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映了旅游景观的()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听觉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的蝉噪、鸟鸣等反映了旅游景观的听觉美。
考点:
旅游资源的价值
10.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①吉林雾凇②峨眉“金顶佛光”③钱塘江大潮④路南石林⑤本溪水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吉林雾凇、峨眉“金顶佛光”、钱塘江大潮等旅游景观只在特定时间出现,因此应把握好时机。
考点:
旅游资源欣赏的时机
每年冬季松花江沿岸都会举办“雾凇冰雪节”,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摄影。
雾凇不是雪,也不是冰。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中,当温度较高的水流经低温河段时,蒸发的湖水在空中形成水雾。
因为气温低,雾中的水粒子在树枝上凝结成霜,并不断积聚,就形成了雾凇。
完成下列各题。
11.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最可能位于()
A.永吉至吉林段B.松花湖至吉林段
C.松花湖沿岸河段D.蛟河至松花湖段
12.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的白天B.晴朗微风的夜晚
C.风雨交加的夜晚D.细雨蒙蒙的白天
【答案】11.B12.B
【解析】
【11题详解】
当温度较高的水流经低温河段时,蒸发的湖水在空中形成水雾。
湖泊水体深,面积大,水温一般高于河流,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应是由湖泊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最可能位于松花湖至吉林段,B对。
永吉至吉林段、松花湖沿岸河段水温差异不明显,A、C错。
蛟河至松花湖段是流向水温高的水域,不能形成雾凇,D错。
【12题详解】
最有利于松花江雾凇形成的天气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利于水汽凝结,B对。
晴朗大风的白天、风雨交加的夜晚、细雨蒙蒙的白天,水汽水易凝结,A、C、D错。
下图中的穿越路线因“山水形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路线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
A.2月B.7月C.9月D.12月
14.徒步旅行者常从南坡攀登主峰太白山,沿途不可能看到()
①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②成群的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又密又高的针叶林带④山顶终年积雪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3.C14.D
【解析】
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山地垂直地带性。
【13题详解】
冬季气温低,积雪厚度大,不适宜徒步旅行;7月正处于雨季,地面湿滑,地质灾害多发,较危险。
9月雨季已过,且气温较高,比较适宜徒步穿越。
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为秦岭山地。
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升高,山腰处热量降低,降水增加,形成针叶林带。
驯鹿是苔原气候下的动物,不可能出现在秦岭南坡;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太白山没有永久性积雪。
故选D。
一位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
“中国真大啊!
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结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15.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6.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兼具观海岸地貌、传统文化游、沙漠探险等旅游内容的线路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5.D16.C
【解析】
【15题详解】
我国夏季南北普度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这位游客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最可能是冬季,D正确。
【16题详解】
图中丙线路东西跨度大,沿海地区可看到海岸地貌、中原地区可参观传统文化、到西北地区可沙漠探险,C正确;甲、乙、丁线路没有沙漠探险旅游内容。
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
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
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
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
A.固定房顶防止地基融陷B.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
C.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D.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
18.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9.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
A.夏至璀璨极光B.冬至午夜阳光C.北极圈标志线D.雪地摩托车厂
【答案】17.B18.D19.C
【解析】
【17题详解】
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说明房屋屋顶坡度大。
该地纬度高,冬半年以降雪为主,屋顶坡度大利于积雪下滑到地面,有利于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B对;屋顶倾斜到地面不能起到防止地基融陷的作用,防止地基融陷应加固房屋地基,A错;圣诞老人爬上屋顶是童话中的说法,C错;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不是主要原因,D错。
【18题详解】
该地纬度高,冬季降雪量大,可以观赏到独特的雪乡景观,同时圣诞节也在冬季,在圣诞老人村过圣诞节对游客吸引力大,能极大地增加游客数量,因此该地旅游旺季为冬季,D对。
其他季节旅游景观少,也不易体现其旅游特色,A、B、C错。
【19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极圈上,夏至这一天出现极昼现象,极光现象容易在夜晚观察到,极昼时太阳光亮度大,难以看到“璀璨”极光,A错;冬至时为极夜现象,一天都没有阳光,B错;北极圈经过,可以看到北极圈标志线,C对;该地气候寒冷,人口少,工业企业数量少,没有重工业分布,看不到雪地摩托车厂。
【点睛】房屋屋顶倾斜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坡度,利于排水、利于积雪滑落,在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的地区以排水作用为主,在纬度较高、降雪量较大的地区以排雪作用为主。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21.“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
22.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A.11-12B.7-8月C.4-5月D.1-2月
【答案】20.B21.A2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错;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错。
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错。
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正确。
【21题详解】
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并不是越厚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才能起到坚固墙体的作用,B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因此厚墙并不能防御冬季的风沙,D错。
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
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正确。
【22题详解】
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前去,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正确。
下图为某公司推出的旅游线路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图中()
A.景点位于苏、皖、浙、闽B.为壮族主要的分布地区
C.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D.各省较少受到台风影响
24.该线路()
A.旅游应防暴雨引发的风暴潮
B.适合老年人夏季三日休闲游
C.景观类型丰富、地域组合好
D.北京游客规模较宁夏小
【答案】23.A24.C
【解析】
以旅行线路图为背景考查沿线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意在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区域自然、人文基础知识理解程度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3题详解】
苏州园林位于江苏,黄山、徽州古村落位于安徽,杭州西湖位于浙江,武夷山位于福建,故A对;壮族主要分布地区为广西、云南等地,B错;该区域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C错;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区处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带,受台风影响大,D错。
【24题详解】
风暴潮是由气压、大风等气象因素急剧变化造成的沿海海平面或河口水位的异常升降现象,我国风暴潮多由台风引起,暴雨不能引发风暴潮,且图示旅游线路大多距海边远,A错;图示旅游线路跨多个省份,旅行距离远,老年人体力较差,三日游时间短,旅游强度太大,B错;有园林、古村落人文景观,又有黄山、武夷山、西湖自然和人文兼备的风光,景观类型丰富,地域组合好,C对;该线路距北京较近,且北京经济发达,出游人数多,北京的游客规模应大于宁夏,D错。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
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如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26.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落叶阔叶林之下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答案】25.C26.D
【解析】
考查高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重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图像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25题详解】
由材料“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可知鳌太线上徒步的危险程度与季节相关,鳌太线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气温较低,因此10、11月已降雪,1、2月冰雪厚度更大,气候更寒冷,积雪多,危险性高,4、5月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路面湿滑,容易引发雪崩等灾害,故A、B、D错;7-8月气温较高,冰雪已消融殆尽,此时危险性较低,故选C。
【26题详解】
观察图中“石海”可知该地区只有石块裸露而没有植被分布,再结合材料信息鳌太线的海拔均在3475米及以上。
落叶阔叶林之下,海拔为800米以下;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海拔为2300米;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海拔为3400米,三处海拔分布均低于3475米,因此A、B、C错D对。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读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27.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
28.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
29.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B.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D.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
30.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要严格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27.B28.A29.B30.C
【解析】
【27题详解】
图中纬度由北向南增大,说明为南半球,图示区域位于55°-56°S附近,距南极近,因此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上空,B对;ACD距离图示区域远,且三处臭氧空洞现象较轻,A、C、D错。
【28题详解】
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作用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故选A。
【29题详解】
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汽,A错;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化合物点的排放是导致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B对;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无线短波通信等,与臭氧减少无关,C、D错。
【30题详解】
针对臭氧空洞的原因采取措施,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是臭氧层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措施为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选C。
【点睛】大气中的臭氧吸收了大部分对生命有破坏作用的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命形成了天然的保护作用。
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指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荒种地D.发展工业,任意排放
32.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正确叙述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
【答案】31.B32.D
【解析】
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地理概念、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1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牧童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破坏,毁林开荒体现了对森林、土地资源的破坏,围湖造田体现了对湖泊资源的任意占用,发展工业任意排放污染体现了对环境的破坏,故ACD都符合“牧童经济”;南水北调有利于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属于“牧童经济”,故选B。
【32题详解】
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观念相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可能存在,A错;过度掠夺、任意排放的发展模式容易造成资源、环境问题,影响区域的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低,B错;“牧童经济”是一种不利于经济、自然环境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优点说法错误,C错;它体现了人类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D对。
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人口2000余万,工厂3.5万家,约有300万辆汽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3.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受温室效应影响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34.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
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注意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