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59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docx

西城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初三一模试卷

-语文2011.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勉强(qiǎnɡ)模样(mó)杞人忧天(qǐ)

B.剔除(tì)鸟瞰(kàn)满载而归(zài)

C.细菌(jūn)呜咽(yè)惩恶扬善(chěnɡ)

D.祈祷(qí)脊梁(jǐ)鲜为人知(xiǎn)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品味——品行

解说:

两个“品”字意思相同,都是“体察辨别好坏、优劣”的意思。

B.本色——折本

解说:

两个“本”字意思不同,“本色”的“本”是“原有的”的意思;“折本”的“本”是“本钱”的意思。

C.气冲霄汉——首当其冲

解说:

两个“冲”字意思相同,都是“猛烈撞击”的意思。

D.巧妙绝伦——络绎不绝

解说:

两个“绝”字意思不同,“巧妙绝伦”的“绝”是“绝对”的意思;“络绎不绝”的“绝”是“断”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市篮球队在上半场以微弱优势领先,中场休息时,领队希望队员不怕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②虽然我力气小,但是我注意听老师讲解,认真练习,终于在实心球的投掷考试中获得了好成绩。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A.①再接再厉②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B.①再接再厉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D.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

现,容易成为比较研究所关注的热点和切入口,,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比较研究价值,而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却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单纯着眼于相似性,或者停留在相似点的罗列,比较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A.因为但是而且B.尽管虽然但是

C.因而但是所以D.因而而且所以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凝神望着青山,黑郁郁的一片,连绵不断,如同病牛一般。

理解: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青山毫无生气的样子,给人压抑之感。

B.紧闭的嘴唇,紧锁的眉峰,远望的眼神,微微突出的下颌,处处显出刚强和勇毅。

理解: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人物神态的具体描写,表现了人物刚强勇毅的性格特点。

C.湖柳,被水熏得、被风吹得也醉了,懒洋洋地不时刮起几丝长条来,又困倦地垂下了。

理解: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湖柳被风吹起又垂下时的样子。

D.天气这么冷,你怎么能穿这么少的衣服呢?

快把我这件大衣披上吧。

理解:

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说话人对对方的关心、照顾、体贴。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

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我们必须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

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②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

③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

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

④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A.④③②①B.③①④②C.③②④①D.①②④③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语句是:

,。

8.名著阅读(3分)

《战国策》是①(朝代)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②体史书,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战国策》长于说事,善于铺陈人物语言,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借自己与③(人物)比美来讽谏齐王的故事。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寒假进行“走进菜市场,关注菜篮子”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说为什么“菜篮子”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4分)

【材料一】

“菜篮子”一头连着物价指数,连着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农民的“菜园子”和钱袋子,连着农村的繁荣稳定,两头都是大民生。

而且,人们在饮食上越来越追求健康,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加大。

另外,2011年2月3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按照惯例,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大量购买蔬菜,储备各种食物。

【材料二】

北京某大型批发市场部分菜价变化一览表

蔬菜名称

时间

土豆

黄瓜

西红柿

油菜

2010年12月下旬

2.6元/公斤

4.2元/公斤

3.8元/公斤

1.9元/公斤

2011年1月上旬

2.8元/公斤

4.5元/公斤

3.9元/公斤

2.1元/公斤

2011年1月中旬

3.2元/公斤

5.7元/公斤

4.3元/公斤

2.3元/公斤

(数据来源:

①中国粮食门户网②农业信息网)

答:

10.蔬菜由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有一个加价的链条,下面是对相关人员的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导致菜价上涨的四条原因。

(每空不超过8个字)(4分)

菜农说:

“每袋50公斤的复合肥涨到了163元,而在之前,每袋只要145~148元。

仅仅是化肥,每年每亩地的成本就要涨上150元左右。

送菜车主说:

“我每车总货物量约18000斤,但是经过千里运输,到了北京实际卖出的货物量还不到15000斤,损耗率在25%至30%之间,这些损耗得通过菜价补偿。

卖菜摊主说:

“我每天出货总量约350斤,但日摊位费113元、日管理费20元,这些成本都得分摊到菜价上。

超市经理说:

“超市向农民收购农产品时免税,但销售时要支付13%的增值税,只得把这部分成本打入菜价。

(数据来源:

2010年9月9日《中国产经新闻》2010年11月24日《深圳商报》)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原因四:

11.蔬菜从菜园子到百姓餐桌的过程中,流通环节过多也是导致菜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针对流通环节过多的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具体的解决办法。

(3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2~14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不敢稍逾约逾:

②腰白玉之环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4分)

①援疑质理翻译:

②以中有足乐者翻译:

14.请从选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善于向“先达”请教的语句。

(2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

“这题目怎样讲呀?

”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

……”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

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

你是什么东西?

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

我把你一眼望到底”!

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

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

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

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

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

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

“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

”我仔细一揣摩,果然。

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