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5803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docx

8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黄兴维在南阳市四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南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动员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

一、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把中央精神、省委部署与南阳实际紧密结合,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战略起点。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00亿元,年均增长约14%,人均达到11000元,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6亿元,年均增长2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1亿元,超额完成三年累计超千亿元的目标,年均增长35%。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鸭电二期、热电一期、纤维乙醇、光学引擎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或开工建设,核电、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新野纺织成功上市,实现了南阳企业上市零的突破;中国南阳伏牛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50%,基本确立了新兴工业大市的地位,农区工业化迈出新步伐。

———城乡面貌变化明显。

按照建设大城市、构筑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

中心城区突出山水园林和历史文化特色,精心打造“一河两岸”、“三纵三横”,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5万人,功能日趋完善,品位明显提升,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大大增强。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2%。

宁西铁路投入运营,许平南、南邓高速建成通车,信南高速即将通车,宛坪、岭南、驿宛等高速建设进展顺利,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年底可达到273公里,新建改建干线公路1867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电话,90%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

新开通南阳至上海、深圳、桂林航线,直航线路达到5条,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正在形成,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市属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县属工业基本实现国有资本退出。

全部免除农业税,延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

乡镇机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初见成效。

财政、投资和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层次提升,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

以节会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工作成果丰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取得突破。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理工学院、南阳卫校分别升为本科和专科。

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得到优化。

科技长入经济步伐加快,成功举办了39名两院院士南阳行活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以推动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为重点,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5%,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充分肯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群团、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不断改善,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8900元和3480元,年均分别增长13.4%、17.9%。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地办实事好事,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

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农村低保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7个县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文明新村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编外雷锋团”和马庆德、秦保林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文化名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板头曲和内乡宛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曲剧《惊蛰》等一批精品力作荣获全国、全省大奖。

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得到加强,爱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高度重视稳定工作,连续荣获“全省综治先进市”、“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市”和“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市”称号,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大局稳定。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团结鼓劲的舆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团结和谐谋发展、心齐劲足图振兴的良好局面。

顺利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各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健全完善“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探索推行“支部+协会+党群信用联合体”的农村工作模式,形成了农村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积极构筑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回顾过去,信心倍增。

这3年,我们探索和坚持了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和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1000多万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南阳大地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可喜局面。

3年来的奋斗,为南阳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39万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驻宛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单位支持协作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三届市委,向所有为南阳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3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四点:

一是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市委始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咬定“双千亿”、“双五百”目标,围绕工业、城建、交通、农业、旅游等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抓大事,千方百计求突破,抢上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干成了一些牵动全局的大事,用发展赢得了地位、树立了形象。

二是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保证。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用事业凝聚人心,靠团结推动发展,在全市大力倡导和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和注重实绩的干部导向,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出心齐劲足、风正气顺、合力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是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要求。

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从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每年都坚持办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是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

牢固树立科学稳定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发展不动摇,一手抓稳定不松懈,着眼于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热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努力使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相统一,以此树立起南阳发展的形象、稳定的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是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的基本市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不优,工业整体素质不高,三产发展滞后;中心城市带动能力较弱,管理粗放,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亟待突破;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维护稳定的任务较重;党的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结过去,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面向未来,新的征程任重道远,必须倍加努力。

我们要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在2.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

历史上的南阳数度繁盛,新世纪的南阳生机勃勃。

今后5年,是南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是我们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南阳的关键期,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宏观形势看,中央把工作重点放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有利于我们推进结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发展的内在活力。

从政策环境看,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中部崛起,支持中部地区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有利于我们发挥人文、生态、资源等优势,后发快进,跨越发展。

从区位条件看,南阳位于郑州、西安、武汉三大都市圈的中心位置,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中间地带,具有吸纳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较大空间,有利于我们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机遇,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凸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发展基础看,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初具规模,综合竞争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通、核电、光电、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建和前期启动,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省委、省政府对南阳发展高度重视,把南阳列入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明确要求我们发挥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显著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竞争力,成为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市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劲足,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广大群众人心思进,企盼富强的愿望迫切,为南阳加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面对这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面对百舸争流、慢进亦退的区域竞争,不容我们懈怠,也不允许按部就班。

全市39万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加快发展,跨越前进,用我们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今后5年,我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南阳”的要求,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奋力实现传统农区工业化、中心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打造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作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

未来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工业强市建设和传统农区工业化实现新跨越,生态宜居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省新亮点。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量稳居全省前列。

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突破2000亿元、人均突破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000亿元、150亿元。

工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现代服务业具有相当规模,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经济强市跨越。

———文化旅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促进南阳由生态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生态宜居城市跨越。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就业机会相对充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发展协调,法制清明,社会稳定,政通人和。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深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稳步推进,选人用人机制更加科学,干部队伍作风明显转变、活力充分迸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5年努力,曾经创造过灿烂历史文明的南阳,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更加开放、发展、稳定的形象赢得世人的瞩目,一个经济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足的新南阳,一定会屹立在中原大地上。

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强新南阳

建设富强南阳,关键是提升经济实力,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要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强化产业支撑,“抓二强三带一”,主攻工业,提高三产,巩固农业,形成“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全面增强市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坚持工业强市,跨上农区工业化的新台阶

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抓项目,关键抓园区,突出抓招商,强化产业集聚,优化布局,创新体制,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建设工业强市支撑经济强市。

强化项目支撑。

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变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政策,围绕光电、电力、纺织、医药、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生物质化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八大优势产业,积极争取和建设核电、抽水蓄能电站、纤维乙醇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支撑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

整合资源,提升层次,拉长链条,把南阳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油碱化工基地、纺织基地、电力和新能源基地,打造河南工业新高地。

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在建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报批,备选项目抓衔接,进一步提高项目推进的速度和效益。

鼓励优势企业用市场换项目,用产权换资金,用存量换增量,尽快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20家、超50亿元的7家、超100亿元的4家。

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让小企业做出大产业,小产品撬动大市场。

加快园区建设。

把工业园区作为建设工业强市的主战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促进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效益提升,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点、工业发展的制高点和城镇建设的新亮点。

全面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园区、龙升工业园区、官庄和鸭河工业区建设,尽快破解土地、融资、体制机制等瓶颈制约,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区分功能,统筹项目布局,形成分工合作、互促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

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园区,使之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优化工业战略布局。

加快市区工业发展,全力以赴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形成中心城市工业与县域工业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依托宁西、焦枝铁路和许南襄、信南、宛坪高速两条“十字”黄金通道,引导企业向沿线集中,项目向沿线摆布,围绕资源加工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建设工业经济隆起带,铸就新南阳的脊梁。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企业家培养、使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发展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善创业的企业家队伍。

从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严肃查处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让南阳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热土、投资创业的宝地。

坚持把发展环境作为重要的软性战略资源,牢固树立纳税人至上的理念,抓紧建立健全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

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提高服务效率、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统筹城乡发展,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县域经济为平台,抓试点、办实事、建产业、增收入,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努力使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培育特色产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充分发挥南阳在农业资源、农业科研、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按照优势产品基地化、生产经营一体化、服务体系社会化的思路,扎实做好“创特色、强龙头、育品牌”文章,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集中建设优质粮、棉、油、烟、蔬菜、林果、食用菌、畜牧、水产、中药材十大农产品基地,培育5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创建10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使农业产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让希望的田野变成现实的“聚宝盆”。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观光农业,打响“渠首”、“宝天曼”品牌,提高新野蔬菜、唐河黄牛、西峡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外输内转创业并举,鼓励更多有技术、有能力的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逐步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转向农村的机遇,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生态、沼气、通讯等建设,力争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通安全饮水、通广播电视、通宽带,大多数家庭用上沼气。

完善乡村布局和建设规划,有序推进村庄治理,建设整洁优美村庄。

积极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扎实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加强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文明幸福生活。

培育新型农民,增强新农村建设动力。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要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建立多层次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形成致富讲科学、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办事讲规矩、做人讲诚信、相处讲和谐的良好风气,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激活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是经济强市的基石。

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工业化、工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聚化的农区工业化路子,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下大功夫提升县域经济在全省的排序。

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分类指导,支持宛西提升竞争力,促进宛东加速崛起,对基础条件较差的区域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促进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全面增强。

落实省对扩权县的有关政策。

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形成各展所长、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实现县域经济新腾飞。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形象

坚定不移地走南阳特色的城镇化路子,把中心城市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加快构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城镇体系。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新兴工业城市、现代商贸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尽快出台和实施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拉大城市框架,5年后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驻地人口120万人。

按照“白河为轴、两岸并举、一体两翼、区块突破、组团发展”的思路,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加快官庄、鸭河和王村、蒲山等周边卫星镇发展,为建设大南阳拓展空间。

要突出山水特色,精心打造白河两岸,在街景、绿化、水面、空间等方面凸显城市个性和亮点;依托白河、兰营水库、靳庄水库等水资源,高起点规划改造6条内河,贯通水系,形成水网,营造亲水环境,彰显城市灵气,与南水北调干渠和独山风景区一起,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使南阳真正成为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家园。

加快行政文化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大学园区建设,实现组团发展。

加强供排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加快“城中村”改造,实施背街小巷治理工程,实现路平、灯明、水通、街净。

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巩固国家园林城、优秀旅游城创建成果,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文明城、生态园林城。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下功夫整治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构筑中部地区交通枢纽。

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突出抓好宛坪、岭南、驿宛等高速公路建设,力争通车里程突破700公里,环城高速达到8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基本形成中心城市与各县市1小时交通圈,以及与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的快捷高速通道。

加快发展高等级公路,巩固完善干线公路,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实现干线客运快速化,农村客运网络化。

提高铁路运能,增强南阳机场吞吐能力,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地位。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把第三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要立足南阳辐射周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建立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体系,尽快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

要依托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加快现代大型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我市,真正把南阳建成豫西南现代物流中心和枢纽。

积极推行连锁经营、配送代理等现代营销方式,引导发展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推动传统服务业上档升级。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努力形成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发展壮大县城和小城镇。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支撑,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11个县(市)城建设,支持邓州发展成为集聚带动能力强的中等城市。

大力发展沿线、沿边城镇带和50强镇,形成一批规模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城镇群。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户籍制度及配套政策,促进人口、产业向城镇集中,提高南阳城镇化水平。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和以集聚吸纳为重点的开放带动主战略,构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市属骨干企业全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力争上市企业达到3-5家。

多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困难企业解困步伐。

健全国有资产监督运营机制,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理顺市区体制,科学界定职责,合理下放事权,形成市区一体、设置合理、运行规范、责权利相统一的体制和格局。

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资本、土地、信息等要素市场。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动生产经营类、社会中介类事业单位改制,切实转换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运行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坚决制止发生新债。

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营造“民生在勤、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挖掘民智,吸引民资,调动民力,形成各种活力竞相迸发、各方潜能充分释放的全民创业热潮。

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