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5326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山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中山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中山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中山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中山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山陵.docx

《南京中山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山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中山陵.docx

南京中山陵

景区平面图讲解:

整个中山陵景区的建设是耗时3年多,共耗资240万银元,是当时国民党的党部筹资为孙中山先生所建造的,陵园大道全长3公里,这条道路是南京当时为了纪念孙先生所修成的第一条柏油马路,在柏油马路俩旁是我们南京市的行道树--法国梧桐树,现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

法国梧桐树又名双球悬玲木,起源于我国西双版纳,后来由法国传道士带到法国,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又把梧桐树带了回来,成为了中国与法国一个友好的见证,所以在中国叫它法国梧桐树,而在法国叫它中国梧桐树把它做为我们南京的行道树是因为夏天的时候梧桐树枝叶茂盛可以为行人遮挡阳光,冬天的时候树叶脱落可以得到阳光的照射,但是到了秋天的时候树上的俩个小球球会脱落下来很多的小毛毛,会对人体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

那我们现在正前方所看见的这座山就叫中山,中山在历史上面也得名紫金山,(世界第三大天文探测气象台所在地)因为在东晋时期山上面有一种紫色的页岩在阳光的照色下可以散发出一种紫色光芒,由此得名。

所以自古以来也是把它列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当年它的名声确起于诸葛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早在三国时期当时蜀国联吴抗曹,就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当时他本人来到南京这个地方看过这里的山水地势说过这样一句话: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所以我们都知道虎踞龙蟠也是我们南京的一个代名词,那么现在的这座中山呢也是我们南京东郊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区,在这个图上可以看见山上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人文景观一共有80多处的景观,现在把它化为3个景点,最左边的这个是明孝陵景区,这个明孝陵景区实际上也就是600年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原配夫人马氏的一处合葬墓,这个景点是在2003年7月3日在法国的巴黎作为明清皇家陵景的一个扩展项目把它列入了世界级的遗产,也是我们南京当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古代帝王陵墓之一,那么在全中国像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共有35处,明孝陵就是其中的一处。

正中这个蓝白相间的建筑群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安葬纪念地---中山陵景区。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主要建筑物有牌坊,陵门,碑亭和幕室。

孙先生的墓室就在紫金山的第二座高峰小茅山的半山腰海拔158米的位置,在当时民国时期设计师也是非常巧妙的把中山陵的俯视图平面图形设计成一个警钟型的图案,由此是它寓意着警钟长鸣,以此来唤醒民众激励革命众人。

应了我们孙先生在国会议室上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非常符合我们孙先生的主题,而且我们在这里可以发现中山陵的建造全都是俩种颜色。

上铺蓝色琉璃瓦,下面是用白色花岗岩所构造,也就是说这个颜色就是国民党党徽的颜色。

而且本身的黑色,白色还有蓝色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一个三大孝色。

在中山陵的右手边就是灵谷景区,灵谷景区可以说比刚才俩个景点的创建历史要早很多,因为它始建于14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是梁武帝在梁天间13年的时候为了纪念一为名僧宝志和尚所兴修的一座寺庙。

原名叫它开善寺,最早修建这座寺庙的位置是在明孝陵的那个位置,只不过到了明代之后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当时也是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所以在明朝时期朱元璋动用了5万名禁军把整座寺庙全部拆除搬迁至此从新修建,建完之后将寺名改为灵谷寺,后来这座寺庙是毁于清朝的末年咸丰年间,清军由于太平军的战火,后来到了民国时期1928年的时候北伐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在灵谷寺的旧址上面修建了一座国民革命军将士阵亡公墓以慰忠魂。

解放之后又对这里从新进行了修建和规划把它改建成为一处国家级的公园。

因为现在这个灵谷景区实际上它是一个桂花专列院,每到金秋时节的时候这里就是我们举办国际桂花节的一个主办会场,99年的时候是第一届,以后每年一届一直延续至今。

----------半月广场--------------------------------------------------

接下来我们进行参观,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一个半圆形的广场,这个广场是我们中山陵景区的一个最开端也是在民国时期设计师所设计的一个警钟型图案钟的一个最下缘。

这里就是半月广场在我们南京也叫博爱广场,在那边有一个孝经鼎。

高4.25米,宽1.21米,重5000公斤,铸于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的学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季陶的母亲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那么在广场正前方我们可以看见一座四柱山门冲天试的一个石牌坊。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四个柱子俩高俩低分别是11米和12米代表着孙中山先生的生日是11月12日,在当时打造这四个柱子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石匠你不小心刻损一处,当时过来的军官就要把这小小石匠当场处罚掉,后来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看到此景便道“我父亲一生博爱,怎可在此处杀人”后来这个小石匠也是因为孙中山先生的这博爱二字荣获丛生。

牌坊呢我们都知道是明清时期非常常见也是常用的一种建筑物,它实际上有俩点作用,第一点作用用在我们这个主建筑的前方形成一种装饰另外一个作用呢是表明入口,就相当于一个指示牌一样。

那么在牌坊正中呢我们可以看到刻有“博爱”俩个字是出自于孙中山先生的亲笔手书,原出自于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所著原道中的博爱之为人以包括我们南京地方的宣传口号也称之为博爱之都也是延迟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这一种精神。

----墓道--------------------------------------------

那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就是中山陵的墓道,当时的设计师是把这个墓道划分成为3道,我们现在所走的墓道是主墓道,左右俩旁各有一条边道,墓道的全长是480米宽约40米,那么实际上在中国最早的古代墓道最早的叫法也并不是叫墓道而是叫神道,中国通常古代帝王的神道它的俩旁都会排列着一些石人石马石像,但是我们都知道孙中山先生他是一为平民总统,而且先生的一生主要是治理于反帝和反封建,所以他的陵墓当然不能采用这些古代帝王陵墓中雕刻的建陵方式,那么设计师他也是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他把这些石人石马石像统统剔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栽种的许多苍松和翠柏以此来代替,那么实际上千年松万年柏也是来源于孙先生精生和明治都是万物长青的。

这在当时呢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个青松的下方呢有一种非常矮小的植被,它的名字叫八角金缠他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的,那它的名字虽然说是叫八角但是如果你细心的观察可以发现它的叶子很多是7个角和9个角,真正8个角的应该四较为稀少的,所以正因为如此呢在民间还有这样一种传说,也就是说要是他本人真的能找到八角金蝉的8个角那么他本人很快就要交财运了。

实际上原本紫金山上的植被也本非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么茂盛的,直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我们南京市的第一任市长刘伯承先生当时广泛鼓励在紫金山上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植被大多都是种植与当时的。

那么南京市的市树就是各位在道路两旁所看到的雪松,而南京是在1982年的时候确定雪松为南京市的市树,而梅花是南京市的市花。

那我们现在在墓道俩旁所看到的松柏实际上它的树龄也是非常久了,

因为在在民国时期国民党在建造公墓之初事先从国外移植了一批树龄本身就有30年到40年的松树和柏树,栽种在这墓道的俩旁,中山陵是1929年完工今年11年,算起来每棵树的都已经有120年之久了有的都以及超过130年了,时间是比较久的所以我们看一下现在都用铁架子给支撑起来

就像人的年纪大了给支撑起来。

---------天下为公---------------------------------------

那我们在正前方所看到的一座瞻园天山顶式的建筑呢就是陵门,也就是中山陵景区的一个正大门,门楣正中上方所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也是出自当年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亲笔手书,原出自于《礼记》里面之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是当时民国时期革命的一个奋斗目标。

因为在中国古代时期的政权都是以帝王之家执政的家天下,但是孙中山先生当时是认为国家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

所以他一生最大的一个成就就是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王统治专制,开创了民主共和制。

我们走近的话可以看到陵门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俩小一大三拱门的形式所修建的,正中的一道拱门是关闭起来的,平时不会开一年只开俩天只有在孙中山先生的生日11月12日以及他的祭日3月12日的时候中门才会打开以此来纪念先生,但是有一次这个惯例也是被打破了,在2005年的时候台湾的三党主席连战,宋楚瑜,余补明三个来到此处,当时的中山陵景区为了表示友好也是把中间的这座拱门打开让以便三人参观。

中山陵景区于1926年动工耗时3年在1929年春竣工,耗资240万俩银元这其中多是国民党内部筹资,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志向在国民时期得到了很多人的瞻仰。

但是却伤及到了一些军阀的利益,所以在当时筹资修建中山陵的时候有一个军阀不愿意出钱便把自己家后院子里的一对石头狮子捐献了出来,后来经过可靠调研这对石头狮子是当年圆明园的遗物。

便把他留了下来。

---------碑亭重点---------------------------------------

那我们前面的这座建筑就是碑亭正中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墓碑,正面刻有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大字,那当时孙先生是就任了临时大总统一职这里为什么说是总理呢?

是因为当时孙中山先生举行的是党葬,先生在党里的职务是总理。

这碑上面的文字是当时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谭延闿亲笔手书,我们都知道但是谭延闿也是当任过国民党的行政院院长,本身也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那么在这座墓碑上所镌刻的时间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也就是当是在中山陵为孙中山先生举行安葬典礼的时期,也就是公历1929年的6月一号。

那我们现在到这个墓碑的正面去看一下,我们先看这个党徽,这个党徽最初的设计是凸出来的非常富有立体感,但是在文革时期中山陵这个地方是遭到了红卫兵的破坏,当时红卫兵把这个党徽是完完全全的抹掉了,抹平了。

一直到1981年的时候为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中山陵又做了一次全面的修器,当是是把这个党徽恢复起来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印刻的修饰,而我们站在这里可以发现孙中山先生的墓碑并不是一个通碑而是分为三段,碑帽,碑身,还有碑座。

碑的碑帽上面所刻的是朵朵的白云,碑座下面是连绵起伏的青山,之所以设计成这样的一所形式是有此来说明孙中山先生的他一生的功绩包括他本人的革命气节均是顶天而立地的这样一个含义。

下面我们在来这个墓碑的背面来看一下,走到这边我们可以看一下先生的这碑呢可以说是非常的奇特的,为什么说他奇特呢?

因为在他的这块碑的背面没有任何的墓志铭,像当时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病逝之后国民党葬制委员会是委托了胡汉民和汪精卫来为孙先生撰写碑文,他们俩个在当时也是绞尽脑汁花了整整俩年的时间最后是一个字都没写出来,交了一张白卷,因为他们觉的孙中山先生他一生的功绩是实在是太过于伟大了,并不是用一些文字就能够表述的,而且自己本身也是才疏学浅,所以就决定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留待于今,留给后人去评论。

但是我们在这个地方话也要说回来了,幸亏当时汪精卫没有在上面撰写碑文,如果要是汪精卫在上面题上碑文的话这块碑在文革期间能不能保的住都是一个问号了。

--------紫铜鼎----------------------------------

那在第五层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大字,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

那我们主要看一下左边的这个鼎,左边的这个鼎与右手边的有一个截然不同之处,当你走近你可以发现左手边的这个鼎的底部有俩个孔,这俩个孔实际上是弹孔被炮弹所击穿的,毁于当时1937年的12月13日,当时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有一支从汤山进攻的日本部队就遭到了在紫金山这一带设防的国民党部队的抵抗,俩只部队在这座山上发生过激烈的交锋,后来由于国民党部队的抵抗过于顽强,日军久攻不下所以就采用来远程打击炮轰这样一个策略,当时有一个榴弹炮弹落在了附近,炮弹的单片打穿了铜鼎,为我们留下了俩道历史的痕迹。

包括我们现在在南京每年的12月13号我们都会拉响防空警报以此来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的30万同胞。

------民族-民权-民生---------------------------

最高处那四个大字“天地正气”这四个字是出自孙中山先生他的一副墨宝,原文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那么至今这副墨宝还保留在我们中国台湾的中山纪念馆。

下方所看见的是先生1905年在日本创立中国同盟会时所提倡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当时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所题写的民族他所代表的意识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恢复我们汉人的统治政权;民权是博爱创立共和,民生他是最为重要,所以把他放在正中间的这个位置代表的是土地和资产。

------总结-----------------------------------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宏伟就有了他日长眠此山的想法,当然先生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他的妻子宋庆龄和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最终有年近33岁的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

吕彦直山东东平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留学美国康奈儿大学深造,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建造中山陵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身患肝癌,于1929年去世,年仅36岁。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共有392个台阶寓意着当时的中国有3亿9千2百万人。

台阶从下往上是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寓意着革命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需要同志们一同努力;而到了顶端从上往下看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着革命成功之后的道路一定是一片平坦。

也正是这种中西结合的设计方式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生前很崇拜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列宁,所以孙先生逝世之前想和列宁一样安葬于水晶棺材之中,以供后人瞻仰,,但后来孙先生逝世时,苏联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一口楠木棺材内,后苏联的水晶棺材送过来的时候孙先生的遗体已经入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已经不能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最后把孙先生的遗体安放在了卧像下5米处从美国订购的紫铜棺内,解放后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幕式会损坏孙先生的遗体,因此作罢。

所以现在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仍在南京,仍在中山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