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4909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含山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2分)

1.(6分)(2017·阳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

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

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

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

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

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

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

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

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

陈纳德立即复电说:

“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

”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

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 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

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

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

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

“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XX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

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

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

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分析。

(3)

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3.(18分)(2016高一上·呼和浩特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烟花惊艳

肖复兴

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

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

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

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

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

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

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树成精的。

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每一次去小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想起这件事,而且会和他谈起。

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

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

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

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

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

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

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

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

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

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

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

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

他看出我的心思,开玩笑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

还能做个头吗?

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

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

老板对她说:

行,你先坐,等会儿!

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

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

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

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

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

老板对她说:

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她大笑道:

您还是真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这么个婆家不容易。

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

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用见婆家,不急。

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

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

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

但我抱定了英雄救美的念头,把她拉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了。

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得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

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了,要等一个月呢!

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

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

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

别走啊!

别忘了正月不剃头!

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

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

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

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

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

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果然,一支烟的工夫,发理完了。

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

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

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

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

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

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

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节选自2014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1)

文中的理发店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

文中有三处写了“一支烟的工夫”,分别说说其作用。

(3)

文章题目是“烟花惊艳”,请结合全文探究“惊艳”的深刻含义。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第1段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理发店,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突出了理发店的特点,从侧面表现了理发店老板的人物形象。

B.“他总会哈哈大笑”表明理发店老板对自己眼前所做的好事的称心、满意,回忆起来,心中总充满快乐。

C.“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写出了理发店老板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疲倦,好在火车上睡一觉。

D.原本理一个人的头发时间就紧张,女同志的到来让时间更紧张了。

理发店老板的手犹豫了一下,可以看出他不愿意做这件事,但听了我的话之后,他还是笑着答应了。

E.文章最后一段点题,烟花绽放既营造了喜悦的节日氛围,又表现了我们的欢快心情,在美丽的烟花中结束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

“赐尔是子,俾寿且贵。

”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

“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

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

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

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

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

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

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

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

“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

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

师还。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

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

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选自《周书》,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字永贵”,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魏废帝,谥号。

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

秦穆公、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谥号。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

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

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

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

镇蜀期间,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D.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

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②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

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5.(8分)(2018·绵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雨

陆游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抵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乾道二年罢归故乡,业已两年。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

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渺远。

C.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

D.尾联以叙事作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

E.陆游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本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雄豪迈而又不失含蓄柔媚。

(2)“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四、默写(共1题;共20分)

6.(20分)(2018高一上·杭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

(5)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9)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

(10)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2017高一上·玄武期中)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