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滑轮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488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杠杆滑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杠杆滑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杠杆滑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杠杆滑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杠杆滑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杠杆滑轮复习.docx

《杠杆滑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滑轮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杠杆滑轮复习.docx

杠杆滑轮复习

杠杆滑轮复习

找最小的力

1..如图所示,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杠杆上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2.轻质杠杆OABC能够绕O点转动,已知OA=BC=20cm,AB=30cm,在B点用细线悬挂重为100N的物体G,为了使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请在杠杆上作出所施加最小动力的图示(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杠杆平衡条件.1.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M形硬质轻杆可绕中间转轴O灵活转动杆两端分别用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重物。

现保持平衡状态。

用手使两个右端的重物略微下降一小段距离后再松手,能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  )

A.只有甲B.只有乙C.甲和乙D.都不能

2.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将杠杆左边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段距离L,为使杠杆恢复平衡,应将右边钩码(  )

A.向右移动LB.向左移动L

C.向右移动大于L的距离D.向左移动大于L的距离

3.一等臂杠杆,两边分别挂着实心的铝球和铜球,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然后使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  )

A.仍然平衡B.不再平衡,铜球一端下沉

C.不再平衡,铝球一端下沉D.无法确定

4.一直杠杆(自重不计),已知动力作用点和支点在杠杆的两端,阻力作用在杠杆的中点,则该杠杆(  )

A.一定是省力的B.一定是费力的C.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D.一定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5.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不等臂杠杆两端分别挂上实心铁球A,B时,恰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若将A和B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的状态是(  )

A..右端下沉B.左端下沉C..仍然平衡D..不能判定

滑轮.1.如图5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个滑轮和两根细绳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在各自的自由端分别施加F1和F2的拉力,在相同时间内将相同的重物竖直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轮重和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1小于拉力F2子B.甲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小于乙绳的

C.甲、乙两滑轮组均属于费力的机械D.甲、乙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2.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在钢缆上。

钢缆的A端固定在电杆上,B端连接在滑轮组上。

滑轮组由a、b、c三个滑轮构成,配重P由多个混凝土圆盘悬挂在一起组成,配重的总重为G,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量,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

B.a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

C.a、c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3G

D.a、c为动滑轮,B端钢缆受到滑轮组的拉力大小约为

3.如图所示,利用两种方式把吊篮中的人升高,拉动绳子所用的力F1和F2相同,人与吊篮的总重G1和G2的关系是(不计绳子重和摩擦)(  )

A.G1>G2B.G1=G2C.G1<G2D.无法确定

4.用水平力F1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上表面相对地面静止,连接B与竖直墙壁之间的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F2.不计滑轮重和绳重,滑轮轴光滑。

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B.F2<F1<2F2C.F1=2F2D.F1>2F2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A,B,C三点将质量不均匀长度L的木杆四等分。

在A点用1500N力或B点用2500N力分别可以将木杆一端抬起。

则木杆的总重为  N,木杆重心到C点的距离为  。

将木杆从C点悬起,需在  (A/B)点悬挂  N重物木杆才能平衡。

平衡后,在AB两点同时增加500N的重物,则  (A侧翘起/B侧翘起/仍然平衡)。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A端用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底面积为0.02m2的重物G.工人在B端施加一个大小为650N竖直向上的推力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当推力变为450N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强为5×103Pa;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8×103Pa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980N;则OA:

OB=  ,物体重力G=  ,若当重物对地面压强为1.2×104Pa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  (绳重及轮与轴的摩擦不计)

3.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

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  位置平衡。

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自身的重力影响,还可以方便地测量或读出  。

调节时,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

(2)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选填:

“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3)若某次实验采取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  (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4.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

使用定滑轮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

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

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

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

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使用滑轮组时所用拉力做的功  ,实验结论  。

三.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  。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如图丙所示,取下A位置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测力计示数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小”、“变大”、“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或“不变”)。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其原因是:

  。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将合金球和木球用细绳相连放入水中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它自身体积的

,如图所示,当把细绳剪断后,合金球沉底,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它自身体积的

,这时合金球受到池底对它的支持力为2N,若已知合金球和木球体积之比为1:

8,则(  )

A.合金球的重力为3NB.合金球所受浮力为2N

C.合金球的密度为3×103kg/m3D.绳子剪断前后,两物体所受总浮力相差4N

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一个底面积S=50cm2的圆柱形容器。

将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不溢出)。

B受到的浮力为F1.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3N;使用杠杆提起物体B,当杠杆C端挂质量为mA的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B刚好有1/4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1.6N,物体B受到的浮力为F2.容器内液面下降了0.4cm。

设物体B的密度为ρ,已知:

OD:

OC=1:

2,(g取10N/kg)。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F1=0.6NB.F2=0.8NC.mA=140gD.ρ=2.5×103kg/m3

3.甲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4×105Pa,现将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3×105Pa,已知乙物体的质量3kg,AO:

AB=1:

3,g取10N/kg。

要使甲物体恰好被细绳拉高地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底面积为6×10﹣4m2月B.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只需减少60N

C.杠杆B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增加9kgD.可以移动支点O的位置,使OA:

OB=1:

8

4..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m1、m2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O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已知L1>L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

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O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则(  )

A.扁担仍能水平平衡B.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C.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2﹣m1)

D.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2﹣m1)

5.如图是运动员利用器械进行训练的示意图,其中横杆AB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OB=4:

5,系在横杆A端的细绳通过滑轮悬挂着物体M.运动员小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104Pa,当他用力举起横杆B端恰好使AB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对横杆B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1为300N,此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若在物体M下面再加物体N,小强需用更大的力举起横杆B端,当AB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他对横杆B端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为F2,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3×104Pa,此时细绳对横杆A端的拉力为F3,根据上述条件,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横杆AB与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

(  )

A.物体M的质量为37.5kgB.F2的大小为750N

C.小强的质量为66kgD.F3的大小为1650N

二.计算题

1.如图所示,以O为支点的水平轻质杠杆ON的M点处悬挂一边长为0.2m的正方体合金块A.A的下方放置一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边长为0.1m的正方体B,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OM:

ON=1:

3.一个重为640N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当人用力拉住绳通过滑轮组使杠杆水平平衡时,A对B的压强为1.4×104Pa,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为1.45×104Pa.若每个滑轮重为20N,g取10N/kg。

求:

(1)人对绳的拉力是多少?

(2)合金块A的密度是多少?

(3)当人用80N的拉力拉绳时,杠杆仍水平平衡。

求此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

2.如图甲所示,A、B均为正方体,OM:

ON=1:

4,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取下A、B,将A下表面的中心与B上表面的中心用细线相连,A在上B在下,放入足够高的长方体容器中,如图乙所示。

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至A、B恰好均浸没,测得B对容器内底面的压力F随加水体积V之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不计杠杆、滑轮及细线的重力及摩擦,细线可承受足够大的拉力且其形变可忽略不计,物体不吸水。

已知长方体容器内底面积S=125cm2,ρ=1.0×103kg/m3,g=10N/kg。

(1)正方体A和B的重力之比GA:

GB是多少?

(2)正方体A和B的密度ρA、ρB分别是多少?

(3)加水1375cm3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p是多少?

3.杠杆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为某杠杆示意图,物体C为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其质量为65kg,杠杆AB可绕O点转动,AO:

OB=2:

1,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用竖直向下的力拉绳子,对杠杆B端产生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且物体C对地面的压强为2000Pa,杠杆自重、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1)地面对物体C的支持力是多少?

(2)人对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