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0522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杠杆与滑轮专题.docx

杠杆与滑轮专题

《杠杆》专题温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处于平衡状态

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必然在支点的双侧

C.杠杆必然有支点

D.杠杆的支点必然在杠杆的正中间

2.图1中,F的力臂表示正确的是()

图1

3.(2013年庆阳中考题)如图2,园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剪子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可能往剪子轴O处靠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图2

4.杆秤是一种很古老但此刻仍然在普遍利用的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小林同窗用一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如图3所示。

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4kg的刻度线上。

按照秤砣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粗略关系,能够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A.10gB.400gC.1000gD.4000g

5.地震中,滔滔的山石挡住了道路。

增援人员要用撬棒撬开山石,别离沿如图4所示的四个方向使劲,其中最省力的是()

A.沿F1方向B.沿F2方向

C.沿F3方向D.沿F4方向

6.如图5所示,杠杆上别离放着质量不相等的两个球,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是两球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则杠杆()

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大球那端下沉

C.不能平衡,小球那端下沉D.无法判断

7.如图6,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当石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

A.“3”的位置B.“6”的位置

C.“9”的位置D.“12"的位置

8.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大体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

如图7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

由图7能够看出,这是一个()

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C.费力、也费距离的杠杆D.省力、也省距离的杠杆

9.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历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

按照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用意(如图8所示),可肯定(  )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图8

10.如图9,长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能够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维持水平平衡。

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转变关系如图10,据图可知金属杆重(  )

图9图10

A.5NB.10NC.20ND.40N

二、填空题

11.假期小盼和爸妈要一路去旅游,在将较重的摄像机和较轻的衣物装进旅行箱时,你感觉他应该把重的摄像机放在箱的______(填“上部”或“下部”)较合理。

简述如此放的理由____________。

若忽略箱体和轻物品的重力,在图11中,用实心黑点表示较重的摄像机。

请按照你的假想,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12.如图13所示,用撬棒撬起大石头,向上、向下使劲都能够,哪一种方式更省力?

请你具体说明原因。

13.列车上有出售食物的手推车(如图14所示)。

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碰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能够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当后轮碰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手推车能够视为______力杠杆。

图14

14.地面上有一条大木杆,抬起A端需使劲300N,抬起B端需使劲200N。

这条木杆的_________端较粗,整个木杆的重量(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N。

三、综合题

17.在探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觉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8甲所示,在杠杆左侧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一样钩码______个。

(3)如图18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滑轮》专题温习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是利用定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的三种方式,所用拉力别离是F1,F2和F3,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F1>F2>F3B.F1<F2<F3C.F1=F2=F3D.F2>F1>F3

图1

2.如图2所示,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A.500NB.250NC.300ND.800N

3.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将重3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若是动滑轮的重为1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2NB.拉力F=1.5N

C.绳索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0cmD.绳索向上移动的距离为5cm

图3

4.(2013年雅安中考题)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械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四种方案(机械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B.

C.

D.

图4

5.小汉同窗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觉,实验结果与讲义中“利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

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实验次数

物重G/N

拉力F/N

1

1.0

0.65

2

1.5

0.90

3

2.0

1.15

A.与同窗分析可能原因

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C.改良实验条件,从头实验

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6.如图6所示,G=80N,在力F的作用下,滑轮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物体的速度和力F的大小别离是(  )

A.0.8m/s,160N    B.0.8m/s,40N

C.0.4m/s,160N    D.0.2m/s,40N

图6

7.如图7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匀速向右滑动时,弹簧秤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绳之间摩擦,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别离是(  )

A.F=20N,f=20NB.F=10N,f=20N

C.F=20N,f=10ND.F=10N,f=10N

图7

二、填空和作图题

8.如图8所示,小森用一样的力把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如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则重力G甲_____G乙(“<”“=”、“>”)。

9.如图9所示,重为80N的物体M,在30N的拉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弹簧秤的示数为N,拉力F在5s内做的功W=J,拉力的功率P=W。

(不计滑轮重,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10.小汉要提起重800N的物体,可是他的最大拉力只有300N。

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用滑轮组提起那个重物。

已知每一个滑轮重20N,小汉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10中_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选填“a”、“b”或“c”)。

请在所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式。

11.定滑轮在使历时相当于一个杠杆。

如图12所示,某人用绳索沿着倾斜的方向通过定滑轮拉住钩码,已知人手的拉力为F,钩码重力为G。

(1)请在图中标出这只“杠杆”的支点O,画出拉力F、钩码重力G及它们的力臂(保留作图痕迹);

(2)若不计摩擦、滑轮重和绳重,请用杠杆平衡条件推证:

F=G。

12.人的体重为500N,吊篮重为700N,人要将吊篮匀速吊起,求下面两种情形下人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及摩擦)。

(1)如图14,人站在地面上,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2)如图15,人站在吊篮中至少要用_______N的力拉绳。

三、综合题

13.一小车陷在泥地里。

此刻通过如图18所示的滑轮组将小车匀速拉出,绳端拉力F=1000N。

求小车和树受到的拉力(不计滑轮、绳重和摩擦)。

图18

14.小汉在家里挖一个蓄水池,当挖到必然深度时发觉一块质量约120kg的石头(如图21所示)。

问:

凭小汉一个人的力量(小明重约500N),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才能把石头移出水池(即把石头提升到池口)?

通过计算说明简单机械至少需要知足什么条件?

请你画出示用意。

(机械的重和摩擦可忽略不计,g取10N/kg)

15.如图24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木块重力大约7N,轻质滑轮重为1N、铁架台、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图中每种器材各有一件。

请你利用图中的一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

(1)写出选用器材的名称:

(2)用文字简腹地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

(3)木块重力的表达式:

 

《机械效率》专题温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效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效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

2.下列叙述中能够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有效功

B.减小机械间的摩擦

C.减小总功

D.利用最省力的机械

3.(2013年枣庄中考题)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别离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效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4.有一人用同一滑轮组别离将重1000N和2000N的物体匀速提升5m,动滑轮重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上述两种情形中错误的说法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等

B.人做的额外功相等

C.人做的总功相等

D.绳索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5.(2013年南通中考题)如图1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慢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现改变物体的重力G,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可能符合图2中的(  )

图1

A.

B.

C.

D.

图2

6.(2013年武汉中考题)如图3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

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别离为(  )

A.45N、50%B.45N、75%C.60N、50%D.60N、75%

图3

7.如图4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摩擦力能够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进程中(  )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图4

二、填空和计算题

8.如图5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利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  。

9.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高处,所用

拉力为125N,时刻为20s。

求:

(1)工人做的有效功;

(2)工人做的总功;(3)此进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4)工人做功的功率。

10.如图7,小王站在高3m、长6m的斜面上,将重200N的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大小恒为120N,所花时刻是10s。

求:

(1)木箱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11.某型号挖掘机的质量3000kg,两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1.5m2。

挖掘机在6s内将装满铲斗质量为0.75t的泥石送到岸边,挖掘深度h=2m。

(如图8乙所示)(取g=10N/kg)求:

(1)挖掘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工作时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多少?

(3)若发动机的总功率是20kw,挖泥土进程中挖掘机的机械效率多大?

三、实验题

13.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窗们组装了如图10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若是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升高,从弹簧秤上读出拉力值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甲η乙(选填:

>、<或=)。

(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讨,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以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答:

14.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讨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窗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1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讨,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斜面倾角θ

物块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斜面的机械效率

1

30°

5.0

0.6

4.2

1.2

3.0

5.0

2

30°

3.0

0.6

2.5

1.2

1.8

60%

3

45°

3.0

0.8

2.8

1.2

2.4

3.4

71%

(1)在实验操作进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_____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按照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______J。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________(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能够得出的探讨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小华的猜想之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_____(写出一个)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