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4810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docx

全国第三届语文基本功展评二等奖论文《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吴良良资料

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方法

吴良良

关键词:

语文预习学习方法良好习惯

摘要: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教学理论:

以学定教,这一理论的实质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的“满堂灌”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身份。

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探索前进的预热活动;同时预习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预习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对学习乃至生命认真的态度,只有做到真正高质量的预习,才能有效地实施高效教学,并且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能力。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育既是一个国家全民的基础教育,又是一个民族成员的素质教育,同时还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只有终身不断接受语文教育,才能终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学好语文就是个大学问。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教学理论: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先学后教,教学过程里学生的学,应该先于教师的教,也就是说学生的课前预习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开展的。

换言之,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始的,而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施教,也就是说,有学才有教,无学则无教。

这一理论的实质就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的“满堂灌”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身份。

由此可见,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探索前进的预热活动;同时预习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一、影响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当前,迫切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得积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自学的方法,尤其是要使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既要具体布置并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又要及时检查督促并且鼓励表扬。

而学生要想提高预习的能力,就必须在预习的过程中反复练训练,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并认真听讲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预习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初中语文预习现实情况却不甚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影响学生预习习惯养成的因素有很多,这里只举部分重要的因素来谈,例如:

_1、教师引导不当。

很多教师对课前预习的针对性往往较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布置预习却缺乏及时的检查和有效的指导,有时对预习作业的质量把关不够重视,督促落实的方式方法也不到位,使得语文预习的效果始终不如人意。

2、学生执行不力。

据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数学生在做预习时只是完成圈画词语和阅读课文部分,而对其它环节视而不见,尤其是对有思考价值的、需要动脑思索探究的疑难问题,则不愿费时费劲,只是被动地等着课堂上老师来讲解。

3、家长不够重视。

课前预习作业大多情况下是在家庭中完成的,然而不少家长只知道孩子要写作业,没有意识到做预习的重要性,因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使学生“有机可乘”,有懒可偷。

4、学生课业负担太重。

当今教育虽然大呼给学生减负,但实际上当今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各种辅导班,各种作业,而这些任务必然大大挤占了学生预习的时间,导致学生对课前预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克服这些因素,这需要我们长期关注、研究,从而探索解决。

二、语文预习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当今,课前预习存在着许多误区,学生在得知老师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时,往往只是把课文读一遍就算了事,好一点的情况就是标注段落或划句,都认为这就是所谓的预习了。

这样算不算真正的完成了预习呢?

很明显,这仅仅是完成了预习的个别步骤,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怎样才算是完整的课前预习呢?

如何才能使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呢?

  大略说来,预习是从教师布置的具体预习内容做起,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明白自己读得懂与不懂的地方,标记好重点难点,主动探寻积极思考并试图解决一些阅读时产生的具体问题。

具体来说,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做预习,下面我就初中语文预习的方式方法,结合本人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个人浅薄的看法。

1、读

   古人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文就是用来读的,而且还要反复读,多多益善,读的时候既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全文,又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疑惑。

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

“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

”也就是说,通过反复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和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发现困惑,从而增强听讲时的注意力和针对性。

由此可见,“读”在预习中是最重要的方式,落到实处也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明白、读流利,再进一步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同时尽可能地多发现疑难问题。

至于学生用何种方法去读,是大声朗读、轻声细读还是默读?

要因学生情况而定,不过大多认为大声朗读的效果最佳,这里就不展开具体探讨。

2、查

“查”这个环节,既包括查字典又包括查资料。

新学一篇课文,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字生词,有些在课本中有注释,有的就需要查字典。

此时,有些学生爱偷懒,不愿动手查字典,嫌麻烦费时间,老师或家长就应该及时提醒和督促学生,请字典先生来帮忙,把难认易错的字音、难记难写的字形以及费解不懂的字义,统统查出来并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

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多义字,一定要结合课文上下文语境来理解。

这个过程需要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动手勤动脑,直至养成查字典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千万不可纵容学生从现成的辅导资料上照搬照抄,最终导致害了学生。

然而碰到一些专业名词、科学术语,作品有关的写作背景、作家相关的生平介绍等,往往查字典解决不了问题,这是就可以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并及时有效地做好相应的笔记。

3、画

“画”的目的是明确关键字词,重难点句段等,并在旁边标注好自己的理解。

那么如何来画,如何分门别类地画,教师给学生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原则上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符号来画,如“口”“·”“──”“~~”“()”“{}”“?

”等,但这样一来容易混乱。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习惯,我用“口”来框好需要积累的生字生词,用“·”来标注重点理解的词语,用“──”勾画文中的中心句、深刻含义的句子,用“~~”画出修辞句或有文采的句子,用“()”括好各类描写,用“{}”括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句,用“?

”标注好自己疑惑的地方等等等等。

如此一来,一目了然,在听讲时、复习时更能事半功倍。

4、记

“记”也就是做笔记,一边做预习一边做好记录,这也是预习成果的体现。

俗话说得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如上课再记,否则写错了还得擦干净重写,更不愿意花费时间去查去找从而去记,逐渐养成了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从而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们纷纷比赛着做,比赛着学,比赛着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

有关字词方面的,有关内容方面的,有关段落层次的,也有关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介绍的和写作背景的,等等等等。

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课前预习的“记”做好了,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明显改善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5、练

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是检测和巩固预习效果的测试,初中语文的练习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课本上的练习题,另外就是学习之友等课外习题。

总之,不论是哪类练习题,都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认真有效地做了预习,便能解决好课后练习题,以及学习之友上绝大部分的基础题,如此一来既能起到巩固作用,又能及时的查漏补缺,一举两得。

6、问

问,就是针对有关这篇课文预习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发问,找同学请教、讨论,多问几个为什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讨论肯定能解决不少疑难问题,至少也会产生许多解决疑难问题的启发、思路。

再或者问家长、问学长,问老师等等。

同时学生还应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看是否和自己的思考或请教的思路一致。

就此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看谁提的疑难问题最多。

久而久之,孩子们为了发现疑难问题,会积极思考,一旦受到老师表扬更会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甚至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自豪感,此时老师再去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一些预习的步骤和方法,是我个人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或许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无论怎样做课前预习,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所以同时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以下问题,例如:

学生预习时切忌先入为主导致钻牛角尖,或者偏执地坚持自己预习时的错误理解,而听不进去老师的深入讲解,严重者甚至对老师讲课的精华充耳不闻,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作用,反而出现负面效果。

三、语文预习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思考以及练习等有关学习内容的准备活动,是一项虽复杂繁琐但十分必要的智力活动。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这里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

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①如果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听课自然就会就显得非常被动,况且课堂上既要听讲,又要及时做笔记,如此一来就会显得格外紧张,又忙又乱,对于课堂的重点难点根本就抓不住,课堂学习时尤其费力,而在复习的时候就会更加费时费力;反之,如果学生认真做了课前预习,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了,课堂笔记也就有了针对性,针对老师的提问也能更加及时主动地思考和回答,这样一来真正的实现了事半功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

“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

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②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在告诫我们,教师只有很好地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式、方法,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是学生切实做好课前预习,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教师只凭在课堂上40分钟的努力,即使是浴血奋战,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这也正应验了我们老祖宗的那句俗话:

“磨刀不费砍柴功”。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谚有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供人终生受用。

”这句话众所周知,它告诉我们教师要积极加强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从而达到叶圣陶叶老所倡导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然而我们真正地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并不多。

常言道: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要想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师生共同下功夫。

从教师而言,只有严抓课前预习,才有可能实现高效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学生角度而言,初中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一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终身受益。

预习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对学习乃至生命认真的态度,只有做到真正高质量的预习,才能有效地实施高效教学,并且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能力。

然而初中语文预习的现状却是令人担忧,今后的任务就显得更加艰巨,但一切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义不容辞。

各位同仁,您怎么看?

注释: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144页。

②、(捷克)扬·阿姆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Amos,《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

 参考文献:

1、闫立钦、倪文锦:

《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1月出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4(最新修订版)。

4、郭劲松《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年3期。

5、刘丽君《如何抓好课前预习》,2010年4期。

6、马俊艳《浅议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0年第2期。

7、李慧《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2011年3期。

8、赵学会《浅析课前预习的重要性》,《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