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413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docx

历史复习资料汇总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

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P2——P4)

一、元谋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意义:

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二、北京人

1、生活年代:

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发现地点:

北京周口店(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主要特征:

(1)能直立行走。

(2)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这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3)会使用天然火。

(4)过着群居的生活。

【问题】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答:

照明、御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问题】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答:

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7——P10)

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生活年代:

距今约6000多年。

发现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生产情况:

(1)种植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3)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鱼纹彩陶盆)。

生活情况: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原始农业的发展)。

【问题】磨指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

答:

(1)使用的时间不同。

(2)制作方法不同。

(3)劳动效用不同。

二、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多年。

发现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生产情况: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会挖掘和使用水井。

(2)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3)制造和使用陶器(猪纹黑陶钵)。

生活情况:

居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问题】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答:

(1)相同点:

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2)不同点:

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P12——P16)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

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问题】如何理解传说和史实?

答:

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考古资料未证实者,为“传说”。

【问题】神农氏时已经出现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答:

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换现象。

人们开辟集市,以物换物,互通有无,从事交换活动。

二、华夏族的形成

炎黄联合打败蚩尤后,又经过阪泉之战,二部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华夏族是今天汉族的前身。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今天的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

三、尧、舜、禹的传说

1、禅让制——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尧、舜、禹)

2、大禹治水

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

【问题】从大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

品质:

(1)禹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

(2)坚持不懈、不畏劳苦的精神。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P22)

一、夏朝的建立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城:

阳城。

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我国历史跨入文明时代。

二、禹传子(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问题】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答:

(1)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王位,开始了“家天下”是历史。

(2)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王位世袭制则是一个家族是世世代代世袭王位(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P28—P29)

西周的分封制

1、原因: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2、主要内容:

(1)周王的分封: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等,称为“授民授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诸侯国是周设在各地的据点,起着拱卫王室的作用。

(2)诸侯的义务: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各诸侯国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3、依据:

与周王的血缘关系。

基础:

世袭制。

4、作用:

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

【问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制度?

答:

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P34—P38)

一、春秋争霸

1、时间: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2、原因:

(1)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2)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3、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答:

齐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里利。

(2)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3)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

5、晋楚争霸:

晋楚争霸,晋先胜,楚后胜,双方先后称霸中原。

二、战国纷争

1、时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

齐、楚、燕、秦、韩、赵、魏。

3、手段:

(1)武力

(2)政治、外交攻势:

合众(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连横(秦劝说一国帮助秦进攻其他各国)。

4、结果:

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秦国越来越强。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具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2)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3)加速了新旧制度更替。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P41——P44)

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产生的根本原因: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主要有: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1、背景(原因):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当时各国争霸的压力。

2、目的:

富国强兵。

3、主要内容:

(1)富国的措施:

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2)强兵的措施:

奖励军功。

(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4、历史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

为什么?

答:

商鞅变法成功了。

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5、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答:

(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这句话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

答:

表明了商鞅在变法遭到旧贵族势力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旧势力进行斗争。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P46—P49、P71)

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1)含义: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

(2)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殷墟)

(3)意义(作用):

A、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B、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2、金文:

(1)含义:

是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又称为铭文。

(2)意义:

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3、小篆:

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颁行天下的文字。

4、隶书:

是秦始皇时期,程邈创造的新字体。

它简单实用,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

一、司母戊鼎

1、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殷墟)

2、名称由来:

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

3、特点:

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4、铸造:

合范法

5、意义:

(1)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折射出当时的强盛国力。

二、商朝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问题】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答: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铸有花纹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的青铜器气势极其宏大。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P50——P52)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1、伟大的思想家: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2、伟大的教育家:

【问题】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你同意孔子的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能力与品德可以让他人学习、思考。

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的主张和谦虚、好学的精神。

【问题】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谈谈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时,来不得半点虚伪,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才有可能学得更多的知识。

如果一知半解或不懂装懂,就得不到提高。

3、《论语》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二、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答: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2)各国竞相改革,刚刚上台的新兴地主阶级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3)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

(4)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盛行,为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2、概况:

见课本P53自我测评

3、影响:

各家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54——P55)

都江堰

1、修建原因:

为了排涝防旱。

2、修建情况:

(1)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2)修建人物:

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3)修建地点:

岷江流域。

(4)用途:

是综合性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

3、结构:

“分水鱼嘴”——分洪。

“飞沙堰”——泄洪排沙。

“宝瓶口”——灌溉农田。

4、治水特点:

重在疏导。

5、意义——为什么都江堰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2)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3)具有科学性,并代表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4)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P64——P67)

秦统一六国

1、背景:

——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答: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