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626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doc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

1、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怎样定义?

如何计算?

答:

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速度Vc、进给量f、背吃刀量ap;

切削速度Vc:

主运动的速度,大多数切削加工的主运动采用回转运动。

回旋体(刀具或工件)上外圆或孔某一点的切削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m/s或m/min式中

d——工件或刀具上某一点的回转直径(mm);

n——工件或刀具的转速(r/s或r/min)。

进给量f:

进给速度Vf是单位时间的进给量,单位是mm/s(mm/min)。

进给量是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时两者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单位是mm/r。

对于刨削、插削等主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的加工,虽然可以不规定进给速度却需要规定间歇进给量,其单位为mm/d.st(毫米/双行程)。

对于铣刀、铰刀、拉刀、齿轮滚刀等多刃切削工具,在它们进行工作时,还应规定每一个刀齿的进给量fz,季后一个刀齿相对于前一个刀齿的进给量,单位是mm/z(毫米/齿)。

Vf=f.n=fz.Z.nmm/s或mm/min

背吃刀量ap:

对于车削和刨削加工来说,背吃刀量ap为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m。

外圆柱表面车削的切削深度可用下式计算:

mm

对于钻孔工作ap=mm

上两式中——为已加工表面直径mm;——为待加工表面直径mm。

2、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有哪几种?

它们是由哪些参考平面构成?

试给这些参考平面下定义。

答:

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主要有三种:

即正交平面参考系、法平面参考系和假定工作平面参考系。

构成:

⑴即正交平面参考系:

由基面Pr、切削平面Ps和正平面Po构成的空间三面投影体系称为正交平面参考系。

由于该参考系中三个投影面均相互垂直,符合空间三维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条件,所以,该参考系是刀具标注角度最常用的参考系。

⑵法平面参考系:

由基面Pr、切削平面Ps和法平面Pn构成的空间三面投影体系称为法平面参考系。

⑶假定工作平面参考系:

由基面Pr、假定工作平面Pf和背平面Pp构成的空间三面投影体系称为假定工作平面参考系。

定义:

⑴基面Pr:

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通常,它平行(或垂直)于刀具上的安装面(或轴线)的平面。

例如:

普通车刀的基面Pr,可理解为平行于刀具的底面;

⑵切削平面Ps:

过切削刃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Pr的平面。

它也是切削刃与切削速度方向构成的平面;

⑶正交平面Po:

过切削刃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Pr与切削平面Ps的平面;

⑷法平面Pn:

过切削刃选定点,并垂直于切削刃的平面;

⑸假定工作平面Pf:

过切削刃选定点,平行于假定进给运动方向,并垂直于基面Pr的平面;

⑹背平面Pp:

过切削刃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假定工作平面Pf与基面Pr的平面。

3、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

为什么?

答:

刀具切削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韧度;高的耐热性;

④良好的工艺性;⑤满足良好的经济性。

原因:

在切削过程中,刀具直接切除工件上的余量并形成已加工表面。

切削加工时,由于摩擦与变形,刀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很高的温度,因此在选择刀具材料时应该要考虑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强度、韧度、耐热性、工艺性及经济性。

刀具材料对金属切削的生产率、成本、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刀具材料的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

4、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应如何匹配?

怎样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切削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材料?

答:

如何匹配:

加工工件与刀具之间力学性能的匹配:

切削刀具与加工工件材质的力学性能匹配主要是指刀具与工件材质材料的强度、韧性及硬度等力学性能参数应相互匹配。

加工工件材质与刀具材料的物理性能匹配:

切削刀具与加工对象的物埋性能匹配主要是指刀具与工件材料的熔点、弹性模量、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相抗热冲击性能等物埋性能参数应相互匹配。

化学性能的匹配:

刀具的磨损是机械磨损和化学磨损综合作用的结果。

切削刀具与加工对象的化学性能匹配主要是指刀具与工件材料的化学亲和性、化学反应、扩散、粘着和溶解等化学性能参数应相互匹配。

选择刀具材料:

不同力学性能的刀具(如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和超硬刀具等)所适合加工的工件材质有所不同。

通常,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高。

通常,刀具材料的硬度,刀具硬度一般要求在60HRC以上。

高硬度的工件材料必须用更高硬度的刀具来加工。

具有不同物埋性能的刀具(如高导热和低熔点的高速钢刀具、高熔点和低热胀的陶瓷刀具、高导热和低热胀的金刚石刀具等)所适合加工的工件材料有所不同。

加工导热性差的工件时,应采用导热性较好的刀具,以使切削热可迅速传出而降低切削温度。

金刚石的导热系数为硬质合金的1.5~9倍,为铜的2~6倍,由于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率高,切削热容易散出,故刀具切削部分温度低。

金刚石的热膨胀系数比硬质合金小几倍,约为高速钢的1/10,因此金刚石刀具不会产生很大的热变形,这对尺寸精度要求很高的精密加工刀具来说尤为重要。

立方氮化硼(CBN)的导热性虽不及金刚石,但却大大高于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随切削温度的提高,CBN刀具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加,可使刀尖处切削温度降低,减少刀具的扩散磨损并有利于高速精加工时加工精度的提高。

CBN的耐热性可达到1400~1500C,比金刚石的耐热性(700~800C)几乎高一倍。

高速加工钢和铸铁等黑色金属时,最高切削速度只能达到加工铝合金时的1/3~1/5,其原因是切削热易使刀尖发生热破损。

在高速切削低导热性及高硬度材料(如钛合金和耐热镍基合金、高硬度合金钢等)时,易形成锯齿状切屑,而高速铣削过程中则会产生厚度变化的断续切屑,它们都会导致刀具的热应力发生高频率的周期变化,从而加速刀具的磨损。

5、阐明金属切削形成过程的实质?

哪些指标用来衡量切削层金属的变形程度?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它们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切屑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

为什么?

答:

金属切削过程形成过程的实质:

是如果忽略了摩擦、温度和应变速度的影响,金属切割过程如同压缩过程,切削层受刀具挤压后也会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晶格剪切滑移直至破裂,最终完成切削,完成切削过程。

切削层金属的变形程度指标:

相对滑移ε、变形系数Λh。

切削变形程度主要受到前角、剪切角的影响。

如果增大前角和剪切角,使ε和Λh减小,则切削变形减小。

4.只能近视地表示切削变形程度。

因为Λh主要从塑形压缩方面分析;而ε主要从剪切变形考虑。

所以ε和Λh都只能近似地表示剪切变形程度。

6、试描述积屑瘤现象及成因。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有哪些影响?

答:

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切削,加工一般钢材或其他塑性材料,常在前刀面切削处粘着一块剖面呈三角状的硬块,称为积屑瘤。

其硬度很高,为工件材料的2——3倍,处于稳定状态时可代替刀尖进行切削。

成因:

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影响: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

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7、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的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答:

(1)切削速度v的影响

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削温度将显著上升。

这是因为:

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强烈摩擦从而产生大量切削热;由于切削速度很高,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切屑底层的切削热来不及向切屑部传导,而大量积聚在切屑底层,从而使切屑温度显著升高。

另外,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单位时间的金属切除量成正比例地增加,消耗的功增大,切削热也会增大,故使切削温度上升。

(2)进给量f的影响

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单位时间的金属切除量增多,切削热增多,使切削温度上升。

但切削温度随进给量增大而升高的幅度不如切削速度那么显著。

这是因为:

单位切削力和单位切削功率随增大而减小,切除单位体积金属产生的热量减少了,同时增大后切屑变厚,切屑的热容量增大,由切屑带走的热量增多,故切削区的温度上升不甚显著。

(2)背吃刀量ap的影响

背吃刀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很小。

这是因为,增大以后,切削区产生的热量虽增加,但切削刃参加工作的长度增加,散热条件改善,故切削温度升高并不明显。

切削温度对刀具磨损和耐用度影响很大。

由以上规律,可知,为有效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耐用度,选用大的背吃刀量或进给量,比选用大的切削速度有利。

8、说明高速钢刀具在低速、中速产生磨损的原因,硬质合金刀具在中速、高速时产生磨损的原因?

答:

低速、中速高速钢磨损的原因:

磨粒磨损对高速钢作用较明显。

在切削过程中有一些比刀具材料硬度更高的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和积屑瘤碎片等硬颗粒起着磨粒切削的作用,造成磨损,是低速时磨损的主要原因。

粘结磨损,由于接触面滑动,在粘结处产生破坏造成的。

在低速切削时,温度低,在压力作用的接触点处产生塑性变形;在中速切削时,温度较高,促使材料软化和加速分子间运动,更容易造成粘结。

相变磨损:

在中速切削时,温度较高,当超过相变温度时,刀具表面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中速、高速硬质合金磨损的原因:

粘结磨损,在高温作用下钛元素之间的亲和作用,会造成粘结磨损。

扩散磨损:

在高温作用下,切削接触面间分子活动能量大,合金过元素相互扩散,降低刀具材料力学性能,经摩擦作用,加速刀具磨损。

氧化磨损:

在温度较高时,硬质合金中WC、Co与空气中的O2化合成脆、低强度的氧化膜WO2,受到氧化皮、硬化层等摩擦和冲击作用,形成了边界摩损。

9、什么叫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评定材料切削加工性有哪些指标?

如何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答: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工件材料被切削成合格的零件的难易程度。

主要指标:

刀具耐用度指标、加工表面粗糙度指标。

措施:

(1)调整化学成分。

(2)材料加工前进行合适的热处理。

(3)选择加工性好的材料状态。

(4)采用合适的刀具材料,选择合理的刀具几何参数,合理制定切削用量与选用切削液等。

10、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什么叫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

答: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等,使之变为合格零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作用: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

(3)工艺规程是新建、扩建或改建机械制造厂的主要技术文件。

11、加工阶梯轴如下图,试列表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定位)。

单件小批生产。

答:

工序号

工序名称及容

定位基准

1

下料,棒料Φ35

Φ35外圆表面

2

夹左端,车右端面,打中心孔;

Φ35外圆表面

3

车Φ35外圆至Φ30,车外圆Φ24,留磨削余量,车退刀槽2*0.3,

Φ35外圆表面,右中心孔

4

夹右端,车左端面,保证长度250,打中心孔;

Φ30外圆表面

5

车Φ35外圆至Φ30,车外圆Φ24,留磨削余量,车退刀槽2*0.3,

Φ30外圆表面,右中心孔

6

铣键槽

Φ30外圆表面+左端面

7

磨外圆Φ24

两端中心孔

8

去毛刺

9

检验,入库。

12、下图示柱塞杆零件,如何选择其粗基准?

(提示:

φA部分余量较φB部分大)

答:

根据粗基准选择原则:

对于具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选择粗基准时,应考虑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

(1)应保证各主要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为满足这个要求,应选择毛坯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如图,应选φB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

(2)对于工件上的某些重要表面,为了尽可能使其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

如图,φB外圆的加工长度要远大于φA外圆,为了保证φB外圆有均匀的加工余量,应选φB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

13、选择下图3.36示的摇杆零件的定位基准。

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为铸件,生产批量5000,单位:

答:

毛坯为铸件,且两孔的中心距有公差,故小孔φ12不用铸出。

选择粗基准:

对于同时具有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的零件,为了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φ40无表面要求,故不加工,φ40为粗基准,加工φ20H7,及端面A。

选择精基准:

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

.两孔的中心距有公差,应选φ20H7为精基准,加工φ12H7,面C。

.B面、C面有公差,应选C面为精基准,加工B面。

14、试分析钻孔、扩孔和铰孔三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并说明这三种孔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

答:

钻孔它是用钻床进行加工的,工艺过程包括:

确定孔位置、样冲做标记、在钻床上装夹、根据要求选钻头。

扩孔就是在前面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孔径,但是扩孔要比钻孔的孔壁表面粗糙度好。

铰孔的作用在于使孔的精度与粗糙度达到生产要求,工艺过程也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的。

它们之间有先后,麻花钻先加工出孔,然后再视其要求选择其它工具,再加工扩孔、铰孔。

但是它们的精度要求也是不同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15、车床结构形式有哪些?

试列举3种车床类型,并说明各自的加工特点。

答:

(1)车床主要分为卧式车床和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单轴自动车床、多轴自动和半自动车床、仿形车床及多刀车床和各种专门化车床。

(2)举例:

仿形车床:

能仿照样板或样件的形状尺寸,自动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环(见仿形机床),适用于形状较复杂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产,生产率比普通车床高10~15倍。

有多刀架、多轴、卡盘式、立式等类型。

自动化车床:

按一定程序自动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动上下料,重复加工一批同样的工件,适用于中、大批、大量生产。

数控车床:

数控机床是一种通过数字信息,控制机床按给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电一体化的加工装备。

这种类型的车床高度自动化,加工可重复,能精确确保所需尺寸,并降低工人的技术要求。

它们适合中、小批量生产。

16、周铣与端铣、顺铣与逆铣各有什么特点?

如何应用?

答:

(1)端铣:

同时工作的刀齿比较多,铣削力波动小,工作比较平稳;周铣:

同时工作的刀齿较少,铣削力波动大,工作不够平稳。

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圆柱铣刀一般做成较大的螺旋角。

两种铣削方式相比,端铣具有铣削较平稳,加工质量及刀具耐用度均较高的特点,且端铣用的面铣刀易镶硬质合金刀齿,可采用大的切削用量,实现高速切削,生产率高。

但端铣适应性差,主要用于平面铣削。

周铣的铣削性能虽然不如端铣,但周铣能用多种铣刀,铣平面、沟槽、齿形和成形表面等,适应围广,因此生产中应用较多。

(2)顺铣:

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如果丝杠螺母副存在轴向间隙,当纵向切削力大于工作台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时,会使工作台带动丝杠出现左右窜动,造成工作台进给不均匀,严重时会出现打刀现象。

在铣削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顺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

粗铣时,宜采用逆铣方式加工。

逆铣:

可以避免顺铣时发生的窜动现象。

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刀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加速了刀具的磨损。

同时,逆铣时,铣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起振动,这是逆铣的不利之处。

17、分析成形式、渐成式、轮切式及综合式拉削方式的各自特点及相应拉刀切削部分的设计特点。

答:

拉削时,从工件上切除加工余量的顺序和方式有成形式、渐成式、轮切式和综合轮切式等。

①成形式:

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较小,但效率较低;拉刀长度较长,主要用于加工中小尺寸的圆孔和精度要求高的成形面。

②渐成式:

适用于粗拉削复杂的加工表面,如方孔、多边形孔和花键孔等,这种方式采用的拉刀制造较易,但加工表面质量较差。

③轮切式:

切削效率高,可减小拉刀长度,但加工表面质量差,主要用于加工尺寸较大、加工余量较多、精度要求较低的圆孔。

④综合轮切式:

是用轮切法进行粗拉削,用成形法进行精拉削,兼有两者的优点,广泛用于圆孔拉削。

18、非回转表面加工中所用机床夹具由哪些部分组成?

各组成部分有何功用?

答:

组成:

夹具体、定位元件或装置、刀具导向元件或装置(对刀块)、夹紧元件或装置、连接元件和其它元件或装置。

(1)夹具体:

连接夹具元件及装置,使这成为一个整体,并通过他将夹具安装在机床上。

(2)定位元件装置:

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

(3)刀具导向元件或装置:

引导刀具或者调整刀具相对于夹具的位置。

(4)夹紧元件或装置:

夹紧工件。

(5)连接元件:

确定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并与机床相连接。

(6)其它元件或装置:

某些夹具上的分度装置、防错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

19、加工非回转表面主要有哪些定位方式、常用哪些定位元件?

答:

定位方式:

平面定位、“一面两孔”定位、平面与单孔的组合定位。

定位元件:

常用平面定位元件有圆柱支承、可调支承、自位支承、辅助支承。

圆孔定位大都属于定心定位(定位基准为孔的轴线),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定位销、圆柱心轴、圆锥销、圆锥心轴等

20、非回转体加工常用哪些夹紧机构?

各有何特点?

答:

常用夹紧机构有:

⑴斜楔夹紧机构: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机械效率低,很少直接用于手动夹紧,常用在工件尺寸公差较小的机动夹紧机构中;

⑵螺旋夹紧机构:

螺旋升角小于斜楔的楔角,扩力作用远大于斜楔夹紧机构,结构也很简单,易于制造,夹紧行程大,扩力较大,自锁性能好,应用适合手动夹紧机构。

但夹紧动作缓慢,效率低,不宜使用在自动化夹紧装置上;

⑶偏心夹紧机构:

操作方便,夹紧迅速,结构紧凑;缺点是夹紧行程小,夹紧力小,自锁性能差,因此常用于切削力不大,夹紧行程较小,振动较小的场合。

21、举例说明加工精度、加工误差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区别与关系。

答:

加工精度:

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和位置等)。

比如,同是加工轴,车床的加工精度不如磨床的加工精度高。

加工误差:

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如各种形位误差等。

区别与联系:

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评定加工零件的几何参数的。

常用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评价加工精度的高低。

加工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所谓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问题,实际上就是控制和降低加工误差。

22、表面质量的含义包括哪些主要容?

为什么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答:

含义:

表面层的几何形状,分为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波纹度。

表面层的力学性能,包括表面层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

因为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会影响零件耐磨性、影响零件疲劳强度、影响零件的耐腐蚀性、影响配合质量、表面质量对零件的密封性能及摩擦因数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23、何谓工艺系统的刚度、柔度?

它们有何特点?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有何影响?

怎样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答:

1.工艺系统刚度:

指切削力在加工表面法向的分力Fc与Fx、Fy、Fz同时作用下产生的沿法向的变形Y系统之间的比值。

即:

K系统=Fc/Y系统。

工艺系统的柔度:

刚度的倒数称为柔度C(mm/N),可表示为:

C=1/K系统=Y系统/Fc.

2.特点:

工艺系统在削力作用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导致刀刃和加工表面在作用力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于是产生加工误差。

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比其中刚度最小的那个环节的刚度还小。

3.影响:

切削过程中力作用位置的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切削过程中受力大小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提高措施:

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连接表面的接触刚度;采用合理的装夹和加工方法.

24、何谓误差复映规律?

误差复映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减小误差复映有哪些工艺措施?

答:

1.误差复映规律:

在待加工表面有什么样的误差,加工表面也必然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

2.含义:

误差复映系数是为了衡量加工后工件精度提高的程度,值越小表示加工后零件的精度越高。

3.它主要是因为系统有弹性变形。

是由于加工时毛坯的尺寸和形位误差、装卡的偏心等原因导致了工件加工余量变化,而工件的材质也会不均匀,故引起切削力变化而使工艺系统变形量发生改变产生的加工误差。

4.减小误差复映的工艺措施:

(1).走刀次数(或工步次数)愈多,总的误差愈小,零件的形状精度愈高,对于轴类零件则是径向截面的形状精度愈高。

(2).系统刚度愈好,加工精度愈高。

25、磨削加工时,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主要因素有:

(1).砂轮的粒度、硬度以及对砂轮的修整等。

(2).工件材料的硬度、塑性、导热性等。

(3).加工条件:

磨削用量、冷却条件及工艺系统的精度与抗振性等。

26、什么是磨削“烧伤”?

为什么磨削加工常产生“烧伤”?

为什么磨削高合金钢较普通碳钢更易产生“烧伤”?

磨削“烧伤”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试举例说明减少磨削烧伤及裂纹的办法有哪些?

答:

1.磨削时,在很短的时间磨削区温度可以达到400—1000℃,甚至更高。

这样大的加热温度,促使加工表面局部形成瞬间热聚集现象,有很高温升和很大的温度梯度,出现金相组织的变化,强度和硬度的下降,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引起裂纹,这就是磨削“烧伤”现象。

2.因为磨削加工时切削力比其他加工方法大数十倍,切削速度也特别高,所以功率消耗远远大于其他切削方法,由于砂轮导热性能查,切削数量少,磨削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大部分热量都传给了工件,因此容易产生“烧伤”。

3.因为高合金钢的导热性能差,在冷却不充分时易出现磨削烧伤。

4.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强度硬度下降、残余拉应力、金相组织变化(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

5.降低的方法:

(1).选择合理的磨削参数:

为了直接减少磨削热的发生,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应合理选择磨削参数:

减少砂轮速度和背吃刀量,适当提高进给量和工件速度。

(2).选择有效的冷却方法:

选择适宜的磨削液和有效冷却方法。

如采用高压大流量冷却,冷却或为减轻高速旋转的砂轮表面的高压附着气流的作用,加装空气挡板,以使冷却液能顺利的喷注到磨削区。

27、超精加工、珩磨、研磨等光整加工方法与细密磨削相比较,其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为什么把它们作为最终加工工序?

它们都应用在何种场合?

答:

1、光整加工时按照随机创制成形原理,加工中磨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尽可能复杂,尽可能使磨料不走重复的轨迹,让工件加工表面各点都受到具有随机性的接触条件,以使凸出的高点相互修整,使误差逐步均化而得到消除,从而获得极光的表面和高于磨具原始精度的加工精度。

2、几种光整加工相比较原理及适用场合:

珩磨是利用磨头上的细粒度砂条对孔进加工和方法,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很普遍;珩磨时,珩磨头作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被加工表面上呈现交叉而互不重复的网状痕迹,造成了储存润滑油的良好条件。

压力低、切深小,功率小,工件表面层的变形小,切削能力弱。

对前工序遗留下来的几何形状误差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不能修正孔间的相对位置误差;

精密光整加工是用细粒度的砂条以一定的压力压在做低速旋转运动的工作表面上,并在轴向做往复振动,工作或砂条还做轴向进给运动,以进行微量切削的加工方法,常用于加工外圆柱、圆锥面和滚动轴承套的沟道;精密光整加工四个加工阶段:

强切削阶段、正常切削阶段、微弱切削阶段和自动停止切削阶段;

研磨以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与被加工面作复杂相对运动的一种光整加工方法。

精度和粗糙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道工序的加工质量。

可用于各种钢、铸铁、铜、铝、硬质合金等金属,也可用于玻璃、半导体、陶瓷及塑料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