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77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docx

南昌全国各地备战中考化学分类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题汇编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

滴加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B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依次通过盛有石灰水、浓硫酸的洗气瓶

D

氯化钠溶液(氯化钙)

向其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引入了硫酸钠杂质,故A不正确;

B、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较弱,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石灰水、浓硫酸的洗气瓶不能除去杂质,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除杂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方法

反应类型

A

CuO粉

Cu粉

在空气中加热

化合反应

B

C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置换反应

C

H2

HCl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分解反应

D

KCl

K2SO4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

复分解反应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反应为化合反应,氧化铜和氧气加热不反应,可以除去铜粉,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引进新杂质硝酸钾,故D不正确。

故选A。

3.某混合溶液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所加试剂均过量,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最少。

所加试剂1-3顺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B.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

C.氯化钠、稀硫酸、氢氧化钠D.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硝酸钠,但同时也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后迅速分解成氧化银,无法将金属元素逐一分离,故A错误;

B、先加入氯化钠,氯化钠只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硝酸钠,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银元素,再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只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铜元素,再加入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将沉淀过滤出来即可分离出钡元素,所加试剂顺序正确,故B正确;

C、第二个所加试剂为稀硫酸的话,又因试剂均过量,那么在第三种加入氢氧化钠试剂时氢氧化钠要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就比B选项中的多了,故C错误。

D、硫酸银是微溶物,溶液中多了也会沉淀下来,所以第一步试剂加入硫酸钠的话,无法将硫酸钡和硫酸银给逐一分离,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常见物质的区别

B.物质的除杂

硬水和软水——滴加肥皂水并振荡

铝制品与铜制品——观察物品颜色

烧碱中混有纯碱——加适量稀盐酸

铁粉中混有炭粉——用磁铁吸引

C.安全知识

D.物质与微粒构成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实验室取用化学药品——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干冰——由水分子构成

食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铝制品与铜制品分别为银白色、紫红色(或黄色等),用观察物品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铁粉能被磁铁吸引,炭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可用锅盖隔绝空气;实验室取用化学药品,根据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食盐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氧气

二氧化碳

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气瓶

B

氯化钠

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氧化铜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再进行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应再进行蒸发,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SO4(NaOH)

稀硫酸

加过量的稀硫酸、蒸发结晶

B

NaCl(Na2CO3)

Ba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

C

KCl(K2CO3)

稀盐酸

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D

CaO(CaCO3)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详解】

A、硫酸过量引进新杂质,选项A不正确;

B、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反应后过滤,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选项B不正确;

C、加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盐酸有剩余,但蒸发结晶过程中盐酸挥发,从而得到氯化钾,选项C正确;

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钙被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氯化铁溶液

氯化钠

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二氧化碳

氯化氢

通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C

氯化钠

硝酸钾

加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硫酸亚铁

硫酸铜

加足量的铁粉,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把杂质除去,反而把氯化铁除去了,故错误;

B、氯化氢会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但会引入新的杂质水蒸气,故错误;

C、加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不能溶解,而硝酸钾会溶解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氯化钠固体,故正确;

D、足量的铁粉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即可,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过滤

B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鉴别NH4Cl和K2SO4

加入熟石灰研磨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溶解后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再蒸发才能够得到氯化钠固体,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盐酸,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

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加适量稀硫酸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

D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选项A错误;

B、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主要物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进行除杂,选项C错误;

D、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除去了氯化钾,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加入药品的量及所用的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所加药品(适量)

操作

A

NaCl溶液

NaOH和Na2CO3

稀盐酸

加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

B

CuO粉末

C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Zn

CuCl2固体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D

K2SO4溶液

CuSO4

氢氧化钾溶液

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蒸发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NaOH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加水溶解后,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CuSO4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应再进行过滤,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点燃,选项A错误;

B、稀盐酸既可以与碳酸钠反应除去碳酸钠,又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固体,选项B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比银活泼,故可以与硝酸银反应除去硝酸银,选项C正确;

D、硫酸铜可以与氢氧化钾反应除去氢氧化钾,但引入了硫酸钾杂质,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时要注意:

所选试剂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杂质,不能生成新杂质。

1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B

氯化钠(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D

碳酸钙(氯化钙)

加入足量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无法点燃,A错。

B、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去除泥沙得到氯化钠,B正确。

C、稀硫酸不仅和碳酸钠反应,和氢氧化钠也会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C错。

D、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故D错。

故选:

B。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取25g石灰石样品与一定质量的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所得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27.2g(不含结晶水,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稀盐酸反应)。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______。

【答案】100g80%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x,反应消耗盐酸的为y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

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为80%,反应消耗盐酸的为100g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4.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现将用2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与40盐酸混合(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55.6g,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请写出过程):

(1)青少年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2)该品牌补钙药剂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

【答案】

(1)佝偻病

(2)0.5g(3)18.3%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故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1)缺钙老年人会引起骨质疏松、青少年会患佝偻病.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40g﹣55.6g=4.4g

设20片该药剂中含CaCO3的质量为x,40g盐酸中含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44

xy4.4g

100/44=x/4.4g100/73y/4.4g

x=10gy=7.3g

(2)每片含CaCO3的质量为10g÷20片=0.5g

(3)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g/40g×100%=18.3%

答:

考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5.现有Fe和Fe2O3的固体混合物,东东同学为了分析混合物中Fe和Fe2O3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注意:

100g是Fe与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

第①组,完全吸收气体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了66g;

第②组,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根据第①组数据,CO与Fe2O3,反应产生CO2g。

(2)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多少?

(3)第②组数据W是g。

【答案】

(1)66

(2)80(3)76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知,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则溶液增加质量即为二氧化碳质量。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

解:

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3CO+Fe2O3高温2Fe+3CO2

160132

X66g

160/132=X/66g

X=80g

答:

(3)根据题意知,减少固体质量即为氧化铁中氧元素质量。

可列关系式为:

Fe2O3------3O

16048

80g100g-W160/48=80g/(100g-W)W=76g

考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6.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工厂排放的含少量硫酸的废水进行抽样检测.取一定量的废水,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和(其它物质不与氢氧化钡反应),当恰好中和时,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71g,过滤后,测得滤液的质量为268.67g.(不考虑过滤时滤液质量损失)(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求:

①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

②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①2.33g②0.98%

【解析】

解:

①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废水样品中所含硫酸质量为y;

H2SO4+Ba(OH)2═BaSO4↓+2H2O

98171233

y171g×1%x

,x=2.33g;

,y=0.98g;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

所取废水样品质量=(268.67+2.33)g-171g=100g,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100%=0.98%;

答:

①反应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g;②该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98%。

点睛:

所取废水的质量需要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求算,所取废水质量=滤液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所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

17.为测定某纯碱(Na2CO3)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⑴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⑵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⑶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答案】

(1)2.2g

(2)88.3%

(3)NaCl、HCl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点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g+36.5g-40.3g=2.2g。

(2)设试样中Na2CO3的质量为x。

x=5.3g

试样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8.3%

答:

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3)B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生成的NaCl。

18.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NaOH的化学式量为_________。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065.116.0%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学式量为化学式中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所得溶液的质量;

(3)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铜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1)NaOH的化学式量为23+16+1=40;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0g+20.0g−4.9g=65.1g;

(3)设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98

x4.9g

x=8g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0%。

19.绿矾(FeSO4·nH2O)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绿矾不稳定,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 m2 g。

称重B装置,记为 n1 g。

(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连接好装置,关闭K1;Ⅱ.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Ⅲ.熄灭酒精灯;Ⅳ.………称量A的质量为m3g,称量B的质量为n2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Ⅳ中“………”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记录,如只选择装置A的数据计算绿矾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4)如选择实验前后B装置数据计算,则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两组数据的计算结果都偏小,则可能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打开K1继续通N2至冷却到室温H2O+CaO=Ca(OH)2

×100%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加热时间过短,结晶水未完全失去

【解析】

【详解】

(1)为了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故需要继续通入氮气至温度降低至室温。

(2)装置A中分解所得的水与装置B中的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H2O+CaO=Ca(OH)2

(3)由题意可知绿矾中结晶水的质量为:

m2-m3;原来药品的质量为m2-m1,故质量分数为:

×100%

(4)B装置是通过测量吸收水的质量进行计算,故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

当结晶水没有完全失去,测得的结果偏小。

20.小宇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10g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9.68

9.04

7.16

7.16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____(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