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2286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docx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精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②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

即学校教育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

心里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不足:

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

2.。

周朝的乡学分为:

塾痒序校

3.

4.

5.: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

6.①

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②教育的日趋普及型和多样性

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后的教育特点:

(重点背诵)

①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益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②

③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生产性,政治性化建设中的功用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④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

⑤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1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其著作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

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

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

儿童中心主义——杜威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

5

3.1)

21966-1976)

4

4

③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

④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⑤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②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④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6.教育学的价值(重点背诵)

①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②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的解释教育问题

③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其中教育学的“中介”作用体现在

(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的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作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

(6

7.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②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

③把专业理论和交流讨论结合起来

④把专业阅读和背景写作结合起来

教育与社会关系

1.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2.3.3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

4教育的经济功能

1

3

4①

④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5

1.

2.教育通过选拨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教育通过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制度

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

①重传统和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②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的价值观和质量观

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7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8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

2人口数量制约教育的鬼某,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9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

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1认识教育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察,还必须从教育的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趣考察,更不能简单的照搬解决政治育问题。

第一所选择。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1人的发展的内涵:

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

2.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运动区体觉区视觉区3.儿童5岁左右学习乐器最佳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代表人物:

孟子柏拉图弗洛依德

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3遗传决定论:

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发董仲舒——性三品4环境决定论:

华生“环境决定论”

51

2

3

4遗传素质本事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5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高度的组织性。

3学校教育是一致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以利于学生的发展。

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

生教育的最佳时期

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

8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学记》:

当之可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差异性互补性

第一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指社会对所要早就得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即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

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基本区别——人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

3.价值——主体需要和课题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1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

1个人本位论:

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

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否定制度的权威否定社会对人的束缚,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

代表人物:

卢梭伯克马斯洛(人本主义者)

2.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

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2

3文化本位论

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

斯普朗格

4生活本位论

代表人物:

斯宾塞“完美生活”

5

代表人物:

康德6社会本位论

军人劳动者组成)

2

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同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

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

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5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1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2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3对教育认识的深化

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答: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齐根本区别在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

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应试教育立足于“选拨人”来培养人。

它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拨性教育

第二章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3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

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

补充:

终身教育的特点:

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

4欧美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

西欧双轨制美国单轨制兴学制)

5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6.2010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的二十字方针

7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强制性8影响学制的因素和当代学者发展的特征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民族文化

发展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1.

10

具体内容:

12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6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发的终身教育体系。

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促进各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9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10深化办学体制改革11推进政校分开,官办分离。

11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社会加速发展2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3人口的急剧增长4闲暇时间增多

12终身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

从教育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机构施教人员教育内容及方法上加以区分13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的共同主张和不同

1教育的延续性和终身性2教育内容的广泛性3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社会性4教育目的双重性不同:

1目标指向不同2战略选择不同实际重点不同

第三章教育全体

1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2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

3.教师的社会角色:

1父母的替代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的楷模4集体的领导5“法官与裁判”6学生的培养和知己

4.教师的教学角色:

1学习的促进者2学生的交流着和合作者3终身学习者45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5教师的专业才能素养(包括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研能力)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7波斯纳——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8教师个体65%9

10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

11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

1专制型2民主型31学生本质属性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2学生的社会性地位

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题精神的体现,1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

儿童的权利:

1生存的权利24安全的权利

3教师的职业发的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4师范教育产生的原因

12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劳动者3各国5教师劳动的特点

13劳动手段的创造性4劳动效果的隐含性

56

6

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①②为“主体性知识”③丰富的教

二:

专业才能素养——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①教学技能②教学能力(1组织教学的能力2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③教研能力

三专业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专业道德专业利息专业情操专业人格专业自我

7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

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

3以日常教育为生活资源①日常教学反思②个人行动研究③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阅读教学名著深思体悟教育案例开发教学档案积累博客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④同伴交流和合作(聊天座谈听课参观网站论坛课题协作专家支持等)⑤跳出教育某发展

8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的环节

①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优势及缺陷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

展与学校社会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③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势发展领域,④拟定专业发展路径设计行动方案

9师生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那个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10师生关系的构成:

1以实现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代际关系师生政治关系文化的授受关系道德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关系3伴随教育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关系

1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中建立2在课外活动中建立和丰富起来3校外活动中建立

第四章教育途径和课外活动

1教育途径:

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双向活动所经历的渠道的总称

2课外活动:

指学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活动

活动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突出学生主体24强调活动综合

4综合实践活动特点:

1综合性2实践性3自主性

5咨询与指导

社会实践课外活动

6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1教学的作用

1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科学的选择认识世界的媒体

3

42课外活动的特点

12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过程的实践性

12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精神生活

34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

56训练学生的交往能力7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间8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手段5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1思想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公益活动

6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

2坚持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3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7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型课程2综合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想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4综合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化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3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可发课程内容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2一般教育心理学包括的内容:

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45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2情境因素3系统过程

6微型教学:

又称微格教学它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把教学过程摄制称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7

1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3学会教学只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2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

1

2问题解决方面在其专长的领域内

3洞察力方面

3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4伯林纳的“教师专长

教授专长诊断专长

诊断

情感方面社会方面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

1

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关于儿童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过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3认知发展的过程

图示:

图示是指儿童对环境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

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

顺应: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示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过程

平衡:

平衡时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认知上的两大成就——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

(2-7岁)前运算阶段:

不能理解守恒思维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思维可逆有抽象思维去自我中心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

可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运算

2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的四个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形4交叉性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将同化和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示,并创立新的图式

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识别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

3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要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4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两种工具的理论:

1物质工具2精神工具

两种心理机能:

1靠生物进化获得——低级心理机能22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

1内化:

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得知识,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

2最佳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35维果斯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2

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一起

1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婴儿期:

婴儿后期:

自主——羞怯怀疑(2-3岁)

儿童期:

勤奋——资本(6-11岁)

成人前期:

亲密——孤独(18-25)

岁)成人晚期:

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以上)

2

1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3

1前习俗水平:

具有关于是非丑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厉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第一阶段: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二: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关注社会需要和价值中个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阶段:

好孩子定向阶段4: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逐渐形成不拘泥与某一特定社会团体的抽象道德原则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六普遍道德定向阶段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现有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产生冲突

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学会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4把下一道德作为当前教育的目标

5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对孩子的影响

其一:

父母对待儿童的情感态度。

即接受和拒绝

其二:

父母对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和容许

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

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

影响方面:

1学业成绩2自我价值感3心理健康

6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要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12.

3性格:

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极其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是一种与度和所表现的行为上。

4

5育措施及服务来发展其潜能的儿童

1认知方式差异:

有成认知风格差异,场独立和场依存(威特金)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具体型和抽象型

精确的分析问题或材料

2认知能力差异:

群体差异:

1男女智力差异不大2男女智力结构差异各有优势

3认知结构的差异:

他将认知结构成为“认

4

1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编好4对学科设置的编好50.6~0.7、中学0.5~0.6、大学0.4~0.5)5

1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根源特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4

6性格的类型差异分类

1按心理机能分类: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按个人心理倾向性:

内倾型外倾型

3按独立和顺从程度:

独立型顺从型

4按两维分类:

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

7性格差异的签定

1自陈量表式测验:

①明尼苏达多人格测验(MMPI)②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PF16)③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2投射测验:

通过提供被试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或者图片来激发他们的想象,使其压抑的动机、情感、

欲望反映出来

3情景测验:

指主试者在特定的情境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

情境压力测验式使被试者在一种特别设计的情境当中面临情绪上的压力,此时主试者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了解其人格特质。

4自我概念测验:

1形容词列表法:

被试者从主讲者准备的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列表中选择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

再由主试者分析并判别被试者对自己的评价情况

2Q分类法:

美心理学家——斯蒂芬逊创立要求被试者根据主试者提供的卡片上描述的人格特征与自己进行对照,并分成1~9个等级

8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

3掌握学生气质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

9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

插班、办特殊班个性教育)

2智力落后儿童:

指智能发展水平低于同龄人,且智商低于70的儿童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换言之,旧式,子啊智力、感觉器官正常的情况下,四个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②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力好。

特征(多动不专心冲动和不能做恰当的反应)4社交和行为问题容易出现情5

10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的种类

第四章学习和学习理论1

2

3

4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5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

1

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

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消退、恢复。

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

强化(正/负)、消退、惩罚

有机体的行为分为:

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原则:

小步子、要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及时反馈、学生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3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认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