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141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docx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

1、自然保护区是一种什么样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发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何在?

1.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

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3.开辟科研、教育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

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

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3、我国与IUCN的保护区分类系统比较

我国按保护对象和目的可分为6种类型

①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例如以保护温带山地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生态系统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热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②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海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等。

③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如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则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④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如四川九寨沟、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台湾省的玉山国家公园等。

⑤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以保护近期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地质剖面的天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化石产地的山东临朐山旺万卷生物化石保护区等。

⑥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主要有台湾省的淡水河口保护区,兰阳、苏花海岸等沿海保护区;海南省的东寨港保护区和清澜港保护区(保护海涂上特有的红树林)等。

IUCN

 Ia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一个地区或海域,拥有出众或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地质或生理特点与/或物种,可作为科学研究或环境监察。

  Ib自然保护区

  一大片未被改动或只被轻微改动的陆地与/或海洋,仍保留着其天然特点及影响力,没有永久性或重大的人类居所,受保护或管理以保存其天然状态。

  II国家公园

  一个天然陆地与/或海洋区域,指定为:

  保护该区的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于现今及未来的生态完整性;

  禁止该区的开发或有害的侵占;

  提供一个可与环璄及文化相容的精神、科学、教育、消闲、访客基础。

  III自然遗址

  一个地区拥有一个或多个独特天然或文化特点,而其特点是出众,或因其稀有性、代表性、美观质素或文化重要性而显得独有。

  IV生境/物种管制区

  一个地区或海洋,受到积极介入管制,以确保生境的维护与/或达到某物种的需求。

  V景观保护区

  一个附有海岸及海洋的陆地地区,在区内的人类与自然界长时间的互动,使该区拥有与众不同及重大的美观、生态或文化价值特点,及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守卫该区传统互动的完整性对该区的保护、维持及进化尤其重要。

  VI资源保护区

  一个地区拥有显著未经改动的自然系统,管制可确保生物多样性长期地受保护,并同时可持续性地出产天然产物及服务,以达社会的需求。

4、根据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发展趋势

(1)思想和实践的发展

❑文化与价值观:

保护的意义

❑经费:

来源分析

❑当地居民:

资源问题

❑学科、知识和信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

❑保护区规划:

可持续发展

(2)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

❑生态系统完整性

❑围绕生态完整性的规划与建设

(3)发展展望

❑1.有效保护:

生物区域规划和管理、物种的发展、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

❑2.生态发展:

文化多样性、现代化与自然、利益公平、环境安全等问题

❑3.科学管理:

生活和发展水平、生物资源的转化、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组织机构

(2)对我国的启示

分类指导、财政投入、与多渠道筹资、保护与利用结合、社会各界捐赠、发行彩票

5、自然保护区如何克服发展的瓶颈,其发展的前景在哪里?

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限制因素

⏹认识有失偏颇

⏹法律法规滞后

⏹管理体制不顺

⏹社区相对贫困

⏹投入严重不足

⏹社区冲突不断

⏹技术力量缺乏

⏹盲目开发利用

6、写一篇文章说一说保护区向何处去?

7、根据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以上三题可以在教的那篇论文里找~

8、如何处理好保护区内外部的关系?

一、保护为根本

❑保护区科学规划研究。

提高保护能力,与建设速度相匹配

❑争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法治教育、能力培训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

生境保护、人类影响

❑引入新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参与式、社区共管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与社区有机结合

二、社区为基础

❑共同建立制度

❑共同发展

❑利益共享

❑发展社区产业

三、科技为先导

⏹合理的功能分区

⏹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性、严谨性、前瞻性

⏹正确评价自然保护区的游客容量

❑环境承载力

⏹依据生态平衡原理,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四、发展为动力。

⏹发展社区经济,减轻资源压力

❑通过共管,达至经济发展,减轻自然资源压力

⏹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

❑利于生态重建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一、保护与发展政策目标的协调统一

⏹二、合理、合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9、试比较自然保护区管理“蚂蚁”模型与“136房子”模型的异同?

(1)蚂蚁模型:

1.躯体——以自然保护区的工具——分类、分区和分级组成

2.两手——以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抓手——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

3.两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严格保护的合理利用的对立和统一

4.脑袋——以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最高形式——《自然保护区法》为指挥中心

5.触角——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需要吸收更多更好的理念和不断的创新才有生命力——科学理念和机制创新

(2)136房子模型

功能:

保护、科研、教育、生产、旅游

系统:

自然、社会、经济

解决的问题:

保护区的区情、保护区建设阶段、有效管理的基础

“136”房子模型的构建

☐一是使用的工具:

分类指导。

即分类、分区、分级

☐二是明确手段:

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机制、理念等

10、如何寻找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突破口?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

▪积极推行社区共管

▪参与式发展社区经济

▪增强自然保护区实力)

制定与保护区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改革现有的保护区管理体制

制定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机制创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引进市场管理机制

▪建立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拍卖制度

▪多元化的投融资制度)

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严格的分区管理、科学的规划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保护区的信息宣传)

11、如何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明确保护目标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计划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与地方部门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

⏹社区参与共管

⏹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

⏹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与教育力度

⏹建立和健全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12、何谓保护区资源?

什么是保护区资源的利用?

如何使得这个利用是可持续的?

(1)是指在特定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对其保护的发展有价值的生物、环境因素及文化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包括生物多样性、景观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

(2)

(3)

(一)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原则

–保护优先的原则

–科技优先的原则

–适度非营利性原则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同收益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范围资源

•利用的范围

–核心区

–缓冲区

–实验区

•不同类别的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方式

–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

–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

•(三)资源利用收益的合理分配

–维护国家利益

–自然保护区的利益

–兼顾地方政府利益

–确保社区和居民利益

13、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能够达到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早期的生态旅游就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如丛林探险、观赏热带雨林动植物、攀登高山等。

⏹生态旅游主要有以下四要素

☐①以生态学为基础

☐②最高境界的旅游体验

☐③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④使当地居民受益。

14、社区共管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z可以将社区的自然资源纳入到整个保护体系中

z社区成为资源管理者之一,变被动保护为主动行为

z了解社区需求,帮助社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利益共享

z共同参与,提供工作机会

1.自然保护区是一种什么样的区域?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何在?

答:

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发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什么样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类型: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作用和功能:

①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③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⑥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示范意义: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贮备物种: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

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开辟科研、教育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

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

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2.自然保护区如何克服发展的瓶颈,其发展的前景在哪里?

答:

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限制因素:

认1)识有失偏颇。

对保护区事业认识不统一,自然保护区的性质和地位问题不明确,对保护和利用的辩证认识问题缺乏现实要求和分类管理的政策依据,保护区法律严格但不灵活。

2)法律法规滞后。

缺乏框架性、综合性的法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环节缺少协调性,甚至互相冲突,自然保护区层次低,保护和建设存在空白,不够全面,缺乏可操作性。

3)管理体制不顺。

体制问题的表现和管理机构的性质不明确。

4),社区相对贫困。

大多数处于“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发展空间、发展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5)投入严重不足。

保护区发展量大而不均衡,投入主体不明确,投入总量不足,地方财政缺乏积极性,政府的投资差异性很大,缺乏良好的投融资机制6)社区冲突不断.。

土地权属不清,保护与发展不对称引发的纠纷,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冲突,社区习俗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动物破坏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管理经营合一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7)技术力量缺乏。

人员素质偏低,科研队伍待遇低,科研工作层次低,技术人才流动难,技术设备落后。

8)盲目开发利用。

利益驱动的威胁,我国GDP考核的弊端,法律执行的随意性。

如何克服发展的瓶颈:

1,以“以人为本”的群众基点提高社区生活水平。

积极推行社区共管,参与式发展社区经济,增强自然保护区实力。

2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保护区工作。

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推行绿色GDP考核。

3,制定与保护区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4,改革现有的保护区管理体制。

现行体制存在严重的的不完善性和严重滞后性。

目前需要建立管理和监督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

5,制定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政策。

包括生态补偿、扶贫政策和产业政策。

6,自然保护区的机制创新。

管理机制创新的现实要求:

外部性问题、政府职能转化、盘活旅游资源、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进市场管理机制、建立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拍卖制度、多元化的投融资制度。

7,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

严格的分区管理、科学的规划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保护区的信息宣传。

(画线部分也为有效管理的突破口)。

发展前景:

(1)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经营管理体系。

我国各地出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保护实体。

(2)建立自然保护区域和自然保护网络。

把区域相连的、主要保护对象相同的自然保护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3)增强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的管理能力。

建立专业的干部队伍,充实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

(4)加强国际合作。

保护区是一项国际性事业,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是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的途径之一。

3,如何处理好保护区内外部的关系?

答:

自然保护区是“文化的自然区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兼顾可持续发展。

不仅涉及自然生态,还与社会、经济、政治都是相关联的。

在处理好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关系时,要以保护为根本、社区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发展为动力。

处理好保护区内外部关系:

一、保护与发展政策目标的协调统一。

多个目标间不互相影响。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保护区政策应该融入社会政策。

二、合理、合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两类:

一是利用生物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生态旅游开发。

利用资源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合法,利用资源必须科学,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资源开发的要求:

保护方针、区位条件、资源品位、区位所在社会经济环境。

开发和保护自然保护区要正确处理保护区的各种利益关系,兼顾各方利益群体,解决自然保护区成本的途径,客服保护区建设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

4,论述为何每个保护区要“一区一法”?

答:

一区一法概念:

根据各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特点,每个自然保护区依照一致的原则,制定各个自然保护区的实施条例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划,即实行“一区一法”,使自然保护区管理中有法可依,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与监督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1,各类自然保护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目标。

在《自然保护区法》的框架内,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生态旅游管理办法》、《资源利用管理办法》非常必要,用《办法》来规范管理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确保各类自然保护区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目标。

2,我国的自然保护区虽然进行了分类,但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的地域,其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条件等等也存在着千差万别。

所以,在《自然保护区法》的框架内有分类型的《管理办法》还不够,必要时可以通过地方人大或政府制定具体自然保护区的《实施细则》,更加有效地管理自然保护区,确保自然保护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5、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

答:

第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1956年以来,保护森林植物,野生生物为主要功能的保护区。

广东鼎湖山、黑龙江丰林、浙江天目山、云南西双版纳第一批自然保护区。

秉志、钱崇澍五位科学家人大一届三次会议,第92号提案。

同年十月林业部划定自然保护区草案,成立自然保护区的目标、方法及其面积。

萌芽时期,建设适度不快,至60年代初自然保护区20处。

第二阶段 停滞和缓慢发展阶段。

1966~1972年,文革。

停滞,甚至倒退。

972~1978年,缓慢发展。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中国省级保护区规划》。

1975年,国务院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指示

第三阶段健康快速发展阶段。

1979年、8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划和科学考察工作的通知》,工作走上正轨。

1979年《森林法(试行)》、1984年正式颁布《森林法》。

1987年以后的一系列有关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出台。

第四阶段跨越式稳定发展阶段。

1999年以来,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跨越式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自然保护区进入了跨越式稳定发展阶段。

6,社区共管的意义?

答:

概念:

社区共管指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及周边社区对社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社区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共同管理的整个过程。

是指让社区居民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形成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管理模式。

社区共管的特点是开发性、参与性、互利性、地域性。

作用:

社区共管的作用:

(1)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2)帮助当地社区解决问题,促进其发展;(3)给当地社区提供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机会。

方法:

社区共管常用的方法。

(1)通过共建组织进行共管;

(2)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和服务等进行共管;(3)通过协议进行共管;(4)通过行政和政策手段进行共管;(5)通过合资或股份制的形式进行共管;(6)通过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联系进行共管。

类型:

根据共管对象分类的主要共管类型。

自然资源共管、2.基础实施共管、3.生产项目共管、4.文化教育  事业共管。

根据共管类型:

1.双边共管、2.多边共管、3.政府机构之间的共管、4.政府与社区间的共管、5.社区与NGO组织间的共管、6.社区、政府和NGO组织间的共管。

主要内容:

(1)确认和评估社区自然资源使用的机会和约束;

(2)制定社区自然资源管理计划(含多规民约);(3)设计和实施环境教育计划;(4)制定土地使用计划与规则;(5)监督和评估社区发展及资源保护方案的效果。

社区共管的步骤:

1,准备阶段。

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并确定项目的总体目标;建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组织机构;确定项目的实施地点;设计项目的框架程序和基本原则。

2,实施阶段3,共管监测评估和推广。

社区共管实施以后,还应该制定监测和信息交流程序。

共管采取的措施:

(1)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2)调查了解社区对资源利用的需求,为社区共管提供科学依据;(3)成立共管组织,制定共管计划,确保共管的稳定、协调和有序地进行;(4)推广先进农业技术;(5)选择社区发展项目。

意义:

可以将社区的自然资源纳入到整个保护体系中;社区成为资源管理者之一,变被动保护为主动行为;了解社区需求,帮助社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利益共享;共同参与,提供工作机会。

7、什么是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

答: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得到收益的当地居民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

生态旅游是一种科学、文明、高雅的旅游形式,是现代社会人们所需求的一种高级精神享受。

生态旅游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依赖性。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就是到自然保护区欣赏优美的、特殊的、原始的自然景观。

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基础,而开展生态旅游又可以让人们了解、热爱、保护自然。

让人们理解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工作。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注重在旅游活动中通过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游客会不知不觉地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产生有利于保护的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不排斥经济效益,它提倡在把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的同时,争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收益中的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应该投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促进社区发展。

自然保护区大多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当地社区居民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否使当地社区的居民从旅游中获得利益,直接关系到在那里开展的旅游能否得到他们的支持而持续地发展下去。

在贫困和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地区,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当地的环境,应该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标。

  

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要求旅客要有较高的素质。

然而,目前游客素质大多还不太高,如果不严格管理,旅游的负面影响得不到控制,旅游活动将不能持续下去,同时生态旅游强调把旅游带给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并要求在能量消耗和转化过程中采用“消耗最小”的原则,因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长期持续利用。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将改善、美化其环境,旅游收益也为其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目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时一种特色产品,人们很少破坏自然资源,在其中得到的是美的享受。

通过生态旅游,人们会增强保护自然地意识和对自然地责任感。

生态旅游业应当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模式,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我国目前有约20%的自然保护区因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破坏,有约10%出现资源退化。

生态旅游的不适当开发,已经威胁到我国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

在我国,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人的非生态行为。

游客乱丢垃圾、乱刻画和以车代步的现象随处可见;旅游管理者的非生态行为。

旅游管理者大量营造人工景点景物,大量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