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82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docx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考试题汇编解析

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选择题

1.(•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B.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滴入盐酸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根据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

B、根据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物为五氧化二磷,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解答;

C、根据烧碱溶液呈碱性,pH>7解答;

D、根据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KMnO4固体会溶解解答.

解答:

解:

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质质量开始增大,后减小;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反应停止后,质量不变,故错误;

B、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物为五氧化二磷,氧气被消耗,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故正确;

C、烧碱溶液呈碱性,pH>7,故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KMnO4固体会溶解,溶液质量增加,硝酸钾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错误.

答案:

B

点评:

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2.(•乐山)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

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

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

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乙溶液的状态来分析;

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来分析;

C.乙已经完全溶解,改变温度后可能不会对溶质产生影响;

D.根据溶解度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正确;

C.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改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故错误;

D.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时,在100g水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越小(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度越小,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应注意在一定条件下有固体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没有固体剩余时应考虑可能恰好溶解达到饱和的情况.

 

3.(•绵阳)下列推理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②Na2MoO4中钼(Mo)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③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⑤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⑥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①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判断.

②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计算解答;

③根据盐的定义判断;

④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来分析;

⑤根据带电微粒有质子、电子、离子等来判断;

⑥根据碱溶液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判断.

解答:

解:

①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但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的物质,所以错误.

②设钼(Mo)元素的化合价为x,钠的为+1价,氧的为﹣2价,则(+1)×2+x+(﹣2)×4=0,x=+6;正确;

③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但有铵根离子,属于盐类,所以错误.

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正确;

⑤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为离子,还可能是质子、电子;错误;

⑥碱溶液之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故和所有的碱溶液一样,也能与酸反应,所以正确.

答案:

B.

点评: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最重点的部分,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透彻理解概念是解题的必要前提.

 

4.(•玉林)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

 

C.

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

B、根据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速率相同,铁生成的氢气多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向一定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氯化钠不能再继续溶解,所以溶液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金属是过量的,所以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相同,铁生成的氢气多,故B错误;

C、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的量,故C正确;

D、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刚开始加热,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然后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最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5.(•金华)如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A.

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

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

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

B、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分析;

C、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进行分析;

D、根据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故B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20℃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C错误;

D、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1.6g,100克乙物质不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4%,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解度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稀硫酸除铁锈

 

C.

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盐酸除去水垢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油污易溶于汽油解答;

B、根据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解答;

C、根据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D、根据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解答.

解答:

解:

A、用汽油清洗油污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溶解.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清除铁锈不是利用乳化原理,是利用稀硫酸能和铁锈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D、盐酸除去水垢,是盐酸和水垢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7.(•哈尔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

 

B.

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C.

为减少水体污染,可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D.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解答;

C、根据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解答;

D、根据火灾时烟尘都在室内的上方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垢分解为微小的小油滴,故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错误,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D、发生火灾时,室内的上方有大量的烟尘和有毒的气体,需要匍匐前进,正确,

答案:

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通过该题注意掌握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和常见的有毒物质的记忆.

 

二.解答题

1.(•攀枝花)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