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37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江苏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七:

练习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8~99,想想做做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及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有进一步的认识

2、结合实际或统计数目,正确读写大数目,并能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实际事物的统计数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大数目的价值,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求近似数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数位顺序、数的组成练习。

1、揭示课题并板书。

指名说数位顺序表,同桌互相说数位顺序表

2、做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回顾数级数位名称、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及进率等方面的知识,复习“十进制计数法”。

3、做第2题。

可借助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进行研究与探究。

可让学生模仿题目同桌两人互相提问解答。

 

本课练习可以逐题顺次进行练习,也可按内容分成四组,逐组练习。

练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还应采取一定的形式帮助学生以已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

第1题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第2题应让学生巩固

和深化对大数目的认识。

二、写数练习

做第3题。

除了复习写数的方法外,还要让学生结合场景读一读图中的文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第3~5题在写数和读数时应突出按四位一级分级进行,以利于学生掌握规律,提高

三、读数练习、改写练习

做4~5题

第4题

多位数应怎样读?

这些数的最高位分别是哪一位?

将这些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这些水果产量的单位是什么?

第5题

读、写能力。

之后还可组织学生观察各年份全球人口的统计数,感受到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及其深远意义。

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巡视学生改写情况,组织交流

看到这些人口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四、近似数练习

第6题

集体讲评,提问判断的理由。

怎样写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7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近似数用什么符号连接?

第8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独立做题再进行有效交流。

7~8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

受,发展数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进一步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相应知识网络。

第十一单元 用计算器计算

课题一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CAI课件学生自带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电脑出示照片,了解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

2、揭示课题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题目:

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如怎样开机、关机)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常用的计算器有很多种,它们一般都是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的。

(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使学生明确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作用)

2.尝试使用。

(1)学习例题

出示书上例题:

38+2730×18

要求:

现独立计算,再在纸上验算,看用计算器算得是否正确。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

380+192+43816÷68×27

提问:

这两题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得数

讨论:

你认为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应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做题,记下得数,共同订正。

三、设计游戏,熟练使用

1,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做”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做题,课件显示得数,共同订正.

2,游戏.

(1)说明游戏规则:

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想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如:

我喜欢2,就在计算器上按9个2.然后用这个九位数除以.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2

(2)学生算,老师猜.

(3)学生猜,谁会猜了就到上面来,你请同学报结果,再来猜.

(4)揭示规律:

发现规律了吗?

(5)小结:

刚才的游戏好玩?

要是没有计算器,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这么顺利吗?

计算器的用途可大了,除了今天课上学到的一点,还有好多.课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学,课后怎么学呢?

你有办法吗?

3.探索规律.

出示×.(课件出示)你有办法算出结果吗?

试试看.

(1)学生算.

(2)汇报结果,教师提出质疑:

一道题应该只有一个正确的结果呀,怎么计算器会显示的不一样呢?

然后教师说明错误的原因.

(3)讨论:

能不能想办法找出结果呢?

(小组商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探索这题的结果.先计算这题的结果,找一找有什么规律,再直接填出最后一题横线的数.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

(4)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一题的结果是多少?

四、追根溯源,了解历史.

计算器就是人们为了计算方便而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它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算盘,现在人们普遍使用计算器.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能进行复杂的计算.

五.整体回顾,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还有那些困惑?

计算器是学生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在这个环节中,通过简单交流的方式勾起学生的回忆。

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强烈愿望。

有趣的游戏既熟练了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使用,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到计算器在学习生活中的用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法的交流,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先出示×让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的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这样安排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图文声话结合的计算工具发展史介绍,形象生动,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并让学生操作,了解计算器上其它的功能键,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和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课题二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它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意图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418165×182

 816÷68784+ 343×725÷175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提问:

第5,6两题为什么可以连续按键计算?

2.揭示这节课学习内容:

继续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2)按运算顺序操作

1提问:

这道题含有哪两则运算?

运算顺序是什么?

能不能像做上面两道题那样从左往右连续按键计算呢?

想一想该怎样操作呢?

2小组讨论怎样操作

3指名汇报操作方法

4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

(3)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

1有些科学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的顺序直接按键。

(括号也可以直接输入)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器上有没有括号键(,) 

3如果一些学生使用的是科学计算器,就把学生重新分组,使每组至少有一个科学计算器,然后在小组内尝试操作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引导学生思考:

这两道题各含有哪两则运算?

你能具体的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吗?

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操作?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集体订正。

3.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思考:

用一般计算器计算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题,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

现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三.组织练习,运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

(2)集体订正

(3)思考:

哪几题你是连续按键计算的?

第3行的两道题能不能连续按键计算?

如果连续按键,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并说一说这样运算的根据.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

(2)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

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思考:

“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计算。

(3)分组讨论:

观察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集体订正

(3)思考:

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5.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1)让学生自己阅读

(2)思考: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使用改错键进行一次操作吗?

(3)布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探索其他键的功能。

四.课堂总结,个人评价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怎样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新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经历了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全过程,再通过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计算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并掌握了计算两步式题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获得有趣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计算结果,探索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体验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的成功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并让学生尝试操作,了解计算器上的其他功能键,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计算器功能和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课题三 练习十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借助计算器计算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简单数表中有关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做练习十第1题.

组织学生开展竞赛,使学生在会算,算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三、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