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单元主题阅读教案
伟人风采凡人情怀
——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主题阅读教学
化北屯完小王俊梅
【教学背景】
我们以“走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题单元为依托,将教材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回顾拓展、习作以及《主题读写》、《经典诵读》进行整合,尝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整体推进,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拓展和提升。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
但离现在的学生生活较远,只在影视作品或家长的口中有点滴了解。
因此,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
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组的几篇课文,还应以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观看有关毛泽东及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进而走近毛泽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单元教材分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
《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本册主题学习丛书共选编22篇文章,有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学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的进行场面描写。
3、抓住人物描写的地方,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感情。
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获得一个全方位的毛泽东形象,加深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
4、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2、走进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教学设计】
25、七律.长征
以文代文课型
【教学内容】
1、学习“一主”教材课文《七律.长征》,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主题读写》《长征》《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及文后2条名言。
4、《经典诵读》:
《菩萨蛮.大地》《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
【教学流程】
一、课前齐诵。
1、集体诵读《主题读写》中的《长征》。
2、集体诵读《经典诵读》中的《菩萨蛮.大地》《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
1、齐读《七律.长征》。
2、初读诗歌,发现特点。
师:
《七律.长征》,这个题目及诗歌有什么特点?
生: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所以题目中有“七律”,“长征”是诗的题目。
生:
第一、二、四、五、六、八句,句尾的“难、闲、丸、暖、寒、颜”几个字押韵。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4、阅读资料袋,了解长征的背景、路线及艰难历程等。
5、师生合作读。
6、男女合作读。
7、出示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释“只等闲”的意思。
8、出示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解释“逶迤”“磅礴”的意思,让学生体会红军乐观主义精神及夸张的写法。
9、学习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出示《巧渡金沙江(节选)》。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
(2)出示《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3)播放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
(4)结合补充资料说一说自己对“暖”、“寒”的理解。
(5)集体诵读颈联。
10、朗读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突出“更”“尽”两字,读出胜利后的喜悦。
1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三、“两翼”带文教学环节
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说一说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
2、以读带讲,升华感情。
师: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各部队。
难怪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说——
生: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还孕育了伟大的民间文学。
师:
难怪毛泽东说——
生:
长征是历史上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3、小练笔。
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样的呢?
同桌间说一说,并用写下来。
四、自主作业
观看关于长征的影片,或者找相关的资料,进一步增强对长征的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开课时,播放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给学生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观看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感同身受。
2.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程……
26、开国大典
【教学内容】
1、采用批注法学习“一主”教材课文《开国大典》,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
2、感受伟人风采。
3、《主题读写》:
《欢乐颂(节选)》。
4、《经典诵读》:
《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流程】
一、课前齐诵。
集体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吧?
(国庆节)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吧!
2.板书课文题目:
开国大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
(投影生字、新词卡片)
典礼(diǎn)委员(wěi)协商(xié)
外宾(bīn)诞生(dàn)电钮(niǔ)
瞻仰(zhān)飘拂(fú)骑兵(qí)
嗓子(sǎnɡ)副主席(fù)奏国歌(zòu)
毛泽东(zé)共产党(dǎnɡ)汇集(huì)
肃立(sù)率领(shuài)语调(diào)
擎着(qínɡ)榴弹炮(liú)排山倒海(dǎo)
聂(niè)荣臻(zhēn)
(2)开火车读
(3)小组长领读
(4)齐读
4、分享交流,总结归纳。
生:
文中主要描写了,三个场面。
第一个是典礼前的广场布置,群众入场,第二个,是典礼的举行,三个是群众游行。
5、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场面联结起来的?
师:
(总结)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如下午3点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接着,升国旗……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晚上9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6、感悟写法。
师:
深入读文,作者将哪些场面重点描写?
哪些略写?
生:
宣布新中国成立,阅兵式,群众联欢部分是详写,其他略写。
师: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
……
三、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环节。
a)批注阅读课文,用“----”画出你喜欢的场面描写,并有感情地朗读。
b)出示片段。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c)师生承接读。
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生:
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师: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生: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d)填空背诵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5、师生合作读。
生: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
曹禺听到这声音说:
“那真是高兴,知道国家站起来了!
”
生: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
周一良听到这声音,说:
“听毛主席宣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感到万分激动。
”
生: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
是啊,听到这声音,每一个中华儿女怎能不激动,怎能不自豪?
生:
(齐)《欢乐颂(节选)》……
6、想象拓展。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
,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礼前的广场布置
典礼的举行
群众游行
26、开国大典
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课型
【教学内容】
1、“一主”教材课文《开国大典》
2、《主题读写》:
《欢乐颂(节选)》《新中国颂歌(节选)》
3、《经典诵读》:
《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学习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齐诵。
集体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长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以为带文、读写联动环节。
1、出示片段
(一)。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阵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车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师生合作读。
师:
开头是——
生:
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师:
接着是——
生:
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师:
接着是——
生:
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师:
接着是——
生:
一个阵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车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师:
接着是——
生:
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师生(齐)
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3、出示片段
(二)。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空中。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者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城楼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的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
4、阅读片段
(一)
(二),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场面写清楚的?
5、拓展写话。
师: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在课文第5-10自然段,的文字描述内容中,你会选拍哪个难忘的镜头呢?
请再次默读课文,选择让你难忘的镜头,并给你们拍摄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
出示填空提示:
我们的镜头定格在这一幕:
我们配的文字说明是:
那一刻,我们看(听)到了:
我们感受到了:
三、分享展示环节
1、分享展示。
师:
历史永远记住1949年10月1日,永远记住开国大典。
这样的日子,历经多少岁月的磨难。
男: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女: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可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
历史永远定格在这一天,永远定格在这一幕。
男:
《欢乐颂(节选)》:
时间开始了——毛泽东/他站到了主席台正中间/他在在地球面上/中国地形正前面——
女:
他/屹立着象一尊塑像……/掌声和呼声静下来了/这会场/静下来了/好像是风浪停息了的海/只有微波在动荡而过/只有微风在吹拂而过/一刹那通告永远————
男:
时间/奔腾在肃穆的呼吸里面/跨过了这肃穆的一刹那/时间!
时间!
你一跃地站了起来!
/毛泽东,他向世界发出了声音……/海/沸腾着/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生:
毛泽东/他毅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好像他微微俯着身躯/好像他右手紧握着拳头/放在前面/好像他说脚踩着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舵盘/好像他在凝视着流到了这里的/各种各样的大小河流
师:
历史留下了闪光的一瞬,历史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男:
《新中国颂歌(节选)》:
从此/中国亮了,
女:
从此/世界的东方也亮了。
男:
今天/中国是张灯结彩的中国,/世界是欢腾鼓舞的世界。
/……/这是几千年,/这是近百年,/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斗争的成果;
女: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思思想成果。
从今天,/在中国的历史上/要写的毛泽东,/在世界的历史上,/要写着毛泽东……
生(齐):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思思想成果。
从今天,/在中国的历史上/要写的毛泽东,/在世界的历史上,/要写着毛泽东……
2、升华感情。
(1)出示名人观看开国大典时的笔录。
竺可桢:
会场之庄严为余所未曾见。
徐铸成:
全场一片欢腾,余亦感极泪下。
蔡楚生:
天安门前即变成了一片灿烂的灯彩的海洋。
夏衍:
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
张元济:
游行欢呼声至半夜方止。
(2)阅读语句,说一说对开国大典的认识。
四、自主作业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加以理解。
2.“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是新知识,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既表达本课的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
3.由于本文作者恰当地运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悟写,读中表情,读写结合。
并能做到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初悟课题意思。
师:
在《长征》这首诗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藐视一切困难,积极乐观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胸襟,让人敬佩不已。
可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去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板书课题,指明生读课题。
师:
(出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
师:
将士在边疆英勇阵亡,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英雄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再读课题,读出革命者血洒疆场,无怨无悔的气概。
二、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学会预习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下面老师来检查大家的预习.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谁能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生交流毛岸英和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读通课文,知晓三封“电报”
师:
课文是围绕毛泽东收到三封电报以及他回电的内容来写的。
(一)自学导航:
1.用括号画出三封电报的内容
2.用直线画出主席情感变化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交流汇报
1、谁来读读第一第封电报?
指名朗读。
谁写给谁?
理解两个新词的意思:
“勋鉴”指给德高望重的人看。
“殉职”指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
你从这封里电报中知道了什么?
此时痛失爱子的毛泽东怎样表现的呢?
(出示)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1)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
你能把体会读出来吗?
引读:
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剜心刺骨的痛,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
读──
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
怎么会牺牲呢?
大悲无言,大爱无声,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
读──
(2)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历历浮现在毛泽东的眼前,此刻主席想到了什么?
你们了解岸英吗?
补充资料:
主席有三个儿子,五岁的岸青流浪街头的时候被警察打伤头部,一直治疗,岸龙在战争中不幸失踪,再无信息。
长子岸英是主席唯一健康的孩子,受尽了苦难才回到主席身边。
(3)当他再一次想起这些,当这些鲜活的情景再一次活生生地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生)“岸英!
岸英!
”
主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吗?
从这二个感叹号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不相信这是真的。
主席非常想念岸英。
)
这是一种锥心的痛。
痛汇成了一句话――生齐读体会。
2、学习二三封电报的相关内容
(1)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内容各是什么?
学生朗读
……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2)这是两封意见不同的电报。
圈出“破格”两字,能明白吗?
其他的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是不能够回家的。
因为他是主席的孩子,唯一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体运回家乡。
3、学习回电报相关内容
(1)当听到这两封电报的时候,主席的表现是怎样的?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强忍”两个字让我感觉到毛主席内心的无限哀伤)
(2)主席是怎样想的呢?
生读第七自然段.
生不能相见,死了就见最后一面吧,这是人之常情啊!
主席也是人,他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凡人情怀啊!
板书:
凡人情怀
但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读: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你读出了什么?
(他已决定把岸英葬在朝鲜)
作者把主席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写出来了,在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五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身.出示资料,生读.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哪一位亲人的离去不让他感到无比痛心呢?
一次次,他都挺过去了.年近花甲的他又一次失去了他最亲爱的儿子,面对丧子之痛,面对安葬问题,他矛盾着,他悲伤着,所以当秘书将电报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他----
指名读第作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
(3)是运回祖国安葬还是葬在朝鲜,这是多么艰难的选择.经过痛苦的抉择,在作为父亲与主席两种身份之间,主席写下了两句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说说诗的意思?
忠骨指谁?
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