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0630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审计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审计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审计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审计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读书笔记.docx

《审计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读书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读书笔记.docx

审计读书笔记

审计读书笔记

【篇一:

审计读书笔记】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

读书报告正如《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所述,审计业界并非尚未认识到其面临风险的真正根源,

目前需要做的是研究并实施如何在审计行为中识别,控制风险,并使该理念和模式体现在审

计各阶段具体的审计程序中,而不是仅仅在审计计划阶段对固有风险进行简单的分析。

要做

到这一点,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模式,由于其更多的是为了关注财务报表风险而关注报表和企

业帐目,而不是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层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关注财务报表,因而无法实现审

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也使审计在为整个财富价值链中的价值无法进一步得到体现。

传统的

审计方法除了在理念存有不足外,还欠缺足够的可以用来识别现代企业经营风险及其控制的

审计工具,模型和方法;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模式,正是从企业经营风险,风险管理角度分

析审计风险,实施审计程序,从财务报表风险的源头——企业经营风险角度去关注财务报表

风险,从而为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提供有效保障,并实现审计目标同整个商业社会的共同目

标达到一致。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cpa视角的中国第一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著作。

《现代企业

风险管理审计》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在风险审计的概念、目标、程序以及专业

判断等方面有一定创新和突破;在具体风险的审计上,精心编制国内外企业典型案例,具有

可操作性。

并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模式,从企业经营风险,风险管理角度分析审计风险,

实施审计程序,财务报表风险的源头——企业经营风险角度去关注财务报表风险,从而为风

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提供有效保障,并实现审计目标同整个商业社会的共同目标达到一致。

中提供了大量的风险管理审计工具,模型和方法以使新的审计理念可付诸实践。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强调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角色和作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第2页对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角色和作用引用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角色和作用有两

个方面:

一是协助风险估算程序;二是对风险管程序的评价,对风险管理的恰当程度作出保

证。

这一观点在书中多次出现,反复强调。

作者则认为“内部审计师通过对主体企业风险管

理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或审

计委员会。

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准则还强调内部审计的适当作用,清楚地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该

对他们所审计的活动持客观的态度。

”我认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当保持客观的态度,通过评价、报告和提出改进建

议,来协助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在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方面起着关键性

作用。

而不赞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角色和作用的观点,内部审计要保持客观,

就需要相对独立,不能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不能直接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风险估算程序。

同时内部审计的资源难以实现“对风险管程序的评价,对风险管理的恰当程度作出保证”的

作用。

特别是“作出保证”更是不现实的;如果作为理论上的追求,也是无意义的。

能作出

“保证”的观点只能误导管理当局和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赋予内部审计不恰当的地位和权限,

占用更多的资源。

正如作者在书第3页的表述:

客观地讲,要求每一位审计师者成为风险管

理等各个方面的专家是不现实的。

二、企业风险管理模型《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大都采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模型。

在读了卓继民所著《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后,作为cpa的我比较认同《现代企业风险管

理审计》选用的风险管理模型,即《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第77页所述的原安达信咨询公

司经营风险管理框架图。

三、含混的风险审计重要性概念《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第121页提出的风险审计重要性概念。

“风险审计重要性是指

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环境、管理和业务活动,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及风险处理方法的任何方面,

若存在影响组织基本目标实现的潜在可能,审计师则可判定该风险是重要的,否则,则可判

定为不重要或判定为保留风险或剩余风险。

”这一概念可能是由审计重要性在风险审计中的运

用。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

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我认为风险审计重要性概念是含混的,将“重要性”

定义为“潜在可能”很难理解。

我认为,风险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潜在的可能负面影

响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可以通过估计损失额、发生概率和发生频率进行界定。

四、具体风险管理审计原安达信将风险定义为,环境风险、过程风险和决策所需信息风险三大类,细分七十三

种常见的风险。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在第三篇介绍了风险审计的理论与专业判断、规划

策略和审计框架,第四至八篇介绍了营销风险、产品开发与品牌创立风险、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组织风险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等5种具体风险的审计,其审计思路受束于前述所选

用风险管理模型和第42页所述的风险适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研究: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在了解企业经营识别经营风险时,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用于

了解企业风险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并且分析企业的情况和信息流程。

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包

括:

(1)企业分析框架;

(2)企业风险模型;(3)企业信息流程;(4)企业绩效评价分

析;(5)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

在企业风险控制评价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用于评估管理层如何对信息流程和特定估

计的相关风险进行控制。

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

(1)风险控制流程框架;

(2)风险控制标准及控制矩阵;(3)信息可信度测试;(4)风险控制识别;(5)评价风

险控制的设计;(6)测试风险控制;(7)控制信赖与否之决策树。

作为一名学习了五年会计

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接受《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观点,同时认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

审计》介绍的工具能够全面地了解企业经营、识别经营风险;评估管理层如何对信息流程和

特定估计的相关风险进行控制,为确定和管理剩余风险的供了支持。

篇二:

审计学读书笔记“审计学”笔记

第一章

学习提要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掌握审计的本

质属性。

本章主要内容: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三、审计

的本质

重点与难点

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对象、目的、独立性。

内容讲解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首先,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

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

一。

职位,宰夫。

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是1720年受英国议会委托,负责清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的查

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谢霖创办)——“正则

会计师事务所”

(四)审计工作在我国的必要性

1、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和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4、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5、对外开放政策,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二、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职能是审计的本质属性,指的是审计所具有的固有功能,审计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的能力。

审计的职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正确认识审计职能的基础上,

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对审计提出一定的要求,就构成了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人们赋予

审计去完成的,因此是主观的产物。

完成了审计任务,就发挥了审计的作用,可见,审计的

作用是完成审计任务后的结果。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1、经济监督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指的是,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

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要发挥其职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监督必须由权利机关实施。

(2)要有严格的客观标准和明确的是非界限。

2、经济评价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指的是,通过审核检查,评价被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和方案等

是否先进,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是否切实执行,财政财务收支是否按照计划、预算和有

关规定执行,各项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经济效益是否较优,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

确等。

3、经济鉴证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指的是,通过鉴别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的性质,然后作出

书面证明。

需要指出的是,审计的职能客观地存在于审计之中,但审计职能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固有的职能可以逐步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

(二)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人们在正确认识审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对审计所提出的

要求。

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审计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促进企

业微观搞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总目标服务。

其具体任务分述如下:

1、审核检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揭露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以巩固社会主义法制,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2、监督财政预算和财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和协调发展;

3、审核检查会计和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为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提供有用信息;

4、审核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6、鉴证经济活动和有关资料,为改革和开放服务。

(三)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完成审计任务后的结果,完成了审计任务,就能发挥如下作用:

制约作用、

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制约作用:

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错误和舞弊,制止违反法规制度、

违背财经纪律和侵犯资财等行为,可以起到制约不合规、不合法经济活动的作用。

促进作用:

对于经济活动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指出潜力所在,以便挖掘利用。

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省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便堵塞漏洞,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证明作用:

能证明被审计单位某些经济情况、经济行为、经济事实真相的作用。

如上所述,审计的职能、任务和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审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

展逐渐被人们所发现、所认识,审计的任务和作用也就相应地随之变化和发展,这是由于三

者的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审计的本质

(一)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核检查的客体。

根据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以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财政预算的执行及其结

果,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主要内容;

2、以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为主要内容;

3、以企业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

4、以国家给予财政拨款或者补贴的单位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经费开支、财政补贴情况

为主要内容;

5、以基本建设项目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为主要内容;

6、以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

他有关基金、资金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这些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

7、以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为审计对象,并以审查这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及

其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

(二)审计的目的(重点)篇三:

财务审计读书笔记

第一章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案例案例一:

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1财务报表审计可分为四个阶段:

(1)接受审计委托阶段。

决定是否接受新客户或者继续保留原有客户,包括审查客户的可审性以及事务所自身的

胜任能力,并在二者通过的基础上签订审计业务委托书。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是研究指导审计工作和限定审计范围的策略

(3)执行审计工作阶段

(4)报告审计结果阶段

2.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委托时,首先要对审计单位实施前期调查,评价客

户的可审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自己的胜任能力,如果得出该单位可审的结论,则需要准备

审计委托书。

3.在决定接受一项审计委托前,会计师事务所需对委托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评

价审计风险及确定可审性。

对这一环节的工作予以规范的相应审计准则主要是《中国注册会

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此准则的母的在于

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效

率,保证审计质量。

4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一下基本情况:

(1)行业情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5调查过程;

(1)了解公司的性质

(2)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若无法通过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来确定调查工作的重点与主要风险领域,则安排审

计人员严格按照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预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对其

公司以及其子公司(若有)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3)了解内部审计

1)组织结构

2)会计与财务制度

3)管理层与治理层的沟通制度

4)企业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权责分离等相关控制活动整体上的完整新与可操作性。

(4)了解企业重要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重点关注:

坏账准备、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核算方法、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

资、固定资产以及折旧方法、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预计长期待摊费用、销售收入的确认。

(5)财务表报主要事项资料整理

(6)实地巡视被审计单位的工程及管理现场以及盘点。

(7)对重大相关事项的关注

1)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诚信正直及其经验能力的关注以下是可能增加委托业务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参与非法活动二、经常更换银行、律师或注册会计师;三、高级管理人员在生活上遇到重大困难;四,具有冒险倾向,且经常参与高风险业务;五高级管理人员近期发

生重大或非预期的变动;六、缺乏经验能力。

2)对与行业环境有关的因素的关注:

经营周期、所在行业的固有风险;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所处的水平;股东之间是否有纠纷,股权是否频繁转让;所涉及的重大诉讼案件;重大会计估计的主观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否超过了

正常水平

(7)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8)确认公司的可审性和自身胜任性确定进行年报审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以及重大错报风险,计算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6.案例分析

(1)前期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的目的:

对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成、组织结构、生产与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

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应解决的问题: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情况、组织机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以确定审计范围;

【篇二:

财务审计读书笔记】

第一章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案例

案例一:

审计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

(1)接受审计委托阶段。

决定是否接受新客户或者继续保留原有客户,包括审查客户的可审性以及事务所自身的胜任能力,并在二者通过的基础上签订审计业务委托书。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是研究指导审计工作和限定审计范围的策略

(3)执行审计工作阶段

(4)报告审计结果阶段

2.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委托时,首先要对审计单位实施前期调查,评价客户的可审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自己的胜任能力,如果得出该单位可审的结论,则需要准备审计委托书。

3.在决定接受一项审计委托前,会计师事务所需对委托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评价审计风险及确定可审性。

对这一环节的工作予以规范的相应审计准则主要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此准则的母的在于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4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一下基本情况:

(1)行业情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5调查过程;

(1)了解公司的性质

(2)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若无法通过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来确定调查工作的重点与主要风险领域,则安排审计人员严格按照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预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对其公司以及其子公司(若有)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3)了解内部审计

1)组织结构

2)会计与财务制度

3)管理层与治理层的沟通制度

4)企业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权责分离等相关控制活动整体上的完

整新与可操作性。

(4)了解企业重要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

重点关注:

坏账准备、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核算方法、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折旧方法、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预计长期待摊费用、销售收入的确认。

(5)财务表报主要事项资料整理

(6)实地巡视被审计单位的工程及管理现场以及盘点。

(7)对重大相关事项的关注

1)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诚信正直及其经验能力的关注

以下是可能增加委托业务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参与非法活动二、经常更换银行、律师或注册会计师;三、高级管理人员在生活

上遇到重大困难;四,具有冒险倾向,且经常参与高风险业务;五高级管理人员近期发生重大或非预期的变动;六、缺乏经验能力。

2)对与行业环境有关的因素的关注:

经营周期、所在行业的固有风险;财务状况及盈

利能力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所处的水平;股东之间是否有纠纷,股权是否频繁

转让;所涉及的重大诉讼案件;重大会计估计的主观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否超过了正常水平

(7)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8)确认公司的可审性和自身胜任性

确定进行年报审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以及重大错报风险,

计算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6.案例分析

(1)前期调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目的

目的:

对被审计单位所有者及其构成、组织结构、生产与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情况和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应解决的问题: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情况、组织机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以确定审计范围;

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

3)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

初步的审计策略;

4)对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程序;

5)对重要事项进行细致调查和相应的记录;

6)督促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善的资料

7)确定是否尚存在遗留问题

案例二;总体审计策略确定

1.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确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2.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

计策略的确定应该包括:

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考虑影响审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的工作方向。

3.具体审计计划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

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对公司的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趋势分析性测试,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直观的总体分析。

(1)审阅财务报表,进行初步直观的总体分析:

把当年的主要主要数据与上年的先

关数据进行对比,从总体上进行分析,编制趋势分析表。

(2)根据确定的指标和要求,完成选定的有关数据的计算

编制重要比率指标趋势分析表

常见指标:

偿债能力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货款)财务杠杆比率: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本对负债比率=资本额/负债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息+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经营效率比率: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获利能力比率:

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

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平均净资产

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平均总资产

(3).根据审阅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重要账户,完成分析性测试备忘录。

(4).考虑分析性结果对审计总体工作计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总体审计策略。

5案例分析

(1)在确定总体审计策略时需要运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成评价。

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2)分析程序常用方法和指标

常用指标反映企业的经济内容及财务情况:

流动比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存在:

业务的快速膨胀或缩减;应收账款出现坏账或不能及时收回;存货发生积压或滞销;管理政策如库存水平、赊销条件、信用条款等发生变动;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等发生分类错误;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在年末进行了异常的大额调整。

注册会计师将获取的会计信息和相关的非会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主要目的是判断容易产生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领域。

【篇三:

2015年最新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审计概述

①、鉴证业务:

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

②、相关服务(非鉴证业务):

税务代理、编报表、执行商定程序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注师、管理层、使用者)

①、标的业务没有责任方外“预期使用者”,不构成“审计业务”

②、与管理层治理层责任相关的(审计工作前提),要求,管理层认可下列责任③、管理层有责任“编报表、建立内控、为注师提供工作条件”

(2)、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报告(出非无保留意见情形)①、有证据表明,财务报告整体存在重大错报(正向)

②、没有证据证明,财务报告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反向)

第1页

①、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押题,实践化)

②、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关联性(应当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

③、同一认定(不同来源证据加以证明),可以考虑“成本”“有用性”关系

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①、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将获取“进一步相关证据”

②、扩大审计工作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