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270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docx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下

幻灯片1

 

第五章(下)

 

幻灯片2

 

幻灯片3

 

德国?

她在哪里?

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她的整体?

德国人是博学多才的,

但是这个国家却是另一回事。

——歌德

幻灯片4

严重的封建割据状态,阻碍了德国社

会的政治统一,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也

阻碍了德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正是这种分

裂状况,决定了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和任

务。

这就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和民

族文学来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进而促进

民族的统一。

 

幻灯片5

文学:

莱辛、歌德、席勒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费希特、谢林、

黑格尔

德国古典音乐:

莫扎特、贝多芬、海顿

 

幻灯片6

18世纪德国文学三阶段

 

30年代-60年代启蒙运动时期

代表:

高特舍特、莱辛

70年代-80年代中期狂飙突进运动时期

代表:

赫尔德、歌德、席勒

90年代中期-19世纪初古典文学时期

代表:

歌德、席勒

 

幻灯片7

一、德国启蒙运动与莱辛

 

莱辛

GottholdEphraimLessing

1729-1781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第一位伟大的文艺批评家”

德国文坛上的民族英雄

 

幻灯片8

 

喜剧:

《明娜·冯·巴尔赫姆》(1767)

悲剧:

《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

文学批评:

《拉奥孔》(1766)

《汉堡剧评》(1767-1769)

 

幻灯片9

 

莱辛是文坛上的阿米尼乌斯,

他把我们的戏剧从异族统治

下解放出来。

他向我们指出,

法国戏剧本身是希腊戏剧的

摹仿,而那些摹仿法国戏剧

的剧本就更其空洞无物,索

然寡味,荒唐可笑。

莱辛不

仅通过批评文章,还通过自

己的文艺创作成为现代德国

独创文学的奠基人。

——海涅

 

幻灯片10

拉奥孔Laokoon

 

《拉奥孔》

[德]莱辛

朱光潜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幻灯片11

 

两条蛇就直奔拉奥孔而去;先是

两条蛇每条缠住拉奥孔的一个儿子,

咬他们可怜的肢体,把他们吞吃掉;

……这时,拉奥孔挣扎着想用手解

开蛇打的结,他头上的彩带沾满了血

污和黑色的蛇毒,同时他那可怕的呼

叫声直冲云霄,就像一头神坛前的牛

没有被斧子砍中,它把斧子从头上甩

掉,逃跑时发出的吼声。

 

幻灯片12

 

温克尔曼

J.J.Winckelmann

1717-1768

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

 

幻灯片13

“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

而在诗里却哀号?

首先,“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凡是为造型艺术

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须让路给美;

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须服从美。

”哀号会导致面部的

扭曲与美的原则相抵触,因此雕刻家才把哀号淡化为

轻微的叹息;而诗不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因而诗人就

完全不必顾及人物形体的美丑。

其次,造型艺术家只能选择某一瞬间加以表现,诗完全

不受此限制。

“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

(themostpregnantmoment)

 

幻灯片14

 

格列柯(ElGreco,1514-1614),《拉奥孔》

幻灯片15

二、狂飙突进运动

 

发生于18世纪70年代至80

年代中期,是一次全国性的文

学运动。

“狂飙突进”(Storm

andStress)的名称来源于当

时德国青年作家克林格尔的同

名剧本。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

继续和发展,但与启蒙运动有

所不同。

 

FriedrichMaximilian

vonKlinger(1752-1831)

幻灯片16

基本精神

 

崇尚自然。

崇尚社会的自然状态,

崇尚人性的自然状态。

如乡村、农民、儿童等。

崇尚天才。

天才就是自然之子。

摆脱了种种束缚,自由不羁,是对现

存秩序和文艺规则的反叛。

所谓“天

才为文艺立法”。

幻灯片17

 

崇尚感情。

较之理性,感情才是发

自天性,自然流露的。

 

崇尚民间文学,崇尚民族风格。

形成了一种西方学者称为“原始主义”的倾

向。

赫尔德、歌德收集民歌。

幻灯片18

 

赫尔德J.G.Herder,1744-1803

 

“一个民族越不开化,也就是

越有生气,越无拘束,如果它有诗

歌,那么它的诗歌就必然会越粗野、

越生动、越自由、越有质感、越充

满抒情意味!

幻灯片19

原始主义

 

Primitivism,在文学上意味着崇尚创作的自

发性,崇尚感情的自然流露,崇尚粗犷、质朴的

抒情风格。

幻灯片20

 

高更PaulGauguin

1848-1903

 

在艺术上,原始主义是现代

艺术中影响广泛的一场艺术

运动。

现代艺术家们探索了

各大博物馆的民族艺术、非

西方艺术的藏品,旨在发现

能够使他们从西方艺术的思

维模式中重新焕发灵感的

“原始的”艺术作品。

幻灯片21

 

亚威农少女,1907

毕加索PabloPicasso

1881-1973

幻灯片22

代表作家作品

 

赫尔德:

文学理论

歌德:

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1773)

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长诗-《普罗米修斯》(1774)

论文-《莎士比亚命名日》(1771)

席勒:

戏剧-《强盗》(1780)

《阴谋与爱情》(1883)

幻灯片23

三、德国古典主义

 

18世纪80年代中期,狂飙

突进运动转入低潮,从此德国

文学逐渐进入“古典文学”时期。

文学史家认为,德国“古典

文学”时期是以1794年至1805

年歌德与席勒合作的10年为标

志的,但从歌德到意大利旅行

起,德国文学实际上已经开始

了从狂飙突进运动向“古典文学”

时期的过渡。

 

幻灯片24

基本精神

 

德国“古典主义”的最高理想是

人道主义,以培养个性高度和谐、

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内容。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狂飙突进

运动强调感情,“古典文学”则强调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

统一。

只有造就个性高度和谐、全

面发展的人,才能进而创建一个自

由、平等、和谐的社会。

幻灯片25

这样一种理想体现在歌德的

《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浮士德》,也体现在席勒的《欢

乐颂》、《审美教育书简》和《论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

幻灯片26

 

德国“古典文学”之所以推崇古希腊艺术,

是从广义的文化角度着眼的。

歌德和席勒认为,

古希腊的民主城邦制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古希腊人是完整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

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也体现了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古希腊社会是理想的社

会,古希腊艺术是不可企及的伟大艺术的典范。

 

幻灯片27

 

在艺术创作上,歌德和席勒存在一

个很大的分歧,即古典诗与浪漫诗之争。

幻灯片28

 

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

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

但是

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

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

为了针对

我来为他自己辩护,席勒写了一篇论文,

题为《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他想向

我证明:

我违反了自己的意志,实在是浪

漫的,说我的《伊菲革涅亚》由于情感占

优势,并不是古典的或符合古代精神的,

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

史雷格尔兄弟抓

住这个看法加以发挥,因此它就在世界传

遍了。

目前人人都在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

义,这是五十年前没有人想得到的区别。

——歌德

 

幻灯片29

三、席勒与《阴谋与爱情》

 

席勒

JohannChristoph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与歌德齐名的德国

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

幻灯片30

代表作(狂飙突进时期)

 

剧本:

《强盗》(1780)

《阴谋与爱情》(1783)

《堂卡洛斯》(1787)

颂歌:

《欢乐颂》(1786)

 

幻灯片31

代表作(古典文学时期)

专著:

《审美教育书简》(1795)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6)

剧本:

《华伦斯坦》(1799)

《奥尔良姑娘》(1801)

《威廉·退尔》(1804)

 

幻灯片32

阴谋与爱情

 

“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恩格斯

斐迪南露易丝

瓦尔特米勒

幻灯片33

“当差别的界限打破了的时候,当一切可

恶的身份的外壳从我们身上剥掉的时候,当

人就是人的时候,我一身所有的就只是我的

纯洁!

……上帝降临的时候,什么装饰和体

面的头衔都会一钱不值,只有心却比什么都

高贵。

这样一来,我就变得富裕了。

那时候,

眼泪就会算作胜利,美妙的思想就会算作祖

先!

这样一来,我就变得高贵了……”

 

幻灯片34

主题与艺术

 

对封建专制暴虐和腐败的血泪控诉,也

表达了德国年轻一代对自由平等的热烈渴望。

具有莎士比亚的气派,充满激情的力量,

戏剧冲突激烈,悲剧效果强烈。

幻灯片35

四、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

JohannWolfgong

VonGoethe

1749-1832

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

幻灯片36

代表作(狂飙突进时期)

历史剧:

《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1773)

书信体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幻灯片37

代表作(古典文学时期)

长篇小说:

《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1796)

诗剧:

《浮士德》第一部(1808)

 

幻灯片38

代表作(晚年)

 

自传体作品:

《诗与真》

(1811-1831,中译本为《歌德自传》)

《意大利游记》(1816-1817)

长篇小说:

《维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821-1829)

诗剧:

《浮士德》第二部(1831)

 

幻灯片39

《少年维特的烦恼》,杨武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冯至、姚可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浮士德》(上下卷),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歌德诗集》(上下卷),钱春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歌德戏剧集》,钱春绮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幻灯片40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小说由维特写给朋友威廉、

绿蒂和其他一些人的书信组成。

小说表现的不仅仅是作者

自己的精神苦闷,也是当时一

代德国青年的精神追求和精神

痛苦。

幻灯片41

 

每一位诗人都是从自己的感情出发的,然

而他又必须进行一番斗争和努力,以便把个人

的和私自的痛苦变成丰富的、奇异的东西,变

成普遍的和非个人的东西。

正由于此,伟大的

诗人在写自己的过程中,也就写出了他的时代。

——艾略特

《莎士比亚和塞内加的斯多葛主义》

(ShakespeareandStoicismofSeneca,1927)

 

幻灯片42

“正是在这个由一个世纪进入另一

个世纪的时候,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奇

怪的矛盾现象:

有这么一个人,在精神

世界里他简直是一个上帝,一个统治

者……”

——勃兰兑斯

幻灯片43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教育小说theeducationalnovel

 

也称“发展小说”、“修养小说”、

“成长小说”。

德国17到19世纪有很大

一部分长篇小说被称为教育小说。

它们不像英法小说那样,描绘出

一副广阔的社会图景、或单纯叙述故

事,而是表达一个人在内心的发展与

外界的遭遇中间所演化出来的历史。

 

幻灯片44

 

这类小说的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

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

所经历的各种遭遇。

主人公通常要经

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

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

 

幻灯片45

 

凯勒(GottfriedKeller,1819-1890)

《绿衣亨利》(1855)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

歌德《浮士德》

 

幻灯片46

浮士德

 

取材于16世纪有关

浮士德博士的民间故

事书。

歌德从事《浮士德》

创作,历时近60年,

可以说是其毕生思想

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幻灯片47

 

《浮士德》全剧是由“天上序幕”中魔鬼靡非斯特

与天帝的一场打赌引起的。

魔鬼靡非斯特代表否定的势力,他不理解天帝的

功业,把天帝创造的人类看成是一种可怜的存在。

天帝则代表肯定的力量,他认为人类在奋斗时可

能一时陷入迷误,但坚信一个真正的人总会找到正确

的道路。

同时天帝又认为,人的精神易于松懈,贪图

安逸,魔鬼的活动对人是一种刺激,可以起到相反相

成的促进作用。

 

幻灯片48

 

太初有道太初有为

“理论是灰色的,

只有生活的树常青”

“问题不在于快乐。

我要献身

于沉醉、最痛苦的欢快、迷恋

的憎恨、令人爽适的愤慨。

幻灯片49

 

浮士德与少女玛甘泪

玛甘泪肉体消灭,

灵魂得到救赎。

幻灯片50

 

幻灯片51

 

《浮士德》是一部博大精深、

富于哲理的诗体悲剧。

“德国人世俗的圣经”

欧洲人近代文化就是“浮士德文化”

幻灯片52

浮士德精神

 

幻灯片53

 

这部作品与“教育小说”或“发展

小说”性质相似,描写了一个人个性

发展的历史,描写了浮士德的心路历

程。

正是通过在各个生活领域的积极

探索,浮士德不断地充实和丰富着自

己的个性,把小我扩充为大我,完善

自己的人格,最终在造福人类的事业

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幻灯片54

 

这部作品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

西方文化所经历的变化,概括了近代

西方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程。

这就

是不再把拯救的希望寄托于上帝和天

国,而是执着于现实的努力,在实践

中开拓进取,在创造中体验人生,最

终找到一条自我拯救的出路,实现生

命的价值和意义。

 

幻灯片55

 

执着于感性生命的体验,执着于现世

的努力,执着于实践领域的不断开拓,在

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造福人类的创造性事业中找到人生的意

义。

这是一个不断高尚化和纯洁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浮士德尽情地去体验生命

的每一种形态,饱尝人生的每一种境界,

在体验和实践中来不断充实自我,丰富自

我。

同时又不为任何一种狭隘的生活形态

所局限,不断超越每一种生活形态的有限

性,正是在这种超越和开拓中,获得生命

价值的永恒。

 

幻灯片56

 

这样,浮士德的一生,就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实践的而非静观的、创造的而非封

闭的人生观,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自我拯救

的出路。

正如天使所说:

“凡是不断努力的

人,我们能将他搭救。

还有来自天上的爱,

寄予莫大的关心。

 

幻灯片57

 

这就是西方格言所说的:

“天助自助者。

(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

这也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幻灯片58

复习

1、百科全书派

2、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3、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4、狂飙突进运动

5、德国古典主义的基本精神

6、歌德《浮士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