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154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docx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课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数学总复习课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直以来,复习课枯燥乏味,使学生望而生畏;大量的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增强目标意识、问题意识、练习设计意识,使枯燥的复习课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更加高效。

【关键字】复习课   现状对策

数学总复习课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进行盘点,以查漏补缺、整理为重点,目的是理清知识的脉络,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其竖成“线”,横成“片”,敦实双基,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数学学习方法的体验和感悟。

一、现状阐述

然而,审视当前总复习的教学,却存在这样的现状:

1.课堂组织——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

老师们总习惯性的套用新授课的经验和模式来组织复习课的教学。

这样的复习课,好比是压缩饼干式的新授课,把多个知识点压缩在同一节课里,于是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2.学习方式——重习题操练,轻兴趣激发

教师把复习的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之后,便腾出了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

而教师出示的练习以技能熟练为目标,很少有思路多维、角度发散的题目,习题缺少针对性,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

学生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复习课太没意思了”。

3.学习过程——重课内达成,轻问题设计

纵观整个复习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对课堂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课上教师提问的切入口比较小,整堂课似乎让人感觉到学生与老师一直进行着打乒乓球似的一问一答,就这样教师一口一口的把知识喂给学生,造成了学生表面上的吃饱,误以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现状简析

1.对复习课起点的把握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忘,为了使复习课教学能整齐划一,大部分老师都觉得还是“重新”开始。

在实际中,我们也有很多的老师一直都执教高段,有些老师一参加工作就教六年级,这样就势必造成老师对教学体系把握的不够。

2.对复习课习题的功能认识不够健全

在总复习中,我们很多的教师依然使用新授课或者练习课里出现过的习题,常常让学生把这些题目重新做一次,做对学习目标就算是达成了,这种想法不无道理。

但是,老师们都知道总复习课,它有温故知新,化厚为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要求等。

因此,老师需要重新认识练习题的功能,作新的设计与组合。

3.对复习课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对学生在总复习时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理解不深刻,对双基目标落实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准确,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实践落实不到位。

三、上好总复习课的应然思考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的课堂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复习的效果呢?

(一)目标定位适度

教学实践让我们感觉到复习课目标定位过低,有炒冷饭之嫌,定位过高一问三不知。

目标定位的不准确关键是对学生学习起点把握不准,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偏差。

最主要原因是教师目标定位过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

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有相似之处:

总复习内容占了很大比重,同样是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化,方便师生准确把握各部分内容知识的不同要求,新教材的编排将小学所学内容按课程标准要求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3个领域;不同之处:

新教材还设计了回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

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又分为“回顾与交流”“巩固与应用”两个方面。

每一部分的“回顾与交流”主要是对重点知识及学习方法的梳理,教材都力求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应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的呈现方式意图,要求将目标定位要把知识与技能作为基本目标指向,即平常讲的教学目标达成底线或学习保底;同时还要追求数学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能力多方面的收获,即多重目标与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有多元的目标意识还不够,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还要有灵活调节教学预设的能力,课堂实践中体会到复习课预设固然重要,按照一般模式梳理了知识后,会发现学生并非如课前预设那样,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环节应有调节,巩固与应用的练习随时要针对学生错误补充设计,这样对教师设计练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目标的定位和适时的调节有了更强的意识。

(二)问题设制精巧

复习课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把握好提问的度,巧妙的设制问题。

1.问题宁大勿小

复习课上准备的学习材料里面要有一定知识的包容量,相对于学生来说,所设的问题尽可能大些,使那些知识点都隐藏在这个大问题之下,起到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自主串联零散知识点的作用。

例如,《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课上,教师出示一根木材、一个积木。

问:

木材做积木能做几个?

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顺其自然的让学生开始梳理立体图形体积的相应知识点,最后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提供给你哪些数据?

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回顾、梳理、和应用知识。

一个情境和几个问题把整节复习课串起来。

就这样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把脑子里零散的知识串起来。

2.问题开放性

在复习课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体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目标。

例如,“数的整除”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0至9这十个数字,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请说一说其中的某一个数与其它几个数的与众不同之处。

”让学生进行交流。

生1、0与其他数字与众不同之处,是因为0是最小的自然数,比0小的自然数没有了。

生2、0与任何数相乘的积是0,0不能作为除数,可以作为被除数,

生3、0是最小的偶数。

生4、1与其他数不同,它即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但1是奇数,是最小的奇数。

生5、2是最小的素数也是偶数。

生6、末尾含有0、2、4、6、8的数能被2整除。

生7、2是素数里唯一一个偶数。

由于学生起点的不同,对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重建了知识结构,自主地把那些零散知识点进行组串,由点串线连成片,形成一个清晰的对数的认知体系,这种重建过程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复习的整个过程是有效的。

3.问题创新性

复习课中,学生对知识和能力有了一定掌握程度,这时需要给学生一个支点,设制创新性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跳的更高,学的更好。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在灵感一现间。

例如,复习几何图形知识时,在同学们得出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后,我出示以下两个立体图形:

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拦河大坝和一个三棱柱,让学生计算他们的体积。

学生一开始傻了眼,摸不找头脑。

我连忙追问:

“既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他们在外行上有相同的地方,那么是否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体积呢!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验证,终于发现,只要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就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这些形体的体积。

复习课中问题的提出,应多角度,多方位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多想,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学到更多的技能。

(三)练习设计有度

按照复习课的模式,练习设计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复习的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的安排复习课中的练习。

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唤醒式练习——理清知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而一节复习课里所容纳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概念课。

由于和所学时间相隔很长,有的学生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这些知识又显的非常重要,学生必须掌握。

教师可根据复习的特点变换练习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的提取出来以唤起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和认识。

例如,“量的计量”复习题。

今天是2009年4月20日,星期三。

早上六点半,我便从长6厘米,宽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我拿起一支长15米的牙刷刷牙,不知不觉过去了2小时。

于是我赶紧端起一杯200升的牛奶一口气喝完,背起1200千克重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唤起记忆,这样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知识点而编拟的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

这样的练习活动无疑是生动有趣的,纠错的烙印是深刻的,练习的效果也是明显。

2.综合性练习——整合知识

复习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定练习量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突出综合性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360棵,桃树的棵数是兴树的5/4倍。

桃树与杏树各有多少棵?

生1、5/4x=360设一倍数杏树为X

生2、5/4x=360设桃树为X受前一同学启迪桃树为单位1,杏树的棵数5/4X棵来表示

生3、5+4=9360×4/9=160运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

生4、5+4=9360÷9=4040×4=16040×5=200受前提同学启发用归一

生5、4053604040×5=20040×4=160间接设计每份为X

生6、杏树有x棵桃树有(360)棵5/4=(360)用正比例解

生7、5/(4+5)360受到启发想到的

生8、360÷(1+5/4)=160用量率对应法

生9、360÷(1+4/5)=200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3.拓展性练习——应用知识

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比练习课中更侧重与应用,遵循新理念,设计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由感而发,由趣而学,在积极思考与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就自己的生活中,进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使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例如,我们班36人去龙门峡谷参观游览,门票每人30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

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30×36=1080元。

第二种方案:

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需要花30×40×80960元,比第一种少花120元,所以就买40张。

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96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12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840元。

这道题运用了商品经济时代的“打折”等知识,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是看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能力得到了发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来源生活,而又回归生活。

在复习课上,不仅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而且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达到语止义深远,曲终音未绝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精心的设计复习课,做到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吸引学生参与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思绪飘的更远,能力发展更强,视野变得更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