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138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9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docx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析题及答案

1简评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成就和特点

小说、诗歌、歌剧创作的丰收;作家风格的变化;主题和题材的新开拓,工农兵及其干部的新的人物形象;旧形式、民间形式的借鉴、改造、创新,群众语言的运用。

2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特色

1、对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性的描绘。

如短篇《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然恋爱,遭到了把持村政权的恶霸流氓势力金旺、兴旺的迫害,也遭到了具有封建家长制和封建迷信思想的父母二诸葛和三仙姑的阻挠,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斗争呈现复杂性。

2、对农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暴露。

赵树理称自己的小说为“问题小说”,他把农村工作中遇到的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作为作品主题,如实地暴露这些问题。

这表现出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如在《李有才板话》中,他如实地描绘了两个问题:

一是解放区在初期,有些基层村政权还被坏人把持;二是农村干部中的官僚主义。

3、对解放区新社会的热情歌颂。

《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得到胜利结局,表现和歌颂了人民政权为人民的思想,歌颂了解放区新社会,鼓舞了青年们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4、对解放区社会生活变革和农民思想心理变化的表现。

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胜利不仅是争取婚姻自主的胜利,而且是解放区农民反霸斗争和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胜利,赋予恋爱婚姻题材以更深刻的主题意义。

3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表现在:

1、赵树理的小说情节结构多数是运用传统手法,即注意故事性,情节连贯,环环相扣,有头有尾,而且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

《小二黑结婚》是一个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宜栽种”、“米烂了”等小故事。

结局中,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以“一对好夫妻”为结果,恶霸受到惩罚,二诸葛、三仙姑的迷信思想等与有了好的变化。

2、在人物塑造上,也多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大众化、通俗化,同时也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个性化,擅长运用农民口语。

通俗易懂、简洁生动。

如《小二黑结婚》只用一句话“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便把“老来俏”的三仙姑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了。

4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赵树理着力描写农民,创作了他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在艺术上能照顾农民欣赏习惯,把“写农民能看得懂听得懂”奉为创作信条。

赵树理在解决作家与群众关系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赵树理的创作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推进到新的阶段。

5简析孙犁小说中水生嫂等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

孙犁的小说多以农村妇女为主人公,《荷花淀》里的水生嫂就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人物形象。

她是根据地农村的新型劳动妇女代表。

她勤劳能干,温柔沉静,深爱着丈夫。

因此在得知丈夫带头报名参军的消息时,表现出了十分的眷恋,担忧之情。

但她毕竟顾大局、识大体深明爱国大义,积极支持丈夫上前线,把爱国爱家两种情怀融为了一体。

表现出了普通农村妇女在抗战中的爱国激情以及对战争的贡献。

6简析《暴风骤雨》中生动丰富的老农民老孙头形象

在《暴风骤雨》的人物画卷里,塑造的最生动丰满的,要数第一个和读者见面的赶车老把式老孙头。

他赶了半辈子车还是穷的时常揭不开锅,但几十年的赶车生涯使他长了不少见识,说话诙谐幽默。

赶车丰富了他的阅历,也令他沾染了一些见风使舵,贪小便宜等习气。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又开朗、风趣的人。

他处处关心干部,分配胜利果实时,希望多分一点给他们,但又难免夹杂了些私心。

最后斗垮了地主,土改取得了胜利,屯里掀起了参军热潮,老孙头年过半百也积极报名,表明经过土改斗争,老一辈的农民阶级觉悟也有很大的提高。

老孙头这个人物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说明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在旧社会饱受苦难的劳动者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只要他们甩掉旧思想的因袭和负担,就可以在革命道路上大步前进。

7简析喜儿形象

喜儿在歌剧中是一个身受苦难和不幸却不甘受辱,不向命运低头,怀着深仇大恨,决心报仇的性格坚强的女性。

她代表备受苦难,饱受蹂躏的妇女喷发出积郁在心头的怒火,倾吐出要求彻底推翻地主阶级统治的激情。

喜儿性格最突出的特征是强烈的反抗性。

这种反抗性具体表现在塔夫绸得快、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抗悲剧命运以及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的行动上。

剧作者并没有把处在特定环境中的喜儿描写成自觉革命的英雄,她的愿望和理想都是在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翻身解放后才得到实现的。

喜儿复仇求生的意志也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她那坚强刚毅的性格和非凡的内在气质更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德,她求生复仇的意志跟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争取人的神圣生存权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在中国现代妇女人物形象行列中,喜儿是具有劳动人民美学理想的最为动人的艺术形象之一。

8简析杨白劳形象

杨白劳是旧中国老一辈受地主阶级剥削的农民形象。

他为了躲债出门七天,大年三十夜才在北风凛冽中回到家里,父女两相依为命,但地主还是追债上门,逼着他以喜儿抵债,他走投无路,只有以死来表示对丑恶现实的抗议。

杨白劳的一生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穷苦农民的共同命运,他轻生的行动,既表现了阶级的残酷压迫,又表现了他性格中的懦弱一面。

剧作对杨白劳内心世界的刻画十分细腻,使人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痛苦挣扎着的灵魂,他的悲惨结局是对地主阶级有力的揭露和控诉,具有典型意义。

9简析《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民族风格

1在音乐上,《白毛女》适当地运用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

2在艺术表演上,《白毛女》借鉴了中国戏曲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相结合的传统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3唱词高度诗化,富于感情,许多歌词,简直就是一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白毛女》在继承民间歌舞剧的同时,也借鉴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的某些表现手段,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富有民族形式的歌剧。

《白毛女》以思想内容的战斗性和艺术上的创新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树立起一个里程碑,表现新歌剧已经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新道路。

10简析新英雄儿女王贵和李香香的形象

王贵:

长诗用了相当篇幅去刻画王贵在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过程,从他父亲惨死后,我们便看到在少年王贵心中闪烁着反抗的火花,当革命洪流激荡着三边时,王贵白天到滩里放羊,夜里开会闹革命,暗地里参加赤卫军。

“别人的仇恨像山高,王贵的仇恨比山高”,对剥削阶级的刻骨仇恨在王贵的性格中十分突出。

作者通过王贵被地主严刑拷打时表现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跟李香香结婚后三天便去报名参加游击队等情节,以近似大团圆的结局,表现了王贵对革命对爱情的坚贞。

李香香:

李香香的人物形象也是同样通过王贵被拷打时她给游击队长送信;崔二爷逼婚时,誓死不从,愤怒地抓了崔二爷的“狗脸”两个血疤疤;当众痛斥崔二爷,“有朝一日遂了我的心愿,小刀子扎你没深浅”等情节,写出了她在斗争中的逐步成长。

作者把深挚的情感倾注在这个备受折磨的少女身上,不单写她人长得美,心灵更美,并对她与王贵生死不渝的爱情做了尽情的抒发,把笔伸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她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对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向往联接起来,对长诗的主题作了典型的概括。

11简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民族风格

1长诗在总体上表现出陕北高原独具的清新高朗、质朴热烈的艺术风格。

2它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歌体,发展为数节、数十节表现一个完整情节,数百节连缀成一个复杂多变的长篇故事,大胆开风气之先。

3作者还大胆贴切的运用传统的比、兴艺术手法,既使长诗在明快的节奏和畅达的语言里显示含蓄生动、富于变幻的意味,又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

4长诗还广为吸取方言土语,更显示出民族特有的淳朴、凝练的格调。

长诗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现代叙事长诗的创作和发展、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民族化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12简析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思想内容

《漳河水》是对妇女在旧社会封建传统习俗下的苦难生活和解放区新社会冲破封建束缚获得新生的抒写。

长诗的主人公是荷荷、苓苓和紫金英三位农村妇女,她们三人都渴望能够得到美满的婚姻,有个如意的丈夫。

《漳河水》不仅以生动的人物形象说明妇女要摆脱封建主义旧思想和旧习俗的因袭和负担,即使在获得政治翻身以后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必须唤起妇女自己的自觉,包括对自己思想缺点的改造,才有可能实现。

还说明人民政权的建立,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生产的条件,而这正是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谋求真正解放的必经之路。

从“五四”开始,以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但没有一篇像《漳河水》这样明确地传递上述观点,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13简析《漳河水》在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1运用民歌歌谣的形式,并且吸收了古典诗词的长处,叙事细致,抒情委婉,音乐节奏感强。

2大量吸收群众口语入诗,大量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

3非常灵活的运用漳河地区流行的民歌小曲的形式,同时穿插搭配自创的富有古典戏曲中曲牌套用的小标题,使诗歌既有民歌的质朴清新,又有传统诗歌的古朴典雅。

4《漳河水》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表现主题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路子也更宽广,这是诗歌本身的一种开拓和深化,有力的表明从《王贵与李香香》到《漳河水》,在向民歌学习,实践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为新诗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五四”以来的新诗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4黄谷柳长篇小说《虾球传》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以城市流浪少年儿童虾球转变成革命战士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对半殖民地社会的广泛描写,揭示了劳动人民求解放的正确道路,小说以章回体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从流浪少年到革命战士的虾球的形象,故事曲折动人,语言朴素简练,较多地接受了我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文学的影响。

在艺术上的深索精神和大众化的形式,曾给当时的创作以良好的影响。

15艾青诗集《大堰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以抒情主人公“我”与大堰河一家的关系以及大堰河一生的悲惨遭遇,深情地叙写了大堰河善良、勤劳、无私的动人形象,深刻地反映出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凋残破败、濒于破产的凄惨景象,以及勤劳善良的中国家民家破人亡、谋生无路的悲惨命运。

16简析长诗《向太阳》对光明、对民族觉醒奋起抗战的歌颂

艾青的第一首抒情长诗《向太阳》以武汉为背景,真实的展现了抗战初期全国人民为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壮丽画面,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着光明,赞美着民主。

太阳是体现理想、讴歌战斗的抒情象征,它激起了人们对生活光明前景的憧憬与“把人类从苦难中拯救出来”的强烈责任感。

《向太阳》形象地叙写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热烈紧张的战斗生活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容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焕发出来的同仇敌忾的民族意志和为国献身的精神力量。

17简析长诗《火把》的思想内容及新颖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火把》是一曲表现抗战诗作年代革命青年生活道路的青春之歌。

长诗叙写的是一对女青年在某城市参加一次火炬游行的故事。

诗中的火把是时代的光明的象征,这种光明是由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燃烧起来的。

18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

艾青的诗作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流派“忠实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与扬弃了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艺术技巧,从而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巩固了新诗发展的阵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

艾青是一个感情饱满的诗人。

在他的诗中,总是蕴藏着一种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深沉而强烈。

早期诗作中有一种“漂泊的情愫”和“忧郁”得感情色彩。

但到了抗战时期,回荡在他不少的诗篇中深沉的感情就并不仅仅是冷淡的哀愁,而是对祖国、民族前途的热切思考。

太阳、光明、春天、火把、黎明等诗人专门讴歌的主题,萌发出蓬勃向上的意气,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激情。

诗人的这种感情特色,增强了作品的感人魅力与艺术效果。

此外,艾青还十分重视独特意象的创造。

在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与认识。

他的不少诗作都从现实生活中采掘出鲜活的意象与完美的诗绪,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创造出一幅幅色彩绚丽、清新可感的图画。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色调的运用,《手推车》中景、情、光、色、图,乃至音响的完美组合,都丰富了我国新诗的艺术语汇,增加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力。

19评价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在中国现代诗派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巩固了新诗发展的阵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

20简析田间的抒情长诗《给战斗者》的思想和形式

抒情长诗《给战斗者》是代表田间风格的优秀诗篇。

作者以深厚的感情描述了中国人民曾经有过的朴实而安宁的和平生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同胞惨无人道的蹂躏,并发出必须为祖而战的强烈呼喊。

诗中,作者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现象组织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这些生动的描绘极其自然的勾起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无限眷恋和怀念。

紧接着诗人发出急促的旋律,跳跃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反映了抗战初期热烈、高涨的民众情绪。

最后,诗人以寓含哲理、憬悟人心的诗句,表达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坚强决心和保卫祖国的钢铁誓言。

这首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和高昂的时代精神的诗歌,在当时发挥了强有力地鼓动和号召的作用。

21简析:

穆旦诗中的“自我”

穆旦的诗持久深入地探索、表现了“自我”。

《我》《我向自己说》等诗中显示了穆旦对于“自我”的独特探索与表现。

穆旦的“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

穆旦的“我”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之中。

穆旦的自我始终处于痛苦的自我解剖之中,致力于展现自己心灵的自我搏斗和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充满了深沉的内省和思辨的力量。

22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在人物塑造、结构、语言上的特色和成就

《上海屋檐下》描写的是一群立人檐下的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

剧本通过这同一幢小楼里的五户人家的不同遭遇和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一群善良的人们的不幸生活在,生动地展现了那种令人窒息、抑郁的时代气氛。

《上海屋檐下》显示了夏衍在艺术上的成熟。

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对这些人物不幸命运的描写,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政治内容。

在结构上,将五户人家用一个场景画面,在同一舞台空间,同时展开,这一独特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剧作的情节,减少了场次,突出了主题,而且大大加强了舞台的生活实感。

尽管头绪繁杂,但又有主有从,繁而不乱。

本剧标志着夏衍的剧作题材由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23简析《心防》的主题和刘浩如形象

《心防》生动地记叙了抗战初期坚持在上海“孤岛”继续进行斗争的地下文化工作者的生活。

主人公刘浩如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当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很多文化工作者准备去大后方时,他毅然决定留下来坚持斗争。

他以报纸为武器同敌伪作战,揭露侵略者和汉奸走狗的种种丑行,面对种种威逼利诱都不为所动,坚持斗争。

即使遭暗杀负伤时,关心的仍然只是能否继续打击敌人,他最后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

这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抗日文化战士的英雄形象。

有力的鼓舞了许多滞留在敌占区的进步文化工作者,狠狠打击了卖国贼败类。

24简析《法西期细菌》的思想内容和俞实夫形象

《法西斯细菌》描写的是一位留学日本的细菌专家,在现实的教训面前终于由不问政治到投身于抗战洪流的故事。

在抗战前期俞实夫还沉浸在超阶级的“纯科学”研究中,对战事漠不关心。

乃至战争爆发他被迫逃至香港,仍对战争置若罔闻。

直到战火烧到香港,他的好似岩石被捣毁,自身遭受磨难,眼见同胞被细菌武器杀害,他才认识到“法西斯与科学势不两立”俞实夫的觉醒、转变过程在作品中表现得实实在在,合理可信,使人们看到了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曲折脉络和复杂层次,看到了人物思想发展和性格变化的逻辑演进,具有相当高的典型意义。

25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1总是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2多数剧本故事多取材于平凡的生活琐事,朴素地再现生活本来面目,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世相3十分注意选择富有特征的场面、细节,给予细致入微的剖析和再现,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使人感到平易亲切,耐于咀嚼回味。

26简析陈白尘的剧作《岁寒图》对坚贞自守的科学工作者的歌颂和对寒如严冬的黑暗社会的抨击

《岁寒图》写于1944年,这时国统区的黑暗和腐败到了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

军事上的溃败、政治上的反动与经济上的危机,造成了一个民怨沸腾的“严寒”环境。

剧作着重塑造了一位忠于职守,克己为人的医师黎竹荪的形象。

主人公黎竹荪是一位正直、忠于职守、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作为医者长期以来与结核菌作斗争,把攻克结核病当作人生面目标,家境清贫与社会黑暗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

但是在科研过程中他屡屡受到来自社会各层面的阻挠,最后连自己女儿也不幸染上结核病。

这一切事实终于使他认识到社会问题不解决,个人的志向是无从实现的。

剧中对坚贞自守的科学文化工作者黎竹荪的热情歌颂和对寒如严冬的黑暗社会的抨击,激励着人们去迎接“岁寒”之后的春天,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27分析陈白尘的剧作《升官图》对国民党官匪一体、巧取豪夺的“新官场”的辛辣嘲讽和巧妙的艺术构思、夸张与漫画化的手法

《升官图》是一部讽刺喜剧,剧作假托两个强盗的一场升官发财的美梦,把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赤裸裸地揭露出来,讽刺与批判了国民党官僚集团贪赃枉法、巧取豪夺、狼狈为奸而又互相争斗的反动本质和种种丑态,反映在了被压迫人民的觉醒,预示着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这是一部活生生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现形记”。

在艺术上,作者把故事放置在民国初年,又把反动官吏们的发迹起家和一切卑鄙勾当托诸梦境,这样作者可以无拘无束地采用了夸张与漫画手法,把剧作的主旨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剧作语言生动幽默,含蓄有力,在引人捧腹之中激发起人们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无情嘲弄与憎恨。

28分析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围城》的含义,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去,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

这是一个矛盾,也是小说对人伦中的夫妇关系所作的嘲讽。

但实际上小说展现的不止是婚姻的“围城”,也是人生的“围城”,社会的“围城”。

作者用委婉细致的笔触成功的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

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的命运,不仅包含了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破产,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学性思考。

方鸿渐的一生不断的从这座“围城”走入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此他永远苦恼。

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是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这是方鸿渐等形象所凝结的人生思考。

艺术上,《围城》是细腻而婉转的,作品中高超的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29简析《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个其有复杂性格的人,他上复杂的思想性格情感生活.一方面他在追求纯真的朴实的爱,讨厌爱情生活中的世俗气.一方面他胆小怯弱.他的矛盾状态中为爱情几经追求,失爱.再追求爱.最后成为情场上的失败者.方鸿渐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家庭生活上.一方面,他希望过真诚愉快自由的家庭生活,一方面,他又软弱无能,摆脱不开旧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

致使刚成立的小家庭陷于破裂的危机.方鸿渐的思想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事业生活上.在事业上,方鸿渐虽然有一定的主义感,对生活中的坏现象有着不平的愤怒,也进行挣扎,但有时抱有幻想,常常屈于环境的压迫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在他身上有着封建次序的绝望。

也有着古老生活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有着20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也有着对西洋文化的鄙夷,他当然说不上是英雄。

但也不是个坏人。

他身上有些善良正直的品行和民族灵魂.但那样的社会不仅造成了他的矛盾思想性格也注定了他不会有焕发光彩的生活道路。

30简析《金锁记》的思想内容和曹七巧形象张爱玲的中篇《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

深刻揭示了金钱毁灭人性的罪恶及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

1多以婚恋为题材,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以高等华人为主要描写对象。

2所要表达的生活体验是:

在“食、色”双重枷锁下,人没有跳出过兽的圈子,因此产生种种疯狂的变态心理和行为。

3她的作品在整体情调上有一种孤独感、被遗弃感、失落感和没落感,这与她的身世有关。

4她的作品,在珠光宝气的世界中看到了无可救药的痈疽和烂疮,这是她对读者的贡献。

5在艺术上,张爱玲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优点汇于一身,将古今中外优秀传统熔于一炉,将小说推向大俗大雅境界,形成“亦洋亦古,非中非西”的特色,这是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成功之处。

31简析《鬼恋》的艺术特色

在《鬼恋》这部小说中,传奇性的人物、神秘浪漫的氛围,惊心动魄的爱情、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诗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一种具有诱惑性的文本风格,一面世就能产生轰轰烈烈动实在是不奇怪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表现了其“讲故事”的出色才华,而且在对时代氛围的把握,对人性的挖掘、对心理世界的解剖以及对于命运和人生哲理的探索等方面也都显示了他的才能与个性。

《鬼恋》这个类似聊斋里的鬼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悬念迭起,扑朔迷离散,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文字十分流畅,具有相当大的可读性。

但女鬼宣布自己是“革命者”,而小说丝毫没有涉及任何革命工作,没有揭示任何深刻不容缓的社会内容,不过是一个男女偶然相遇而产生的爱情故事。

32简析《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的构思特色无名氏的中篇《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是两个现代爱情悲剧,在构思上有许多共同的特色1主人公多为“怪人”。

林上校,罗圣提的性格、形象都有与众不同的“怪”。

这“怪”却正是灵魂深度、情感深度、爱情境界的表现。

2作品开头设置一个“谜”,一个有极强吸引力的悬念,然后把读者引入哀痛的爱情故事中。

3结局都是残酷的4两个故事都有带浓郁地域色彩的背景。

5高雅华贵的格调以上特点和充满激情的表达方式,构成浪漫言情小说的独特风格。

33简析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其内容多为都市生活畸形的一面,“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疯狂生活和肉体的迷醉,他们在“快乐面具”下的孤独、惆怅、不安、狂乱的心态和跌落的悲哀,也兼有描写下层劳动者的悲惨境遇。

在艺术技巧上,穆时英对小说体式的创新倾注了极大精力,他大量使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多变画面,外部行为与不统一的潜意识的并行标示,蒙太奇的组接方式等等,来对描写对象进行多重主观感觉契入的立体的动态的亦真亦幻的的展示。

创造了一种主观与现实合于一体的新艺术。

34简析“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特点卞之琳初参加新月诗派活动,写新格律诗。

后受法国后期象征诗派影响,转向现代诗派。

其特点为内容由“主情”向“主智”转变,克制感情的自我表现,追求思辩美的“非个人化”倾向。

他的名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意思是:

你看风景,你又成为风景之一部分被别人观赏;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整个儿又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形象互换于对方的眼里与梦里,表现了主、客之势变异的相对观念。

这是诗人从生活的感悟中获得的人生哲理:

在宇宙万物和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都是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

关注哲学命题,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主要倾向与特色,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卞之琳最能鲜明体现这一倾向与特色。

艺术上,既受西方现代派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