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7693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7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山西省运城市学年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2.反应A(固)+2B(气)⇌2C(气)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当改变下列条件之一时,一定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加A物质的量B.降低温度

C.压缩反应容器体积D.消耗掉部分B物质

 

3.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

①酸的浓度和体积②碱的浓度和体积③比热容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⑦操作所需时间.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全部

 

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与1.0×10﹣5mol/L的NaOH溶液的pH相同的是(  )

A.把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

B.把pH=8的NaOH溶液稀释10倍

C.把pH=8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D.把pH=10的Ba(OH)2溶液稀释10倍

 

5.近年来化学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

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

关于该反应,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该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变化

C.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反应平衡常数的变化

D.图4表示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压强产物百分含量的变化

 

6.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H|=17kJ/mol,|△H﹣T△S|=17kJ/mol,对于该反应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H>0,△H﹣T△S<0B.△H<0,△H﹣T△S>0

C.△H>0,△H﹣T△S>0D.△H<0,△H﹣T△S<0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mol/L和5.4mol/L,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mol/L,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1mol/(L•min)B.0.2mol/(L•min)

C.0.3mol/(L•min)D.0.6mol/(L•min)

 

8.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  )

①热值高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④密度小,便于运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关于强、弱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10.对某弱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弱酸的电离程度增大B.弱酸分子的浓度减小

C.溶液的c(OH﹣)增大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11.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做燃料,已知在298K时,1g肼气体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16.7kJ的热量.下列有关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2H4(g)+O2(g)═N2(g)+2H2O(g)△H=534.4kJ•mol﹣1

B.N2H4(g)+O2(g)═N2(g)+2H2O(g)△H=﹣534.4kJ•mol﹣1

C.N2H4(g)+O2(g)═N2(g)+2H2O(l)△H=﹣534.4kJ•mol﹣1

D.N2H4(g)+O2(g)═N2+2H2O△H=﹣534.4kJ•mol﹣1

 

12.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s)+2Y(g)⇌2Z(g).下列说法中: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1:

2:

2;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在改变;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nmolY上述说法中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13.一定条件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3molY进行反应:

X(g)+3Y(g)⇌2Z(g),经12s达到平衡,生成0.6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ol(L•s)

B.12s后将容器体积扩大为1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X的浓度,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该反应的△H<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减小

 

14.反应2A(g)⇌2B(g)+C(g)△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B.减压C.减小B的浓度D.降温

 

15.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l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a=5时,A是弱酸,B是强酸

D.若A、B都是弱酸,则5>a>2

 

1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2018-2019学年度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17.常温下,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11:

1B.9:

1C.1:

11D.1:

9

 

18.已知2SO2(g)+O2(g)⇌2SO3(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

(甲)2molSO2和1molO2;(乙)1molSO2和0.5molO2;(丙)2mol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

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m:

m甲=m丙>2m乙

C.c(SO2)与c(O2)之比k:

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

Q甲=Q丙>2Q乙

 

 

二、填空题(共4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向这两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

1的SO2与O2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如图).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

2SO3(g),填写下列空格.

(1)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A容器比B容器      ,A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B容器      .

达到上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氩气,A容器化学平衡      移动,B容器化学平衡      移动.

(3)达到上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反应气体,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

95℃时,若100体积pH=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与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3)在曲线B所对应的温度下,将0.02mol/L的Ba(OH)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      .

 

21.目前工业合成氨的原理是:

N2(g)+3H2(g)⇌2NH3(g)△H=﹣93.0kJ/mol回答下列问题:

(1)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工业合成氨反应,下列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反应容器中N2、NH3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三种物质的浓度比恰好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D.单位时间内断开3a个H﹣H键的同时形成6a个N﹣H键

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压强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3)如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使用相同的催化剂,不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进行反应,初始时N2和H2的体积比为1:

3时的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分别用vA(NH3)和v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A、B时的反应速率,则vA(NH3)      vB(NH3)(填“>”、“<”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A      KB(填“>”、“<”或“=”),在250℃、1.0×104kPa下达到平衡,H2的转化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2.1840年前后,瑞士科学家盖斯(Hess)指出,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这就是著名的“盖斯定理”.现已知,在101kPa下,CH4(g)、H2(g)、C(s)的燃烧热分别为890.3kJ•mol﹣1、285,8kJ•mol﹣1和393.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标准状况下,5.6L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kJ;

(3)反应:

C(s)+2H2(g)═2CH4(g)的反应热△H═      .

 

 

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3.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与酸不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将准确称取的4.3g烧碱样品配成250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取10.00mL待测液,用      式滴定管量取.

(3)用0.201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      ,直到滴定到终点.

(4)根据下列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为      .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

(mL)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10.000.5020.40

第二次10.004.0024.10

(5)以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判断下列操作引起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无影响”或“无法判断”)

①读数:

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      

②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③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专题】常规题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气体燃料燃烧更充分;

B、含硫燃料煤燃烧易产生二氧化硫,产生的CO、S02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

C、将煤进行深加工后,脱硫处理、气化处理很好地减少污染气体,提高燃烧效率,燃烧的效果好;

D、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气体.

【解答】解:

A、气体燃料燃烧更充分,故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高,故A正确;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S02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故B正确;

C、直接燃烧煤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灰尘等,将煤进行深加工后,脱硫处理、气化处理很好地减少污染气体,提高燃烧效率,燃烧的效果好,故C正确;

D、化石燃料需在足量的氧气中能充分燃烧,氧气量不足,会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气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的燃烧和防污染提效率的措施,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反应A(固)+2B(气)⇌2C(气)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当改变下列条件之一时,一定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加A物质的量B.降低温度

C.压缩反应容器体积D.消耗掉部分B物质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根据方程式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以增大气体浓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等,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增加A的物质的量,A是固体,其浓度不变,不能改变反应速率,故A错误;

B.降低温度,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降低,故B错误;

C.压缩反应容器体积,气体浓度增大,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

D.消耗掉部分B物质,降低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所以反应速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外界条件只是影响因素,决定物质反应速率的是物质本身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3.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

①酸的浓度和体积②碱的浓度和体积③比热容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⑥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⑦操作所需时间.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全部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专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根据中和热的计算公式△H=﹣

来确定实验中需要的数据.

【解答】解:

由反应热的计算公式△H=﹣

可知,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

比热容,酸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反应前后温度变化△T,然后计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原理,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与1.0×10﹣5mol/L的NaOH溶液的pH相同的是(  )

A.把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

B.把pH=8的NaOH溶液稀释10倍

C.把pH=8和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D.把pH=10的Ba(OH)2溶液稀释10倍

【考点】pH的简单计算.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与1.0×10﹣5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9,

A、把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PH接近7;

B、把pH=8的NaOH溶液稀释10倍,PH接近7;

C、先根据混合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再结合离子积常数计算氢离子浓度,根据溶液pH的公式计算;

D、把pH=10的Ba(OH)2溶液稀释10倍pH为9.

【解答】解:

A、把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PH接近7,故A错误;

B、把pH=8的NaOH溶液稀释10倍,PH接近7,故B错误;

C、设两种碱的体积都是1L,pH=8和pH=10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5.05×10﹣5mol/L,则混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mol/L=2×10﹣10mol/L,pH=9.7,故C错误;

D、把pH=10的Ba(OH)2溶液稀释10倍pH为9,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pH的简单计算,先计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再根据pH公式计算溶液的pH值.

 

5.近年来化学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

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

关于该反应,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该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变化

C.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反应平衡常数的变化

D.图4表示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温度、压强产物百分含量的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分析】A、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据此判断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B、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此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转化率升高;

C、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正)增大,K(逆)减小;

D、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生成物百分含量越大.

【解答】解:

A、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据此判断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此图与分析不符合,故A错误;

B、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此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转化率升高,此图符合,故B正确;

C、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正)增大,K(逆)减小,此图不符合,故C错误;

D、2CO2(g)+6H2(g)⇌C2H4(g)+4H2O(g);△H=+1411.0kJ/mol,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生成物百分含量越大,此图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有:

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等,熟练掌握此反应的反应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6.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H|=17kJ/mol,|△H﹣T△S|=17kJ/mol,对于该反应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H>0,△H﹣T△S<0B.△H<0,△H﹣T△S>0

C.△H>0,△H﹣T△S>0D.△H<0,△H﹣T△S<0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分析】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则△G=△H﹣T•△S<0,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自发的向右进行,这说明△H﹣T△S一定是小于0,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S>0,所以如果△H<0,则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进行的,而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自发的向右进行,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热△H>0,

故选A.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掌握△G=△H﹣T•△S,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mol/L和5.4mol/L,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mol/L,则在这10min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1mol/(L•min)B.0.2mol/(L•min)

C.0.3mol/(L•min)D.0.6mol/(L•min)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先求出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反应,不同物质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求出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解答】解:

v(N2)=

=0.1mol•L﹣1•min﹣1,同一反应,不同物质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2v(N2)=2×0.1mol•L﹣1•min﹣1=0.2mol•L﹣1•min﹣1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知道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题目较简单.

 

8.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理由是(  )

①热值高②燃烧时不污染环境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④密度小,便于运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考点】清洁能源.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的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可以用水制取氢气,来源广,氢气密度小,占据空间大,不便于运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①氢气的热值为1.4×108J/kg,和其它能源比较,热值高,故①正确;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故②正确;

③用于制取H2的水资源丰富,故③正确;

④密度小,和其它能源比较,同质量占据空间大,不便于运输,故④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氢能源的知识,掌握氢气的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制取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关于强、弱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

【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有些强电解质为共价化合物,有些弱电解质为离子化合物;

B.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

C.根据强、弱电解质的定义解答;

D.水溶液中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浓度越小导电能力越弱.

【解答】解:

A.氯化氢为强电解质,但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氧化铝为弱电解质,但它是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硫酸钡为强电解质,难溶于水,醋酸易溶于水为弱电解质,故B错误;

C.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存在溶质分子,故C正确;

D.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不一定为弱电解质,如硫酸钡是强电解质,难溶于水,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电能力大小与强弱电解质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导电能力大小与离子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对某弱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弱酸的电离程度增大B.弱酸分子的浓度减小

C.溶液的c(OH﹣)增大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常规题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加热弱酸稀溶液,促进弱酸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