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6281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因芯片:

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是生物芯片中发展最成熟以及最先进入应用和商品化的领域。

二、简答题

1、精准医疗定义:

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

特点:

具有精准性和便捷性:

1、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找出癌症的突变基因,从而迅速确定对症药物,省去患者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2、只需要患者的血液甚至唾液,无需传统的病理切片,因而减少诊断过程中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3、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诊疗体验和诊疗效果,其发展潜力大。

目标:

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

应用:

1、癌症治疗

2、药物筛选

3、疾病模型建立:

(1)罕见病疾病模型建立

(2)肿瘤疾病模型建立

2、分辨率定义:

区分开两个质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1)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

(2)缩小光照的波长适宜的放大倍数:

所使用的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

3、细胞生物学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

1、细胞形态结构观察法:

(1)光学显微镜技术

(2)电子显微镜技术(3)扫描探针显微镜

2、细胞组分分析法

3、细胞培养

4、细胞工程与显微镜操作技术

5、功能基因组学技术

4、电镜与光镜的比较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穿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膜骨架:

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位于质膜内侧,参与维持质膜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2、脂质体:

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3、协同运输:

又称偶联运输,是通过建立离子梯度完成的运输。

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Na+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

4、吞噬作用:

摄入细胞内的物质为直径大于250nm的颗粒物质或衰老细胞及碎片过程。

5、吞饮作用:

指摄入细胞内的物质为液体或直径小于150nm的溶质分子过程。

包括液相内吞和吸附内吞。

6、受调分泌:

分泌性蛋白合成后先储存于分泌囊泡中,只有当细胞接受到细胞外信号的刺激,引起细胞内Ca2+浓度瞬时升高,才能启动胞吐过程,使分泌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到细胞外。

7、连续性分泌:

分泌蛋白在粗面内质网合成之后,转运至高尔基复合体,经修饰、浓缩、分选,形成分泌泡,随即被运送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将分泌物排除细胞外的过程。

二、简答题

1、比较生物膜与单位膜生物膜:

除质膜外,细胞内还有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形成了细胞内各种膜性细胞器,成为细胞内的膜系统,这些膜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功能活动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目前把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

单位膜: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细胞膜和内膜系统,发现所有生物膜均呈“暗亮暗”的三层式结构,在横切面上表现为内外两层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中间夹一条电子密度低的明线,这种“暗亮暗”的结构被称为单位膜生物膜是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的总称,单位膜把膜看作一种静态的单一结构。

2、膜有哪些功能?

1、充当界膜使细胞活动有序和区室化

2、完成细胞功能定位与能量转换

3、参与物质跨膜运输

4、协助细胞内外信息交流

5、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3、如何理解磷脂及功能?

大多数膜脂分子中都含有磷酸基团,成为磷脂。

磷脂分为两类:

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甘油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被称为兼性分子。

功能:

1、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为膜蛋白(酶)构象维持和表现活性提供环境

3、锚定膜蛋白使蛋白的功能得以进行

4、如何理解膜蛋白及功能?

膜蛋白以多种方式与脂双分子层结合,根据结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内在蛋白、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内在蛋白:

又称跨膜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

分为单次穿膜、多次穿膜、多亚基穿膜蛋白。

外在蛋白:

又称周边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20%~30%。

是一类与细胞膜结合比较松散的不插入脂双层的蛋白质,分布在质膜的胞质侧或胞外侧。

可通过氢键或离子键的作用附着于亲水区一侧。

脂锚定蛋白:

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

可位于膜的两侧。

功能:

(1)转运分子进出细胞(转运蛋白)

(2)支撑连接细胞骨架和细胞间质成分(连接体)(3)充当受体接受周围环境中化学物质(激素)(4)催化各种化学反应(酶)(5)与细胞分化有关

5、膜糖及其功能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岩藻糖;N-乙酰半乳糖胺;N-乙酰基葡萄糖胺;唾液酸功能:

1、提高膜的稳定性、增强膜蛋白对细胞外基质蛋白酶的抗性;

2、帮助膜蛋白正确折叠并维持其正确的三维结构;

3、帮助膜蛋白正确运输和定位;

4、参与细胞信号识别和细胞粘着,充当病毒感染的识别与结合位点;

5、决定ABO血型。

6、如何理解膜特性及影响因素?

1、不对称性:

指细胞膜中各种成分(膜脂、膜蛋白、膜糖)的分布和功能上都有差异。

其生物学意义:

(1)使膜两层流动性不同,利于维持膜蛋白极性;

(2)与药物和电解质对细胞形态改变影响有关;(3)保证膜功能方向性,使细胞生命活动高度有序。

2、流动性:

指细胞膜中各种成分(膜脂、膜蛋白、膜糖)均有流动性。

其生物学意义:

(1)酶活性;

(2)物质运输;(3)信号转导;(4)细胞周期(在M期,膜的流动性最大,而在G1期和S期,膜流动性最低);(5)能量转换

3、影响因素:

7、如何理解脂筏及其功能?

脂筏模型:

膜脂双层内富含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微区。

(胆固醇和鞘磷脂)

功能:

1、参与信号转导

2、参与蛋白转运:

(1)跨细胞转运

(2)跨胞饮转运(3)细胞分选

8、载体蛋白及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载体蛋白:

与特定溶质结合,改变构像是溶质穿越细胞膜。

特点:

(1)与特定的溶质结合;

(2)改变构象使溶质穿越细胞膜;(3)既可介导易化扩散,也可介导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1、易化扩散:

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在载体蛋白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特点:

(1)跨膜转运速率快

(2)具最大转运速率(3)具高度选择性(4)可被抑制剂阻断或破坏

2、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穿膜转运方式。

特点:

(1)需特定载体蛋白(泵)

(2)维持和稳定胞内溶液浓度差(3)需要消耗能量(ATP、光、离子梯度)

(4)对代谢毒敏感,可被抑制剂阻断或破坏(5)具有高度选择性

9、通道蛋白及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通道蛋白形成一种水溶性通道,贯穿脂双层,当通道开放时特定的溶质可经通道穿越细胞膜。

通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

特点:

(1)具有离子选择性

(2)转运速率高(3)被动转运(4)受“闸门”控制10、机体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有哪些?

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1

1、胞吞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及机制胞吞作用:

入胞作用或内吞作用,指细胞摄入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的过程。

有三种类型:

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通过膜上受体的识别作用,特异地将胞外物质吞入胞内的过程。

机制:

1、衣被的形成

2、衣被与受体结合

3、有被小泡的形成转运分子---->受体---->衔接蛋白---->网格蛋白---->有被小窝---->溢断蛋白---->有被小泡1

2、吞噬和受体介导的内吞有何异同?

吞噬是吞噬细胞摄入颗粒物质的过程,细胞膜凹陷成伪足,将颗粒包裹后摄入细胞,吞噬形成的膜泡成为吞噬体,无受体、特异性低。

受体介导的内吞是细胞通过膜上受体的识别作用,特异地将胞外物质吞入胞内的过程,有受体、特异性高。

1

3、胞吐作用及机制胞吐作用:

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经囊泡排出胞外的过程。

机制:

1)参与蛋白质: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SF,可溶性NSF附着蛋白--SNAP,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t-SNARE,VSNARE与t-SNARE形成7S复合物;

第二、SNAP、NSF与7S复合物形成20S复合物;

第三、NSF提供能量,20S复合物解聚,膜融合,物质外排1

4、胞吞和胞吐有何生物学意义?

胞吞的意义:

(1)利于细胞摄取物质

(2)

利于机体清除有害物质及异物(3)

利于胎儿摄取抗体胞吐作用是将细胞分泌产生的酶、激素及一些未被分解的物质排除胞外的重要方式。

第五章细胞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一、名词解释

1、内膜系统:

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密切相关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为真核细胞特有。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各种转运小泡、核膜、过氧化物酶体。

2、内质网驻留信号肽:

是内质网驻留蛋白所含有的C端KDEL序列,可引导蛋白质从高尔基复合体返回与内质网膜上相应受体识别结合并驻留在内质网中。

3、分子伴侣:

能够通过对其各自作用对象的识别、结合来协助它们的折叠组装和转运,但其本身却并不参与最终作用产物的形成,也不会改变其自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4、糖基化:

单糖或者寡糖与蛋白质之间通过共价键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5、N-连接糖基化:

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上氨基基团的结合。

6、信号肽:

普遍存在于所以分泌蛋白肽链的氨基端,是一段由不同数目、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组成的疏水氨基酸序列。

7、囊泡:

是真核细胞中常见的膜泡结构。

各种囊泡,均由细胞器膜外凸或内凹芽生而成。

囊泡的产生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并总是伴随着物质的转运。

8、囊泡运输:

是指囊泡以出芽的形式,从一种细胞器膜产生、断离后又定向地与另一种细胞器膜融合的过程。

由囊泡转运所承载和介导的双向物质运输,不仅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细胞物质定向运输的基本形式。

二、简答题

1、内膜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1)房室性区域化效应:

有效地增加了细胞内有限空间的表面积,使得细胞内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能够彼此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地在一定的区域中进行,从而极大地提高细胞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功能效率。

(2)膜流-膜交换:

内膜系统各组分在功能结构上持续发生的相互易行转换,不仅构成了它们彼此以及与细胞内不同功能结构区域之间进行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的专一途径,保证了胞内一系列生命活动过程的有序稳定性,而且也使得内膜系统的各种功能结构组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代谢更新。

(3)信息整合:

通过由穿梭于内膜系统与细胞膜之间的各种膜性运输小泡介导的物质转运过程,沟通了细胞与其外环境的相互联系,最终体现为细胞生命有机体自身内在功能结构的整体性及其与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高度统一性。

2、比较两种内质网的异同异:

1、糙面内质网:

排列整齐的扁平囊状结构,网膜胞质面有核糖体颗粒附着。

在具有肽类激素或蛋白分泌功能的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高度发达,与外输性蛋白质的分泌合成、加工修饰及转运过程密切相关。

功能:

(1)作为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2)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3)蛋白质的糖基化(4)蛋白质的胞内运输

2、光面内质网:

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结构,可与粗面内质网相互连通。

不同细胞类型中的滑面内质网化学组成上的某些差异及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功能:

(1)脂类合成是滑面内质网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

(2)滑面内质网与糖原的代谢(3)滑面内质网与细胞解毒作用(4)滑面内质网与Ca2+的储存及Ca2+浓度的调节(5)滑面内质网与胃酸、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同:

1、主要组分是脂类和蛋白质

2、内质网膜含有以G-6-P酶为标志酶的诸多酶系。

有3类:

解毒功能;脂类物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

3、网质蛋白是网腔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蛋白质。

有5种:

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内质蛋白;钙网蛋白;钙连蛋白;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3、信号肽假说

1、参与因子:

信号肽、SRP、SRPR、内质网膜核糖体结合蛋白、内质网膜转运体

2、过程:

(1)SRP-核糖体复合体形成:

新生分泌蛋白质多肽链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

当新生肽链N端的信号肽被翻译后,可立即被细胞质基质中的SRP识别、结合。

(2)

SRP-核糖体复合体锚泊停靠:

与信号肽结合的SRP识别并结合内质网膜上的SRPR,并介导核糖体锚泊附着于内质网膜转运体上,SRP从信号肽-核糖体复合体上解离。

(3)

转运体开放,肽链穿膜入腔,随后信号肽序列被信号肽酶所切除,新生肽链继续延伸,最后核糖体大小亚基解聚,并从内质网上解离。

4、N-连接糖基化与O-连接糖基化区别;蛋白质糖基化意义

1、保护作用:

免遭水解酶的降解

2、运输信号:

引导蛋白质包装成运输小泡,靶向运输

3、形成糖被:

保护、识别、通讯联络

5、高尔基复合体结构及功能结构:

1、小囊泡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

由粗面内质网芽生、分化而来,聚集于形成面。

2、扁平囊泡高尔基中间膜囊:

凸面朝向核,成为形成面;凹面朝向细胞膜,称为成熟面

3、大囊泡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

由扁平囊末端膨大、断离形成,聚集于成熟面。

功能:

1、蛋白质分泌运输的中转站

2、物质加工合成:

(1)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2)蛋白质的水解修饰(3)蛋白质成熟

3、蛋白质的分选膜泡的定向运输

6、溶酶体的共同特征

(1)一层单位膜

(2)含有酸性水解酶:

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糖苷酶、磷酸酶、溶菌酶(3)膜中富含高度糖基化的跨膜整合蛋白lgpA、lgpB(4)膜上嵌有质子泵

7、溶酶体类型

1、依据不同的生理功能状态:

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初级溶酶体:

水解酶无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或其他物质进入,才有活性。

(2)次级溶酶体:

(1)自噬溶酶体

(2)异噬溶酶体(3)吞噬溶酶体(3)残余体

2、基于其形成过程和不同发育阶段可将溶酶体分为两大类型:

(1)内溶酶体:

由运输小泡合并晚期内体形成

(2)吞噬溶酶体

8、内体型溶酶体的形成与成熟过程形成:

有被小泡——无被小泡+晚内吞体——内体性溶酶体成熟:

j囊膜上质子泵泵入胞质中H+,腔内PH从

7、4降到

6、0k溶酶体酶前体从M-6-P膜受体上解离,磷酸化成熟l膜M-6-P受体以出芽形式衍生成运输小泡,重新回到高尔基体成熟面

9、溶酶体功能

1、衰老、残损细胞器的清除更新

2、细胞营养功能

3、细胞防御保护功能

4、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中的调节功能

5、生物个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10、囊泡类型及作用,意义

1、网格蛋白有被囊泡:

介导从高尔基复合体向溶酶体、胞内体或质膜外的物质转运;将外来物质转送到细胞质或溶酶体

2、COPI有被囊泡:

主要负责内质网逃逸蛋白的捕捉、回收转运及高尔基复合体膜内蛋白-内质网的逆向运输

3、COPII有被囊泡:

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复合体的物质转运

4、意义:

(1)完成细胞内信号交换

(2)参与物质运输(3)参与胞内物质化学修饰

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一、名词解释

1、基粒:

基粒分为头部、柄部、基片三个部分,是由多种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复合体。

基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又称ATP合酶复合体。

二、简答题

1、线粒体结构特征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外膜光滑为单位膜,含有整合蛋白形成通道,内膜也为单位膜,内面有基粒附着,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的地方称为内外膜转位接触点;内膜包绕的腔为内腔,内外膜中间为外腔,内膜上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称为嵴,嵴与嵴之间的内腔部分称为嵴间腔,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称为嵴内空间。

2、线粒体的DNA编码基因种类(37个基因)2种编码rRNA(12S和16S)基因22种编码tRNA基因13种编码蛋白质基因

3、线粒体在细胞死亡中有何作用?

1、线粒体是控制细胞死亡的中心环节之一:

细胞死亡的共同特征是在细胞死亡前都有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线粒体通透性的改变是预测细胞死亡更有价值的指标;加大原凋亡效应物的作用剂量可通过作用于线粒体膜而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通过特异性药物抑制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可阻止或延缓细胞死亡。

2、线粒体的改变构成了细胞死亡的原因或表现:

线粒体通过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形成活性氧(ROS),ROS水平较高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强,跨膜电位崩溃,细胞色素C和与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外漏,进一步介导后续的死亡机制。

3、线粒体控制着某些细胞死亡过程的中心环节:

与线粒体有关的细胞死亡的三个时限:

线粒体前期、线粒体期、线粒体后期。

4、线粒体与医学实践有何关系?

线粒体是细胞内敏感多变的细胞器,常作为组织病变的标志,是有关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线粒体疾病:

指病变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是线粒体基因组或核基因组编码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变异引起的线粒体结构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5、核编码的蛋白向线粒体的转运

(1)核编码蛋白在进入线粒体需要分子伴侣蛋白的协助:

前体蛋白的N-末端有一段基质导入顺序,可被线粒体内外膜上受体识别并结合。

(2)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态:

哺乳动物中能够准确结合线粒体前体蛋白的因子为:

前体蛋白的结合因子(PBF)、线粒体输入刺激因子(MSF)

(3)分子运动产生的动力协助多肽链穿越线粒体膜:

依靠布朗棘轮模型穿膜,即在蛋白质转运孔道,多肽链做布朗运动使前导肽链自发进入线粒体腔,并与mthsp70结合,以防止前导多肽链退回细胞质,通过分子热运动,肽链进一步进入线粒体腔。

(4)多肽链需要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才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基质腔内的水解酶催化前体蛋白N端的导肽水解,前体蛋白恢复天然构象,mthsp70作为折叠因子使多肽链重新折叠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一、名词解释

1、踏车现象:

通常微管持有β微管蛋白的正极端组装较快,而持有α微管蛋白的负极端组装较慢。

在一定条件下在同一条微管上可发生微管的正极因组装而延长,而其负极因去组装而缩短的现象。

2、非稳态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认为微管组装过程不停地在增长和缩短两种状态中转变,表现动态不稳定性。

在微管的组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细胞骨架:

指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中间丝。

4、细胞皮层:

在大多数细胞中,细胞质膜下有一层由微丝与微丝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

该结构具有很高的动态性,为细胞膜提供了强度和韧性,并维持细胞形态。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细胞骨架是一种动态结构?

有何意义?

细胞骨架是由不同的蛋白质亚基装配成的纤维状的动态结构,根据细胞不同的功能状态,不断改变其排列、分布方式,相互交叉贯穿在整个细胞中。

意义: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起重要作用,还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细胞骨架包括那些类别?

简述各类化学成分与结构特征

1、微管:

结构特征:

电镜下为不分枝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为25nm,长度变化较大。

在细胞中有三种存在形式:

单管、二联管、三联管。

化学成分:

1、微管蛋白:

保守α微管蛋白,结合GTP:

不可交换位点β微管蛋白,结合GTP:

可交换位点γ-微管蛋白,微管组织中心(MTOC)

2、微管结合蛋白:

MAP-

1、MAP-

2、Tau、MAP-4

2、微丝:

结构特征:

由肌动蛋白亚单位组成的实心螺旋状纤维,直径约5--7nm化学成分:

肌动蛋白(G-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3、中间丝:

结构特征:

直径为10nm,由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组成。

结构稳定,大多数情况下,形成布满在细胞质中的网络,由中间丝蛋白四聚体构成八联体中空管装结构。

6种主要类型:

角蛋白纤维,波形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纤维,核纤层蛋白。

化学成分:

中间丝蛋白、中间丝结合蛋白。

3、何谓MTOC?

有哪些结构可以起MTOC的作用?

微管组织中心。

在空间上为微管装配提供始发区域,控制着细胞质中微管的数量、位置及方向。

包括:

中心体、纤毛和鞭毛的基体等。

4、在细胞骨架的研究中,特异性工具药起了什么作用?

微管:

秋水仙素:

抑制微管的组装,细胞停止分裂在分裂中期紫衫醇:

阻止微管的去组装,增强微管稳定性,细胞停止分裂在分裂中期微丝:

细胞松弛素:

抑制组装过程鬼笔环肽:

可以和F-肌动蛋白结合,抑制微丝解聚,使微丝保持稳定状态

5、为什么说细胞骨架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组织者?

1、构成细胞内支撑和区域化的网架

2、参与细胞的运动和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3、参与细胞的分裂活动

4、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

6、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以细胞骨架在细胞周期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为例说明之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核纤层纤维破裂使染色体组装启动,细胞骨架中的极间微管、动粒微管、星体微管参与星体的形成,马达蛋白在中心体的极向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参与了分裂沟的形成和整个胞质分裂过程。

纺锤体中动粒与微管的连接处是染色体向两极运动的重要作用点。

纺锤体的形成依赖于纺锤体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

7、何谓马达蛋白?

简述马达蛋白的三个不同家族成员的物质运输特点马达蛋白:

一类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驱动自身携带运载物沿着微管或肌动蛋白丝运动的蛋白质。

可分为三个家族:

驱动蛋白、动力蛋白、肌球蛋白。

1、以微管作为运行轨道a、驱动蛋白:

介导沿微管的负极向正极的运输b、动力蛋白:

介导从微管的正极向负极的运输

2、以肌动蛋白纤维作为运行轨道肌球蛋白

8、微管,微丝,中间丝功能微管:

(1)构成细胞的支架并维持细胞的形态

(2)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3)维持细胞内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和分布(4)微管参与细胞运动(5)微管参与染色体的运动,调节细胞分裂(6)微管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微丝:

(1)构成细胞的支架并维持细胞的形态:

细胞皮层、应力纤维、微绒毛等。

(2)微丝参与细胞的运动(3)微丝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4)微丝参与细胞质的分裂(5)微丝参与肌肉收缩(6)微丝参与受精作用(7)微丝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中间丝:

(1)参与构成细胞完整的支撑网架系统

(2)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3)参与细胞的分化(4)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

第八章细胞核

一、名词解释

1、核仁:

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光镜下为均质、无包膜的球形小体。

2、常染色质:

指间期核中处于伸展状态,螺旋化程度低,功能活跃,用碱性染料染色浅而均匀的染色质。

3、异染色质:

指间期核中,螺旋化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一般位于核的边缘或围绕在核仁的周围,是转录不活跃或者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4、动粒:

是两条染色单体外表面在主缢痕处的圆盘状结构,由蛋白质构成,为染色体的运动中心。

5、着丝粒:

位于主缢痕处的染色质部分,由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组成。

6、亲核蛋白:

在细胞质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经核孔复合体转运入细胞核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其肽链带有核定位信号。

其肽链中带有核定位信号。

7、端粒:

在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由高度重复DNA序列构成的结构。

8、核仁组织区(NOR):

具有组织形成核仁能力的染色质区,与核仁的形成有关。

9、核型:

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