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6174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docx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

稀土产业深度报告:

供需逻辑重构,稀土开启新周期

 

一、稀土:

需求受益万物电驱,中国占据优势低位

稀土核心产品为稀土永磁(钕铁硼),占据57%的下游需求。

钕铁硼作为驱动电机关键材料,在万物电驱时代,直接需求受益于电动车、风电、机器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球稀土产业链中,中国依托资源技术成本等多重优势,占据战略优势地位:

1)稀土资源雄厚且成本最低;

2)冶炼分离环节掌握绝对话语权;

3)国内是稀土产品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轻重有别,应用广泛的“工业维生素”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17种金属元素总称。

根据稀土自身理化性质,可划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种。

重稀土储量少产量少,价格更高。

稀土应用广泛,包含稀土永磁、稀土抛光、稀土催化、稀土储氢等,其中稀土永磁(核心产品为钕铁硼)为最大下游,消耗稀土量占稀土消耗总量的57%,且由于单价较高,稀土永磁贡献全部稀土产品产值的85%以上。

目前磁铁技术路线分为三种:

钕铁硼、铁氧体和钐钴永磁。

钕铁硼性能系数优异、能耗低,成为未来发展主流。

在17种稀土元素中,镨、钕、镝、铽作为钕铁硼的主要原料,紧密绑定下游新能源需求,是当前受关注度最高,也是最具价值的4种元素。

采冶-加工-应用三分,从美日到中国

稀土产业链包括上游稀土资源开采,中游稀土材料制备,下游应用三个环节。

上游稀土生产流程为稀土原矿-稀土精矿-稀土氧化物(REO)-稀土金属,在开采出稀土原矿后,通过浮选、重选、磁选等选矿工艺加工得到稀土精矿,稀土精矿经过火法或湿法冶炼分离得到稀土氧化物(REO),稀土氧化物经过熔融电解得到稀土金属。

中游加工即将稀土金属加工制备成稀土永磁、抛光等材料,应用于下游终端需求。

在过去多年发展中,全球稀土产业链逐渐由美日转移至中国。

2000年以前稀土矿产能、冶炼分离能力、稀土永磁材料制备能力普遍集中于美日欧,而后随着中国采矿产能快速释放、冶炼分离工艺逐步改进以及资源禀赋高、人工成本低的多重优势,海外稀土产业链竞争力逐步式微,2008年后绝大部分稀土产物由中国企业供应。

资源技术全面占优,国内掌握战略优势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完备的稀土产业链,在稀土行业占据战略优势地位,背后原因在于中国在资源禀赋、冶炼技术以及综合成本方面的多重优势:

资源端,中国稀土储量、产量均为世界第一,2020年稀土矿储量占全球比例为37%,产量占全球比例为58%,且成本全球最低,拥有压倒性优势。

根据USGS数据,2020年全球稀土矿储量为1.2亿吨,中国稀土矿储量为4400万吨;2020年全球稀土矿产量24万吨,中国为14万吨。

海外稀土矿生产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缅甸,其中美国产量占比15.8%、澳大利亚占比7.1%。

冶炼分离端,全球86%稀土矿依赖中国冶炼分离产能,中国占据绝对话语权,海外除澳大利亚Lynas公司拥有2万吨冶炼分离产能外,其余海外开发的稀土矿需运至中国进行冶炼分离。

稀土矿包括多种稀土元素,稀土冶炼分离即由稀土矿中分离提取出单一纯稀土元素。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发出“溶剂萃取法”用以冶炼分离稀土,分离效果好、生产能力大、便于快速连续生产、易于实现自动控制,逐渐终结美日欧技术优势,且在稀土冶炼过程中,需要大量工业和环保配套设施支撑,中国稀土冶炼成本优势明显。

应用端,中国是稀土产品全球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

中国拥有全球约90%稀土永磁(钕铁硼)产能,并且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变频空调、风力发电设备等最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

二、格局:

国内供给维持平稳,海外短期难有增量

稀土生产呈现中国为主、海外为辅的产业格局。

当前全球稀土供给中,国内稀土增速整体平稳,海外存量产能打满,新增产能短期难以放量:

1)国内,2020年稀土氧化物产量占全球58%,稀土生产施行配额制,6大国有稀土集团掌握工信部下发的生产配额,18-20年年均增速8%;

2)海外,美国、澳大利亚、缅甸三国2020年稀土氧化物产量占全球35%,存量产能已基本打满,增产空间有限;新增项目虽多点开花,但受限于资源禀赋、开发建设成本、冶炼分离技术差距等因素,短期难以放量。

中国:

南重北轻,六大集团掌控供给

地域上,中国稀土分布呈“北轻南重”格局。

根据亚洲金属网数据,内蒙古轻稀土基础储量占全国轻稀土基础储量的75.22%,主要矿山为包头白云鄂博矿。

广东、江西重稀土储量共占全国重稀土基础储量的59.61%,主要矿山位于江西赣州等地。

政策上,国内施行配额制度,六大稀土集团掌握稀土供给。

历史上一些地方曾运用落后方式开采、冶炼稀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酸化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遏止资源浪费,2011年后国家出台开采配额限制政策,国内稀土开采和冶炼均采用配额调控,配额指标归于6大稀土集团,供给稳定性抬升。

2018-2020年间,稀土开采指标、稀土冶炼指标来年均涨幅在8%左右。

品种上,轻稀土占比多,重稀土国际地位强。

在我国全部稀土资源储量中,轻稀土占比达86%,重稀土占比为14%。

虽然重稀土资源总量少于轻稀土,但我国重稀土资源量占全球比例高达90%。

轻稀土-白云鄂博:

资源总量+生产成本绝对占优

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稀土矿凭借着资源总量和生产成本的绝对优势,成为我国掌控全球稀土话语权的重要“基石”。

白云鄂博稀土矿为铁-铌-稀土(Fe-Nb-REE)矿,是世界著名超大型多金属矿床,稀土储量高达3600万吨,储量占国内比例达82%,占全球比例高达30%,位居世界第1。

此外,白云鄂博尾矿库所含稀土为生产铁矿的副产品,开采、初选成本不计价,生产成本极具竞争力,是全球范围内生产成本最低的轻稀土资源。

国内稀土生产配额中,依托白云鄂博矿的北方稀土独占大头,占比高达47%。

重稀土-赣州稀土:

拥有全国80%中重稀土资源量

赣州是我国中重稀土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为中国离子型中重稀土主要产地之一,中重稀土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约80%,富含铽、镝、铕、钇等高价值元素,其中高钇型中重稀土为赣州独有。

赣州稀土集团是赣州市稀土资源的整合者,拥有江西省内除万安稀土矿之外的全部稀土采矿权证。

江西省目前每年中重稀土生产配额占全国中重稀土生产配额总量的一半以上,赣州稀土集团占有江西省全部稀土生产配额。

海外:

供给占比较低,关注边际变化

海外稀土资源禀赋弱于国内,开采生产成本高,供给占全球稀土比例较低,过去主要作为中国稀土产业链的补充。

不过随着过去几年中国打击黑稀土,国内全口径稀土供给收缩,海外稀土供给在全球稀土供给格局中的权重提升。

由于海外稀土生产没有生产配额约束,在稀土涨价时,海外稀土产能的边际变化值得重点关注。

目前海外稀土产能主要包括三个区域:

美国MP矿、澳洲Weld矿、缅甸中重稀土矿,2020年产量占全球比例约为35%。

当前澳洲Lynas、美国MP、缅甸中重稀土存量产能已基本打满,增产空间有限;海外新项目受限于厂区建设周期较长、冶炼分离技术仍存在阶段性差距等因素,供给短期快速释放难度较大,预计未来2年内,海外矿山格局不会有较大变化。

澳洲Lynas:

冶炼加工独立于中国,最大海外产能

澳大利亚Lynas公司是独立于中国稀土工业体系的全球第二大稀土供应商,是海外市场仅有的拥有稀土冶炼分离产能的供应商,当前拥有稀土氧化物产能2万吨。

Lynas公司能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主要得益于资源优势及全球化布局:

1)Lynas旗下MtWeld矿山储量平均品位高达8.6%,总储量规模达169万吨REO,总量规模巨大的高品位稀土资源保证了其商业开发的经济性;

2)Lynas将冶炼分离产能布局于马来西亚,规避了西澳当地昂贵的人力成本以及环保成本,全球化的生产要素整合以及产能布局是其冶炼项目成功的核心。

美国MP:

大型稀土资源,已大规模复产

MountainPass稀土矿山是中国之外最为优质的稀土矿山之一,也是中国以外投产的两大稀土矿山之一(另一为澳洲Weld)。

MountainPass项目是美国最大稀土矿,矿石品位高、资源量大、基础设施良好,开采时间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曾一度为全球稀土主要来源。

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稀土产品成本优势不断增强,MountainPass逐渐失去竞争力,于2015年申请破产,并被盛和资源参股的联合财团MPMO收购。

在盛和资源资金及技术支持下,MountainPass稀土矿于2018年1月复产,产量迅速爬升,2018全年MountainPass出口到中国进行冶炼分离的稀土精矿达1.5万吨(REO),目前MP矿每年已能稳定生产约38000吨稀土氧化物。

目前盛和资源子公司拥有MPMO公司8%股权,通过预付款锁定了MP所有矿产量的包销权。

缅甸矿:

中国重稀土重要补充,供给存在变数

缅甸是除中国外另一重要中重稀土产地,贡献了全球约40%的中重稀土产量,是中国重稀土的重要补充,对中重稀土供给格局具有较大影响。

目前缅甸本国不具备稀土冶炼分离能力,稀土资源开发被我国稀土工业体系掌控,稀土矿需运往中国进行冶炼分离。

近年来缅甸国内政局动荡,加之稀土生产及出口政策变化,使得缅甸稀土供给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中国中重稀土产量约占全球的60%,近年来南方地区因环保等因素,中重稀土产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缅甸离子型稀土矿对中国的大量出口,已成为中国中重稀土的重要补充。

根据上海有色数据,2019年,中国自缅甸进口稀土化合物总量约28000吨。

由于盗采盗挖现象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2019年,缅甸以“部分开采企业没有合法的采矿证”为由,两度停止对华离子型稀土矿(稀土原料)出口。

此外,近年来缅甸政局的动荡,同样加大了稀土生产、出口的不确定性。

新增项目:

多点开花,短期难以快速落地

过去几年,海外稀土拟建设项目多点开花,梳理进度居前的海外稀土资源项目,发现当前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技术+资本成为推动海外稀土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中国供应链向海外延伸并控制上游资源已经成为稀土开发的新趋势。

受益于中国技术及资本加持,美国MountainPass实现了快速复产及产能爬升,已成为产量最大的海外稀土资源项目。

此外,国内盛和资源参与了格陵兰岛GreenlandMinerals项目,该项目潜在资源非常丰富,资源矿石量高达10.1亿吨,已完成可行性研究。

多数海外新兴资源品位不高,远期盈利能力掣肘项目融资推进。

按照JORC标准,海外轻稀土项目中储量平均氧化物品位高于8%的仅Lynas、MountainPass两处,其他轻稀土项目氧化物品位均不高,开发经济性难以匹敌国内项目。

对项目远景盈利能力的担忧影响了项目融资进展,进而压制海外稀土放量。

澳大利亚Hastings:

镨钕配分优势显著,预计2023年投产

Hastings旗下Yangibana项目是西澳地区除Lynas外,少有的完成项目融资及产品销售的新兴稀土项目,资源量约25万吨REO,品位较为一般,平均品位约1.2%。

但Yangibana稀土矿配分独具特色,钕、镨配分分别高达33.80%、8.01%,均位居全球资源首位,这是其项目具备经济性的核心。

此前,Yangibana已拿到KfW银行项目融资,与包括包头天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稀土、赣州虞东稀土集团、蒂森克虏伯在内的四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签署了分销协议,累计签署分销总量约1.1万吨/年。

项目预计于2023年正式投产。

非洲PeakResources:

项目拟配套冶炼分离产能,建设准备工作就绪

PeakResources旗下Ngualla项目位于坦桑尼亚,为氟碳铈型稀土资源,于2010年被首次发现,并于2017年4月完成银行级可研报告(BFS)。

根据公司披露信息,Ngualla资源量约101万吨REO,储量较大,且平均品位约4.8%,具备较好的开发经济性。

此前,公司位于澳大利亚铂斯的稀土精矿中试项目已可稳定生产,位于悉尼附近的ANSTO中试项目已实现从稀土氧化物中萃取分离四种高纯稀土氧化物。

当前PeakResources已拿到所有政府许可,建设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综合考虑资源总量、氧化物品位以及开发进展,PeakResources或为目前最具前景新兴稀土资源项目之一。

PeakResources同时规划了下游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未来有望实现“上游资源开采+下游冶炼分离”的全产业链布局,该项目未来发展值得密切跟踪。

格陵兰GreenlandMinerals:

资源优势独特,开发暂时搁置

GreenlandMinerals旗下Kvanefjeld稀土项目位于格陵兰岛,其主要由Kvanefjeld、Zone3、和Srensen三大矿区组成,潜在资源规模巨大,是中国地区以外目前已发现最大的稀土资源,其总资源量约1114万吨REO,平均氧化物品位约1.10%。

Kvanefjeld项目于2015年完成项目可研(FS),并在盛和资源的帮助下于2018年完成了冶炼分离设计优化。

由于项目开发存在争议,当前项目处于搁置状态,Kvanefjeld项目距离工业级生产还有较大一段距离,但由于其资源体量非常巨大,项目的进一步开发进展值得密切关注。

三、蜕变:

供需逻辑皆已重构,稀土迈向新的周期

过去国内黑稀土泛滥行业无序竞争,加之下游需求增速平缓,稀土价格缺乏趋势性上涨动力,阶段性价格大幅起落主要是受到稀土政策影响。

相较以往,我们认为本轮供需皆已重构,涨价由供给扰动转为需求引领,行业有望经历更长的价格景气周期:

1)政策推动黑稀土出清,供给更为刚性。

历史上国内稀土供给无序竞争,低成本且没有产能约束的黑稀土产量对价格极为敏感,压制稀土价格表现。

2017年后“稀土打黑”政策推动黑稀土出清,存量六大稀土集团稀土生产遵从工信部配额,另外海外稀土存量产能打满,增量短期难以落地,行业供给更为刚性;

2)需求上行斜率更陡峭。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下游带动稀土磁材需求爆发,稀土需求年复合增速有望由过往7%,未来5年提升至12%以上,其中电动车贡献最大增量,测算2025年增量需求占比达41%。

3)价格上涨由供给扰动转为需求引领。

过往稀土打黑等政策扰动供给,带动稀土价格大幅上涨,但由于没有需求支撑,政策退坡后价格易快速回落,持续性差。

本轮需求景气与供应刚性共振拉动稀土价格上涨,价格景气周期后续伴随新能源需求持续放量,看好稀土价格震荡上行。

供给:

打黑&生产配额,政策推动供应出清

过去,国内存在较为严重的黑稀土问题,行业供给陷入无序竞争。

黑稀土是指不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违法违规开采、冶炼的稀土产品。

违法滥开的稀土主要以南方重稀土为主,原因在于:

1)重稀土主要为离子吸附型矿石,埋藏浅,开采简单;

2)重稀土分布广泛,野外、林区等人烟罕至地区监管难度大;

3)重稀土价值量更高,此为最直接的经济动因。

私挖盗采的黑稀土产量放量快、成本低,冲击正常供给秩序,压制稀土价格表现,据粗略测算,2015年国内稀土生产配额10.5万吨,包含黑稀土在内的总供给达到16.8万吨。

2017年以后,国家大力推动稀土打黑,困扰中国稀土产业的黑稀土问题逐步淡出。

此外,存量合规采矿、冶炼分离产能,集中在六大稀土集团,稀土供给稳定性、可控性大幅提高,供给格局持续优化。

2017年以来的稀土打黑相较以往,在持续时长、打黑对象、责任主体、技术手段等方面均有了本质进步,过去运动式打黑过后黑稀土死灰复燃问题得到解决。

2018-2020年黑稀土逐渐式微,虽然国家配给矿物开采量、冶炼分离量持续上升,但黑稀土量下降明显,整体供给处于收缩态势。

需求:

新能源快速发展,驱动需求持续景气

碳中和时代,受益于新能源车、风电、变频空调等领域需求量全面释放,钕铁硼需求显著抬升,提振稀土用量。

根据测算,2020-2025年,钕铁硼需求年复合增速,将由过往的11%,提升至20%,稀土需求年复合增速由7.26%提升至12%。

其中,新能源车为钕铁硼最强劲的需求增长引擎,测算2025年电动车贡献增量需求达41%。

新能源车:

最强劲的需求增长引擎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驱动电机。

驱动电机包括永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两种,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转矩密度高、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主流。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800万辆,带动永磁同步电机需求量快速攀升,预计2020-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钕铁硼需求量CAGR为45%。

风力发电: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主要用于直驱式、半直驱式的交流永磁电机。

交流永磁风力发电机采取风机叶轮直接驱动发电机旋转,取消了传统的交流励磁双馈式异步风力发电机所需的增速齿轮箱,避免了运行中齿轮箱的故障和维护。

同时,永磁风力发电机采取永磁励磁,无励磁绕组,转子上也没有集电环和电刷,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气候峰会上,中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风能北京宣言》提出,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202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量为93GW,预计风电(半)直驱机渗透率逐步提升,2020-2025年从30%提升至40%,带动2025年钕铁硼分领域需求量增长至4.1万吨。

测算2020-2025年全球风电领域钕铁硼需求量CAGR为16%。

变频空调:

能耗标准落地,渗透率提升可期

变频空调中,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主要应用于变频压缩机,是制作变频空调的关键部件,也是区别于传统定频空调的主要标志。

2020年7月1日国内正式实施的新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相比前7版,拥有为迄今为止最严苛的能效标准,其中提出的新国标1级能效标准指标高于日本“领跑者”能效要求和美国“能源之星”能效要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新能效标准的实施,高效能的变频空调将逐步取代传统低效能定频空调成为市场主流。

2020年中国空调产量为2.1亿台,变频空调销量占空调总销量比例为40%,2020-2025年变频空调渗透率有望逐渐提高,至2025年渗透率增长至80%。

测算全球变频空调对钕铁硼磁材的需求量在2025年将达到3.33万吨,2020-2025年全球变频空调领域钕铁硼需求量CAGR为26%。

消费电子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数码相机等多种产品,虽然单耗较低,但出货量大,对钕铁硼需求同样较为重要。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已基本进入存量市场,未来产量预期保持相对低速增长。

预计2025年消费电子领域钕铁硼磁材为0.9万吨,测算2020-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领域钕铁硼需求量CAGR为6.8%。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自动化设备,当前主要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搬运、焊接、装配、加工、涂装、清洁生产等。

高性能钕铁硼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驱动电机,是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基础材料。

受人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使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已经逐渐成为趋势,工业机器人地位逐渐提升,机器产业迅速发展。

2015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将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全面开展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建设和布局。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单台工业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对钕铁硼的消耗量为20kg左右,单台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钕铁硼的消费量为0.5kg左右。

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将对钕铁硼需求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从72426台大幅上涨至237068台,CAGR为34.5%。

我们预计2020-2025年工业机器人产量CAGR为30%,2025年工业机器人产量有望达88万台,对应1.8万吨钕铁硼磁材需求。

节能电梯当前发展势头猛,更新换代空间大。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电梯需求量越来越大,电梯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约17%-25%。

电梯所采用的曳引机主要为永磁同步电机与传统异步电机,前者传动效率高、能耗低。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是节能电梯曳引机的核心零部件,具有节能、环保、低速、大转矩等特性。

受益于住房改造以及新建工程的大量放量、国家对节能环保工作的重视,节能电梯的渗透率将会不断提高,从而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量稳步提升。

2006年-2020年,我国节能电梯渗透率从30%增加至85%。

我们假设每年电梯产量增加15%,节能电梯渗透率从2020年的85%逐步提升至2022年的90%,此后到2025年保持渗透率不变。

预计2025年全国节能电梯产量为232万台,消耗钕铁硼1.4万吨。

EPS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比传统转向系统HPS(液压助力转向),EPS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

在不久的将来,EPS将替代HPS,成为助力转向系统中的主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523万辆,假设到2025年,汽车产量以7%速度增长;根据OICA的数据,2020年海外汽车产量为5240万辆,按照2016-2019年全球GDP增长率估计,海外汽车产量以3.5%比率增长,测算到2025年全球EPS对钕铁硼消耗量将增长至1.8万吨。

价格:

政策扰动转为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渐入佳境

过往,稀土需求增速维持低位、黑稀土泛滥导致供给无序竞争,稀土涨价主要受政策影响。

惯常路径为:

稀土打黑或限制出口政策出台——短期影响行业供给预期——稀土价格大幅上涨——政策放松或过高价格压制下游需求,稀土价格高位回落。

政策扰动推动的稀土涨价缺乏基本面支撑,持续性较差。

当前,我们认为在供给端稳定性、可控性大幅提升背景下,稀土涨价已由政策扰动转为需求引领,新能源的旺盛需求带动稀土行业高度景气,需求增速由过往的7%提升至12%,稀土供需持续偏紧支撑价格上涨,比之以往稀土价格大幅波动,当前稀土涨价基本面更为健康,行业发展渐入佳境。

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中国限制轻重稀土出口,2010下半年稀土出口减少72%,稀土价格经历了目前最大一轮价格上涨。

金属钕价格从30万元/吨左右大幅上涨至180万元/吨左右;《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被提出,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收储、打黑、环保治理三大举措大幅收紧供给,稀土价格再次小幅上涨。

但随着收储结束、黑稀土重新浮上水面,稀土价格重新回落。

2016年11月到2017年9月,国家严打稀土私矿,全国集中开展环保核查,稀土再次出现先扬后抑,其涨跌逻辑依然是政策主导的供给端收缩,需求不振导致最终价格回落。

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