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6156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docx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

一、什么是呢?

淡水池塘80:

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

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尼罗罗非鱼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

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鳜鱼、鲶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的野杂鱼。

此技术适合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

淡水池塘80:

20养鱼技术与我国传统混养技术相比有哪些优点?

80:

20养鱼技术与我国传统的混养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此技术不施肥能良好地控制养鱼池的水质,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和养殖用水量。

2、采用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3、按一定比例混养服务性鱼类,既可改善池塘水质,又可利用池塘天然生物饵料资源,换取一定的鱼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4、此技术采用高标准池塘,投喂全价饲料,生产中严格管理为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倡的是健康养鱼,不主张施用鱼药和化学药品。

5、此技术是适应市场的需求,主养鱼是高价值鱼,追求的不是最高的产量,而是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应用淡水池塘80:

20养鱼技术要掌握哪些基本方法呢?

应用淡水池塘80:

20养鱼技术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准备高标准的养鱼xx。

(二)将规格整齐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滤食性鱼类(如鲢鱼)的鱼种放养到已经准备好的池塘中,使这些鱼类在收获时,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

(三)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组的鱼类。

(四)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采用标准的方法管理池塘。

(五)在养殖周期结束时,能一次性收获所有的鱼类。

主养鱼的个体应该是大小均匀、市场适销。

三、鱼类养殖

一般鱼类养殖分为三个阶段。

培育,养成体长3厘米左右的稚鱼,称为夏花鱼种。

第二阶段称为鱼种培育:

即将夏花鱼种经3-5个月的培育,养成体长10-20厘米的幼鱼,称之为当年鱼种或秋片鱼种。

第三阶段,称为成鱼养殖:

即将越冬后的鱼种经一个明水期(一般4-10月)的培育,养成体重500-1000克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也称为商品鱼。

80:

20养殖技术适合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

也就是后两个养殖阶段。

四、鱼种培育技术

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即鱼种培育前的准备、鱼种放养、饲养、出塘。

(一)鱼种培育前的准备

1、要选择鱼池。

80:

20池塘养鱼技术采用标准较高的池塘,池塘的池形要整齐,以长方形为好;面积和水深适宜,面积以3-5亩为宜,鱼池面积太大不便管理,池埂易受风浪冲击,弄混池水,影响鱼种生长;池形水深以达到1.5米为宜。

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源可是井水、江河水、湖(库)水等。

在鱼种饲养过程中,根据其生长发育,随时加注新水。

池坝要牢固,不漏水,池底要平坦,淤泥少于20厘米,无杂草,鱼池要向阳,光照充足。

2、对鱼池进行清整和消毒。

池塘养了一年的鱼以后,池底淤泥会产生沉积,一般应在鱼种收获后清整鱼池。

排干池水,挖出过多淤泥,让池塘底充分曝晒,这样做可以减少病害,疏松土壤,加速有机物分解,提高池塘肥力。

除了清整池塘以外,还要修整池坝,清除杂草。

鱼池清整以后,还要利用药物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以杀死野杂鱼、敌害生物、病原体,改良水质。

3、哪些药物可以用来消毒呢?

消毒药物很多,目前多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

鱼池消毒也可称清塘。

可采取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

干法清塘是先将池水排至5-10厘米,如用生石灰,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不待冷却即向四周均匀泼洒,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

生石灰的亩用量一般为100—150公斤。

如用漂白粉可全池泼洒,每亩用量5-10公斤。

在水源不便和无法排干池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带水清塘方法。

如使用生石灰,将溶化好的石灰水趁热向池塘均匀泼洒。

1米水深情况下,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50—

4、鱼池清整、消毒后,第三步做什么呢?

鱼池清塘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在鱼种放养前2—3天,向鱼池注入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

一般鱼种池注水深度50—60厘米即可。

(二)放养鱼种

1、选择养殖的品种

应该是市场受欢迎,利润高、适于当地养殖、人工驯化成功的种类,如鲤鱼、鲫鱼、叉尾鮰等。

2、确定放养方式。

放养方式:

由于夏花鱼种养成秋片鱼种期间,各种鱼的食性和栖息水层等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为了充分利用池塘中天然饵料和有效利用水体空间,采用2—3种鱼混养。

如以鲤(鲫、叉尾鮰)为主养鱼,以鲢为搭配鱼。

3、保证xx鱼种的质量。

鱼种是养鱼的物质基础,选放优良健康的鱼种是实现计划产量和效益的前题,选择鱼种要从遗传性状,健康状况,鱼种规格等方面来考虑。

优良的苗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遗传性状稳定。

有条件最好选购原良种场经选育的鱼种或在生产中被广大养鱼户认定的良种。

什么样的鱼种是优质鱼中呢?

优质xx鱼种质量的鉴定标准是:

规格大而整齐,头小背厚,体色光亮;行动活泼,集群游泳,受惊吓时迅速成群潜入水底,抢食能力强,在容器中喜欢在水下活动,并逆水游泳。

4、确定鱼种放养量。

鱼种的放养量取决于鱼的产量和规格。

鱼产量的确定要根据鱼池的条件、管理水平、饵料供应、市场的需求等,更重要的是根据经济效益而定。

最高的鱼产量不一定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通常情况下,亩产主养鱼300—600公斤,经济效益比较理想。

鱼种的放养量可根据放养公式计算,即:

放养鱼的尾数=计划鱼产量/出池鱼规格×成活率

如计划生产鲤鱼种,其产量380公斤,出池规格100克,成活率90%,那么,亩放养量应是4222尾。

成活率与鱼体的健康状况,管理水平,放养时的水温等因素有关,一般夏花鱼种的成活率80—90%。

(三)鱼种的饲养管理工作

技术强调的是不施肥,投喂营养完全的配合饲料。

因此,这里人工饲料的知识我要重点加以介绍。

1、首先从鱼类的营养谈起。

鱼类需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饲料来进行生长、繁殖以及其它正常的生理活动。

鱼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来自天然的饵料生物,如浮游生物、细菌、昆虫等,也可以来自人工饲料。

在80:

20池塘养鱼中,天然饵料对占80%的主养鱼并不重要,营养完全的人工饲料却非常重要。

完全的营养是指用高质量的原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制的饲料,它能满足鱼类对营养的所有需求。

(1)人工饲料需要含有哪些营养成份呢?

饲料的营养成分

①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鱼体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占其有机物质干重70%左右。

因此,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成份。

蛋白质不但是生物体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催化代谢过程中调节和控制生命活动的物质。

蛋白质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和繁殖。

杂食性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高,一般在20—40%。

饲料中最适当的蛋白质含量受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

鱼的种类、生长阶段、水温、天然饵料的供给、蛋白质的质量(氨基酸的组成)以及饲料中非蛋白质能量的多少等。

②脂肪:

脂肪俗称油脂。

饲料中的脂肪是一种高能量的物质。

脂肪在鱼类营养上主要是供给能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供给必需脂肪酸、构造生物机体、保护内部器官免受磨损等功能。

脂肪在消化分解中,一部分作为能量消耗,其余部分则在鱼体内重新合成鱼体脂肪而贮存,可作为营养不足或越冬停食时能量的主要来源。

我国养殖的淡水鱼类多为温水性鱼,一般认为,饲料含脂量在4-8%比较适宜。

③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糖类、淀粉)和粗纤维两部分。

碳水化合物在动物饲料中,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形成机体的原料,构成机体组织的成份,为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节省蛋白质。

④无机盐:

无机盐(矿物质)类是动物有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组成鱼体骨骼及其他细胞组织的构成物质。

无机盐缺乏可使鱼生长率下降,食欲减退和骨骼畸形。

⑤xx: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少量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微生素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生长发育过程、提高机体的

(2)怎样选择人工配合饲料呢?

要选用符合营养质量和物理性质量标准的颗粒饲料。

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应为32—36%;包括完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补充的维生素C和磷脂;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应在10min以上;饲料应在制造后6周内用完,若存放时间过久,其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会损失,并会受到霉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的污染。

(3)人工配合饲料怎样投喂鱼呢?

80:

20池塘养殖技术中投喂技术有三种:

第一种是人工投喂硬颗粒饲料,通常采用驯化投喂法,即在投喂前用敲桶、船等声响给鱼以吃食的信号,然后投喂适口的颗粒饲料,使鱼形成敲响就有食物的条件反射,让鱼养成集中抢食的习惯。

投饲方法是在投饵点一把地将饲料投喂给鱼群,每次投喂30—40分钟。

第二种是人工投喂膨化浮性饲料,其方法是将每次投喂的饲料一次性投入饲料台中。

第三种是用投饵机定点投喂。

这三种方法均要采用“四定”投饵的原则。

(4)什么是“四定”投饵原则呢?

“四定”投饵原则是:

定位、定时、定质、定量。

定位是指投放饵料要有固定的位臵,即在安静向阳处设固定的饵料台,饵料台分沉性和浮性两种。

沉性饵料台是由池坝搭一个伸入池中3-4米的栈桥作为固定投饵台。

浮性饲料台用竹竿或木杆搭成三角形或方形框架。

定时是每天投喂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一般每天投喂2—3次,即每天上午八九点和下午二三点各1次。

气温太高时下午可推迟到3—4点投喂。

定质是所投饵料必须新鲜清洁,适合鱼的种类和大小的要求,定量是投饵量应根据鱼种规格、季节、天气、水温、水质以及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每天喂多少饲料根据什么来定呢?

投饵量是根据投饵计划和实际需要而定,下面我谈一下投饵量的制定。

投饵量分为全年投饵量、月投饵量和日投饵量。

全年投饵量可根据饵料系数和预计产量来计算。

全年投饵量=饵料系数×预计产量。

饵料系数是指鱼体增加一单位重量所消耗的饵料重量。

饵料系数=饲料总重量/鱼体增重量

饵料系数和饲料的质量、鱼的种类、摄食条件、投饵技术等有关。

一般情况下饵料系数是1.1—2.0,鱼种阶段饵料系数小些,成鱼阶段大些;膨化饲料小些,沉性饲料大些。

月投饵量是将全年投饵量按比例分配到每个月份,是人们长期实践得出的结果。

在xx一般鱼种饲养期为

7、8、9三个月,其饵料大致分配是:

7月份20-30%,

日投饵量根据月投饵量、鱼种类、天气、水质、溶氧和鱼吃食情况而定,一般投饵量占体重2—10%,如水温20℃,鱼体重2—5g,日投饵率占体重7%;体重10—20g日投饵率占体重5%,体重50—60g日投饵率占体重2.7%,每次投喂的最适饲料量应为鱼饱食量的90%,投多了浪费,投少了鱼长不好,投喂鱼饱食量的100%,鱼长的最好,但饵料系数较大。

投饲率和投饲量的大小与饵料的种类、苗种的规格、水质等因素有关。

2、谈水质管理问题

水质问题是池塘养鱼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

水质管理的目标是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相对没有应激的环境,一种符合鱼类正常、健康生长的水生态系统。

池塘的水质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1)水源的水质。

(2)底泥和总的环境的质量。

(3)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尤其是与投饲和维持足够的溶氧有关的技术和措施。

(1)水质管理中有几项主要因素呢?

水质管理中的主要因子有5个。

第一个是温度:

鱼类的行为和各种活动与环境的水温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养殖者能在生产实践中从经济上掌握和利用好水温条件,他们将会从中受益。

水的热传导性很差,深水池塘表层水的温度较高,底层水的温度较低。

将池塘建造得浅一些(水深1.2—1.7m)或将堤埂低一些(30—50cm),也可以用机械充气增氧或使水流循环来终止其分层。

第二个因子是溶氧:

鱼池中氧的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产生,一少部分来自空气中的溶解。

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主要有昼夜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1)昼夜变化:

由于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使得水中含氧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

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过饱和;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池中只进行着生物的呼吸过程,使水中溶氧量大减,至黎明前降到最低值。

(2)垂直变化:

是由于池水透明度小,白天上层水的光照条件比下层好得多,而且上下水层浮游植物分布很不均匀,上层浮游植物多,下层少,因此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生的氧量要比下层高得多。

水中溶氧是鱼类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

低氧对鱼类生长很不利。

饲养鲤鱼的试验表明,鲤鱼的生长量、摄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在含氧量4.1毫克/升以下时均急剧下降,水中含氧在4.1毫克/升以上,饲料利用率才保持平衡,因此,在养鱼生产中,应十分重视池塘的氧气条件。

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xx的溶氧条件呢?

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以改良xx的溶氧。

(1)当池水含氧量过低时,及时向鱼池

条件,防止浮头的最好方法。

第三个因子是PH值和总碱度:

养殖水体中的PH值一般会发生昼夜循环变化,其影响PH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二氧化碳的浓度、浮游植物的密度、总碱度和硬度。

最低的总碱度应维持在20mg/L以上,否则对鱼类养殖不利。

为了提高水体的总碱度,可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其方法是每15—20天全池泼撒一次石灰水。

每次用生石灰10—15公斤/亩。

第四个因子是氨氮:

池塘养鱼水体中的总氨氮是鱼类蛋白质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和有机物质经细菌分解后的一种产物。

总氨氮一般以两种形式即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的组合存在,非离子氨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而离子态铵对鱼类无害。

两种状态之间的平衡关系是由PH值和温度直接调节的,有毒的NH3随着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大多数养殖鱼类对NH3耐受水平,在短时间内为0.6—

2.0mg/L,但达到0.1—0.3mg/L,已经可使鱼产生应激反应。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总氨氮浓度与投饲率和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有直接的比例关系。

预防和控制总氨氮的方法是:

(1)限制投饲率。

(2)控制水的PH值,防止PH值超过8.5。

(3)向xx加入新水。

3、日常管理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日常管理大体上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巡塘:

每天巡塘3次。

清晨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看有无浮头;午间巡塘可结合投饵,检查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近黄昏时巡塘主要检查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

(2)食台、食场管理:

经常清扫食台、食场,一般每2天—3天清理1次,随时捞出水中污物,饲料残渣,割掉池边杂草,以免污染水质,消耗溶氧。

(3)定期加注新水:

在饲养期间,随着鱼的生长,要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10天左右加注一次,每次注水10—20厘米。

(4)鱼体检查:

定期检查鱼体,每隔15—30天检查1次鱼的生长、鱼病、摄食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办法。

(5)xxxx:

做好xxxx。

内容包括:

鱼苗放养、投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鱼浮头及鱼病防治等情况。

(四)鱼病防治的问题

鱼类的健康管理问题是过去传统养鱼中从未单独提出的问题,是80:

20养殖技术提出的新概念。

鱼类养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持鱼类群体的健康,即让鱼类良好

环境(也可以说是在培植一个生态系统),鱼类自身在生长,通过管理环境因子,使环境质量接近鱼类所需的最适状态,来维护鱼类的健康,达到预计的产量,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这个概念是个新概念。

做好鱼类的健康管理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鱼类的健康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良好的鱼类种群。

遗传性能差或体质差的鱼类将会生长缓慢、饲料转换效率低,生产性能差。

2、进行捕捞、运输、放养活动时,对鱼的操作要特别仔细,防止鱼受伤,否则会引起鱼患病或死亡。

3、用高质量的颗粒饲料投喂养殖鱼类,合理的营养不仅对鱼类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重要,而且对鱼类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高质量的饲料能预防鱼类的营养性疾病,也能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其它的疾病。

4、除对有必要去治疗某些已经确定的疾病外,不再施用药物和化学药品,食盐和生石灰除外。

只要遗传质量高、操作适当、在水质良好的池塘中放养无疾病的鱼种、适量投喂营养完全的饲料,鱼类一般是不会患病的。

然而一旦患病,如果鱼类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并获得良好的营养,疾病通常会自愈。

但是,有时候用药物治疗也是有必要的,但不应该频繁使用。

鱼种养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出塘了呢?

鱼种养到秋末冬初后,水温降至10℃左右,鱼吃食很少。

为了便于翌年放养或出售,这时可将鱼种捕捞出塘,放到池水较深的池塘内越冬。

两广地区冬季温暖,鱼仍然摄食生长,故有“养冬”阶段。

前期水温尚高,可按正常投饵,后期水温下降可少量投饵。

五、成鱼养殖

是将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是养鱼生产的最后一环,也是养鱼的最终目的。

其特点是既要求鱼种生长速度快,商品鱼质量好,又能常年供应市场鲜活鱼。

成鱼养殖技术包括些什么内容呢?

成鱼养殖仍分为池塘选择、鱼种放养、养殖方式、投饵、池塘管理几部分。

(一)成鱼养殖的池塘条件。

食用鱼饲养阶段,由于鱼体逐渐长大,要求池塘的面积和水深也必须相应地扩大和加深,池塘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池塘水面受风力的作用也较大,能增加溶解氧。

水体大,水质较为稳定,不容易突变。

但池

水深为2.0m—2.5m。

(二)是鱼种的放养。

鱼种是养鱼的物质基础,选放优良、健康的鱼种,是获得高利润的前提。

选择多大规格、达到什么质量要求的鱼种比较好呢?

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提高鱼产量的措施之一。

但由于不同种类鱼的生长速度不同,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各地区对苗种规格要求的也不一样。

在北方地区,由于生长期短,一龄鲤鱼种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00—150克,经150天左右的养殖,商品鱼可达1.0—1.5公斤。

对鱼种质量的要求是:

品种纯正,规格整齐,鱼体丰满,健壮无伤。

选择好鱼种以后,什么时候放养呢?

提早放养鱼种是增产的措施之一。

放养的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确定,长江流域现在多采用冬放,一般在春节前放养完毕。

(三)成鱼的投饵

成鱼的投饵和鱼种基本相同,但是,成鱼投饵各月份分配比例与鱼种不同,以鲤鱼为例,在东北地区,成鱼的投饵比例是:

5月份投饵占全年投饵的7%,6月份占20%,7月份占33%,8月份占30%,9月份占10%。

在华中地区,成鱼的投饵比例是:

2月份占2%,3月份占5%,4月份占6%,5月份占10%,6月份占13%,7月份占有15%,8月份占18%,9月份占17%,10月份占10%,11月份占4%。

(四)成鱼的管理

管理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成鱼养殖中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量多,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因缺氧而浮头的现象。

稍有疏忽,即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引起鱼窒息死亡,即泛池。

泛池会给生产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

鱼浮头的原因有哪些呢?

导致鱼浮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xx层对流导致缺氧:

盛夏晴天,白天上下层溶氧相差很大,傍晚以后,如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如下雷雨,刮大风等)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净,因而使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光合作用弱,产氧量不抵耗氧量。

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补给数量少,而池塘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

3、水质过肥导致有机物耗氧增高而缺氧。

夏季久晴不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而造成水质过肥,耗氧量大,如长期不加注新水,易造成水质过肥而缺氧引起鱼浮头。

4、浮游动物大量耗氧而致缺氧:

春季轮虫或枝角类大量繁殖,它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大为增加,池水主要靠空气溶入来补充氧气,溶氧远不能满足耗氧需求,而引起鱼浮头。

如果管理不善鱼浮头了,可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呢?

当预测可能发生浮头时,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用水泵加注新水或开增氧机),预防浮头。

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投饵量。

增氧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防止浮头、提高产量的养殖机械,它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三方面的作用。

合理使用增氧机可避免和控制鱼的浮头,根据各地经验,正确使用增氧机,可归纳为“三开”、“两不开”的原则。

具体讲三开:

一是:

晴天中午开。

晴天中午开机的主要目的是搅水。

二是:

阴天清晨开。

阴天清晨开机的主要目的是直接增氧,因为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弱,池水溶氧量低。

一般是在清晨3:

00—5:

00开机,一直持续到日出。

三是:

连绵阴雨半夜开:

由于阴雨连绵而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一般是半夜前后及时开机。

“两不开”的原则是:

1、傍晚不开:

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

通常这时池水溶氧不低,没有开机的必要;而早开机只会使池水提前上下混合,反而降低溶氧。

2、xx中午不开:

阴雨天光合作用很弱,上层水溶氧不高,此时开机增氧不明显。

那么鱼池怎样配备增氧机呢?

在静水土池塘,一般池塘单产350公斤以上的池塘需要配备增氧机。

以叶轮式增氧机为例,其参数标准是:

计划鱼产量350公斤的鱼池,配备0.3-0.5千瓦的增氧机;单产500公斤配备0.5-0.8千瓦;单产750公斤配备0.8-1.0千瓦。

(五)成鱼什么时候收获呢?

在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左右,鱼吃食量很少,为了便于成鱼出售,这时养殖周期结束,一次性收获所有鱼类,并达到上市规格。

在养殖中、后期,抓住市场价格较高的时机,捕一部分鱼提早上市,可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