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7586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docx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核心知识点整理

1、新形势下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1、作为思想教育者的角色存在理解偏差,

2、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存在困难,

3、辅导员在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时扮演角色需要恰当定位,

4、辅导员角色拓展方向与途径不够明确。

2、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3、对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建议

辅导员扮演着大学生的“解惑者”、“管理者”,发挥好中介作用和辅导员团队的角色组合。

4、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主要应该履行如下岗位职责:

1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3要注重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4要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5、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3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

4具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6、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化、务实功利倾向明显。

2、思维活跃、个性自我,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感性多于理性。

3、认同主流价值观,但有知行脱节现象,诚信意识淡薄。

4、积极进取,敢于创新,但受挫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

5、善于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但媒介素养欠缺。

7、不同年级的特点

一年级大学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

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初步规划。

三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趋于稳定,学生差异性增大,分化明显。

四年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思想较成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

8、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本方法

日常观察法、个别谈心法、活动检验法、理论学习法

9、班级和党团建设要发挥好哪三个优势?

发挥好三个优势:

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班级在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10、班级及党团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以党支部工作为核心,发挥领导作用

2、以团支部工作为抓手,突出服务和育人功能

3、以班级工作为基础,提升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

11、班级及党团组织的总体建设目标

班级即是教育管理学生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需要协助学校、院系完成相关任务。

要做好学风建设、寝室文明建设和稳定工作,开展文体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致力于为同学提供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服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

党支部要成为学生群体的核心,要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认真做好党员的吸收、发展、培养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指引,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团支部通过开展团员教育,进行骨干培养,为党组织输送人才。

指导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才艺展示平台。

组织调查研究、科技创新等活动,培育学生成长成才。

12、党团组织班子成员基本构成

党(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13、队伍骨干的选拔标准

道德品质、群众基础、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合作精神、发展潜力

14、队伍考核内容

考核方面包括:

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满意程度。

15、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3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6、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

4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5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17、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1、“两个着力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1)学籍管理

(2)学生宿舍管理

2、“五个环节”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1)奖惩评定过程(激励引导和规范告诫)

(2)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理解节日蕴涵的教育意义,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3)学生出现困难时(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自强自立精神)

(4)学生有意见和建议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

(5)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和抗挫能力)

3、“三关”

(1)形势与政策教育关

(2)入学教育关

(3)毕业教育关

18、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爱校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基础(校史、现状、理念、地位、目标、)

2、专业思想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关键

3、法规校纪教育是学生规范管理的重要教育形式

4、适应教育是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内容(生活、从际、学习、角色适应指导等。

5、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保持长久精神动力的源泉

19、入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1、课堂教学法2、活动教育法

3、环境陶冶法4、榜样示范法

5、问卷调查法

20、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辨别政治方向的指南针

3、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规范行为的思想武器

21、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理论教育2、基本形势教育3热点问题教育

22、毕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1、择业观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

2、职业道德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修养内容

3、能力素质培养是毕业教育的业务技能内容

4、就业指导是毕业教育的择业技能内容

23、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校园文化:

是一种亚文化,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是由校园中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4、校园文化的特征:

1校园文化的继承性和创造性

2校园文化的相互交融性

3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和多元性

4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

25、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

1、校园精神文化2、校园物质文化3、校园制度文化

26、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4、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7、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理念

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引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应突出以下特征:

以人为本、求实创新、明礼诚信、文化活力

28、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任务

主要任务是: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全面繁荣学生社团文化。

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9、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0、学生社团未来发展的趋势:

品牌化

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品牌是社团的灵魂,品牌社团不但能在校园中造成良好的活动氛围,更是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31、辅导员在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指导、服务、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职责。

在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中把握发展方向,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强化实践,鼓励创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育人作用,着重加强,健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合理、可行的评优方法,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

切实发挥学生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32、高校三项基本任务:

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

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33、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2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3社会实践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4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34、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1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社会实践有益于课堂教育的完善与提高

3社会实践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4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35、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理论宣讲、专业实习、学生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学习参观及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

36、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37、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

基地化、实体化、项目化、社会化

38、社会实践组织形式

三种组织形式:

第一,重点团队;第二,就近就便;第三,点面结合

39、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序

项目申报阶段、筹备布署阶段、调查选点阶段、组队动员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总结表彰阶段、社会实践的评价与考核

40、社会实践报告的类型和社会实践报告的结构

按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来划分,分为综合性社会实践报告、专题性社会实践报告、应用性社会实践报告、学术性社会实践报告。

其基本结构是由报告的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四个部分组成,有的还有附录等。

41、社会实践的考核标准

1选题是否具有独创性;2是否按照项目申请书完成了所有计划

3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4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

5是否有长期化、基地化前景;6能否培养学生素质,为课堂学习提供有益补充

42、什么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有时也称为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或环境的影响,在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以及所伴随的异常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

根据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心理问题可分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两类。

43、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评定与鉴别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判断:

思维是否符合逻辑;行为反应是否与外界刺激相称;个性心理特征是否突然发生较大变化

44、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正确认识自我、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顽强的意志

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45、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

1生活适应问题、2学习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

4恋爱和性心理问题、5性格与情绪问题、6神经症

46、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心理、社会与环境因素造成的,有个体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家庭原因

4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原则:

以发展性辅导为主,以障碍性咨询为辅

1、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普查既可以发现问题,又能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