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560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 语文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语文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1语文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 学生读注释

(1)。

   教师补充:

   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

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

古人评价:

“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

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

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校园网语文第一册),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癸丑 修楔 流觞 游目骋怀 趣舍万殊 齐彭殇 会稽 感慨系之 若合一契 曾不知老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四、疏通字词

   1、重要词语

   a.实虚词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信可乐也 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以之兴怀 修短随化 喻之于怀 故叙时人  

   b.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

   c.活用词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多义词

   ①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   内修政理   茂林修竹  修禊事也

   ②终期于尽          度已失期       不期修古      行有期年 

   ③其致一也    齐心一力以致臣节     致市民,聚万货   颇有野致     

   ④临文嗟悼     把酒临风        曹公已临其境       哀临三日 

   ⑤列坐其次      引次江北    破军次之      贤能不待次而举

   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吾知所以拒子矣  

   ⑦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3、成语及常用语①游目骋怀(开怀)②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③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

   4.常识①纪年法岁在癸丑(干支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王年号)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②暮春(孟春仲春季春) ③修禊(在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

   五、再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

  2、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复习,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2、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

  3、总结文章的意思

三、赏析课文

   1、第一段:

   

(1)以课文的第一部分为主,看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时间:

                        地点:

   风景:

                        人物:

   盛况:

                        感受:

                               

   写法:

   

(2)尝试背诵第一段。

理清背诵思路:

   2、学习第二段,了解作者的心境的变迁。

   3、朗读并分析第三自然段。

理清背诵思路:

    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

   4、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背诵。

四、小结

五、全文小结

六、【考考你】

   1.为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出正确的义项。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全部          B.毕竟          C.完结          D.毕备

   

(2)曾不知老之将至

   A.竟然          B.曾经          C.通“增”       D.从前

   (3)或取诸怀抱

   A.有的人         B.有的时候        C.或者        D.间或

   (4)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A.陈列           B.陈述            C.陈旧        D.通“阵”

   2.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天地,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就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生了。

   4.阅读全文把握文意,请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

   A.王羲之他们在风景幽绝的兰亭宴饮,是含有这么一个游戏:

把酒杯盛酒放在溪水之中,让它随水飘流。

杯子停下来时,坐在近处的人就应取觞饮酒。

   B.全文前半部分叙兰亭宴集情景,是实写,以“乐”字为基调;后半部分抒发宴集之后的感触,是虚写,以一个“悲”字为基调。

   C.文中作者批判了庄子死生一体的虚幻世界观,认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同看待。

   D.作者谈对人生的感触,从宴集发端,由今人及于古人,再及于后人。

在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厌倦和冷漠。

   5.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完成下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国,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速。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物之逆旅也逆 旅:

旅店 B.古人秉烛夜游 秉:

持,拿

   C.群季俊秀 季:

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此指弟弟 D.而浮生若梦浮 生:

轻生

   2.下列对文章的解释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缘故。

意为:

古人(嫌人生太短)夜里拿着烛光游玩,实在是有缘故(有道理)啊。

   C.“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指天地;“文章”,绚烂的文采。

即“广阔的天地给我提供了如此绚丽灿烂的大好春光”。

岂能辜负!

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D.“惠连”是人名,很有才华,十岁就能写诗作文;“康乐”指谢灵运,南朝诗人。

作者用此赞扬诸位堂弟人才俊秀,谦称自己不如谢灵运。

表现作者与弟弟们畅叙天伦之乐的喜悦之情。

【学科渗透训练】

    迎着将要落山的太阳,小李看见对面过来一辆两匹马拉的大车,只见车上坐着两个人:

一个手拿渔杆,一个挎着大弓。

觉得很有趣,于是跑过去问。

   “您二位姓什么?

”只见拿渔杆的人随手抓起一条大鱼,站起身,对着夕阳高高举起说:

“我就姓这个!

”接着拿大弓的人把肩上的大弓使劲儿拉开后回答:

“看,这就是我的姓!

”驾车的老汉一看这二位,乐着说:

“您责问了,我的姓嘛……。

”一指前面的两匹马。

   小李一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本想和这几位搭讪,没想到会这样。

    请你帮助小李想一想,这三位各姓什么?

【延伸阅读】

   将王素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比阅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是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

   《兰亭诗》其一 仰视碧天际,俯瞰原水滨。

寂阔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资料补充

  1.《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

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

  2.《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

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2语文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2.关于王羲之的逸闻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

著名书法家,亦能诗文。

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显得拘谨,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东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选中。

《世说新语·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此正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 

王羲之曾看到一个老大娘卖竹扇,就在竹扇上写了五个字。

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

过了几日,老大娘又拿扇来,王羲之笑而不答。

《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老姥愠色,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的好鹅。

何法盛《晋中兴书》:

“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

道士云:

‘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

’乃为写讫,笼鹅而归。

”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的是《道德经》。

 

有人把王羲之《兰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诗序》,又把他与石崇并论。

王听说后颇有喜色。

《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

” 

王羲之和谢安共登冶城,王举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务,批评当世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谢却有高世之志,反对其说,认为秦二世而亡,并非清谈所致。

 

许询就宿于丹阳尹刘候处,床帐新丽,饮食丰美。

刘、许两位名士乐此安逸,言语中俗情流露。

王羲之讥讽说:

“如果上古高士巢、许通稷、契,当不会有此类话。

”二人听了都有愧色。

 

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后对哀乐很敏感,与亲友别,常数日不快。

羲之谓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乐陶冶性情。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王曰:

‘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

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 

王徽之放达不羁,在官而不理政务。

有次桓冲叫他料理官务,他却拿着药悠闲地看西山云气。

 

王徽之非常喜爱竹子,以至认为不能一天没有此君。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

‘暂住何烦尔?

’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简傲》亦载:

“王子猷爱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

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

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

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王羲之第七子。

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

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亦能诗文。

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去吊丧,取献之琴弹,因悲伤而弦不中调,便将琴摔在地上,叹息“人琴俱亡”,不久亦病死。

《世说新语·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索好琴,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二.背景资料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

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

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

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怀良等临写了几本。

  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

“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

”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

“乐往哀来,怆然伤怀。

余顾而言:

‘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

”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在与众人宴乐之后说: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可见从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

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

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重的“修短随化”的消极情绪,但作者能够驳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这在东晋老庄思想泛滥的时代是较为难得的,《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三.关于文体特点 

说      序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呐喊〉自序》,等等。

 

序,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

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

 

现代人所说的序,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也写作“叙”或“绪”。

上文所举的《〈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

 

可是,古代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丰富得多。

 

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

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

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

 

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

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

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

“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

”“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

”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

 

跋,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

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

“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

”跋出现于唐代,时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

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但它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

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

 

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

就起源而言,赠序是由诗文之序演化而来的,古人饯别时,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

但,清代的姚鼐认为赠序类者,乃“老子曰:

‘君子赠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赠序”一类。

赠序晋代已有,如傅玄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的《赠李二郎诗序》等,唐代赠序最为兴盛。

对广大的中学同学来说,最熟悉的赠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

  

另外,还有一个看似与序跋之序有关,实则毫无干系的名词——序论。

序论不是文体,而是议论文开头的提出问题部分。

它和本论、结论构成议论文的基本框架。

四.有关文化常识 

流觞曲水:

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修禊:

古代的一种风俗。

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除“妖邪”。

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许多文人名士借此机会,歌舞欢宴,游春享乐。

禊,祭祀的礼节。

 

彭殇:

指生命的长短。

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

殇,未成年而死。

 

含活用词句:

“映带左右”、“一觞一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会稽:

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代地方。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其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感慨系之、放浪形骸。

  

五.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

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