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4904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单元9竹 节 人.docx

第3单元9竹节人

第3单元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豁、凛、屉”等生字,理解“威风凛凛、疙瘩、别出心裁、技高一筹”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词语。

(2)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交流,品味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故事。

3.情感与价值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

的,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

【教学重点】

在感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中,掌握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绚丽多彩、自由快乐的。

【教学准备】

学生:

参照课文中竹节人的做法做一个竹节人。

教师:

《童年》歌曲;生字、新词卡;以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为背景做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景导入,潜心交流

1.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

师:

看到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你们是否想起美好的童年?

光阴似箭,一晃,我们已经一起度过了近6年的童年时光。

童年,是那么美好!

在你们的童年里有哪些有趣的事赶快和大家分享分享。

2.学生交流。

3.回顾概括。

童年藏在作家的笔下,童年藏在泛黄的照片里,童年还藏在孩子们的游戏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9课《竹节人》,跟随作者去看看,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的年代,孩子们玩什么,怎么玩?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文章,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并加以思考。

二、检查预习,自学本课生字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疙瘩 疲倦 冰棍 跺脚 沮丧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2)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别出心裁: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

技,技术;筹,筹码,这里是量词。

略微超过一个码。

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大步流星:

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念念有词:

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轻手轻脚:

手脚动作很轻,尽量少发出响声。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竹节人》这篇文章的。

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课文按照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的顺序生动地叙述了“我”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四、布置作业

你喜欢竹节人吗?

参照课文中的做法,也试着做一个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难以忘怀。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竹节人》,和作者一起走进多彩的童年,享受童年的快乐吧!

二、品读“做竹节人”部分,交流分享

1.“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

怎么做的?

(毛笔杆。

把毛笔杆锯成……就成了。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竹节人”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

3.师:

课下大家都尝试做了竹节人,现在请把你做的竹节人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做的竹节人比较成功?

你们在做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和心得?

4.学生交流。

三、学习“玩竹节人”部分,感悟读书方法

1.学生用心品读。

2.读后自由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总结读书方法。

(1)“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①你们见过竹节人是什么样的吗?

文章的哪一段告诉了我们?

②出示句子,这就是描写竹节人的。

③指名朗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总结方法:

你看到了怎样的竹节人?

(生说)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我们在读书时,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板书:

想象画面)

(2)“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①同学们,你们课下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感觉怎么样?

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部分。

(出示句子)

②再次读句子,你又有什么感受?

③总结方法:

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加深我们的读书感悟。

这又是一种读书方法。

(板书:

联系生活)

3.总结:

走进《竹节人》,我们不但分享了快乐,还收获了两种读书方法:

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

4.师:

作者将玩竹节人的场面描写得生动、传神,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5.学生自由朗读。

6.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

相信大家在读的时候一定也手心发痒,想让自己做的竹节人也一展身手。

现在,让我们开始一场斗竹节人大战吧!

7.学生斗竹节人,教师巡视。

8.师:

玩得开心吗?

谁想把自己刚才玩竹节人的过程、感受讲一讲?

斗竹节人时,你都使用了哪些招数?

9.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评。

四、学习“竹节人被没收后”,领悟重点语句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竹节人如何被老师发现并收走的?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看出了破绽。

2.“我们”以为老师会怎样处置竹节人?

结果呢?

(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老师自己在办公桌上玩竹节人。

3.为什么“我们”会把“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呢?

(“我们”怨恨老师是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把“我们”辛苦做的心爱的竹节人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从而导致“我们”只能眼巴巴看别的同学玩得欢,自己只能沮丧得要命。

“化为乌有”是因为看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投入地玩竹节人,骤然明白:

老师收走竹节人并不是因为“我们”玩竹节人,而是不想让“我们”在课堂上分心、耽误学习。

4.师:

从小到大,我们遇到过许多位老师,哪一位让你印象最深刻?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吧!

讲的时候注意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哦!

5.学生自由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五、升华情感,推荐阅读

师:

童年是多么令人向往!

童年,是一首绮丽的小诗。

(指名有感情地朗诵。

童年,就像五彩缤纷的梦,醒来还是那样清晰,让人回味无穷;童年就像放声歌唱的小鸟,带着无限的希冀展翅高飞……

走进童年,我们充满了美丽的梦想;走进童年,我们享受着无穷的欢乐!

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难以忘怀。

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我们的童年更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课下,让我们继续走进童年,读读高尔基的《童年》,林海音的《童年乐事》,不让童年的欢乐悄悄溜走,愿你们在快乐阅读中,继续享受童年!

【板书设计】

竹节人

→绚丽多彩、生动快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以歌曲《童年》引入,以学生平时的生活照片为背景,将学生的思绪快速带入童年生活,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在学习中,抓重点,抓体验,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后”为顺序来品读、学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

3.课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竹节人,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对下一个学习内容的兴趣。

课堂中让学生玩竹节人、交流玩的过程,将生动有趣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现实中的游戏,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

4.在学习课文中,结合课文内容及时、有效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事半而功倍。

[不足之处] 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简单,课堂时间充裕;而第二课时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紧迫,导致有些环节仓促收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今后安排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谜、氧、盗”等生字。

理解“发达、理论、类似、猜测、起源、适当、提供”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后在老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

3.情感与价值

搜集有关宇宙中除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搜集有关宇宙中除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学生:

预习课文内容,注意生字新词,有目的地查找相关资料,并且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分析。

教师:

制作辅助教学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1.解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板书),在你的脑海里,“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谜”又是什么意思?

(谜:

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问题。

2.导入:

我们一起来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看今天能否解开这个谜?

二、初读课文,明确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科学家们至今没有弄明白的是怎样的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2.你认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吗?

三、探究阅读,寻求答案

1.质疑问难。

(1)播放有关宇宙的视频,看过视频,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语句: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指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2)明白了这一结果,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

(3)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再去读一读课文,思考心中问题的答案。

2.突出重点讨论的问题。

(1)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我们一起重点讨论两个:

①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②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上有无生命存在?

(2)请同学们研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的答案。

(3)全班交流研讨。

①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在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天体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②你们能根据天体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上有无生命存在吗?

(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述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

行星上有无生命存在。

结合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了解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火星的资料,查找这些天体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3.播放有关探索火星生命的视频,观看视频片段,加深认识。

四、小结延伸

1.人们至今未能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为什么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生命呢?

(指名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学生补充课外查找的相关资料。

2.播放有关陨石分析的视频,观看视频片段,加深认识。

3.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但是,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人类对太阳系乃至对整个宇宙的探索一直是欧美科学家的事,我国科学家很少介入,在这个领域我们相对落后。

今天我看到了你们,仿佛看到了希望,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但是我希望将来解开宇宙生命之谜的是你们——中国未来的科学家。

4.请同学们借助网络,浏览、查阅“最新研究成果”“其他探索成果”等资料,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并且合作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搜集、整理资料,尝试着合作完成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火星上到底有无生命存在

↙            ↘

有              无

自转时间             干燥、水汽少

有昼夜            氧气少、大气稀薄

有四季            温度低,无磁场

↘           ↗

不断探索→解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

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制作了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课件,在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上,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宇宙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2.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一上课,我便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宇宙图片,引起学生注意,用问题“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在不可计数的星球里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引用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习中,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下课铃响过,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不足之处] 1.学生能自己读懂课文了,以后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课文、去找资料。

2.对课文中出现的科学术语,如对学生理解课文没有太大影响的,教学时可不涉及;如对读懂课文有较大影响,或学生要求解释的,教师可作通俗的解说。

3.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古今中外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图片,以“宇宙的奥秘”为主题举办一次文章、图片展览,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1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行踪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2.过程与方法

课前自学,课中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后完成有针对性的校本作业。

3.情感与价值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

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

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

2.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教师:

故宫的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故宫的相关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图片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如果你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参观者们不仅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同时更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二、预习交流

1.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额枋(fāng) 蟠龙(pán) 攒(cuán) 磬(qìng) 镏金(liú)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óu)

三、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的?

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栏杆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四、合作探究

活动一:

(小组合作学习)

1.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填好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1)交代行踪的词: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来到……”“从……出来……”

(2)方位词语:

“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全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鳌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3.课文怎样安排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

(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延伸

1.认真阅读“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材料四”说说哪个宫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理由。

2.学习本文对你以后学习说明文有什么启示?

3.同学们,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如何走?

向同学们介绍,欢迎大家到你家做客。

六、课堂总结

1.小结:

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

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2.评选最佳小导游。

七、布置作业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通过一组故宫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能够深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本篇说明文语言准确而生动的特点的教学。

2.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特点、布局等,详略得当。

在对学生的口头介绍中我对叙述的详略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学生掌握较好。

3.在不枯燥、不呆板的授课过程中能够兼顾对于说明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例如:

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温故而知新。

4.设置了适当的讨论环节和课后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各个课堂环节间穿针引线的语言运用还算得体,导入和小结有一定的文采和思想性。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我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自主探究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至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习 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根据题意,补充题目,选择恰当、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它使生活更美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文的评改和例段的欣赏,尝试运用细节描写,在丰富叙事内容的同时表达情感。

3.情感与价值

在表现生活的同时,抒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能选择恰当、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出为什么让大家觉得生活更美好。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细节描写,在丰富叙事内容的同时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

收集能展现生活、学习中美好的照片、物品、故事。

教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珍珠鸟》课文片段,能体现美好生活的图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像一首诗,又像一首歌,还像一个五味瓶,包含了酸、甜、

苦、辣、咸。

那些生活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快乐、感动。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

(板书:

      让生活更美好) 

二、审清题意,补充题目

(一)浏览“习作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1.多媒体出示习作内容。

加红、放大“习作要求”部分。

(习作要求: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

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2.请学生读后交流“习作要求”要求了什么。

(二)回忆美好,补充命题。

1.捕捉脑海中的事件与画面,把题目补充完整。

2.交流补充后的题目,教师点评、提炼。

师:

题目有一个很大的范围。

哪一次享受美食?

哪一次快乐阅读?

哪一次难忘旅行?

我们在明确题目后还得寻找最典型的那一件事。

(三)选择事件,简要交流。

引导学生相互之间简要地交流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三、选取“镜头”,表达美好

(一)美文引路,回忆“镜头”。

师:

美事、美景,说来话长!

让我们先选择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的镜头或画面来分享吧。

关于“镜头”,我们在课文中就读到过很多。

出示片段: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师:

这个镜头,我们是不是比较熟悉?

师:

这也是一个“镜头”,还记得吗——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二)写下“镜头”,记录美好。

1.多媒体出示配乐图文。

师:

其实在我们心中,也有许多这样的“镜头”和美妙的画面……同学们,请拿起笔,写下你心中的美好吧。

2.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分享习作,组织交流

(一)分享习作:

分发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