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4179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湖南科技大学

2013年12月

目录

学校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门类齐全、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3107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建筑面积97.4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3亿多元,图书馆文献总量480余万册,其中,纸质藏书230余万册。

学校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等8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机械设备健康维护、煤矿安全开采技术等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3个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有79个教学实验室(中心),其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1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学生科研创新实践类平台;有5个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56个固定实习基地,18个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设有19个教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88个本科专业;有8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业获批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专业获批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专业获批为省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具有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硕士工作。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45人,正高职称260人,博士563人。

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2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63人。

学校面向31个省(市,区)招生,其中,29个省(市,区)进入一本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7万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办学格局与育人体系。

学校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75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7项,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共39门。

学生在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以品行优秀、素质全面、能力突出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和考研录取率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60多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约20万名各类高层次人才。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

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36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

申请和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410余项,推广新技术70余项。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沐浴湘风楚雨、承载湖湘灵韵的科大人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校训,进一步弘扬和创新矿业与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2013年10月30日。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始终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优化专业设置,稳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确保了本科教育水平逐年提升。

(一)目标定位

1.学校总体目标

坚持“巩固、创新、拓展、提升”的工作方针,以“提升内涵、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设。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3.服务面向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人才、高新技术和高尚文化。

(二)专业设置及规模

截至2012年12月,我校本科专业88个,其中,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5个,实际招生的本科专业有83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46个一级学科。

其中,哲学类专业1个,经济学类专业2个,法学类专业2个,教育学类专业5个,文学类专业8个,历史学类专业1个,理学类专业13个,工学类专业35个,农学类专业1个,管理学类专业11个,艺术学类专业9个。

按照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折算办法,全日制在校学生折合数27478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93.2%。

(三)生源质量

我校本科教育生源充足,属地生源逐年下降,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2012年我校83个专业共招收全日制本科新生6363人,其中,省内2847人,占招生总数的44.7%,省外3516人,占招生总数的55.3%,生源省份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其中,在19个省(市、区)实行一本招生。

录取分数线省内理科超一本控制线16分,文科超一本控制线8分,各专业抛档线继续处于省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省外理科最高超一本控制线44分,文科最高超一本控制线21分,在实行一本招生的19个省(市、区)中,部分省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超过当地一本控制线20分以上,面向全省招收品学兼优且具有较高水平的文体特长生13人。

2012年学校一本招生录取现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长期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优化队伍成长环境,不断拓展教师发展空间,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术素养、职业技能和持续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校舍状况优良,实验仪器设备充裕,实习实训基地稳定,图书馆馆藏资料丰富,校园网络运行良好,学生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步炎教授

(一)师资数量与结构

我校不断完善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按照“完善机制、优化结构、强化团队、建设梯队”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团队建设,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逐步优化管理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截至2012年12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2317人,其中,专任教师154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6.8%,生师比17.8:

1。

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正高)239人,占专任教师的15.3%,副教授(副高)408人,占专任教师的26.4%,讲师(中级)76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2%。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12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5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具有外校学缘教师比例为94.1%,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45岁及以下专任教师占76.7%,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27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63人。

“芙蓉学者计划”和“湘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签约聘任仪式

(二)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的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

学校严格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为100%,学校坚持名师、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尤其是给本科生上专业基础课程,确保优质教学资源向本科教学倾斜,为高质量的本科学生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

全国教学名师杨鹏程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曹晨忠教授、湖南省优秀教师吴广平教授、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刘友金教授等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学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

在教师职务晋升、年度考核、关键岗聘任、岗位津贴等工作中均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了明确规定,并作为重要依据。

2012年度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人数为213人,占教授总人数的89.9%,为本科生上课的副教授人数为366人,占副教授总人数的89.7%。

(三)教学经费

学校始终坚持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四项经费(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的经费足额投入、逐年增加。

2012年,我校本科专项教学经费5368.8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1835元,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327.2元,本科教学经费满足了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

(四)教学设施与应用

1.教学条件优越

学校通过新建教学用房、提高教室使用效率、改造教学设施、升级教学设备等举措,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现有占地2071333㎡,生均占地80.6㎡,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1485㎡,生均14.1㎡;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81181㎡,生均3.2㎡;图书馆面积35944㎡,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18206㎡。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室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大实验室投入,切实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另一方面规范管理、实验设备利用率高,充分发挥实验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截至2012年12月,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9252.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645.9元;其中,2012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686.8万元。

学校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备,是理想的学习生活场所。

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的学生在做实验

2.实习场地充足

学校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

截至2012年12月,已有正式签约、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56个,覆盖学校所有专业。

拥有5个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8个实习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学校高效精密制造技术实验室

3.图书资料丰富

全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5944㎡,其中,第一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4855㎡,第二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1089㎡。

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齐全,在省内大学中名列前茅。

截至2012年12月,馆藏文献总量为487.51万册,其中纸本图书230.09万册,中文期刊4000余种,外文原版期刊197种。

学校可使用的电子图书70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3万种,各类数据库34个,涵盖所有学科门类,较好地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2012年,新增馆藏文献26.61万册,其中,年新增纸本图书9.38万册。

2012年,学校投入图书经费总计765万元。

4.信息网络完善

学校校园网目前已覆盖校内全部建筑,出口带宽达到2.3G;面向全校提供10余项基础网络服务;提供了用户身份管理、认证管理、权限识别、网络防病毒、信息过滤和入侵检测等功能。

2012年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校园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2548.9万元,投入建设并开通了覆盖全校的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校园网内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进一步改进了数字迎新系统和离校系统,优化了传统的凭纸质凭证办理迎新、离校手续的工作模式,基本实现迎新、离校工作流程无纸化,新生报到流程更加顺畅、便捷;初步建成交互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网络辅助教学环境较为完备。

建设和整合了人事信息、协同办公、学工管理、招生管理、毕业生离校、就业信息管理、教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及相关数据,基本实现校务管理信息一体化。

学校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现场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坚决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制定了“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2012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条件建设,全面实施面向“两型社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专业建设

1.强化内涵发展,推进品牌专业建设

学校以传统优势专业建设为龙头,引领全校专业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树立品牌专业,形成专业特色。

依托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矿业工程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

截至2012年12月,全校获批8个国家特色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

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湖南省“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

2.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拓展新专业

学校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涵盖11大学科门类、文理工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积极拓展新专业。

2012年,围绕湖南省“四化两型”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实现学科优势的转化与延伸,增设了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应用统计学、翻译、舞蹈表演5个本科新专业,并列入2013年招生计划。

(二)课程设置与建设

1.公共选修课丰富多彩

为满足学生选课需求,2012年学校加大公共选修课的投入。

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质、身心品质、社会责任感,打破了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全校共开设了涵盖文学鉴赏、法律常识、儒学文化、国际关系、智能材料、新技术前沿、生态环境、医药保健、插花艺术等众多领域193门公共选修课和创新学分课,每期都有2万多学生选修。

2.精品课程建设自成体系

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专业学科水平为目的,构建了由校级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组成的课程建设体系。

对课程建设实行逐层选拔和动态管理,并在评选重点建设课程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科和专业的覆盖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止2012年12月,我校共建设省部级各类精品课程70门。

3.教材建设富有成效

学校积极鼓励优秀教材编写工作,成立了教材建设委员会,负责教材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出版教材管理办法》,对教师教材编写、教材出版及优秀教材奖励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设立教材建设专项基金,鼓励、资助教师编写、出版教材,及时将教学改革的成果反映在教材中。

2012年,公开出版教材22部,大部分教材都列入了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和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序列。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

1.科学修订培养方案

学校出台了《湖南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2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原则。

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内涵建设,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三是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调教学与科研、生产(推广)、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劳动、军训、就(择)业、创业和综合素质培训等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全过程。

四是因材施教和特色教育。

满足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起与我校教学实际相适应、使学校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的课程体系。

2.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学校一贯重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设立专项资金,每年都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发布《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指南》,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高层次教改项目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取得了一批新的教学改革成果。

2012年,我校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获湖南省教育厅立项24项,学校立项52项。

2012年学校共评出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4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团队

(四)实践教学

学校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促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在2012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课程学分比重,工科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38周,工科专业五年制不少于50周,理科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29周,文科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24周,教师教育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28周。

工科专业至少要安排1个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文理科专业安排1次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合计不少于16周。

2.着力保障实习实训

学校扎实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从制度建设、实习时间、经费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着力保障实习实训工作,并不断探索和拓展实习实训模式与内涵。

一是制定了《本科学生实习工作规定》,对实习教学的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学习纪律、实习成绩的评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各专业实习教学进行了具体规定。

三是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建立起156个实习基地,保证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实习实训模式,物理、生物、数学三个专业结合“国培计划”遴选高年级优秀学生到县市基层学校进行顶岗实习。

五是进一步拓展实习实训内涵,建立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校外与校内实习并重的教育模式。

2012年,学校组织了各级各类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其中,专业实习人数4700多人,教育实习人数2400多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3.狠抓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本科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加大课题筛选、中期检查和答辩督查力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学校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度》、《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等制度,提出了选题、指导、评阅、答辩、成绩评定及检查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明确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2012年全校共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747篇,其中,96篇被评选为当年的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56篇被评为院级优秀,合格率为97.6%。

校督导团随机抽查15个学院220篇本科生毕业论文,从论文格式、选题、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等级评定;教务处采用北京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了抽检,确保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资金与条件支持。

2012年我校大学生获得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省级项目24项,获省资助经费22.4万元,学校按1:

1经费配套予以支持;学校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项,资助经费49.6万元。

以大学生创新活动为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活动与科技竞赛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兴趣,成效显著。

2012年,我校学生参加政府组织的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部)级奖项65项。

在第37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奖的我校学生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领导重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坚持把质量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一是实施了目标责任制。

明确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确立了校领导分工联系学院制度和工作机制,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是健全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机制。

党委会、校务会定期讨论和研究本科教学工作,解决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建立了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定期研究和讨论教学问题。

三是坚持经常研究和总结教学工作的会议制度。

学校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和学生工作例会,布置工作,交流情况,及时讨论和解决日常教学和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坚持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暨教师节表彰会议,逐步完善和推进本科教学工作。

坚持教学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学校开展的“五个一”检查已坚持近20年,积淀成了一种校园文化,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经常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课检查,为教学一线教师排忧解难,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党委书记田银华教授在听课校长刘德顺教授在听课

(二)完善制度,规范本科教学秩序

学校制定并编印了《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湖南科技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汇编》、《教师手册》、《学生手册》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学院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从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促进了教学管理规范化。

学校根据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了完整的规范体系。

学校注重现有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依据有关制度进行严肃处理,规范了本科教学行为,维护了教学优良秩序。

(三)评估认证,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不仅对教师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监控,而且深入开展校内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一是开展“三期”教学检查。

每学期期初,对教学条件准备、教学计划落实、课表安排,教师、学生到课情况等进行检查,保证教学准备工作到位;期中教学检查(“教学礼拜”主题活动)开展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资料、教学管理、教学资料等为主要检查内容的教学巡查工作。

学期期末,强化考试巡视制度,营造良好考风。

二是加强领导听课督查。

三是强化教学督导。

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团,通过随堂听课、专项检查、专题研究等方式,掌握学校本科教学状况,发现和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2012年,督导组听课1055门次。

四是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

每学期期末,组织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依据。

2012年上半年对1142名教师的2214门次课程进行评价,平均分为92.7;下半年共对1231名教师的2582门次课程进行评价,平均分为92.9。

学校党委下发了《湖南科技大学教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试行)》及指标体系和《湖南科技大学教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实施办法》,明确了教学评估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指标、程序与方法、组织管理、结论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