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4074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docx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

培田古村落的风水景观

在偌大的中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古迹深藏在山水之间。

这些地方有着美丽的风光和很好的人文景观,只是因为地区交通不便,旅游设施落后而少有游客,但这里却往往有着淳朴的笑脸,原生态的生活,无雕琢的美景,值得我们去用心体验!

2007年阳春三月我偕友人一起考察了培田古村落风水。

同行的钟林泉先生曾去年路过此游览,至今还啧啧称赞向我推介,说它入选了“中国十大最美村镇”,钟先生美术造诣深,评价培田古村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客家建筑瑰宝”,有着这样的美誉的小村庄怎容错过呢?

虽时间是下午四点钟了,与同行的福建朋友小徐等人商量,一致同意趁还没有天黑拐进培田看看这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

培田:

人才济济层出不穷

培田位于在福建省闽西山区,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

最大的建筑九厅十八井,占地6900平方米。

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

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是一块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据载,吴姓先祖早于1344年迁至培田,在此开基,繁衍至今已历30世,时近700年。

迄今,全村300余户人家、1400多口人,清一色为吴姓同宗,培田故在民间被称为"吴家坊"。

因为在培田的祖先中,最出名的要数一武一文,一官一商的两个人--吴拔祯、吴昌同。

他们两个在村前村尾建的两座跨街牌坊也是文武竞秀、遥相辉映。

吴拔祯,培田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是培田人在朝廷做到的最大的官----御前三品衔蓝翎侍卫。

他的都阃府(坐辛酉之间的界缝)是清后期所建,据说曾经是培田最漂亮的一处建筑,只可惜1992年因为电气线路老化,不幸失火被焚,现在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倒是门口旗杆石上的那条盘龙,生就五爪,据说,一般的龙都只能是三爪,五爪可是要御批的。

吴昌同,大夫第的建造者,他的出名在于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善于经商。

大夫第是九厅十八井最典型的建筑模式,被称为客家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与永定的土楼、梅州的围屋有着同样的地位。

号称九厅十八井,实际是十八厅二十四井,共有108个房间,占地6900平方米。

大而气派、大而精致。

培田代代人才出。

清朝名才子邱振芳、翰林院庶吉士曾瑞春曾执教于此,科举时登科入仕191人(进士4人),官至五品以上14人,民国时出4个留学生(吴乃清与周总理同窗),三个黄埔生,建国后输送培养大中专生270余人,海外华裔20余人获博士学位。

培田人有出息。

这得益于培田祖先祟尚读书。

培田古民居除了它的建筑本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值得玩味外,认真考察它的附加物也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琳琅满目的楹联,除了书法铁划银钩非常耐看外,内容多是处世箴言极有品位。

且看:

“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不是勉励后人要不畏饥寒勤耕苦读么?

“世重博施轻财仗义;家承至德睦族敦亲”不是教育后人要乐善好施以和为贵么?

“希贤希圣希天此等地位岂肯让他人做去;立言立功立德这般事业还须自平日修来”,不是规劝后人要见贤思齐、加强修养么?

“积德润身如积玉,遗书教子胜遗金”,“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垄有田”不是告诫后人留下精神财富比留下物质财富更重要么?

“欲高门第须行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不是在倡导一种行善积德、课子读书的风气么?

可以说,这些联文,字字都体现了客家人的准则、客家人的追求。

培田人走出深山求得功名,带来家族显贵,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因为吴姓家族在历史发展中重视官商结合、重视财富积累、重视教育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相对严谨的家族体系、一个家族的理念,以此来保证家族的生存和发展。

在中国风水无处不在影响人们择居和建筑,在培田我们处处感受到博大精深的风水文化的光彩。

古村风水:

山水环抱景观秀

登高俯瞰,培田山村周山龙盘虎距,坐落在三面环山的一块狭长且又较为开阔平坦的地带上,冠若山、笔架山、武夷山南脉三道绿色屏障,自北向南,直落培田,如三龙环抱,抵挡了寒流霜害、夏秋台风的侵袭。

村外五个山头,又似五虎踞护,护佑着培田的一方安宁。

中间依着山型和地貌,有一条溪河呈外弧形,玉带般地蜿蜒穿过,把房屋和田野分开。

一条官道擦村而过,通往长汀、连城,培田就是古时官道上的一个驿站。

一条河源溪绕村而去,登高俯瞰,山村周山龙盘虎距,河源溪自北向南绕村而过。

村口村尾“圣旨”、“恩荣”两座跨街碑坊遗址仍可寻觅。

两条水圳穿行于村庄之间,如白练飘飞。

各座古居井然有序,熠熠生辉,可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

既供村边农田灌溉之用,又保村内生活所需。

村落南边水口处,古梅、香枫茂密掩映,似巨人把口,"保端避邪"。

培田就坐落于这块如画的风水宝地,不愧为人们称道的画里村庄,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山水环抱是人们择居的先决条件。

以培田村为例,前有笔架山,后有卧虎,左青龙,右白虎,门前还有五带环水。

这是客家人讲究的风水地理,以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地理条件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所以整个村子的房屋,几乎都是坐西向东(坐山多为坐辛或庚酉之间的界缝,向为甲卯)。

但客家人说水为财,于是有“三分厅堂七分门楼”的说法,以门楼的方位来切合门前来水的方位,意即财源滚滚而来。

处于这样好的风水格格局,培田人还不满足,在建筑物上费尽心思,注入风水的灵魂。

当我们步入村口的牌坊,在牌坊下面,看到以鹅卵石砌成的古钱图案,牌坊前一颗,牌坊后两颗,寓意少出多进,财源滚滚。

培田的古民居,不管豪宅还是小屋,其门口、天井、通道等大多有鹅卵石砌成的古钱图案,有镇邪扶正的意思,又为提醒族人商农并重。

村里的鹅卵石图案远不止古钱一种,这是一家院落天井中间的“万”字图案。

大夫第,取自《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所以又称继述堂。

她是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九厅十八井式建筑,历时11年建成,占地6900平方米,距今有l60年历史。

走进"大夫第",穿厅过井,是一进又一进的院落,一个又一个的天井、厅堂。

回廊曲径通幽、四通八达3花厅云墙饰以琉璃花格漏窗,旁边题诗作画、赋抒情对联。

天井中,鱼池翔鱼,花圃飘香,诗情画意,如歌如梦。

青砖封火墙高砌,各院落看似独立分隔,实又相互连接成一座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

其坚实牢固,安逸舒适。

嵌于墙内的窗户,用砖砌成"福"、"寿"、"喜"等各种繁体字形或各种图案,雅致美观,寓意美好……

大夫弟(巽山乾向兼丙戌,正厅大门为庚酉之间的界缝)前的古钱图案,里面暗含八卦图形,结合了江浙的建筑装饰特点。

这些卵石,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从铺设那一刻起,就一直在这里。

这座府弟,门堂低,道路高,暗指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整个村子,处处可见这种风水地理的玄机。

一处屋檐角上有一条悬鱼,里面太极图案,形似“勾心斗角”,勾心斗角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词,原指建筑结构紧密,客家人用此图案,取意大家族必须和建筑一般紧密团结。

不过后来勾心斗角一词异化了,与原意反而完全相反了。

官厅(坤山艮向兼申寅),前设月塘,与徽派建筑“四水归堂”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用意在于,一取水克火之意,二取“九厅十八井,井井水归塘”之缘,意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培田人以老祖宗的风水创意自豪,有人给古老的建筑以新鲜的内涵,说培田村有一个风水“生态链”,因为培田村的后山是只卧虎,村子左侧远方的是卧虎产的几只小虎,而村子对面的山梁形同母猪,山梁延伸出来的山脊被比喻成小猪,于是,母猪生小猪,小猪喂小虎,便形成了“生态链”,培田人受益于生态链的环境,今天成为旅游胜地,带来知名度的同时,为后人求得一个稳定的,可发展的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财源。

如果说街是村的骨髓,水就是村的血脉。

灵动的水赋予了培田古村落水样的灵性。

导游说村子处于玉带水环抱之中。

风水有句话:

“门前若有玉带水,高官必定容易起。

出人代代读书声,荣显富贵耀门闾。

”在风水中,“得水”是最重要的,“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葬书》上说,选择风水宝地,“得水”为第一,“藏风”算第二,“气”乘着风就会散掉,但遇到水却会藏聚起来。

培田有条河,既“得水”又能“藏风”,鱼与熊掌二者兼得。

《博山篇·论水》中也说,流水来势好,是“福气”,流水弯曲环抱,是“贵气”。

蒋平阶《水龙经》中说,如果流水有很多弯曲,怀抱来朝的话,必定是富贵的风水宝地。

漫步在培田曲折古街,只见巷道,互为连通,把错落的明清古建筑有机连为一体,"虽是人工,宛若天成"。

街道边有水圳相伴,穿街过巷,直通各户,这是古时自来水工程。

村中老人回忆,过去圳水清澈见底,村里人就靠屋旁流动的圳水作为生活用水,洗菜淘米。

村中还有一口口水塘、古井,见于房前屋后。

数百年前的建村者,极为讲究村落的理水。

每一座古建筑都布有暗沟,用来排泄家家户户的天井雨水、生活污水。

天井将民居屋面流下的雨水汇聚一处,顺沟而出,流人石砌水池,满足“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心理。

排水路径讲究宜暗藏,不宜显露;宜弯曲而去,不宜直泻而出,乃因“水为气之母,逆则聚而不散;水又属财,曲则留而不去也”。

有的民居还在厅堂下设有陶制暗水管,放养乌龟在管内爬动,起着排污清沟作用,别出心裁。

此外,培田古村落不少屋顶檐角,多以龙子、鱼的图案装饰,这里有五行相生相克之意。

客家民居,里面多为木材建筑,如何防火,成为最重要的考虑之一。

因此在装饰上,多以水性动物为图案,取其水克火之意。

 

培田之衰:

一半风水一半交通

大凡风水不做空,特别是住宅更是不做小空或大空,因为这是不乘生气之穴。

但是,我在培田发现不少大户人家的门楼立向做小空,如敦朴堂正厅大门坐辛酉之间的界缝,大门坐丁午之间的界缝。

但也有混杂坐向的,双灼堂门楼坐午山子向兼丁癸,正厅坐酉山卯向(丁酉与乙酉之间界缝)。

好在水口处于村落南边,各家门楼坐西向东,处于玉带水环抱之中,可收长生、临官、帝旺水,消峰也有六秀峰。

但是,这种不合法度的风水格局只是满足于一二代人的显贵,终究会因坐空而无法挽回家族的颓运。

由此看来,培田风水的格局败在明清地理师的无知。

不过一个地方的盛衰之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据说,培田的衰败始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初,当时的国民党为围剿我中央苏区,把公路从龙岩一直修到了赣南。

有了公路后,培田就不是龙岩、上杭和连城、长汀等地来往的必经之路了。

没有多少人来的培田失去了往日车水马龙的繁荣,商业自然会急剧萎缩。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培田,使得战争的火焰没有烧到这里,得以保全了古民居的完整。

所以,世上万事万物都有盛衰之变,好的风水格局有宏观风水大气,也有微观风水的暇疵。

不管如何,它们都是变量,随时代变化而变,由人事兴衰而起伏。

我观察培田风水觉得此处明堂不宽敞和不封闭。

不要小看明堂的风水作用。

《阳宅十论》“论宅外形”中说的:

“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富,最为切要。

”“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须用宽平势。

明堂须当容万马……或从山居或平原。

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

我们下午四点钟赶到培田,二个小时里,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培田古民居的一角,但也似乎从中领略到了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望着这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培田古民居,读着“敬祖不敬神”的客家古训,越发觉得“耕读为本”的客家思想,是造就一代代贤人名仕的座右铭,并且这些思想仍然影响着现在的客家人。

通过考察培田的古民居群落,吸吮着古朴的客家民俗民风,领略着灿烂的客家文化内涵,怎能不使我们从内心深处发出震撼呢!

我说赣县的白鹭和上饶的骛远也没如此保存完好和精美壮观的古民居建筑群。

此外,我是研究实践杨公风水者,对培田古人择居所具备的风水意识而敬佩不已,也带给我不少启迪。

人造房屋,房屋塑造人。

选择家居就得选择一个比较理想的住处。

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学问,而这些学问今日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毕竟,家居所选择的好与坏,对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天时、地利、人和”。

这三种因素是任何人都不可摆脱。

风水背后的文化价值就是实现“天人合一”,获得合法的“天命”。

说到底,风水术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最终实现人的世俗追求。

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都要被人充分利用,你不相信风水就是放弃可利用的环境因素。

岂不是对大自然资源的浪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