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答案+解析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中只含C、H、O的是
A.磷脂B.油脂C.腺苷D.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磷脂分子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在甘油三酯分子中,甘油的3个羟基都连着脂肪酸,而磷脂中的甘油只有2个羟基连着脂肪酸,另一个羟基则连着磷酸。
2、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两种基本结构单元构成。
3、腺苷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
【详解】A、磷脂由C、H、O、N、P元素组成,A错误;
B、油脂由C、H、O元素组成,B正确;
C、腺苷由C、H、O、N元素组成,C错误;
D、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B。
【点睛】明确腺苷和磷脂分子的结构组成,进而推测其元素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不属于臭氧减少导致的危害的是
A.南极冰盖开始融化B.农作物产量减少
C.人体免疫功能减退D.皮肤癌患者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详解】A、南极冰盖开始融化是地球温度升高引起的,A正确;
BCD、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这将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水产品损失,人体免疫功能减退,B、C、D均错误。
故选A。
【点睛】
了解臭氧层的作用及臭氧减少导致的危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结构中,不能合成ATP的是
A.线粒体基质B.叶绿体基粒
C.线粒体内膜D.叶绿体内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可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糖酵解。
糖酵解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在糖酵解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丙酮酸,释放氢和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分子,释放氢和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大量的ATP。
【详解】A、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可以将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少量的ATP,A错误;
B、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可以产生ATP,B错误;
C、线粒体内膜是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特殊的分子携带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C错误;
D、叶绿体内膜上没有ATP合成酶,不能合成ATP,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发生场所。
4.图的三个实验装置均给予左侧单侧光。
一段时间后,生长素浓度最低和最高的琼脂块分别是
A.a、bB.c、d
C.e、f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三种实验处理可知:
甲、乙图的胚芽鞘分别纵向插入了明胶片、云母片,将胚芽鞘和琼脂均分为两部分;丙图的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纵向插入了云母片,将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和琼脂均分为两部分。
【详解】甲装置中,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胚芽鞘尖端左侧的生长素通过明胶片向右侧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导致a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小于b琼脂块。
乙装置中,胚芽鞘中间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导致c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等于d琼脂块。
丙装置中,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导致e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小于f琼脂块。
由于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因此e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琼脂块,f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琼脂块。
本实验中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f>b>c=d>a>e。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5.下列属于HIV传播途径的是
A.拥抱和握手B.母乳喂养
C.昆虫叮咬D.同桌进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
HIV可通过性交在男女之间、同性恋者之间传播。
2、血液传播。
HIV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共用注射器针头而传播。
3、母婴传播。
感染了HIV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将病毒传给婴儿。
【详解】A、HIV不会通过一般的身体接触(如拥抱、握手)或空气途径(如打喷嚏、咳嗽)传播,A错误;
B、感染了HIV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将病毒传给婴儿,B正确;
CD、HIV不能经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食物或马桶座传播,C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6.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之间必然存在地理隔离
B.不经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C.种群基因库的变化必然导致新物种形成
D.种群是生物分类、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
(1)异地的物种形成: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2)同地的物种形成:
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详解】A、种群之间不一定会存在地理隔离,例如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的不同种群,A错误;
B、不经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四倍体西瓜,B正确;
C.种群基因库的变化一定会引起生物进化,若这种改变仅是量变,不会产生新物种,只有这种改变达到质变,才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B。
【点睛】理解生物进化、生殖隔离与物种形成的方式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孟德尔选用纯种紫花豌豆和纯种白花豌豆做亲本进行单因子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必须对紫花豌豆去雄,授以白花豌豆的花粉
B.去雄时将花瓣掰开,之后需在花朵外套纸袋
C.F1全部是紫花植株,紫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
D.F1植株不需去雄、套袋等处理,让其自然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详解】A、纯种紫花豌豆既可以作为父本,又可以作为母本。
当纯种紫花豌豆作为母本时,对紫花豌豆去雄,授以白花豌豆的花粉;当纯种紫花豌豆作为父本时,对白花豌豆去雄,授以紫花豌豆的花粉,A错误;
B、为了防止豌豆自花授粉,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应将花瓣掰开进行人工去雄。
为了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去雄后需在花朵外套上纸袋,B正确;
C、纯种紫花豌豆和纯种白花豌豆自交,F1全部是紫花植株,说明紫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C正确;
D、由于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F1植株不需去雄、套袋等处理,让其自然生长便可,D正确。
故选A。
【点睛】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对母本的处理包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等,还需要明确去雄应该在自花授粉前,再准确判断各选项便可。
8.下列关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溶胶中合成多种酶,有利于多种代谢活动在其中进行
B.细菌的质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C.胰岛B细胞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胰岛素
D.溶酶体贮存大量水解酶,利于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2、粗面内质网向内与细胞核膜相连,向外与质膜相连,是蛋白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
光面内质网的功能多种多样,例如参与糖原、类固醇、磷脂的合成,此外还有解毒作用。
3、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4、溶酶体的功能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详解】A、细胞溶胶含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而酶是在核糖体或细胞核中合成的,A错误;
B、蓝细菌的质膜上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高尔基体的分拣,转运到细胞外。
因此,胰岛B细胞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胰岛素,C正确;
D、酶体贮存60种以上的水解酶,利于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D正确。
故选A。
【点睛】熟记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B.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
C.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D.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外液亦称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详解】A、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在内环境,A错误;
B、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在内环境,B错误;
C、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中,不在内环境,C错误;
D、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
人体内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管道不属于内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尿道等,另外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
10.图为某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物无性染色体
B.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
C.1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D.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将染色体大致分为3种类型:
(1)两臂大致等长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2)一臂长,一臂短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4)着丝粒位于一端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2、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
【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生物可能无性染色体,也可能含有两条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A错误;
B、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B正确;
C、1号染色体一臂长,一臂短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C正确
D、由题图可知,该生物有两个染色体组,20条染色体。
因此,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和染色体的类型。
11.已知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
下列关于人体中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入细胞
B.睾酮可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
C.雌激素支持青春期的突发性快速增长
D.雌激素可促进卵巢中的卵子成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睾酮的主要功能:
(1)促进精子发生;
(2)促使全部附属生殖器官——导管、腺体和阴茎的生长,以利于发挥其成年后的功能;(3)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4)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
雌激素的主要功能:
(1)刺激女性外生殖器、阴道、子宫等附性器官的发育、成熟;
(2)与孕激素配合,保持正常月经周期;(3)刺激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4)促进卵巢中的卵子成熟和卵泡生长。
【详解】A、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脂质。
性激素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
B、睾酮可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B正确;
C、雌激素也支持青春期的突发性快速增长,使女孩在12~13岁时比男孩长得快得多,C正确;
D、当青春期雌激素浓度升高时,雌激素可促进卵巢中的卵子成熟,D正确。
故选A。
【点睛】注意:
并非所有激素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
12.下列关于胞吞、胞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能量B.需要载体蛋白
C.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是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胞吞:
大分子物质
囊泡→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
胞吐:
大分子物质
囊泡→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外
【详解】A、胞吐和胞吞都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胞吐和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与膜上的蛋白质识别并结合,B错误;
C、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正确;
D、主动转运是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D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胞吞和胞吐的特点,结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各个选项便可。
13.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B.遗传病患者的体内都含有致病基因
C.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D.适龄生育可减少先天愚型病的发生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
1、单基因遗传病: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糖原沉积病Ⅰ型等;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3)伴X隐性遗传病:
血友病、红绿色盲、蚕豆病等;(4)伴X显性遗传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5)伴Y遗传病:
睾丸发育不良、外耳道多毛症等。
2、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分裂症等。
3、染色体病:
21-三体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
【详解】A、先天性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A正确;
B、并非遗传病患者的体内都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染色体遗传病,B错误;
C、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均很低,C正确;
D、适龄生育可降低母亲所生子女患先天愚型病的概率,D正确。
故选B。
【点睛】理解遗传病的概念,明确染色体遗传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引起的,不存在致病基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人体肌肉细胞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均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消耗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厌氧呼吸产生的CO2是需氧呼吸的1/3
D.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少量ATP,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需氧呼吸可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糖酵解。
糖酵解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在糖酵解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丙酮酸,释放氢和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被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分子,释放氢和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最后形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大量的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30ATP
2、乳酸发酵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糖酵解。
第二阶段:
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总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2ATP
【详解】A、需氧呼吸第一阶段和厌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发生在细胞溶胶中,A正确;
B、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均是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正确;
C、人体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C错误;
D、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少量ATP,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条件、场所及产物等,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判断各个选项便可。
15.下列关于各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鉴定的实验,可用富含果糖的西瓜汁作为材料
B.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可用黑藻幼嫩小叶的叶肉细胞观察
C.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可用碘液检测蔗糖和淀粉的水解情况
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解离后即可用龙胆紫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红黄色沉淀。
2、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西瓜汁呈红色,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不能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A错误;
B、黑藻幼嫩小叶的叶肉细胞的液泡虽无色,但叶绿体呈绿色,使原生质呈绿色,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的现象。
因此,可用黑藻幼嫩小叶的叶肉细胞观察质壁分离,B正确;
C、淀粉遇碘显色,蔗糖遇碘不显色。
因此,碘液可检测淀粉是否水解,无法检测淀粉是否水解,C错误;
D、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为了防止解离过度,解离后需经过漂洗,才能用龙胆紫染液使染色体着色,D错误。
故选B。
【点睛】识记还原糖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探究酶的专一性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等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及其作用、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图是某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因为植物细胞没有③结构
B.秋水仙素会抑制②的形成而导致①的着丝粒不能分裂
C.③结构在分裂间期复制,前期分开
D.④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正在解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①是染色体,②是纺锤体,③是中心体,④是核膜。
【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细胞含有③中心体,含有中心体的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因此,不能用中心体的有无判断生物类型,A错误;
B、秋水仙素会抑制②纺锤体的形成而导致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体无关,B错误;
C、③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前期分开,并移向两极,C正确;
D、④是核膜,核膜由两层膜构成,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准确判断题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进而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结构
B.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有该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C.伞藻的帽、柄、足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A、叶绿体中的基粒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A错误;
B、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无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B错误;
C、伞藻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不存在细胞分化现象,伞藻的“帽”、“柄”和“足”只是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不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错误;
D、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凋亡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有: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壁、细胞核、液泡、染色体等。
1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群落
B.草原群落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
C.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
D.地球上现存的顶极群落将水远保持原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时间结构。
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苔原。
【详解】A、森林中的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
B、草原群落既有水平结构又有垂直结构,B错误;
C、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C正确;
D、顶级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外力干扰时,顶极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还会发生演替,D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生物群落的概念,以及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组均可以观察到有表面粗糙的菌落
B.S型菌的荚膜可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的破坏
C.只有D组有S型菌生成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多糖、脂质、蛋白质、DNA+DNA酶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均是只有R型菌。
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含有R型菌和S型菌。
【详解】A、A~E组均有R型菌,因此各组均可以观察到有表面粗糙的菌落,A正确;
B、S型菌的菌体外具有胶状的荚膜,可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B正确;
C、A~E组中只有D组有S型菌生成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
因此,R型菌能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20.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度、颜色相同的两个染色单体用铁丝扎起来,代表一条已复制的染色体
B.在纸上画MI时期的纺锤体和MII时期纺锤体要相互垂直
C.模拟3对同源染色体,仅需要2种颜色的橡皮泥
D.模拟后期I时,颜色相同的染色体必须移向同一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方法步骤:
1.用橡皮泥先制作2个蓝色和2个红色的染色单体,每个长5cm,粗细与铅笔相当;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2个蓝色和2个红色的染色单体,每个长8cm,粗细与铅笔相当。
2.把颜色和长短一样的两个染色单体并排放在一起,在两条长5cm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把它们扎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铁丝代表着丝粒。
用同样的方法做出其他3条已复制的染色体模型。
3.在大纸上画出一个足够大的纺锤体,使之能够容下你所制作的4条染色体。
让两条5cm长的染色体配对,让两条8cm长的染色体也配对,并放在赤道面上。
4.抓住着丝粒把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别拉向纺锤体相反的两极。
一旦染色体移到了两极,
减数的第一次分裂就算完成了。
5.在这张纸上再画两个纺锤体。
这两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且与第一个纺锤体垂直。
6.把每一极的染色体排列在新纺锤体的赤道板上。
解开每个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抓住每一个染色单体上原先“着丝粒”所在的位置,把染色单体拉向纺锤体的两极。
最后,在你所得到的每一条染色体的外围画一个圆圈,这就代表形成了新的细胞,共画4个圆圈。
【详解】A、把颜色和长短一样的两个染色单体并排放在一起,在两条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把它们扎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铁丝代表着丝粒,A正确;
B、在模拟MⅡ时期时,构建的两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且与第一个纺锤体垂直,B正确;
C、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染色体,可以表示来源不同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因此,模拟3对同源染色体,仅需要2种颜色的橡皮泥制成3种不同长度的染色体,C正确;
D.模拟后期I时,形态、长度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的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的步骤。
2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
C.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D.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