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3398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时,由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解。

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上述变化情况的是(横坐标表示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生成的Al(OH)3沉淀的质量)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AlCl3+3NaOH=Al(OH)3↓+3NaCl,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

3,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时,由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解。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

1;

故选:

B。

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m=2,则n=2或3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

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

x=43.2g

y=10.8g

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

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

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

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故选B。

3.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

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

故选B。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

故选D.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

5.用足量的CO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

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

7,故选C。

6.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

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H2SO4和FeS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金属氧化物优先于金属与酸反应,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FeO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故A错误;

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能判断黑色粉末中含有CuO,不能判断滤渣中是否有CuO,故B错误;

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硫酸铜,没有剩余的硫酸,如果硫酸的量不足,则滤渣中最多可以有Fe、FeO、CuO、C、Cu五种物质,故C错误;

D、C不与稀硫酸反应,如果原固体粉末中没有铁或氧化亚铁,那么铁丝表面就有红色固体析出,所以有气泡,说明一定有硫酸和硫酸亚铁,故D正确。

故选:

D。

7.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4:

13B.3:

10C.2:

7D.1: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则甲烷的质量为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甲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为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故选B。

8.分离

的固体混合物,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盐酸B.水、碳酸钠、盐酸

C.水、碳酸钾、硫酸D.水、碳酸钾、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银难溶于水,氯化钾、硝酸钙、盐酸易溶于水,可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分离出氯化银;但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均能溶于水,不能分离出氯化钾、硝酸钙、盐酸,引入新的杂质,错误;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的杂质,错误;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错误;D、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进行过滤,分离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9.下列溶液中无色,且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SO4NaClKNO3B.NaOHNaClNaNO3

C.Na2SO4KClZnCl2D.K2SO4AgNO3NaCl

【答案】C

【解析】

pH=1的溶液中有大量的H+,大量共存要求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形成无色溶液要求分析常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若为无色,符合题意

A、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故A错误.

B、NaOH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不能共存,所以错误

C、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离子均为无色,故C正确.

D、K2SO4AgNO3生成硫酸银沉淀,故D不正确

故选C

10.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

B.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

C.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

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

故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

故A,B.C.均错误。

D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O2(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D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杂质的要求是:

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正确;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故选B。

考点:

除杂质

12.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各组内四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间发生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判断物质间反应与转化关系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相符合的选项;丙与丁均能和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所以可判断它们是氧气与碳,推断结论是否正确可采用依据选项分析判断转化是否完成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A、甲是一氧化碳时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丁是碳,符合该转化过程;但当甲是二氧化碳,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丙是碳时,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该说法错误;

B、当乙是二氧化碳时,丁是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该转化也能完成,故说法错误;

C、当丙是碳时,乙是一氧化碳,丁是氧气,甲是二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丙是氧气时,乙是二氧化碳,丁是一氧化碳,甲是碳可完成该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丁是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无法与其它的两种物质反应,该转化无法完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不说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30g+100g)×100%<30%;

C.由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温度变化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会有较大的改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C。

14.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D.NaOH,HCl,Ba(NO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酸的通性可知:

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反应.由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可知,B是由硫酸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取的,且能与A、C反应,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CuSO4、Na2CO3均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B、KOH能与稀硫酸、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且硝酸能与K2CO3反应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且KOH、HNO3、K2CO3分别属于碱、酸、盐,故选项符合要求.

C、Ba(OH)2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但CuSO4不能与CuO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D、NaOH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Ba(NO3)2不能与HCl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与氧化物的判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采用带入验证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本题的捷径.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答案】C

【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pH变小,但由于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B.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剂的增加而减小;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剂减少,溶质析出,当水被完全反应,溶剂质量为零,溶质的质量也为零;D.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C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答案】A

【解析】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随固体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质量和。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二者的质量比为160:

152,而溶剂不变,所以反应中溶液质量减少;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

选A

17.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100%<30%,选D

18.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

A.<7B.>7C.=7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根据硫酸与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质量与碱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然后分析改用氢氧化钾,判断酸碱的过量,再分析反应后溶液的pH。

解:

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2×40

x   mg

解得x=

当改用m克的氢氧化钾,设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y,

则H2SO4+2KOH═K2SO4+2H2O

 98 2×56

 y   mg

解得y=

<x,

则酸过量,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故选A。

19.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CO和CO2

闻气味

B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加氯化钡溶液

C

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

加水

D

除去氧化铜中碳粉

加稀硫酸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一氧化碳和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D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20.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

【答案】A

【解析】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盐酸反应,在氢氧化钠未被反应完之前不会生成气体;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随水的加入,溶液的酸性变弱,但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C.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氧化钙和水反,使溶液中溶质因水减少而析出;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得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冷却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恢复到原温后得原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

HCl

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Ca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的Na2CO3溶液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生成的氯化钠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均正确的是

A.CuO固体[Cu2(OH)2CO3]——充分加热固体

B.K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

C.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

D.CO2(HCl气体)——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答案】A

【解析】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