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3113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十国”中位于北方的政权是

A.北汉

B.吴

C.后汉

D.楚

2.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其中“李杜”是指

A.李煜、杜甫

B.李白、杜如晦

C.李白、杜甫

D.李白、杜牧

3.“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A.修长城

B.开运河

C.建赵州桥

D.营东都

4.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

”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5.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6.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①隋炀帝的暴政

②开通大运河

③农民大起义

④部将的反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盛唐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新创的釉彩陶以青、绿、黄为主色调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内,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侨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C.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D.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9.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皇帝必须作用贤臣

B.皇帝必须善于纳谏

C.皇帝必须勤于政事

D.认识到君民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10.“他生前为子孙立下了三条规矩:

“一不许做官,二不许经商,三不许念佛信教,指望后辈安分守己潜心学问。

”他就是潍坊历史上名誉华夏的收藏大师()

A.郑板桥

B.赵明诚

C.陈介祺

D.赵秉忠

11.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2.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城或中国城,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

海外华人被称“唐人“的主要原因是()

A.那些华人是在唐朝时迁居到国外的

B.唐朝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

C.从唐朝开始,我国对外交流频繁,外车才开始接触中国人,了解中国

D.中国人是唐人的后代

1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意思是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

某班四位同学为评价武则天各自撰写了一句碑文,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

A.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C.严刑酷法,暴虐无道

D.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4.2013年4月,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一块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并有“帝崩于扬州”等文字。

它可以印证()

A.隋的统一

B.开皇之治

C.隋的灭亡

D.唐的建立

15.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6.归纳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民族融合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17.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

他选取的下列事件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金城公主入藏

18.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李渊

C.唐太宗

D.唐玄宗

19.《宋史·太祖本纪》记载: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

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玄武门事变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

20.我国饮茶,讲究品茶,重在意境,把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精神的享受。

你知道这一陶冶情操的饮茶习俗最早何时风靡全国的吗()

A.隋朝

B.唐朝

C.秦朝

D.汉朝

21.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22.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③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④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宋朝,一个繁华盛世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

以下关于宋朝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有

①宋太祖极力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徽商、晋商的出现

③当时的越窑和邢窑生产的青瓷、白瓷异常精致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

⑤金政权最终灭亡了南宋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4.评书“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

”讲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的故事。

故事中“黄袍加身”的主角赵匡胤就是后来的

A.宋真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辽太祖

25.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

二、综合题

26.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唐朝分别于哪一年建立?

隋朝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

(2)隋朝在谁的治理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唐朝先后形成哪两个治世局面?

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3)上述繁荣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7.材料:

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考试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中原王朝开放、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使唐朝出现了开放活泼的文化新气象。

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界,并受到外部世界的尊敬。

请回答:

(1)根据所述,唐朝先进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1分)

(2)完善此制度有的关键人物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3分)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3分)

(4)请说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2分)

(5)请说出唐朝时为发展民族关系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

(2分)

(6)请说出唐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的具体事迹。

(2分)

28.如下图,图说历史: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北端和南端的地名

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令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是谁?

大运河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3)大运河的开通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起了重大作用。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9.材料一 “……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

——《新唐书·方镇表序》

材料二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

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