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1128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docx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第三章施工及验收

第一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储运和保管

第3.1.1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一个大六角头螺栓、一个螺母和两个垫圈组成,使用组合应按表3.1.1规定。

扭剪型高强度连接副由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组成。

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在同批内配套使用。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合表3.1.1

螺栓

螺母

垫圈

10.9S

10H

HRC35-45

8.8S

8H

HRC35-45

第3.1.2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由制造厂按批配套供货,并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

第3.1.3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应轻装、轻卸,防止损伤螺纹。

第3.1.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按包装箱上注明的批号、规格分类保管,室内存放,堆放不宜过高,防止生锈和沾染脏物。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安装使用前严禁任意开箱。

第3.1.5条工地安装时,应按当天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需要使用的数量领取。

当天安装剩余的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乱扔、乱放。

在安装过程中,不得碰伤螺纹及沾染脏物,以防扭矩系数

发生变化。

第二节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制作

第3.2.1条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栓孔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制孔允许偏差表3.2.1

名称

直径及允许偏差(mm)

螺栓

直径

12

16

20

22

24

27

30

允许偏差

±0.43

±0.52

±0.84

螺栓孔

直径

13.5

17.5

22

(24)

26

(30)

33

允许偏差

+0.43

0

+0.52

0

+0.84

0

续表3.2.1

名称

直径及允许偏差(mm)

圆度(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

1.00

1.50

中心线倾斜度

应不大于板厚的3%,且单层板不得大于2.0mm,多层板迭组合不得大于3.0mm。

第3.2.2条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孔距允许偏差表3.2.2

项目

螺栓孔距(mm)

<500

500~1200

1200~3000

>3000

1

2

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

相邻两组端孔间

允许

偏差

±1.0

±1.2

±1.2

±1.5

+2.0

±3.0

注:

孔的分组规定

(1)在节点中连接板与一根杆件相连的所有连接孔划为一组。

(2)接头处的孔:

通用接头一半个拼接板上的孔为一组;阶梯接头一两接头之间的

孔为一组;

(3)在两相邻节点或接头间的连接孔为一组,但不包括

(1)、

(2)所指的孔。

(4)受弯构件翼缘上,每1m长度内的孔为一组。

第3.2.3条高强度螺栓的栓孔应采用钻孔成型,孔边应无飞边、毛刺。

第3.2.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板迭上所有螺栓孔,均应采用量规检查,其通过率为:

用比孔的公称直径小1.0mm的量规检查,每组至少应通过85%;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2~0.3mm的量规检查,应全部通过。

第3.2.5条按第3.2.4条检查时,凡量规不能通过的孔,必须经施工图编制单位同意后,方可扩钻或补焊后重新钻孔。

扩钻后的孔径不得大于原设计孔径2.0mm,补焊时,应用与母材力学性能相当的焊条补焊,严禁用钢块填塞。

每组孔中经补焊重新钻孔的数量不得超过20%。

处理后的孔应作出记录。

第3.2.6条加工后的构件,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钢板表面应平整、无焊接飞溅、无毛刺、无油污。

其表面处理方法应与设计图中所要求的一致。

第3.2.7条经处理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沾染脏物和油污。

严禁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上作任何标记。

第3.2.8条经处理后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

第3.3.1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进行以下检验:

一、运到工地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二、运到工地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紧固轴力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3)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第3.3.2条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

一、抗滑移系数检验应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由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分别进行,每批三组。

以单项工程每2000t为一制造批,不足2000t者视作一批,单项工程的构件摩擦面选用两种及

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则每种表面处理工艺均需检验。

二、抗滑移系数检验用的试件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同批制作、使用同一性能等级、同一直径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并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发运。

三、抗滑移系数试件宜采用图3.3.2所示型式,试件的连接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二章规定。

四、抗滑移系数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并测出其滑动荷载。

试验时,试件的轴线应与试验机夹具中心严格对中。

五、抗滑移系数μ按下式计算:

(3.3.2)

式中N——滑动荷载;

nf——传力摩擦面数,nf=2;

∑Pt——与试件滑动荷载一侧对应的高强度螺栓预拉力(或紧固轴力)之和。

Pt取值规定如下: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

Pt为实测值,此值应准确控制在0.95P~1.05P范围之内;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

先抽验5套(与试件组装螺栓同批)。

当5套螺栓的紧固轴力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符合表3.4.14规定时,即以该平均值做为Pt。

六、抗滑移系数检验的最小值必须等于或大于设计规定值。

当不符合上述规定时,构件摩擦面应重新处理。

处理后的构件摩擦面应按本节规定重新检验。

 

 

图3.3.2抗滑移系数试件

第四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安装

第3.4.1条高强度螺栓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l′+△l(3.4.1-1)

式中l′——连接板层总厚度;

△l——附加长度

△l=m+ns+3p(3.4.1-2)

m——高强度螺母公称厚度;

n——垫圈个数。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为1;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为2;

s——高强度垫圈公称厚度;

p——螺纹的螺距。

当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确定之后,△l也可由表3.4.1查得。

高强度螺栓附加长度表表3.4.1

螺栓直径(mm)

12

16

20

22

24

27

30

大六角高强度螺栓(mm)

25

30

35

40

45

50

55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mm)

25

30

35

40

第3.4.2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如采用生锈处理方法时,安装前应以细钢丝刷除去摩擦面上的浮锈。

第3.4.3条对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装偏差等产生的接触面间隙,应按表3.4.3规定进行处理。

接触面间隙处理表3.4.3

项目

示意图

处理方法

1

t<1.0mm时不予处理

2

 

t=1.0~3.0mm时将厚板一侧磨成1:

10的缓

坡,使间隙小于1.0mm

3

t>3.0mm时加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3mm,

最多不超过三层,垫板材质和摩擦面处理

方法应与构件相同

第3.4.4条高强度螺栓连接安装时,在每个节点上应穿入的临时螺栓和冲钉数量,由安装时可能承担的荷载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得少于安装总数的1/3;

二、不得少于两个临时螺栓;

三、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的30%。

第3.4.5条不得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以防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

第3.4.6条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

对于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朝向螺栓头。

第3.4.7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严禁强行穿入螺栓(如用锤敲打)。

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应用铰刀进行修整,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

修孔时,为了防止铁屑落入板迭缝中,铰孔前应将四周螺栓全部拧紧,使板迭密贴后再进行。

严禁气割扩孔。

第3.4.8条安装高强度螺栓时,构件的摩擦面应保持干燥,不得在雨中作业。

第3.4.9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每批复验5套。

5套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在0.110~0.150范围之内,其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0.010。

第3.4.10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施工扭矩可由下式计算确定:

Tc=k·Pc·d(3.4.10)

式中Tc——施工扭矩;(N·m);

k一一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该值由第3.4.9条测得;

Pc——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kN),见表3.4.1O;

d——高强度螺栓螺杆直径(mm)。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kN)表3.4.10

螺栓性能等级

螺栓公称直径(mm)

M12

M16

M20

(M22)

M24

(M27)

M30

8.8S

45

75

120

150

170

225

275

10.9S

60

110

170

210

250

320

390

第3.4.11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所用的扭矩扳手,班前必须校正,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5%,合格后方准使用。

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3%。

第3.4.12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为初拧、终拧。

对于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

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

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按第3.4.10条规定的施工扭矩值进行终拧。

终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另一种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

第3.4.13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拧紧时,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

第3.4.14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前,应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紧固轴力,每批复验5套。

5套紧固轴力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应符合表3.4.14的规定。

扫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轴力(kN)表3.4.14

螺栓直径d(mm)

16

20

(22)

24

每批紧固轴力的平均值

公称

109

170

211

245

最大

120

186

231

270

最小

99

154

191

222

紧固轴力变异系数

<10%

第3.4.15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为初拧、终拧。

对于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

初拧扭矩值为0.13×Pc×d的50%左右,可参照表3.4.15选用。

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值。

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应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直至拧掉螺栓尾部梅花头。

对于个别不能用专用扳手进行终拧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可按本节

第3.4.1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终拧(扭矩系数取0.13)。

初拧扭矩值表3.4.15

螺栓直径d(mm)

16

20

(22)

24

初拧扭矩(N··m)

115

120

300

390

第3.4.16条高强度螺栓在初拧、复拧和终拧时,连接处的螺栓应按一定顺序施拧,一般应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第3.4.17条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同一天完成。

第五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

第3.5.1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

一、用小锤(0.3kg)敲击法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普查,以防漏拧。

二、对每个节点螺栓数的10%,但不少于一个进行扭矩检查。

检查时先在螺杆端面和螺母上画一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约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拧紧,使两线重合,测得此时的扭矩应在0.9Tch~1.1Tch范围内。

Tch按下式计算:

Tch=k×P×d。

(3.5.1)

式中Tch——检查扭矩(N·m);

P——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kN)。

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应再扩大检查10%,如仍有不合格者,则整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应重新拧紧。

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以后、24h之前完成。

第3.5.2条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应有下列原始检查验收记录: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复验数据、抗滑移系数试验数据、初拧扭矩、终拧扭矩、扭矩扳手检查数据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等。

第3.5.3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终拧检查,以目测尾部梅花头拧断为合格。

对于不能用专用扳手拧紧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应按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方法办理。

第3.5.4条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应有下列原始检查验收记录: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复验数据、抗滑移系数试验数据、初拧扭矩、扭矩扳手检查数据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等。

第六节油漆

第3.6.1条对于露天使用或接触腐蚀性气体的钢结构,在高强度螺栓拧紧检查验收合格后,连接处板缝应及时用腻子封闭。

第3.6.2条经检查合格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应按设计要求涂漆防锈。

 

附录一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表1.1

量的名称

非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

0.101972kgf

1kgf

1N

9.80665N

力矩

0.101972kgf·m

1kgf·m

1N·m

9.80665N·m

强度、应力

10.1972kgf/cm2

1kgf/cm2

1N/mm2

0.0980665N/mm2

注:

1N/mm2=1MPa。

 

附录二本规程用词说明

一、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