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512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回顾拓展四教案doc12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四、引导品读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给“绿”换词,体会诗人遣词的奇妙。

4、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5、角色替换,自由吟咏。

背诵诗文。

五、熟读成诵

1、反复朗读这首诗。

2、背诵这首诗。

附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只隔 又绿  照我还

 

教学反思:

 

5、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秋思》。

2、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1、引导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2、学生进行归纳:

(1)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

反复朗读、对照注释、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

三、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秋思》

四、汇报自学情况

1、你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

2、全诗的重点在哪个词语?

为什么这么说?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

5、指名朗读诗,大家评议。

五、全班读、诵这首诗

1、自由朗读这首诗。

2、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全班一起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秋思

秋风——家书——恐——开封

教学反思:

 

5、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

2、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与《泊船瓜洲》《秋思》比较,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音乐情境

2、总结学诗方法,明确学词方法:

解题→解词→理句→体情

二、整体感知,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词

1、朗读、正音。

2、书写难字:

榆、畔、帐、聒、园、此。

三、运用归纳的学习方法自读自学,理句连意,说说全词大意。

四、体会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解决词中难点、疑点。

2、以词眼“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为核心,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夜深千帐灯”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反复朗读这首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回读古诗词三首,比较其中心、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

1、回顾本课三首古诗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再读这三首古诗词,体会它们的不同。

板书设计:

山  水  帐  灯

长相思

风  雪 乡心

 

 

教学反思:

 

6、梅花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五个事例,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五个事例,概括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梅花图,放《中国心》歌曲录音,激情引入新课。

2、学生齐读课题,就课题提问。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的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交流朗读有困难的词语或句子,全班再读这些词句。

三、默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回忆的部分。

2、思考: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五件事: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3、全班交流,归纳课文围绕美化写的五件事:

读思乡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流泪、赠送墨梅图、赠送血梅手绢。

 四、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

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

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五、作业

用连结事例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6、梅花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第13自然段和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

2、理解、体会华侨老人爱梅花更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二、研读第3自然段

1、默读这个自然段。

2、画出表现外祖父珍爱墨梅图的句子,用批注的方式写写自己的理解。

3、指名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三、研读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个自然段。

2、勾画外祖父爱梅花原因的句子,批注思考:

(1)梅花有什么品格?

(2)中国人有什么品格?

(3)梅花与中国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这个自然段。

5、全班齐读这个自然段。

四、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1、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2、外祖父为什么三次落泪?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讨论开头、结尾写法特点

1、交流讨论: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2、教师归纳总结,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六、再次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七、作业:

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

读思乡诗词落泪

梅花魂       珍爱墨梅图

(坚强不屈的精神) 不能回国哭泣

送墨梅图

送血梅手绢

 教学反思:

 

7*桂花雨(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写作思路。

2、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读课题,就课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爱桂花——送桂花——摇桂花——收桂花──赏桂花——带桂花

三、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及表达特点。

1、思考:

作者为什么爱桂花?

2、研读作者爱桂花香的语句。

抓住课文三处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用词(“浸”字)以及用景用物等表达方式抒情的特点。

3、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点。

(1)抱摇喊    桂花雨——怀念童年、思恋家乡

(2)仿说句子

4、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及作者表达方式的特点。

四、回读全文,研讨写法特点

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

五、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怀念故乡的感情。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摇花乐

 

 教学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事、景、物表达思想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得正确、流利。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分段,说说每部分特点。

流水:

美丽自然

小桥:

人家:

优闲恬淡

3、指导朗读,读出江南水乡“美丽、自然、优闲、恬淡”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领悟全文用人、事、景、物表达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段落,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读出喜爱的感情。

四、体会作者的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教师总结归纳。

六、布置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

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流水:

美丽、自然

小桥:

人家:

悠闲、恬淡

 

 教学反思:

 

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 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盘点本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需要记住的词语。

2、积累一些古代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部分

1、自由读读“读读写写”部分。

2、全班齐读这个部分。

3、分组朗读这一部分。

4、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可以怎样记住它。

5、自由读读“读读记记”部分。

6、开火车读这一部分。

7、分组读这一部分。

8、全班齐读这一部分。

二、“日积月累”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这些诗句。

2、说说这些诗句的特点。

3、自由组合读读这些名句。

4、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5、补充说说了解到的其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6、齐读这些诗句。

三、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反思:

 

习作:

二十年后回故乡 (一、二课时 )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适当运用本组学习的方法,写一篇描写二十年后的故乡的习作。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在习作中适当运用本组学习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适当运用本组学习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结合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谈话激情导入。

二、开启思路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家乡的情况。

2、指名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

3、指名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家乡的变化。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家乡环境的变化

(2)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3)家乡人民的变化

5、小组交流:

你希望未来的二十年家乡有什么变化?

6、全班交流。

三、写作指导

1、同桌交流: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2、指名汇报。

3、教师指导(主要围绕怎样运用本组学习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进行指导)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互相交流习作,互相欣赏,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二十年后回故乡

环境的变化

人民生活的变化

人民的变化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 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进行学习的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

2、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回顾本组课文的学习

1、本组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

哪些课文给你的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举例说说。

3、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小组交流课外的学习

围绕本组的学习专题你在课外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

四、教师总结

学习课文,除了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应该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的,是通过哪些景、事、物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这样文章才能够更真实、更感人。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泊船瓜洲:

明月

秋思:

写信

长相思:

风雪

梅花魂:

梅花

桂花雨:

桂花香、摇花乐

小桥流水人家:

故乡的风景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策划一次活动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本组学习的课文,总结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

2、激情谈话导入。

二、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

1、学生阅读导学部分。

2、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

三、进行口语交际

1、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浓浓的乡情。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3、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组列出节目表。

4、在全班展示节目表,大家共同评议、修改。

四、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主题:

浓浓的乡情

活动形式:

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画展、课本剧等

活动内容:

(节目表)

 

教学反思:

 

趣味语文 (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从而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从而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激情导入。

二、学生读故事

1、学生阅读故事。

2、同桌之间互相复述故事。

3、交流:

为什么用“敲”字好?

好在哪里?

4、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哪里有趣。

三、课文迁移

交流:

你还读过哪些类似的故事?

能跟大家说说吗?

四、总结归纳

1、从这些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领悟到汉字的意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板书设计:

推敲

推——敲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9、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激趣导入

2、介绍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与小伙伴一起再读课文,力求读通顺。

三、理清写作思路。

1、默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小标题

2、指导归纳主要内容.

3、按鲸的“特点→进化→种类→习性”把课文分成四段。

4、用连接段意的方法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重点理解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1、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

2、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字句进行说明。

3、指名说说。

4、用自己的话分三个方面说清楚为什么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

五、完成练习

自读4—6自然段,填表

习性

特点

说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教学反思:

 

9、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学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第一段,理解鲸的特点,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1、自由读读第一段。

2、说说鲸有什么特点。

3、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鲸的大的?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

 

(1)第一、二句:

“…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三、四句:

“…十六万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五句:

“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4、指导读出感情:

我们应该怎样读出鲸的大?

三、指导迁移学习4——7自然段,自读自悟鲸的生活习性,勾画批注说明方法,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四、课外拓展,交流资料,仿说仿写《鲸的自述》。

1、出示鲸的图片,请学生为图片题名。

2、交流“鲸”的课外资料。

3、谈谈自己对鲸的感受。

五、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特别大

是哺乳动物

分类

鲸   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特点

 

 

 教学反思:

 

10*松鼠  (一课时)                     

1、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3、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鲸》,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找出文中中心句,并从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语,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特点。

三、自学课文,体会松鼠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体系松鼠特点的句子,做好批注。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评议。

四、对照异同,探究写法

1、与《鲸》比较,完成下表。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语言

介绍形体特点,生活习惯。

 

简单朴实准确

松鼠

介绍外貌、性格、行为

 

 

2、交流:

这两篇课文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漂亮

松鼠   乖巧

                               驯良

 

 

 教学反思:

 

11、新型玻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提到的几种玻璃,并用不同的线画出写它们的特点和作用的句子。

3、学生互相交流,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充分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

(上台写出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

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四、拓展延伸

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

为什么?

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

(练习句式:

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3、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一句话。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11、新型玻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

你们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把5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清楚的。

2、互相交流:

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向我们介绍这5种玻璃?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例句来说说吗?

3、仔细阅读课文前5个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这5种玻璃的。

4、交流汇报,教师归纳:

先介绍特点,再介绍作用。

5、交流:

课文中有哪些句子你喜欢?

为什么?

三、展示、推销

1、教师创设情境:

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或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

要求:

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

自行准备。

3、汇报推销,师生点评。

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推销员、最佳推销词。

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

种类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变色玻璃

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

“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噪音强度减弱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教学反思:

 

12*假如没有灰尘   (一课时)            

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