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166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docx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

编号

2015071409

研究类型

应用研究

分类号

J93

学士学位论文

Bachelor’sThesis

论文题目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

作者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美术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

导师及职称

论文答辩时间

2015年5月14日

 

学士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中文题目:

浅析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

外文题目:

Ananalysisofthetechniquesofligtinginthemicrofilms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专业

美术学院广告设计

学生班级

1114

学 生 承 诺

我承诺在学士学位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本人学士学位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情况。

如有违规行为,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承诺

我承诺在指导学生学士学位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经过本人核查,该生学士学位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该生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现象。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论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电影迅速崛起,很快被大众所认可。

而在微电影拍摄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灯光布置。

光,可以无声的打动我们的灵魂。

微电影中的光能讲述,能够传情达意,能够营造出故事氛围,剧情氛围,心理氛围,还能刻画人物。

本文主要分析灯光在微电影中的作用,以及常用的灯光布置手法。

从理论,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微电影中的灯光运用,也借鉴了近年许多专家对微电影灯光布置的研究成果,书刊做辅助说明。

这些文献对本文的讨论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微电影;灯光;灯光作用;布光手法

中图分类号:

J93

Ananalysisofthetechniquesofligtinginthemicrofilms

TanZhen(Tutor:

ZhuLlingyu)

(CollegeofMaterialScience,HubeiNormalUniversity,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therapidriseofmicro-filmhasthepublicrecognition.However,thedispositionoflightsisofgreatimportanceduringthefilmingshooting.lightcantouchoursouls.Thelightinthemicrofilmscanbedescribed,createdtheatmosphereofthestories,plotsandpsychology,aswellasportrayingthecharacters.

Thisthesisfocusesontheeffectsofthelightinthemicrofilmsandthecommonusageofthedispositionoflights.Itresearchesandanalyzestheusagefolightsinthemicrofilmsfromthepointviewboththeoryandpractice.Attheasmetime,itleamsfrommanyscholarsresearchachievementsandrelatedbooksofthedispositionoflightsinthemicrofilmswhichhaveanimportanteffectonthisthesis.

Keywords:

micro-film;lights;Techniquesoflighting;Functionoflighting

浅论灯光在微电影拍摄中的运用手法Ξ

谭振(导师:

朱玲玉)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一、前言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微电影的崛起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微电影成为一种潮流。

在微电影的拍摄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场景灯光的布置。

在影视制作中,灯光的运用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通过灯光技术的运用和制作,来提高微电影的视觉效果,从而让观众更好的接受这部作品。

光,可以无声的打动我们的灵魂。

微电影中的光能讲述,能够传情达意,能够营造出故事氛围,剧情氛围,心理氛围,还能刻画人物。

模拟自然光,强调出生活质感;造型光,美化外形,塑造立体感;光影搭配,影响观众的心理。

二、影视制作当中灯光的重要地位

(一)影视制作中灯光的重要地位

灯光主要用于营造影视剧作的基础氛围,也能更好的突出人物,光对人物形象整体性的塑造,不仅仅是在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下进行,还在于他与所处背景关系的整体感觉,这是因为在影视中人物总是活动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中,灯光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处理人物与他所处的空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的结果是人物被“突出”了还是被“淹没”了。

[1]这种人物的“突出”或者“淹没”的视觉效果都与灯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影视剧作中人物的造型美,也可以通过灯光来达成。

影视剧作的基础色调决定了整个影片的感情基调,如:

影片中的整体色调偏暖,偏黄色或者红色,那么整个影片则是较为轻松诙谐的剧情,若影片中的整体色调偏冷,黑白或者蓝色,那么会让人有种压抑恐怖的感觉。

而整个影片的色彩倾向则是通过灯光来控制的。

所以,为了提升微电影的满意度,更好的引导观众的情绪,并且引起广大受众的心理共鸣,制作者往往通过对灯光的转换、运用和调节来达到这一效果。

因此,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作品与灯光的运用和转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灯光在微电影中的作用

(一)灯光的物体造型作用

人物或者物体的造型主要是受其自身的原本形状的影响,但是在灯光的辅助和影射下,也能使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所以,在影视作品中常用灯光来弥补原本事物在外观审美上的不足。

例如,微电影中的球形物体,为了制造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不同位置的灯光布置即可完成。

将灯光放在与摄像机相对的方向,物体放在灯光和摄像机的中间时,物体就会变成一个黑洞,而物体的四周就会呈现出明亮的轮廓。

这是最基础的光线运用,在微电影实际拍摄中,往往采用三种主要光线,分别是主光、辅光、以及背景光。

主光是微电影制作中的塑性光,即人物的造型主要是靠它来表现;辅光是微电影制作中的细节光,即人物的细节是靠它来表现;背景光是微电影拍摄中的层次光,即画面的层次感靠它来表现。

一般情况下主光位置是在被拍摄主体的侧前方略微高于被拍摄主体,也要考虑到人物性格,剧情发展和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等不同的情况。

有些微电影制作时需要特殊的灯光布置,如平面光、俯角光、和顶光。

这三种不同的灯光布置,人物的造型会有很大区别,平面光就是不同于自然光源的上部亮下部暗的光线成像,而是水平于被拍摄主体,这样就会产生平面效果。

俯角光就是模拟自然光源,是我们熟悉的状态,上亮下暗,很好的显示出被拍摄主体的立体感,让观众的眼睛很舒服。

顶光是一种有丑化效果的灯位,它是让光源从被拍摄主体的头顶向下照射,这时被拍摄主体的眼睛会变成一个黑洞,整个人物造型会变成一个骷髅的效果。

(二)灯光的强调作用

在微电影拍摄中,我们能通过灯光来突出微电影里重要背景和人物,这种手段我们称之为灯光的强调作用。

由以下两种手法来完成。

聚集灯光焦点,直接突出主要表现对象。

这是在微电影制作中很常用的一种布光手法,主光和辅光聚集在被拍摄主体上,而背景灯则是全部做暗化处理,这样观众在观看微电影时,就能迅速的从黑暗的背景中注意到微电影所要表现突出的主体对象,这就是灯光的强调作用。

在微电影拍摄中,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在众多事物中突出重点。

然而,聚焦灯光焦点的方法会显得太过死板和明显,为了微电影表达的更加自然,我们一般会采取另外一种布光方式,加重核心人的灯光感受度,所谓灯光感受度就是在主体的明度和亮度上加以提升,即在同等被拍摄事物群体中加重核心人物的明度和亮度。

从而区别开主体和群体。

这样观众就能轻易的选对影片想表达的对象

(三)灯光对观众情绪的作用

在微电影中灯光能很好的调动观众的情绪和影响观众。

正常情况下,电影的背景较为暗淡、凄苦,则会用冷色调的灯光。

而暖色调的灯光则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快乐,祥和的气氛。

1、灯光影调与情绪强度的关系

灯光影调与情绪强度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影像的明暗反差来表现的。

影像的影调反差小,就是影像的影调软,表现的情绪强度也相对较低,观众看起来较为舒适。

反之,则影像影调硬,影调反差大,表现的情绪强度也相对较高。

影调软硬和情绪强度的对应关系应该是:

软调,低强度情绪,表现出舒缓,松弛,温和,缠绵,悠扬,轻松等。

硬调,高强度情绪,表现出激烈,恐怖,庄重,严肃,紧张,不安等。

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间调,它的亮度反差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肉眼所见的情况基本一致。

所以,它表现的情绪强度是正常、客观、平和的。

例如,江稚仑的作品《隐龙湾》(又名隐龙公馆),这是一部商业微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商业大亨的爱国,以及个人魅力。

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突显住宅的品味。

在这部作品中,整个影片都是硬影调,反差很大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一种庄重严肃的影片基调。

微电影开篇用硬影调,刻画出一位稳重,成熟,神秘的成功人士(如图一)。

由于影调反差大,观众看不清楚主人公的样子,埋下伏笔,从而让观众的注意力一直在影片上。

最终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隐龙公馆上。

2、灯光影调与情绪类别的关系。

有科学调查表明,人的眼睛接受的光线,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通常,相对暗淡的光线会抑制观众的心理情感,表现群众的悲伤,抑郁的情绪;而高强度的光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提高观众的热情,能表现一个放松和快乐的心境。

灯光影调对情绪类别的作用,可以用两个主要的途径来实现,第一是单一物体的明暗对面,第二是整体画面与局部的灯光明暗对比。

所以,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往往是通过灯光形式的变化来渲染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不会直接用人物语言来表现,这样观众会很自然的被带入剧情,且不会有

生硬感。

例如,江稚仑导演的作品《逆时·恒美》,这是一部校园爱情微电影。

在这部作品中,光线的对比较弱,整体色调偏暖。

给观众带来轻松,幸福的感受(如图二)。

在开篇,女主人相亲遇到各种奇葩,这段场景里,灯光较为明

图二

亮,很好的渲染了一种诙谐轻松的氛围。

(四)光线的象征作用

在微电影作品中光线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一般情况下光明是象征着希望、未来、美好的,如曙光即是美好生命的标志象征;而黑暗就刚刚相反,象征着邪恶、恐惧、不安。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在微电影的制作时,需要突出一个男性的刚毅性格,也会用较为暗的灯光,光比较高。

这样能更好刻画人物线条,反应出男性的刚毅。

例如,2011年的公益微电影《希望树》,该作品通篇色调为暖色黄色调,就象征着希望,美好。

表达出作者希望那个地方能更好。

同时,在微电影的三分二十秒出现日出场景,也寓意着这个落后穷破的地方,会越来越好。

在《希望树》这部微电影中,几乎全篇都采用高光比,来突出这群孩子,以及老师的坚毅的性格。

(如图三)

四、灯光在微电影中的应用

(一)灯光在微电影中的几种分类

(1)正面光:

就是顺光。

是与摄像机在相同方向照明被拍摄主体的光线。

(2)侧面光:

就是侧光。

从被拍摄主体左边或者右边正侧面照射来的光线。

侧面光反差强烈,黑的太黑,白的太白。

一般需要辅光或者反光板来对阴影部分进行补光。

靠后45度角的侧面射来的光叫侧逆光;光线从被拍摄主体左边或者右边靠前45度角的侧面射来的光叫前侧光。

这种布光会使被拍摄主体的纹理和质感表现细腻。

(3)顶光:

顶光就是从被拍摄主体的正上方向下照射,这样布灯会产生厚重的阴影。

(4)背光:

就是逆光也叫轮廓光。

背光是从被拍摄主体的背后照射过来,与摄像机相对。

这样布灯会使被拍摄主体的轮廓十分清晰

(5)底光:

底光是从被拍摄主体的下方向上方照射,这种布光方式会让人物产生骷髅的效果。

(二)微电影拍摄中常用的布灯手法

明暗对比法:

明暗对比的布光手法就是通过控制色调的层次、色调的区分、阴影的结构和各个平面的亮度,使画面的层次感明显,以此来表现立体感。

由于这种布光方式在微电影中十分常用,层次十分鲜明,会使受众感受到,这是刻意营造的效果。

这种布光手法具体要看被拍摄主题,和拍摄场景。

假定被拍摄主题为男性,场景在室内,窗户前。

那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自然光源,从窗户射入的光为背景光,亮度较高的话,这时人物为逆光,在摄像机里人物就只有一个轮廓。

我们可以在人物的侧面左边或者右边的四十五度处放置一盏辅灯,把人物的侧面细节从暗面提亮。

但这盏辅灯不可太亮,略微提亮便可。

然后在人物的正面加一盏主灯,一般是在辅灯的另外一边,主灯亮度不得高过窗外光源的亮度,这样即可提亮人物的面部,同时与辅灯照亮的部位形成一个层次对比。

然后加上顶光,眼神光。

具体化人物细节。

层次更加鲜明。

剪影法:

剪影法就是完全逆光的拍摄,这种拍摄手法使得画面黑白分明,它侧重于主体的轮廓,使画面极具装饰效果,但是被拍摄主体的表面、颜色、影调等完全被淹没。

(如图四)这种布光手法在微电影中是很常见的,人物在屏幕上只能显示出一个轮廓,没有任何细节。

无论是室内拍摄还是室外拍摄都很容易达成。

在室外只需要人物处于逆光状态下拍摄即可。

在室内则是一盏灯光放在与摄像机相对的方向照明被拍摄主体即可。

平光法:

这种布光手不注重被拍摄主体的立体感,光线与摄像机平行,并从同一方向照明被拍摄主体。

平光营造出的是一种平淡的二度空间的效果,主要表现的是被拍摄主体的图案和表面细节,几乎没有阴影。

这种手法在新闻访谈节目中最常使用,微电影拍摄中运用的较少。

平光法的布灯方法是,一盏主灯在摄像机位置照明被拍摄主体,另一盏辅助灯在被拍摄主体的左右侧面45度照明,让被拍摄主体有些许明暗对比,然后在两盏平光灯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盏背景灯和一盏顶灯。

这两盏灯的作用是,背景灯能让人物与背景区别开,顶灯能让人物轮廓和细节更加清晰。

五、微电影中灯光造型分析

(一)光比的控制与造型的原则

在造型中,辅光不能高于轮廓光,是光比造型的基本原则。

在微电影中,辅光与轮廓光的光比一般为1:

2。

而灯光的强度跟灯具的大小、形状、强度、和与被拍摄主体的距离有关。

如果主光与辅光的大小、形状、强度一样,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灯具与被拍摄主体的距离,来产生不同的光比。

不同的光比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差,不同性格的人物也需要通过反差来体现,不同的性别、年龄都需要不同的光比来表现。

例如,老人和阳刚的男人,我们就应该用高光比,大反差来体现男性的刚毅或者年迈。

女人和小孩,则相反,需要用低光比,小反差来体现女性的柔美和小孩的稚嫩。

(二)户外照明与室内照明

微电影的布光大致分为两大类,内景布光和外景布光。

而在这两大类中又分别分为日景布光和夜景布光。

室内布光的日景布光原则上是按照,主光、背景光、辅助光的光比为3:

2:

1的比例布光,然后按照现场实际影像来作调整;外景布光的日景布光一般是利用自然光线,在拍摄中常用“借位”和“借光”的技巧。

“借光”就是把演员放在理想的表演光区里。

“借位”则是把人物先放在理想光区中,然后挑选适中的“背景光”与“人物光”取得平衡。

在室内夜景和室外夜景的拍摄中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人物光”与“背景光”和“一次光”与“次生光”的反差很大。

所以,在夜晚的微电影拍摄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主灯的位置,由于拍摄环境为夜景,所以主灯的亮度要首先考虑,它的亮度不能过高,否则无法营造夜晚的环境。

其次要考虑夜景的“次生光”,所谓“次生光”就是在夜晚照明时会有其他环境,如人物、背景等反射的光线就是“次生光”。

“次生光”不能盖过其他光线,否则画面会显得驳杂。

最后考虑的是背景光,它的亮度要介于主光与“次生光”之间,暗于主光,亮于“次生光”。

(三)照明中的变化

由照明营造的情调很大程度上是由光比来建立的,主光与整套照明系统中其他灯光,如背景灯、轮廓灯或辅助灯之间的光比更加主观。

它部分取决于多少光照亮主体,或背景将反射多少光,也取决于你准备营造的气氛。

在微电影的拍摄中高主光照明倾向于比较轻松的主题,如喜剧片、音乐片、浪漫的爱情片。

情节片、恐怖片、惊悚片这类微电影中一些东西的好或者坏都是用影子来表现,习惯上用低主光照明。

另外照明带来的变化还表现在灯光照射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和光线的性质。

光线在不同角度照射,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如上文所说,底光会照射出骷髅的效果,使人变得邪恶。

而平光则会让人失去立体感,等等。

综上所述,照明中的变化是很大的,灯光师需要考虑很多方面。

首先是光比,微电影需要营造什么样的画面情调,光比高或者光比低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情调。

其次是光线照射的方向与角度,不同的方向与角度照射的光线,对人物的造型有决定性的影响。

再次是光线的颜色,冷色调的主灯照明与暖色调的主灯照明营造出的画面也完全不同。

暖色调的灯光照明能营造出温暖,欢快的画面,而冷色调的灯光照明营造出的是压抑神秘的画面。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的微电影拍摄中,灯光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一部微电影成功的基础,同时也是影片的灵魂,灯光赋予微电影生命。

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可以通过灯光的变化来讲述一个故事,感染观众的情绪,体现主人性格等等。

灯光使得影片的人物性格鲜明,也让影片的氛围更加明显,让观众更好的融入整个影片情节之中,从而引起观众共鸣。

灯光在微电影中的运用是多变的,不同的剧情,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人物性格,都需要不同的灯光来完美诠释他们。

灯光在微电影中用法多样,本文仅仅陈述部分基础灯光用法,在实际微电影拍摄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灯光。

 

参考文献

[1][美]琳恩·格劳丝.拉雷·沃德.影视艺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日]下牧建春.一个微电影的诞生[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赵智.彭文忠.影像解读[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4]王伟国.电视剧摄影艺术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严前海.电视剧艺术形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林恩·格罗斯.拉里·沃德.电影和电视剧制作.[M]华夏出版社.2000

[7]刘永泗.影视光线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8]李兴国.电视照明[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9]张敬邦.现代电视新闻节目的照明技术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10][美]丹尼斯.谢弗.光影大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