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0142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东移

C.不断南移D.不断西移

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两个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D.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

第2题,图示时期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说明图示时期气候变冷,现代全球气候变暖,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不同,A错。

现代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全球陆地面积减少,B错。

该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变冷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位置应该南移,C错。

该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变冷雪线不断降低,现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则雪线趋向升高,D正确。

读“全球气候变暖示意图”,完成3~4题。

3.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应负首要责任的国家是(  )

A.美国B.中国

C.俄罗斯D.沙特阿拉伯

4.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

A.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变大

B.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湿度增加

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

D.高温杀灭大部分病菌,有利于人体健康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美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第4题,全球变暖会使极端天气发生的几率变大,温带地区变得更干旱,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不利于人体健康;紫外线增多是臭氧层破坏的结果,与全球变暖无关。

5.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雪线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

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有(  )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

③大量燃烧化石能源

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

⑤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⑤D.①③⑤

答案:

D

解析:

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增强了温室效应。

6.我国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限制重工业的发展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取的,①错;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会改变局部的大气环境,但对于整个大气环境没有改善,④错。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8.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树木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而树木生长的快慢通过树的年轮就能体现出来。

由图中可以看出,M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却温暖或降水丰富。

第8题,M时期为寒冷的时期,世界上冰雪量会增加,由于大量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

下图是“1992年和xx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1992年至xx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10.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

9.D 10.A

解析:

通过下面的因果关联进行分析: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原面积缩小→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岸线变迁等。

读“北极冰层变化图”(xx年~xx年),完成11~12题。

11.北极冰层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增加B.全球变暖

C.洪涝灾害D.北极开发

12.为遏制北极地区冰层变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

B.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C.实行人工降雪

D.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答案:

11.B 12.B

解析:

第11题,图中白色部分为北极冰层,图中显示出北极冰层面积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

第1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北极冰层变化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应对措施合理的是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因为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3.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

答案:

B

解析:

寒冷期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后退;温暖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前进。

由海岸线位置可判断此期间气候的变化。

二、综合题

1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动物的对话”。

材料二 地球一小时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xx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1870~199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图甲)和1900~2100年预测海平面变化图(图乙)。

(1)材料一中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世界自然基金会(WFF)为什么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

(3)请把材料三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

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答案:

(1)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森林破坏。

(2)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3)自上而下为:

②①④③

解析:

(1)从对话内容分析,应是没有了冬季,所以主要问题是全球变暖。

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森林破坏导致温室气体吸收减少造成的。

(2)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全球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所以要全球共同参与保护。

(3)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预测海平面对应②。

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预测海平面对应①。

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对环境保护效果最好,预测海平面对应④。

积极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应越早越好,因此顺序为②①④③。

1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0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格陵兰岛西北部,一个巨大的冰山正在逐渐瓦解。

这个巨大的冰山名为PII-xx,原本是皮特曼冰川(PetermanGlacier)的一部分,但是在今年7月中旬和母体分离开来。

专家称,未来200年间,冰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

材料二 2015年7月4日以来孟加拉国洪水泛滥,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此次洪灾导致孟全国各地共有上百人死亡。

(1)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2)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

(1)①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影响生物分布数量和多样性;③增加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剧变暖趋势;④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粮食总产量降低。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明显增加,导致孟加拉国降水增多,洪水泛滥。

(3)①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解析:

(1)题,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明显。

(2)题,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各类灾害事件频繁发生。

第(3)题,具体措施应从针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方面来分析。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

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1~2题。

1.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2.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解析:

 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气候变暖恰好相反。

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答案:

 1.D 2.C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范围达到自卫星时代以来历史第二低水平,表明全球变暖的速度已超乎我们的想象。

由于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丹麦B.日本

C.巴拿马D.加拿大

4.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

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

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

解析:

 第3题,如果西北通道通航,往来于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船只就不必再通过航程较远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经济收入将减少。

第4题,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减少,温带的范围向阿拉斯加高纬度扩展,会导致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答案:

 3.C 4.B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解析:

 第5题,区域判断是解题关键,由图中图例读出各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特点,得出结论。

第6题,在几个地区中,西亚是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说明降水量增幅最大。

答案:

 5.B 6.B

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开幕,来自约200个国家的2万余名官员、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参加了此次大会,《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基石,明确第二承诺期是德班会议的优先任务。

据此完成7~8题。

7.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各国心态各异,其原因在于: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

对于减排,有的国家或组织持消极的态度,而有的持积极的态度,参与行动意愿高。

下列国家或者组织对减排可能持消极态度的是(  )

A.欧洲西部的国家B.岛国联盟

C.俄罗斯D.“高山国家”(如尼泊尔)

8.联合国气候大会“爱的深呼吸”公益行动计划在德班起航。

呼吁地球居民正视碳排放问题。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解析:

 第7题,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

全球变暖后,俄罗斯气温将会提高,有利于俄罗斯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第8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当二氧化碳增多后,地面热量的散失会变少,气温升高,从而引起全球变暖。

答案:

 7.C 8.B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

回答9~11题。

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

9.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④D.③和④

10.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11.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

比较北京与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大。

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

第10题,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上升,降水的变化基本是呈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第11题,气温上升,蒸发量就会增多,加上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答案:

 9.A 10.D 11.A

1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的著名国际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本次会议再次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据此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xx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的数量分布图。

材料二 墨西哥简图和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平均海拔(米)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

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量(mm)

年降水量

(mm)

墨西哥城

2013

13.4

9

18.2

27

16.2

183

15.5

61

738

坎昆

53

22.9

26

27.6

23

27.4

162

25.8

82

989

(1)材料一图中甲地的自然带名称叫什么?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自然带将可能向哪个方向(北或南)扩展?

(2)结合材料二,比较墨西哥城和坎昆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影响因素。

(3)近年来墨西哥大力发展石化工业,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中国近几年来节能减排的成效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

我国在取得节能减排成效中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有哪些?

解析:

 本题结合热点,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题,甲可以根据纬度位置或所在俄罗斯北部,判断是亚寒带气候,形成亚寒带针叶林。

随着温度升高,亚寒带气候必然向高纬度推移。

(2)题,细心观察图表,可以得出答案。

第(3)题,墨西哥湾石油资源丰富,靠近海港,离美国市场近都是其发展的优越区位。

第(4)题,主要从减少排放量和增加吸收量两大方面考虑。

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

(2)差异:

墨西哥城的月均温比坎昆低;年降水量比坎昆少。

影响因素:

地形(地势,海拔);海陆位置。

(3)石油资源丰富;海运便利;靠近美国(北美)的消费市场。

(4)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能效工业;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环境系统吸收CO2的能力。

1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格陵兰岛西北部,一个巨大的冰山正在逐渐瓦解。

这个巨大的冰山名为PⅡxx,原本是彼得曼冰川(PetermanGlacier)的一部分,但是在xx年7月中旬和母体分离开来。

专家称,未来200年间,冰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

材料二 2016年7月4日以来孟加拉国洪水泛滥,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此次洪灾导致孟加拉国全国各地共有上百人死亡。

(1)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2)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解析:

 第

(1)题,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明显。

(2)题,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各类灾害事件频繁发生。

第(3)题,具体措施应从针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①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影响生物分布数量和多样性;③增加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剧变暖趋势;④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粮食总产量降低。

(2)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明显增加,导致孟加拉国降水增多,洪灾泛滥。

(3)①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植树造林,扩大绿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