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济行业报告.docx
《会展经济行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展经济行业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展经济行业报告
Coca-colastandardization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会展经济行业报告
前 言………………………………………………………………………/01
一、什么是会展经济及其作用……………………………………………/01
二、国际国内会展经济概况………………………………………………/02
三、中国会展经济现况…………………………………………………..../04
四、会展经济在海南的发展……………………………………………..../07
5、展会营销如何达到价值最大化............................................................./08
六、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趋势........................................................................./10
结语.............................................................................................................../13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会展经济”这一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
这种通过举办大规模、多层次、多种类的会议和展览,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无疑能创造丰富的商机,有效吸引外来投资,大幅度地拉动举办地旅游、商贸、交通、餐饮、文化、娱乐等众多产业的发展。
在我国,虽然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只是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国会展经济的总体规模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并且带动了各个经济领域的发展,从电子、汽车、机械、建筑,到花卉、食品、纺织、家具等各个行业都有了自己的国际专业展。
北京国际车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广州广交会、上海《财富》全球论坛、昆明世博会、哈尔滨冰雕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廊坊国际风筝节、珠海航博会、青岛啤酒节、山西国际煤炭博览会等活动都已经成为比较闻名的大型会展活动。
从近几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会展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布满活力的朝阳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对我国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展经济已经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其前景十分广阔。
1、什么是会展经济及其作用
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
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
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会展经济可分为:
“政府推动型”(如德国和新加坡)、“市场主导型”(如法国、瑞士和香港)、“协会推动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市场结合型”(如美国)四大模式。
会展经济在国外一直得到政府和实业界的重视,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一位外国市长这样评价,“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的头顶上撒美元”。
在国内,迅速崛起的会展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新亮点,并已成为众多城市的新景观。
成功的会展实例,足以证实会展的“桥梁”作用和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会展经济对于举办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它可以为城市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因为它的低成本、高收入、高赢利等优势,能够为举办城市带来20至25以上经济利润,这也是会展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2、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不仅带动旅游、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等多方受益的产业,而且能够进一步发展成为带动区域产业聚集的“动力引擎”,提升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3、另外,会展是集商务活动、信息交流、观光游览、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它提供了新思想、新观念相互碰撞、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它将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外来的技术、外来的文化、外来的思想、外来的产品会给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带来很大的启示,会给城市带来灵感和创新激励,从而可以塑造城市的国际化“个性”,能够与外部世界进行很好融通的城市个性,促进城市的发展,培育城市独特的魅力和影响;而举办会展所需要的策划、设计、建造、服务人员,直至接待大量国内外客商所需要的酒店、交通、翻译等职务,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等等。
2、国际、国内会展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尤其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五大会展城市最为活跃,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
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廊坊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
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
2008年1至8月份上海市共举办国际展览会17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个,总展览面积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的万平方米增%。
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厦门东莞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
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
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以重庆、西安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西安的东西部洽谈会等品牌展会。
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中国有4900家专业展览公司,比2004年增加25%;展馆可供展览面积322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11%;在国内共举办3800个展会,比2004年增加6%;出国办展950个项目,比2004年增加26%;展览收入总额近亿元,比2004年增加18%。
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中国国内展览项目数量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出国展览项目数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全国展览营业收入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
到2006年末,中国共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170家,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达万平方米,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室内展馆,三分之一为室外展馆。
展览总面积已居世界前列。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涌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
在这个地区中,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
以德国为例,德国会展业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国际性的展览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好、实力强。
在国际性贸易展览会方面,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中,净展出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为460平方米)的展览会约有4300个,净展出面积5亿平方英尺(约4600万平方米),参展商120万,观众近7500万。
经济贸易展览会近年来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发展起来。
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亿美元。
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个,经营收入8亿美元。
整个非洲大陆的会展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上与拉美相似,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南美和埃及。
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应该说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会展经济的规模可以仅次于欧美。
日本是本地区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其会展业发展水平自不必说。
在剩下的国家中,东亚的中国及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或凭借其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经济发展潜力,或凭借其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为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
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约举办300个大型展览会,参展商超过5万家,观众600万人次。
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其会展业也在蓬勃发展。
三、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现况
目前每年中国举办的各类会展超过1200个,是改革开放前二十几年内国内会展数量总和的10倍。
据不全统计,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2001年已超过1500个。
按展览城市划分来看上海最多占到了35%,其次是北京11%,广州10%,深圳8%。
比例如下图表
(一)所示;从类型上看,会展已由综合性发展成为专业性,如汽车展、工业展、留学教育展等。
国内目前展览场馆有147个,部分展馆已具备举办国际展会的相应配套设施。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已达3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达到120多亿人民币。
图表
(一)
2007年起,会展活动的形式更加注重了展与会的结合,即展中有会,会中有展,以展带会,以会促展。
国际性会议一般以召开主题会议为主,但会议同期引入了一些商业化的展览活动:
而国际性的展览会虽然以展览为主,但展出期间研讨会、专题会等会议也越来越多,使会议和展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
呈现了会展活动综合一体化。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中国经济仍显活力的大背景下,在紧接11月中旬世界20国首脑会议和我国11月底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之后,12月4日至5日,第三届会展经济论坛将在青岛举行。
大家知道,会展业包括了会议、展览、节庆、活动(赛事、演艺)等多方面内容,现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最为积极和活跃的部分,并切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
目前,会展业中的展览部分发展得最早,也相对更加成熟,被称之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其实,会展业绝不仅仅是消极、被动地反映经济情况,且是还能积极、主动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譬如,大家所熟知的广交会,其第104届秋交会刚刚结束。
这届广交会由于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到会客商比今年春交会减少万人,出口成交额减少亿美元。
这种“双下降”的情况只有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出现过。
这就是“晴雨表”的作用。
但是,这次秋交会首次做成“一届展会、三期分档”,使广交会的总展区设置从5大类商品调整为15大类商品;专业展区从34个细分为50个;总展出的净面积达到34万平方米;专业水平明显提高。
其中,展览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专业展区就有27个,这些展区都达到了大中型专业展览的规模水平。
这样巨大的展出面积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助推器”作用乃是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
当前,我国为了应对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于是,以扩大进口为主的各种国际性的专业展览会和以各种促进销售的国内展览会,特别是那些与民众密切相关的各种展销会,无疑都是与扩大市场的目标紧密相连。
譬如,由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2008年、2009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机床工具、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环保设备、基础零部件等大型、定期展览会都很红火,还有展位供不应求的现象。
又譬如,当前房地产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
但老百姓看房、购房的主要场合还是首选房展会。
所以房展会就成为观察房地产形势的重要地点和促进成交的主要市场。
其他,诸如,汽车展、服装展、家居展、家电站、食品展、旅游展、教育展、婚纱摄影展、钟表眼镜首饰展,以及书市、邮市、旧货古玩市和日用品促销会、节庆展销会等,无疑也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平台和手段。
正因如此,会展业的重要性已经而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但是也不可否认是,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世界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一)管理体制上的差异。
国外会展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国际大型展会的协助招揽上。
但是国内尚没有统一的会展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
根据现行的展览管理办法,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以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展览场馆、境外展览机构等都能举办展览会。
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办展的局面造成会展过多过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会展“泡沫”现象,使得会展管理混乱。
而且我国会展业目前依然维持经济形成的展会审批制、展览公司资格认定制,尚未与市场接轨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至有的展会虽然质量很差,组织和服务严重欠缺,但由于有政府作后盾而得以存在。
(二)展览场馆和设施上的差异。
国内现有会展基础设施相对国外较落后,从展馆面积来说,全国展览馆总面积在100万平米左右,展场面积超过10万平米的大型展馆仅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几家,与国际知名展览中心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65万平米的展馆相比,国内场馆举办特大型展览、会议难度较大;虽然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展馆,但大多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较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不具有竞争力,更不具有接办国际名展的能力,多数展馆只能承办一些档次不高的展览。
国外展馆不仅面积大,交通也十分方便,火车、地铁、直升飞机等交通工具可以直接抵达场馆。
展览场馆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会议室、办公场所、银行、邮局、海关、航空、翻译、日用品、商店、餐馆、仓库、停车场等,整体服务体系使展馆成为一座城中之城。
我国展馆设施如餐饮、交通、通讯等配套设施相对于国外也有很大差距,尤其网络信息技术在国内展馆的应用还不普遍,制约了国内展览水平的提高。
(三)展会定位上的差异。
多数展会缺乏明确定位,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同国际知名展览相比,我国展览缺乏明确定位。
让参展厂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有的展会则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一拥而上。
有些名为国际名牌精品展,但实际上却是类似集贸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些展会甚至成为处理积压商品的场所。
有些参展商也缺乏定位,参展的目的不明确,而大多数厂商只是“坐以待客”。
(四)服务水平的差异。
目前,在国内30多个展览会中,只有极少数展览会设立了相关的服务商、法律咨询机构、专业观众检录系统,大多数情况下,参观商和观众在参加展览会时遇到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展会后的情况也无从了解。
同时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仍有欠缺,如没有设立邮局、必备的商务服务部门和专线交通等,而这些方面,国外展览会可以说一应俱全。
因此中国展会的服务水平有待改进。
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一学德国的汉诺威市。
每年在这里举办的CEBIT展览会和国际工业展等大型专业展会,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的参观者的口袋里掏走数十亿美元。
它的奥妙就在于一切围着展会转,围着参观者服务,展场布置把舒适放在第一位,空气流动,光线明亮,温度适宜,布局宽松,在众多展场之间,到处设有咖啡座,供人们休息、聊天、交流、业务洽谈,在市区乘车凭展馆出入证“一证通”,十分便捷。
会展业是服务行业,不同于制造业,如果不在服务水平上花狠功夫,那中国的会展业势必无前景可言。
(五)会展人才的差异。
目前我国会展业专业人员奇缺,大多数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会展业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
这是影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重大制掣。
展览专业人员奇缺除了历史原因外,相当重要的是,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专门培养展览专业人才的场所。
跟汉诺威和法兰克福一样,许多国外会展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中国人都是从国内的展览公司挖过去地的。
国外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和流程以及先进的人才机制。
因此中国会展业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建立先进的人才机制,防止人才外流。
四、会展经济在海南的发展
家喻户晓的“博鳌亚洲论坛”是海南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由此兴起的海南会展经济热也让海南受益匪浅。
那么,海南会展经济到底有多热6月12日,海南会展业经济调查工作开始,相信调查将对全省范围内会展经济进行了解,并提出规划和建议。
1、海南兴起会展经济热
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后,海南省的会展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为带动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后,数千个大小会议落户海南,各种年会、订货会、交流会、研讨会也纷纷选择在海南召开。
仅博鳌镇,2000年至2005年就接待了331个国内国际会议。
各种会议举办期间,各宾馆、酒店所接待的会议团队占接待游客总量相当大的一部分,酒店入住率可达90%以上,比平时提高30%。
海口、三亚、兴隆等地的情况也与博鳌相似,海南兴起了会展经济热。
2、会展带动经济整体发展
以博鳌亚洲论坛为代表的大型会议不但强化了政府对相关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也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目光,政府拨款和民间投资为改造硬件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
会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海南旅游业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众多国内和国际大型会议在海南各地召开,对改变当地人民的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甚至现在博鳌镇的政府工作人员已能用简单的英语和外国人交流。
过去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博鳌镇,从2000年来开张了32家家庭旅馆和数十家饭店,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人数也显着增长。
拥有完善的会议接待环境,就能吸引更多会议到海南举办;更多的会议又进一步促进了海南旅游环境的优化。
良性的循环已经在海南形成。
会展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使海南的旅游业受益匪浅。
海南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和%。
外国游客在连续几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达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达亿美元,同比增长%。
知名度的提升还为海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还吸引了众多客商纷纷来海南投资,大大促进了海南省的经济发展。
五、展会营销如何达到价值最大化
面对纷至沓来的展会邀请,企业对是否参加展会、参展能给企业带来哪些利益、该如何充分利用会展传播企业的信息、如何与强大的对手同台竞出等一系列问题都心存疑惑。
这就涉及到了如何真正让展会发挥作用。
对展会营销策划,企业中一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与做法:
有的企业,包括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型企业,仍无法脱离粗放式的营销管理,常常仓促应战,展会营销工作缺乏针对性,组织策划尚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对自身品牌独特的风格、独特的销售主张等方面的深入研发与创新;另一类企业则在展会参加前比较早的时间内就制定了严密,甚至苛刻的展会营销计划指导其工作的开展。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原计划工作与展会的实际情况、消费需求、社会潮流脱节,因而展会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大大打了折扣。
展会营销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科学有效的营销工作规划。
面对名目繁多的展会,没能选对其中适时、适度与企业营销计划相匹配的展会,盲目参展。
另外,企业展会营销不能有效结合其他营销方式,达到价值最大化,比如在决定参展时,不单单着眼于此展会的规模大小,而是根据公司的产品是否对路来抉择是否参加该展会,毕竟企业的营销资金和人力都是有限的。
其次,缺乏战略性的规划,仅仅将展会营销的工作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对待。
为了参展而参展。
参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展会上要向谁传播哪些信息如何吸引目标观众如何胜出对手的传播均未曾深入去考虑。
第三,在组织策划展会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企业与外协单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各自对展会策划组织方式、目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例如企业欲推广的产品、品牌文化与展台搭建的风格、活动组织的方式脱节。
最后,在制定预算的同时高估了展会效果的回报。
造成展会投入与产出比例的不协调。
近来国内展会出现了一种倾向--展台搭建、活动组织一味求大、求豪华,而忽略展会活动本身的表现效果。
反观展会营销工作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总有一些共性存在。
第一步就是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营销目标,对企业的优势资源(产品、信息、技术、服务)或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再斟选出适时对路的展会推广,最后再从策划的角度考虑资源如何出奇制胜。
例如,第12届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福建柒牌男装便通过这一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审视其组织的全过程:
柒牌2003年下半年结合品牌自身的文化诉求研发出“中华立领”系列创新产品,并对其他已有的产品进行了文化延伸,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柒牌,在制订营销推广计划时,柒牌选择了盛况空前、亚洲最大规模的CHIC作为推广媒介;在考虑如何从强大的竞争队伍(欧洲展团、温州展团)中脱颖而出,如何吸引目标受众时,柒牌颠覆历届参展企业运用的手法--规模大、风格欧化,选择了位置较好但面积并不大的展位,打出了“时尚中华”的主题。
无论在品牌推广、品牌美誉度提升、招商等方面,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花少钱,办大事。
其次,制定的展会计划实施组织工作要有弹性,包括对未来变化与竞争的思考,有必要的反馈与调整机制。
最后,展会组织应有严格的流程与职责分工并有专人负责项目,强调企业内部的协调,企业与外协单位的协调作业。
经常听到一些企业主这样抱怨:
本来的想法是这样的,可外协公司做给我的展位及活动方案却与品牌及产品脱节,而更改方案则由于时间的紧迫而变得不可能,让企业主感到沮丧。
部分企业内部组织很松散,以致展会上该收集的信息没有收集,该做的推广没有做好。
总的来说,展会营销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必须经过周密且对路的计划、出奇制胜的推广模式、科学的分工、严谨的执行方能使展会营销真正发挥作用。
六、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中国会展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大致有八个主要趋势。
第一,中国展览业发展逐渐由粗放型向注重以质取胜方向转变。
2005年以前,我国展览会项目数增长很快,连续多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到2005年全国展览会项目大约在3800个左右。
这两年全国展览项目稳定发展,项目数量增长并不快,但许多展览会的展出规模都在快速增长,办展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并涌现出一批行业品牌展览会。
第二,政府主导型展览会正在逐步转型。
无论是政府主导型展览会还是行业展览会都在朝市场化转变。
衡量展览会市场化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符合市场需求并按照市场规律办展。
我国现在的一些政府主导型品牌展览会不仅能够很好地市场化操作,而且与市场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与外资展览公司合作,与民营企业合作等等。
第三,行业协会主办的展览会正成为品牌展览会的主体。
从目前中国展览会发展的格局和趋势上看,行业协会主办的展览会的办展优势正日益突显,无论从规模、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上都优于其它机构主办的展览会,国际上认可的专业展览品牌大多数也是行业协会主办的。
行业协会办展已经成为中国品牌展览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第四,消费类展览会空间在逐步扩大。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老百姓的需求在扩大,企业的竞争在加剧,企业通过展览会营销推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展览会越来越成为消费类产品最好的推广平台之一,因此消费类展览会的发展空间也在逐步扩大。
消费类展览会一种是订货交易类型的,另一种是博览推广类型的,后者的市场空间更大。
进入21世纪,人们消费资源的分布越来越受到节事活动的影响,这不仅因为节事活动具有很强的主题娱乐特性,而且还由于节事活动所特有的休闲和体验性,更主要它也有助于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条更易达成交易的沟通渠道。
因此,我们不仅看到了具有外域风情或独到的情感动员力的节庆日,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越来越多的商家主动地将节事活动商业化、将商业活动节事化。
第五,展馆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给展会组织者更多的选择。
中国会展业发展最快的就是场馆,竞争最大的也是场馆。
虽然政府出台政策限制会展场馆的建设,保护土地资源,但是各地还是有各种大型活动场馆在建,场馆过剩的现状不会短时间内改变。
从有利的方面看,这使得展馆条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