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9359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docx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与中考复习

 

一、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学生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

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1.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而要将实验作为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工具、手段,在教学中重过程方法、重体验,而不只是重结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学生来说,实验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他们学化学、用化学从而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工具。

2.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的的主要原因:

一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意识淡薄;二是有的教师实验能力差;三是课前准备与精心设计不够;四是不少学校实验硬件、软件跟不上。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对象是人,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改变学生的外表而是要改变学生的本身,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学生将来自己去完成的。

因此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人。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寻找适合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从改变教育观念入手。

利用化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学习主人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

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动脑、动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

 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倾听各方面意见后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养成善于观察,能对观察到的事物细致地进行评价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这样,我们就能达到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和反馈。

 

 其次常规教学模式要到位。

(1)要有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体会:

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是处于“好玩”、“有趣”。

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如选择仪器、检验物质和配制溶液等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练习”达到“初步学会”,但学生往往只对仪器和实验中新奇的现象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的目的,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

因此对这些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操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上,指导学生严格操作,在学生的操作中要提出一个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掌握,使学生初步、逐步“学会”这些实验。

(2)充分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

 在每学期初或每学年初,教师和实验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学校条件和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然后复制几分交给教务处和总务处等有关部门,促使其他部门的领导能协助化学老师,适时地准备好有关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化学实验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开设。

 我们要对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实验、实验活动、课外实验)烂熟于心,需要什么器材、药品、时间及注意事项都要弄清楚,特别是容易失败的实验,提前要多做几次,直到成功。

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程序时,应认真构思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得细致,尽可能设置“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观察质量守恒的实验,学生往往只对“白烟”、“铁钉变红”的“好玩”感兴趣而忽视必要的思考,教师在试验中要提醒学生“有白烟、铁钉变红,天平仍保持平衡,这有什么化学意义?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等问题。

另外,不能单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档,以提高教学效率。

积极探索实验中的成败关键: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中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

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试验中能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实验都能成功。

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需要从实验原理、可燃物的选择、操作顺序、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进行教学。

“认识实验原理”是关键,操作快慢会导致实验失败。

实验结束后要仔细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

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由于我们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试验中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老师能集中精力辅助差生。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做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时,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

(二)实验教学也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

用一把“盐”调制一碗“美味的汤”

要利用好课程标准中的情景素材,教学设计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使化学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

1.明确目的性:

首先要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领悟不同学习情景所蕴涵的课程目标和设计意图,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

2.突出实践性:

新教材在重视实践上大胆突破,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

教师要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认识物质。

(1)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实验场景。

如“检验鸡蛋壳的成分”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带来家里的水垢和鸡蛋壳,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成分中也有碳酸钙,然后提供实验药品及仪器让学生上台演示。

当学生看到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真的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时,都很兴奋。

又如石墨导电的实验、钢针淬火的实验都可以让学生以汇报表演的形式在全班面前展示。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如“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

在学习“酸碱性”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馒头松而多孔”等,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参与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验,更多地得到理发和感性的探究体验。

3.注重现实性: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利用教材中真实具体的场景,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切入教学,也就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例如在教“熟石灰”时,巧用牙膏,制造悬念:

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了自己想知道的哪些物品含有碳酸钙的样品。

上课时教师拿出一支“高露洁”牙膏并提问:

“你们知道牙膏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灰石的利用有何关系吗?

”对同学们的回答我给予充分肯定,接着问石灰石还有什么用途呢?

同学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了石灰石应用的教学。

4.加强探究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教材上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情景素材,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动手、动脑有机结合,全面发展。

例如在处理“生石灰做干燥剂”时的系列问题,可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将学生引向新的学习阶段。

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实验探究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一些干燥剂,分小组实验。

有的取药品,有的组装仪器,有的记录实验现象,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又如在处理下册教材p78习题4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系列探究问题就是很好的探究实例。

在教材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情景素材,如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加催化剂的研究;铁的生锈条件的研究;分子运动性质的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研究等。

学生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平时就应该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片面追求快进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练习时间。

没有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学习效果一定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肯定会大受打击。

如果师生能够形成很好的互动和配合,那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了,对学习的信心才越来越强,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在探究活动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只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和一个正确有效的引导及帮助就可以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感觉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把听我讲知识的过程变成自己去探究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另一方面也让我真正地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帮助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改变以往那样我高高在上的局面,使我能和学生融为一体。

老师要忙于课前,精于课中,思于课后。

例如:

在讲金属与盐反应时——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

后来,德国鬼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德国鬼子眼皮底下保存了两年,安然无恙,他们却一无所知。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

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

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请问同学们,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

采用什么办法把溶液中的黄金全部置换出来?

例如:

在讲金属与盐反应时——铁制品锈蚀的过程:

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过程,其产物是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2O)却很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为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在露天安置或埋在地里的自来水管以及其它铁制品,为使它美观、耐用,铁制品生产厂往往在其表面渡上一层锌或铜。

其生产过程很简单,先将铁制品表面的氧化物去掉,然后放入硫酸锌或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再取出铁制品,渡锌或渡铜就完成了,请你说说生产厂渡锌或渡铜的化学原理?

总而言之,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应视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不能机械的照搬别人的经验。

如果把教学内容比喻成“一把盐”,希望是能把它调制成“一碗美味的汤”,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愉快地喝下去!

不要把化学知识这把“盐”硬灌给学生。

(三)实验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

在观察现象中,教会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作为自然学科的化学,其研究的范畴是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规律。

物质千姿百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给了化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

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氧气,需要一定的温度”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设计:

 ⑴白磷和红磷是不是可燃物?

 ⑵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

⑶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

……

学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几乎是不加思索,异口同声,因为这实在是一种太寻常不过的现象。

正是这种寻常,导致学生忽视了寻常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在被教师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倒后,学生对一个普通现象后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教师演示三个对比实验:

⑴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点就燃,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难点燃⑵用火柴能将纸点燃,而用火柴不能将煤点燃⑶一支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很快熄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问题,比比谁找到的问题多,比比谁发现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

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蘸水的棉花等水蒸发完后能燃烧吗?

将煤浇上酒精后能用火柴点燃吗?

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过氧化氢溶液,蜡烛会燃烧得很剧烈吗?

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碳酸钠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稀盐酸,蜡烛会熄灭吗?

液化气灶、煤炉为什么留有通风孔?

……学生处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问题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

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帮助解决问题。

如在讲下册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可以截取电影《闪闪的红星》,其中潘东子送盐的故事作为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如:

分子的扩散作用、电子的得失过程、中和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可以突破实验课中的难点。

 在化学实验课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手段适当结合,恰当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学生在不了解实验程序前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也不知道尾气应处理。

在讲铁的冶炼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炼铁的过程,将学生容易忽视的环节、容易出错的环节一一分解、剖析。

运用多媒体,建构实验课堂中的知识网络。

 作为辅助实验教学手段,它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连贯起来,建构知识网络。

如在“碳的可燃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煤块燃烧的整个过程拍摄下来:

新的煤块加到炉膛中,炉膛温度会下降;发生的反应有:

  C+CO2

2CO ;过一会煤块表层有蓝色火焰;发生的反应有:

2CO+O2

2CO2 ;随后炉膛温度迅速上升,碳开始燃烧,发红、发光,并且煤块表层同样有有蓝色火焰;发生的反应有:

2C+O2

2CO C+O2

CO2  C+CO2

2CO  2CO+O2

2CO2   S+O2

SO2

一段时间后,火焰慢慢消失,碳的发红、发光减弱,炉膛温度慢慢下降直至熄灭。

 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不仅了解了碳的可燃性,而且将碳的可燃性、还原性、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硫的可燃性、氧气的氧化性、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结合起来,建构了知识网络。

(五)重视课外实验——家庭小实验

 化学家庭小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

如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就编入课外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必须重视化学家庭小实验。

当然,首先应该注重有关的安全教育,并最好得到家长的同意和帮助。

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许多家庭小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上测中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炭黑”“鸡蛋壳成分的探究”,下测中的“淬火和回火”,“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有关保鲜膜实验”等。

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家庭小实验。

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通过开展“调查食品的酸碱性”、“探究洗发剂和护法剂的酸碱性”、“辨别纤维种类”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知道空腹不适合吃酸性太强的水果。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教师应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研究新教材,加强协作和交流,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得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2014年备考复习思路及策略

(一)立足课本、加强基础

纵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试题中基础知识的试题约占70%,因此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应围绕课本,逐章梳理,做到系统、细致的把握教材内容。

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应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一些主要物质的俗称、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内容。

试卷中对酸、碱、盐的考查要求降低,考查的也较少,只是简单对核心知识进行初步理解与掌握,不要求灵活运用。

“复习时以《化学课程标准》为纲,以《绵阳考试说明》为本,立足教材、夯实双基,不要盲目地拔高、追新,一味追求高难度。

(二)善于总结、形成网络

复习中,不要死记硬背,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尽可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科学探究考查力度逐年加强,因此建议在复习中,把实验分专题复习,可以分为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和净化、物质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等几部分内容,最终形成整个实验知识的框架和网络,同时也形成了和其他知识板块的相互联系。

培养学生知识脉络的形成能力。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加工整理,既有利于知识的联想和应用,又有利于思维的联想,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复习中,不搞一言堂,更不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

教学要大胆取舍,课中要简洁留白,管住自己的嘴。

大胆取舍:

精选讲授内容。

大胆舍去非核心的、学生一读就懂的常识性内容;取消重复练习、低效练习;取消无效的提问。

简洁、留白:

简洁就是尽可能少说废话;尽可能少犯语法错误,尽量克服不规范的方言土语;一语中的,不绕圈子。

留白是时间上教师不要独占,要适当留给学生;讲解和探讨问题不要求全。

我们的做法是:

“五让”、“五要”、“五精”、“五讲、五不讲”。

“五让”:

即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五要”:

即教材要让学生阅读、问题要让学生提出、过程要让学生体验、规律要让学生总结、结论要让学生作出。

“五精”:

即精心确定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练习题目、精心运用教学策略、精心优化学案、课件。

“五讲、五不讲”:

讲规律、讲方法、讲技巧、讲题型设计、讲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能够说出的不讲、能够自学的不讲、能够合作讨论的不讲、能够做对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

(三)联系社会、关注热点

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都是中考热点,在平常的学习中应经常搜集有关能源、材料、健康与环境方面的资料,关心当前国际、国内、特别是本省的一些重大事件、热点问题,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训练时要善于从题目中提炼信息,迅速作答。

“关注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社会热点,正确提炼信息。

(四)加强实验、增强探究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形式,把实验作为验证课本或教师正确的工具,还要关注对重组、变式等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评价、分析与改进等内容,尤其是情景实验探究题。

应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通读题目,通过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即可顺利完成。

明确能力要求,强化能力训练。

复习时要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

(五)模拟训练、规范作答

为了提高应用和应试能力,在复习后阶段应针对中考试题进行模拟训练。

在训练中,应提高效率,一套模拟试卷应控制在45分钟内完成,切忌拖延时间。

考后,一方面要注意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错题的整理,及时寻找错误原因,从知识上进行弥补,并进行错题的积累和反复纠正。

每年中考阅卷中,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的错别字;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计算题格式不正确、计算题结果不准确等等,均酌情扣分。

所以在最后的备考阶段训练中,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规范和一些细节问题。

“要总结错题。

每一位考生都要做好错题记载(或抄或剪或贴),错题入集,红笔纠错,经常翻阅。

”“题不二错”。

身为教师,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没有必要以一己之思维、逞一时之灵气,倾尽脑海里所有的知识去表述、去示范,即使这样也未必能将所有的问题说尽说透,教师的责任在于启发、点拨,在于搭梯铺路,这才是一件有益于学生发展、锻炼的好事。

我们尽量要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把课堂交给学生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

(六)教会学生应试策略,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

认真全面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

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

我们提出:

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

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

问题要求回答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要通过全面认真地审题,咬文嚼字领会题意,否则,往往会答非所问,离题千里。

要避免这种现象,还要吃透教材内容,从中悟出道理,迅速得出问题的结论。

2.提高表达能力

不少学生有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

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

要求做到:

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练、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从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入手,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

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3.重视规范化训练

往届学生在答题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有:

化学用语掌握不准;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缺乏实验体验;审题不仔细造成过失性失分;化学计算能力欠缺,文字表达不准确等。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多角度、多层次突破化学用语这个重难点,其次要做练习一题,会一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切忌粗心大意,要学会审题;切忌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要为学生暴露错误创设条件;切忌纠错不彻底,要注重补偿强化。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经验体会,这些试题我都讲过,学生也做过,再考试,学生又做不起。

最后,教会学生应试技巧,编写“考试必读,规范答题”,让学生时时提醒自己,常犯的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三、对教学的几点希望

1.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

“赏识使学生越来越好,抱怨使学生越来越糟。

2.把握好练习和考试的“度”训练的难度和数量要达到学生的最大承受力(最近发展区理论,跳起来摘桃子)。

3.课后三思:

今天我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吗?

我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了?

最后阶段是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阶段。

由学生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

教师则重点加强个别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4.教师要为学生所想:

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乐想学生所忘。

 5.加强合作:

团队精神合乎时代的主流,团队赢、个人才赢!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