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921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0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

4.尝试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的

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

2.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

3.探究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愿意分享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观察固体物质的共同特点,即有确定的形状、有体积、有质量。

教学难点:

学生尝试用具体、统一的标准比较物品体积的大小。

【教学材料】

教师材料:

纱巾、羽毛、食盐、面粉

学生材料:

每组3份拼搭积木;托盘,黑芝麻、白芝麻、直尺、两个塑料杯;小鸭、小熊玩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初步认识固体,并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

1.谈话:

这里有两个瓶子(不透明),瓶子里分别装着什么呢?

不可以打开看,可以摇晃瓶子,你能猜出来吗?

(学生通过摇晃发现了区别,能猜出部分特征。

2.问:

打开盖子,把手伸进去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能抓起来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

请你描述一下。

(学生体验,发现一个瓶子里的像是水,湿湿的,抓不起来;而另一个瓶子里的是球形的东西,硬硬的能抓起来。

3.谈话:

把它们分别倒出来,倒在准备好的透明的容器里。

(师生共同揭开真相:

一个是流下来的水,一个是滚出来的玻璃球。

4.小结:

关于水,我们很熟悉,像水这一类物体,我们称之为液体;像玻璃球这一类物体,我们则称之为固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一起认识固体。

(出示课题)

5.寻找教室内的固体物品。

那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固体呢?

(PPT出示图片)(学生一一列举,说明理由,有疑义的暂时保留)

二、通过判断纱巾,羽毛,面粉,食盐是否是固体,揭示固体的共同特征。

1.谈话:

看来大家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固体,下面老师就要考一考大家,这些物体是不是固体?

(PPT出示出示纱巾的图片,教师拿起纱巾展示)纱巾是不是固体?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引出探究问题:

刚才很多同学在说明理由这一部分遇到了困难,那到底怎样的物体是固体呢?

3.揭示固体的特征(教师出示玻璃杯、足球、银杏叶、石狮子图片)它们是固体吗?

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

生1:

他们的形状不同,分别是圆柱、球体、扇形,狮子形状的。

师:

那他们的形状容易改变吗?

生1:

不容易。

师:

我们称之为有确定的形状(板书:

有确定的形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不同?

生2:

大小不同。

师:

科学上我们把物体的大小称为体积(板书:

体积)。

生3:

他们有轻有重。

师:

轻重不同说的是质量。

(注意重量与质量的区分)(板书:

质量)

(如果学生提到了颜色这个特征,举反例:

玻璃杯无色透明)

师:

所以,固体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生4:

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

纱巾是固体吗?

理由呢?

生5:

纱巾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师:

(PPT出示羽毛的图片,教师拿起羽毛展示)羽毛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

师:

看来呀,像纱巾、羽毛这样很轻很薄的物体,也是固体。

(PPT出示食盐的图片,教师拿起装有食盐的烧杯)食盐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

师:

这位同学说食盐有确定的形状,如果我将烧杯中的食盐倒入培养皿,它们的形状会不会改变?

其实呀,食盐的形状是指一个食盐小颗粒的形状,(PPT出示食盐颗粒的图片)这就是放大后的食盐颗粒,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

正方体。

师:

所以食盐也是有确定形状的固体。

师:

那面粉是不是固体?

生:

面粉是固体,因为它有确定的形状,有质量,有体积。

师:

食盐、面粉虽然细小,但它们也是固体。

三、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体积的大小

1.过渡:

既然固体物质都是有体积的,那你们会不会比较体积的大小?

2.研究问题

(1):

(出示图片)这三组积木哪个体积大?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他们相差多少?

3.小组活动(数积木的个数),记录,汇报结论。

(教师小结:

1号3号积木虽然看起来不同,但是体积是相同的)

4.研究问题

(2):

师:

(出示图片和对应的实物:

黑芝麻和白芝麻)有办法比较这两堆芝麻体积的大小吗?

用眼睛能看的出来吗?

生:

看不出来,可以用量筒。

师:

(PPT出示图片)但是老师能提供的工具只有这些,怎么测量呢?

生:

将芝麻倒入杯子中,用直尺测量高度,高的说明体积大,低的说明体积小。

师:

说的真好。

那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边演示实验,边引导学生说出注意事项)

生1:

不要把芝麻撒出来,要缓慢倾倒

生2:

倒完要抖一抖容器,确保所有的芝麻都倒入杯中

生3:

晃一晃杯子,使芝麻上端齐平

生4:

直尺测量时应该竖直,眼睛水平看刻度……

师:

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请各小组组长拿出桌洞中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记录单。

5.小组活动,记录,汇报结论。

6.研究问题(3):

师:

那有没有办法比较小鸭和小熊体积的大小?

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1:

将小熊小鸭放到水中,看哪个水面上升的多

师:

水的量要怎么样?

生1:

相同

生2:

向小熊小鸭里面加入固体,看加多少能装满

生3:

……

师:

那我们能不能借助芝麻进行比较呢?

生:

将小熊小鸭放到两个塑料杯中,再将芝麻倒进去,测量他们的高度。

师:

这两份芝麻的体积是怎么样的?

生:

相同

师:

两个玩偶要放在杯子的什么位置呢?

生:

底部

师:

确保玩偶完全被覆盖住,这样测量的才准确。

谁想来前面试一试?

(学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说出注意事项)

(1)将两个玩偶放到杯中(强调放置杯底)

(2)倒入芝麻(强调缓慢,不要撒出来)

(3)摇一摇,使顶端齐平

(4)测量高度(强调直尺应该竖直,视线水平)

7.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8.小组汇报实验结论。

9.小结(……)

四、总结与延申

1.大家来看看这些物体(出示图片:

被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它们的形状被改变了,那还是固体吗?

2.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播放视频):

岩石经过风吹日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它们还是固体吗?

3.小结:

由此可见,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4.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固体是有确定形状、有体积、有质量的物质,那液体有哪些特征呢?

请大家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

有确定的形状

共同特征体积

质量

 

实验记录表

组别:

一、把积木的数量填写在括号中。

积木数:

()()()

二、哪一堆芝麻的体积大?

名称

黑芝麻

白芝麻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三、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名称

小鸭

小熊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表1:

哪一堆芝麻的体积大?

名称

黑芝麻

白芝麻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表2:

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

名称

小鸭

小熊

高度/毫米

实验结论: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3.举出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把一些混合物分离出来。

教学重点

认识并学会分离生活中的混合物,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离生活中的各种混合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黄豆、玉米粉、绿豆、木屑和铁屑、红糖和沙子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在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是混合在一起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下面谁来说一说液体和固体的基本性质分别是什么?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的时候需要吧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固体分离开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二、固体的混合

出示课本插图:

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

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一说,这3种混合固体是由哪些固体混合在一起的?

八宝米是白米、豆子、红枣、百合、玉米粒、绿豆、红豆等等混合在一起的。

中药材是各种中药混合在一起的。

混凝土是沙子、水泥、石子等等混合在一起的。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的混合现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固体混合物,并说一说这些混合物是由哪些固体混合在一起的?

窗户就是铝合金和玻璃的混合;房子是混凝土、钢筋等固体的混合物;

泥土是土壤、沙子、小石子、各种昆虫、腐殖质的混合物。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教师引导: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由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的。

那么这些固体在混合前后,它们的质量和占据的空间会发生变化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操作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

出示实验的材料:

实验室天平、黄豆、玉米粉、绿豆、盆子等等。

讲解实验的方法及步骤:

先分别称出黄豆、玉米粉和绿豆的质量,然后将三种固体混合起来称一称,看看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小结: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的大小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

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黄豆、玉米粉和绿豆所取的数量不能太多;在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放入量筒之后,要摇一摇晃一晃;注意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小结:

把黄豆、玉米粉和绿豆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之后,占据的空间明显变小。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进行解释。

教师小结:

固体混合前后,一般来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体积会变小。

体积会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一般来讲,固体颗粒有大小之分,混合之后,小颗粒田占据了大颗粒之间空白的位置,从而造成固体混合之后体积变小。

三、固体的分离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仅会把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把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固体分离开来。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上是把什么固体和什么固体分离开来。

图一:

建筑垃圾是混合固体,分离时需要把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出来

图二:

是把大米和稻壳分离出来

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分离的现象。

沙里淘金、垃圾分类回收、晒稻子、收豆子、洗菜等等。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混合在一起的固体,我们该怎样把他们分离开来呢?

下面请大家先来看一看书中的三种情况。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木屑、铁屑的混合物,以及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

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这三种固体混合物分离出来。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分离三种混合物的方法,并且填写下列表格。

写出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方法:

混合物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木屑和铁屑

红糖和沙子

分离方法

学生分小组交流问题,并填写好表格。

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