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内容,了解技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感知人物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宽待人严律己的品德。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学习叶圣陶先生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概括文章内容,了解技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感知人物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宽待人严律己的品德。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学习叶圣陶先生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朗读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生齐读)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这样评价他:
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今天,让我们跟随张中行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起了解立德立言的现代君子---叶圣陶先生。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书写课题和作者。
首先让我们了解今天的学习目标。
1.我要概括文章内容,了解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我要感知人物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3.我要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学习叶圣陶先生优秀品质。
了解了学习目标,就让我们朝目标进发。
2、预习导学
(一)人物简介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大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识,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叶圣陶,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修改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副部长等。
主要作品:
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了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并写出了超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文章,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字词热身
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来抽查一下,这些词你会读吗?
看谁读的既准确,声音又洪亮。
草率(shuài) 商酌 (zhuó) 譬如(pì rú ) 累赘( zhuì )
拖沓 (tà)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 (huì juàn)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商酌:
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请同学们把自己容易出错的字在本子上工工整整的写一写。
三、初读导学,概述叶老之事
下面就让我们略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概括出体现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几件小事。
概括方法指导:
1,锁定语段2,抓关键词
师:
概括要点时,尽量摘用原文中的词语,段落中没有词语来概括,可以搜集自己的积累库,选择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
养成细读文本的好习惯。
明确:
描标点,修润文章,送客人,速回信件,严于作文,重视文风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四、精读研学,品读叶老之德
要想了解一个人,我们常会说,要听其言,观其行。
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深入感受人物,领略人物的人格魅力。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3--5段,说一说“读______句段,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叶圣陶先生。
温馨提示:
1.可从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2.可结合文中评价性语句谈。
3.先自主学习,圈点批注,再小组合作,交流看法。
预设: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1)伏案:
趴在桌子上。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叶老并没有声色俱厉地指责吕叔湘,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这就是一种宽容之心,这就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表现。
“描”这个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吕叔湘的过失的宽容。
吕叔湘在《怀念圣陶先生》中这样说:
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
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
也正是叶圣陶先生的这种宽容,一直在影响着周围的人。
2.“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
这有五句话,其实意思就是一个意思:
有什么不妥你就改。
叶老一向讲究语言简洁明了,为什么却说了五句。
换一换:
有什么不妥你就改。
对比读。
第一句:
“不必客气”是对别人的尊重。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第二句: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写出了只提出商酌性文字太费事。
指出了直接改上的原因。
第三句: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让对方放下包袱,安慰对方,让对方放心去改。
同学们,这就是平易近人,为他人着想,待人宽厚的叶老。
字字动听,句句含情,话语里透着温暖、透着谦虚与诚恳。
(2)“亲自”叶老和作者是师生关系,老师亲自到学生家里请教,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
没有一点架子,谦虚诚恳,为人宽厚。
感受叶老先生对学生的平易近人,在学问上的谦虚。
叶老让张中行不必客气,可自己却是处处客气。
让作者不由生出敬重的感情。
3.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才。
叶老这样送客,是偶然的吗?
不是,他总是这样做,无论是亲人,朋友,学生,陌生人,也无例外。
读出了叶老礼数周到,温文尔雅,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4.我要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为什么悔恨,为什么悲伤?
师:
叶老因为不得见深表悔恨,推测作者境遇的窘困,而感到悲伤难过。
学生的处境窘迫,老师关心,为学生感到悲伤。
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同学们看一句话:
只能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小住。
张中行先生在京工作这么多年,为什么只能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小住。
一家人团圆不是很正常的吗?
出示背景资料。
张中行生活的如此窘迫,怎能不让叶老悲伤?
叶老的那份至善至成的关怀,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激?
(2)作者为什么悲伤?
生:
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师:
叶老当时是什么境遇?
编写的语文教材停止使用,提倡的语文课被取消,许多张笑脸变成横眉竖眼,许多好友变成路人,特殊的社会环境让人人自危,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关心境遇窘迫的学生,这份真挚的关怀就更加珍贵了。
过渡语:
以上是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一面。
他的严于律己又表现在哪里呢?
速读6—8段,说说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严在_________________。
预设:
(1)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
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2)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3)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4)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过渡语:
作者抓住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运用细节描写方法和作者的评价性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叶圣陶先生。
这真是,小事情见大品格。
六、拓展补学,体悟作者之情
叶老在作者心里地位如此之高。
当作者得知叶老逝世的消息时,他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请同学们大声读1段,体悟作者的感情。
学生读。
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到: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什么是“双层的悲哀”,听到逝世的消息已经很悲哀了。
再加上当时在一种欢庆的时刻,听到鞭炮声心里更加悲伤,这里以乐景衬哀情,使哀情倍增。
“万想不到”意料不到,不想接受叶老逝世的现实。
“立即”第一时间。
“罩”被悲哀包围着。
作者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叶老的离去,带给作者莫大的悲哀,怀念和崇敬。
作者与圣陶先生亦师亦友,都是规范现代汉语的先驱。
先生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走了。
作者在结尾这样写到: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他认为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的写话主张。
让我们带着对叶老的深情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再读第一段和第九段。
七、训练固学:
1.借鉴文章的写法和语言特点,写xxx老师或xxx同学二三事。
2.推荐阅读:
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在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同时,来感谢张中行先生!
是他,用平易质朴的文字,让我们结识了叶圣陶先生。
是他,将这些细碎而平凡的小事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长在我们的血液里。
叶圣陶先生的种种高贵的品质就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激励我们。
期待每位同学都能像叶老那样做一个德行君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对于叙事性散文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
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我认为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让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当然这个年龄的学生思维逻辑性正在形成期,归纳和总结能力相对较弱,社会经验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通过语言,表情,行为等细节了解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活动存在一定难度。
本文是在叶圣陶先生去世之后,作者创作的文章来怀念叶圣陶先生,所以安排学生在预习时,了解他的资料。
课堂上注重对文本的阅读对内容的把握,问题探究环环相扣,这样培养了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学习本文主要是为了了解叶圣陶先生,通过他的品德来感染学生,所以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堂上我注重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培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在安排品读叶老之德一环节德最后,实际归纳本文以小见大,小事件见大品格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
同时通过清晰的板书,让学生更直接学习叶圣陶“严律己,宽待人”德品格。
另外,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课上积极发言,认真思考,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困生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间发展不平衡,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上,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透彻,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课,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宽以待人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文章开头,语言简洁感情真挚,写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
接着回忆,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在他领导下编写课本,这之前对叶圣陶的认识是通过读新文学作品及前辈对他立德立言的评价,作者切实感到“叶老即使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总体评价。
接下来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交往中的一些小事。
首先写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宽而深受感动。
先写了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的一件事,就是叶圣陶给他的文章描标点,让他受了教育。
接着详细叙述自己同叶圣陶修润课本时发生的事,叶圣陶是苏州人,写作时坚决要用普通话,可是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并请作者帮他修润,作者被前辈的恳切感动,就直接改了,但若一两处叶老认为可以不改,反而去在征求作者的同意,这两件事写出叶圣陶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谨严,认真又诚恳谦逊,叫人不由生出敬重的感情。
接下来又叙述了叶圣陶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一些言行,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深刻的,温暖的。
他去看叶老,老人家要一送再送,要穿门越街,鞠躬致谢,直到目送他上路才转身回去。
叶圣陶晚年也不能起床,对于访者还是要举手打拱,连声致谢。
更让作者感到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去拜访叶圣陶不遇,第二天就接到叶圣陶的信,信中叶圣陶为不得见深表悔恨,又从留言地址推测他境遇窘困,而感到悲伤难过,在那个特殊年月,叶圣陶对作者这样一个落魄的人,如此关心,怎能不叫人感念至深。
另一方面回忆叶圣陶先生不仅有为人宽的一面,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
他不仅做人这样,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也是一丝不苟,能以身作则。
叶圣陶先生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面读,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格。
叶圣陶在写作方面追求明白如话,写出来要让人看得明白,他心里装着的是读者。
叶老还常提到,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是行文要力求简洁不拖沓,这是主张。
这些主张是叶圣陶针对现实中的不良文风提出的,叶圣陶认真至极,贴合完美,文中也予以举例,也正是这些小事才细致入微的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学术态度和风范,尤其在课本中“作”合“做”,用字不统一的问题上,叶圣陶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解决问题,再到监督执行,表现出一名语文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细细揣思和学习。
总之本文所述,事情虽小,但是小事情见大品格。
所写的内容多且杂,既写作者亲身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转述和评价,因这些片段和细节真切丰满起来,行文沉稳平和质朴蕴藉,在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这是大家的境界。
A卷基础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别扭(bié)譬如(pì)鞠躬尽瘁(jū)B.业绩(jì)字帖(tiē)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商酌(zhuó)颠沛流离(pèi)D.累赘(zhui)拖沓(tā)以身作则(zé)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谦虚业绩朦胧正心修身B.悔恨悠久出板南腔北调
C.儒家公寓丁卯躬行君子D.微末天坛悲哀学而不厌
3.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
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提升篇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A______,则吾未之有得。
”②一处是,“B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③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④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
“叶老只要是A______,就能B____________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1)在横线上补填语句。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②句中都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是一个病句,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前不久,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落下帷幕。
经过初评和复评,衡水二中多名同学获得奖项,该校也获得全国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目前全国级别最高,最具权威性、规范性、影响力的中学生写作赛事。
本次比赛中,衡水二中积极组织参赛,广大学生踊跃参加,通过初评、复评层层筛选,该校409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喜获佳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
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
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反思《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堂课,基本上能够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课堂预设合理,生成也不错,主要的亮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条理性强。
虽然这篇文章语言平易,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层次分明。
从开始导入时的情境导学,到学习目标,到预习启学的识人、识词,这些设计巧妙的化解了学生对作家作品字词等的畏难情绪,后面的初读导学、精读研学,又借助学生最熟悉的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
拓展补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小结环节,又对整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文章内涵。
张中行先生的文章,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观,平易、简洁,好像在情感上没有可以深挖之处,但是,细细读来,文章不写情感,却处处流露真情,特别是开头段的“双层的悲哀”,让人读后眼含泪花。
最后一节,“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标点符号的停顿又蕴含了无尽的缅怀之情。
中间的事件,那一件事情不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哪一件事情不是叶圣陶先生人格高尚的最佳写照?
所以这节课,力图通过诵读,感受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感受叶老的高尚品德,理解张中行先生在平易的文字内蕴含的深沉的情感,让学生在文字上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情感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课堂出现生命的律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架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桥梁,让他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上逐渐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吸取对自己人生有意的启示。
三、教师对文本要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
我们经常说: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尽管只是穿针引线,但是花在备课、查资料、反复揣摩文本、设计问题上的时间却相当多。
如果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失去了方向,学生的答案也无法点评。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这节课堂,我觉得还有以下问题:
首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
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读有所悟,学有所感。
其次,调动课堂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学生思维不活跃的时候,应该学会设置更合理的台阶,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整堂课主要分析了送客人和写回信的事件,其他的事件涉及不足,另外,多让同学读第一段活着最后一段可能效果会更好。
再次,语言还需要更精炼些。
语言不精炼,源于读书不够,用词不准确。
最后,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细节问题,课后有必要进行补充。
今后要多研读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力求每一节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
一段有意义的时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课,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宽以待人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语文方面应具有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即使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暂时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
二、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课标要求,我将本课德教学目标定为:
1.概括文章内容,了解技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感知人物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宽待人严律己的品德。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学习叶圣陶先生优秀品质。
在实现教学目标中,注重学生字词积累,书写要求严格,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赏析人物形象方面,善于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进行赏析。
例如在讲到描标点这一个事件时,老师抓住“描”这个字,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叶老先生的宽厚待人。
并搜集材料,用吕叔湘在怀念圣陶先生的语句,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