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8962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8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2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培优

学生姓名

董怡飞万鹏飞万亚珍万思雨许雨

训练内容

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计算

解决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3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辅差

学生姓名

张梦真万元昊孙江波

训练内容

简单单位换算

填上合适的单位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4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培优

学生姓名

万鹏飞万亚珍万思雨许雨

万亚珍

训练内容

数字迷

解决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5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辅差

学生姓名

张梦真万元昊孙江波万绍讯

训练内容

加法笔算辅导

解决简单加法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6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培优

学生姓名

董怡飞万鹏飞万亚珍万思雨许雨

万亚珍

训练内容

巧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解决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7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辅差

学生姓名

万元昊孙江波万绍讯许瑞芳

训练内容

加减法笔算训练

加减法验算训练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8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培优

学生姓名

董怡飞万鹏飞万亚珍万思雨许雨

训练内容

巧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解决求周长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9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辅差

学生姓名

张梦真万元昊孙江波万绍讯

训练内容

在格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求四边形周长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10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培优

学生姓名

董怡飞万鹏飞万亚珍万思雨许雨

训练内容

添一条或两条线将一般四边形改成平行四边形

利用周长求长方形或正方形边长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11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辅差

学生姓名

万元昊孙江波万绍讯许瑞芳

训练内容

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求正方形边长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12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培优

学生姓名

万鹏飞万亚珍万思雨万忆豪

训练内容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3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辅差

学生姓名

万元昊孙江波万绍讯许瑞芳

训练内容

解决简单除法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13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培优

学生姓名

董怡飞万鹏飞万亚珍万思雨

训练内容

复杂时间换算

解决时间计算问题

效果

良好

培优补差记录表

班级

三年级

时间

第14周 星期二

教师姓名

李四军

类别

辅差

学生姓名

张梦真万元昊孙江波万绍讯

训练内容

简单时间换算

效果

良好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

信息窗一:

动物趣闻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

再借助生活实物,如:

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准备:

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七、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四、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物品质量的信息。

教师整理随机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掂一掂自己带来的物品,感受物体的轻重。

二新授

1瞧,大家收集到了这么多信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了克或千克单位,从而产生疑问:

一克有多重,一千克有多重?

教学第一个问题:

1克有多重?

教师:

是啊,一克到底有多重呢?

根据前面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小组活动,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

学生可能会说:

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块口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

教师:

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

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在称量物品以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屏幕出示台秤,天平秤,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

让学生说说看到过哪些秤,指屏幕回答。

教师强调本节课要用的是台秤和天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口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天平的使用.

教师:

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验证的结果呢?

学生交流称量结果:

一枚二分硬币重1克.

教师:

把2分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在表示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

克还可以用g来表示。

教师:

你还在那些地方见过克?

学生自主交流:

在很多物品的包装袋上。

拿出自己带来的虾条,牙膏,食盐等,掂一掂,估计一下,然后看包装袋上的标记。

2教学第二个问题:

1千克有多重?

教师:

克,我们已经认识了,谁还有办法让大家认识千克?

小组合作寻找合适的方法.

学生展示:

称一称用台秤称从家中带来的两袋食盐的质量,知道一袋食盐重500克,两袋盐正好重1000克。

猜想1000克可能等于1千克。

根据前面学过的1千米=1000米。

教师:

同学们真聪明,1000克就等于1千克。

把两袋食盐放在手中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公斤,可以用kg来表示。

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桌上的这些物品(有书包,菠萝,语文书,数学书,文具盒,苹果,橘子等等)有多重呢?

?

要称比较重的物品,天平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秤家族的其他成员来帮助我们.现在赶紧用小组中的台秤来称一称这些物品的质量吧.注意分工明确,填写好表格。

表格如下:

物品名称

估计的质量

称出的质量

各小组到台前展示称量的结果。

三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上和包装上的质量标示数.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在实践中学习。

2学生做自主练习第2题,学会估计物品大约有多重,填上合适的单位。

四巩固延伸

这节课,大家活动积极,最后让我们来做个有奖竟猜的小游戏,只要你能猜对一件物品的质量,老师就把这件物品奖给你,你想不想拿到奖?

老师拿出一件物品,学生自主竟猜,每人有三次机会,谁猜对了就把物品奖给谁.

四课堂总结,评价.

学生谈自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说生活中什么样的物品用克做单位,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教师鼓励表扬学习积极的同学,提出下节课要求。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有多重呢?

自己爸爸,妈妈的体重又是多少呢?

课后用体重秤称一称,把结果记录下来。

九、板书设计:

千克和克的认识

千克kg比较重的物体

克g比较轻的物体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三、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四、教学理念: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准备:

体秤、生活实物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课复习

1、师: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

(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

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

(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2.5元2.5元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第三课时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学理念: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

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观看投影:

《大象》

2.谈话:

这是什么动物?

你熟悉他们吗?

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知道的有关大象的资料吗?

3师:

这只大象的体重是多少?

(3吨)

学生回答,引出质量单位吨.

4.师:

①对于吨你想了解什么(1吨有多少千克)

②对1吨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吨是不是很轻?

师:

也就是1吨有多重。

1吨是不是1000千克?

师:

也就是吨与千克的关系)说1吨有多重,三言两语说不请,就让我来展示一下吧。

出示第一幅图:

一头水牛中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重

二、感受体验——吨

(一)了解1吨的物体有多重

吨非常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呢?

那就听听吨的自我介绍吧。

谁听的认真,吨就会把他的相片送给谁。

1.听听“吨”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好,我是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大象的1吨。

出示第二幅图,让学生看图理解.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0袋大米重1吨。

让学生计算10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交流算式:

10×100=1000(千克)

出示第三幅图:

每个小女孩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40=1000(千克)教师提问: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1吨等于多少千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吨=1000千克.教师说明也可以写作:

1t=1000kg.

2、体验“吨”

①师:

原来1吨=1000千克,1吨有多重,你想感受一下吗?

请1个同学搬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你的感受。

换一个同学来试试。

请4个同学来帮忙。

假设我们班有25名同学,如果一人一次只搬一袋大米,那么1吨的大米全班同学要几次搬完。

学生思考并独立解答。

学生交流算法:

一人一次搬一袋,25人一次能搬25袋,也就是250千克,四次能搬100袋,也就是1000千克,也是1吨。

所以全班25人要搬四次才能全搬完。

①教学估算

师:

象老师体重53千克,几个同我差不多的大人体重约1吨?

(学生试算,估计学生一下子不会算)

师:

老师教你一个算的快一些的方法。

教师介绍估算的方法:

53比50稍大,可以看成50,因50乘20等于1000,所以20个大人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在不要求得数十分精确的时候可以估算。

②算一算:

一个三年级同学约重(25)千克,()个同学重约1吨。

想:

25乘()约是1000

一辆125型摩托车约重(110)千克,()辆约重1吨想:

110乘()约是1000

③先独立估算。

算一算

一个三年级同学约重(25)千克,(40)个同学重约1吨。

一辆125型摩托车约重(120)千克,(9或10)辆约重1吨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学生交流。

师:

20袋50千克的大米重1吨,40个同学约重1吨,10辆125型摩托车约重1吨……师:

到这,你对1吨了解了多少,把你对1吨的了解告诉同桌.

三、拓展认识时空,加深印象。

1、首先来看吨与千克:

电脑出示

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师:

这两句话你能换个说法使他意思不变?

什么是载重量?

小卡车和大卡车最多能装多少吨货物?

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小卡车的几倍?

两幅恐龙图:

犹他猛龙重1吨原角龙重300千克

师:

谁重?

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2倍

师:

你能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同桌吗?

九、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1t=1000kg

十、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教学重点:

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体质量

三、教学难点:

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体质量

四、教学理念:

通过,填写适当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同时,通过情境问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克、千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课复习

1、资料交流。

师: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以“吨”作单位?

(增强质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性)

2、感悟生活中的“吨”,教师补充资料

二、巩固提高

1、我问你答。

你能把我说的单位快速转化为“千克”吗(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熟练程度)

3吨=()千克2000克=()千克6000克=()千克50吨=()千克

※最后一个略有难度,可以给学生一点讨论时间

2、排排队(从大到小排)

1)3千克3吨3克

2)2千克2500克2吨1500千克25000克

※你发现了什么?

4、自主练习P7—6(同位讨论解决方案)

1)可以把4吨转化为4000千克,在把6个600千克连加

2)可以用600千克×6=3600千克,3600千克〈4吨

5、自主练习P7—7

猎豹体重80()鲸鱼体重34()袋鼠体重30()

每小时跑100()每小时游30()每小时跑50()

(此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同位合作完成降低难度)

三、拓展延伸

你能搭配出1t吗?

有几种方案?

四、作业布置

调查一下小组同学的体重,想一想大约多少同学合起来体重是1吨?

第五课时: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四、教学理念:

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填空。

3吨=()克2000克=()千克()吨=5000千克

6000克=()千克7千克=()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相互交流进行订正。

2、填上合适的单位

猎豹体重80(),每小时跑100()

鲸鱼体重34()袋鼠体重30()

每小时游30()每小时跑50()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谈谈上下两种单位的不同。

3完成自主练习6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4、

(1)出事自主练习4的第一幅图。

(2)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理解1000千克就是1吨。

(3)让学生说一说几头猪的质量大约是1000千克。

(4)出示自主练习4的第二幅图。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了解一般情况下13人的体重不超过1000千克。

(5)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以吨为单位。

5、出示小超事情境图

练习时,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评价

6、数学游戏:

猜体重

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数学游戏。

7、自由学习你知道吗?

总结:

表扬练习积极的学生

作业:

第9页的课外小调查。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风筝厂见闻

第一节: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感知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

并内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

并内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四、学具准备:

五、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

出示风筝厂见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

对照情景图,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教师: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

小组讨论后找出代表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教师:

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2、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3、平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4、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5、平均每天要做小兔风筝多少个?

独立列出算是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教师: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

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学生:

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答的方法。

60÷2

教师:

总结学生的算法,并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因为30×2=60所以60÷2=30

教师:

引导学生解决凭决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

240÷6

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的办法。

教师: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把240看作24个十,把24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个十,也就是40。

24÷6=4可以推出240÷6=40

教师:

平均每天大约能做多少只仙鹤风筝怎样求?

学生:

列式92÷3

教师:

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

独立计算后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

总结学生的算法。

可以把92看作是90,90÷3=30(只)

每天大约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

为什么?

应该做多少只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

出示第四个问题,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

独立计算,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

第一题,学生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2、第二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3、第三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四、布置作业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八、作业:

第四题。

九:

板书设计:

1、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老鹰风筝?

60÷2=30(只)

2、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240÷6=40(只)

3、平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138÷7~20(只)

4、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320÷4=80(只)

十、教后反思:

第二节:

自主练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提高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四、学具准备:

五、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第五题

学生自己看题,理解题意,找学生说一说,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

然后进行独立计算。

对做的又好又快的学生进行表扬。

2、第六题

一篇文章有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进行快速练习。

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3、第七题

魔术箱,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训练学生加、减、乘、除及各部分的关系。

学生先思考怎样做,在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想好后在小组内讲一讲。

最后进行独立计算

4、第八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

怎样才能指导再调两辆车够不够?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5、第九题

练习时间大约数目

周一2分60个

周二3分120个

周三5分150个

周四4分160个

周五2分120个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问:

怎样才能比较出哪一天的成绩好?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平均数才能进行比较。

6、布置作业

第十题。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八、作业:

第十题

九:

板书设计:

十、教后反思:

第三节: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

一、教学目标:

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