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566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docx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doc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7

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第28卷第8期

ChineseMedicalEquipmentJournal・2007Vol.28No.8

浅谈设备科采购工作的整改措施

高绍英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1)

摘要

以设备科采购工作为例,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堵塞漏洞,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工作,建立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

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铲除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使采购流程规范化,各部门职责分明、层层把关,避免了采购工作的人为性及随意性。

关键词

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整改措施;长效机制

Discussiononpurchaserectificationandimprovementinhospitalequipment

departmentafterspecialtreatment

GAOShao-ying

(HospitalofOccupationalDiseasePreventionandCure,Shenzhen518001,China)

AbstractAnti-commercialbriberyinmedicineandmedicalappliancestradeisthemainworkofnationalspecialtreatmentin2006.Thispaperdiscussestheimprovingmethodstoestablishalong-termmechanismtopromotefaircompetitionandresistillegaltransactionsinpurchasingmedicalequipmentsormaterials.

Keywordscommercialbribery;specialtreatment;improvingmethod;long-termmechanism

商业贿赂已成为当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疾。

这几年,由于“

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药价居高不下,医生开单提成及受贿案件等事件使医疗行业成为反商业贿赂的一个主战场。

我院在开展医药购销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活动中,边学习、

边自查、边整改。

本文以医院设备科采购工作为例,介绍我院采购管理中的各项整改措施。

1健全制度整改

首先,为了建立预防院内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从健全采

购制度的源头抓起,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制定了更加细致详尽、切实可行且兼顾效率的管理制度,如:

低值医疗用品采购工作规范》、《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规范》、《人体植入物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规范》、《标准物质采购工作规范》等。

各规范从采购的申请到购入后的处理等整个采购流程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使采购工作规范化。

各部门职责分明、层层把关,避免了采购工作的人为性及随意性。

商业贿赂实质上收买的是“权力”。

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个个都是权力垄断和经济决策部门。

治理商业贿赂,根本要治“权”。

治理商业贿赂的真正目的是要清除经济活动中的暗箱操作,权钱交易,重现公平、公开、透明、合法的市场经济竞争秩序,以实现市场经济的效率目标,避免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

我院在制定的各项采购规范中,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把采购具体物资的决策“权”交给使用科室(非个人),唯有他们在实践中最清楚自己工作的需要,设备科负责物资的技术性能把关,而采购价格由公开竞价、公开招标决定,院领导及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进行各项采购工作的量和质的监督把关,使各物资供应商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1-3]。

2实施操作整改

为了使各项制度确实落实到位,避免形成一纸空文,在实

施操作中,也进行了各项改进措施。

以低值消耗材料的招标采购为例,多年前我院就开始酝酿消耗材料的招标采购,但一直未能成功实施,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就诊患者少,医疗耗材需求产品种类繁多而单项价值相对很低,无法达到招标规模。

2005年全年购入各类消耗材料共131.18万元,其中:

检验试

剂51.65万元、

骨科材料16.07万元、口腔材料2.36万元、维修配件7.54万元、

输液器注射器等卫生材料17.72万元、放射材料9.4万元、手术器械和其它低值器械5.15万元、设备用纸及墨盒等2.88万元、

其它18.41万元,细分种类几百种,单项年需求不足万元。

虽然多年来医院通过院内局域网公开购入价格等方式进行采购监督管理,但为了更加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新的采购规范中明确规定低值消耗品每年12月进行院内公开招标采购。

为保证招标的成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与常规方法截然不同的实施方案:

(1)对科室在使用中一直认为良好的产品可以进行指定品牌型号招标,各供货商针对同一产品进行竞价,有效降低原使用产品的供货价格。

同时供货商也可以推荐其它品牌产品,但须经2个以上科室的试用,确认性价比优于原产品的则可更换使用新产品。

这样就避免了价低质劣的产品进入医院,保障了使用的安全性。

(2)设备科根据本年度使用情况,对第二年可能需求的产品按顺序制成电子文档,请各供货商按同样顺序进行报价,以利于医院进行产品价格比较,提高定标效率;每项报价最低的前3名都可入围,原则上由价格低者优先采购,但当某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不能及时供货时,则马上选择价格次低者采购,以保证医院的需求供应。

(3)投标时,供货商只需提供本公司的合格资质证明和要求的产品报价材料,产品资质证明材料中标后提供即可,这样大大减少了供货商制作标书时不必要的人力物

作者简介:

高绍英,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

研究工作,Email:

szgao.123@163.com。

中图分类号:

R197.39;R197.3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3-8868(2007)08-0053-02

PROFESSIONALFORUM

专业论坛

53

力浪费,由此吸引了更多的供货商前来参与投标。

(4)由于我院需求产品种类多,用量小,还要求供货商在深圳有100m2以上库房的备货,以保证及时供货和供货质量,避免“皮包公司”进行炒货。

(5)对骨科和口腔科材料,由于品种繁多,而医院需求又极少,故请各供货商提供本公司所经营产品的最低报价,备案以供医院需求时进行选择。

利用以上实施方案,医院2006年12月进行了院内消耗材料的询价式招标,针对医院要求的153种常规材料(包括低值设备)和175种检验试剂,共有27家公司参与了报价,有效地降低了医院的采购成本,达到了本次招标的目的。

3查找漏洞整改

3.1仪器设备采购整改

在原已比较规范的采购工作中,医院仍积极查找漏洞,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如仪器设备的采购:

早在1998年医院由院长主持成立了设备采购论证小组(由院长、分管副院长、设备科、财务科、使用科室、专家组成员共同组成),负责对设备采购进行集中论证、公开招标;由上级纪委及院党总支组织成立监察小组,负责对采购招标工作进行监督审察。

同时,医院制订了《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条例》,《条例》中详细规定:

凡单件万元以上的设备必须由使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并由设备科对该类设备进行全面了解,会同科室逐一进行实地考察,然后经医院采购论证小组讨论研究,最后请各家公司共同来谈判、议价、竞标。

所有设备的购买必须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进口设备,必须与正规授权代理商合作,以保证购入的设备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保障,在产品性能相同条件下价格低的优先,在价格相同情况下售后服务方便的优先等。

对所有万元以上的设备必须保证由采购论证小组及监察人员共同参加,并做到事先有准备,事中有记录,事后有总结。

从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方面,保证了论证采购工程的公正、公平、公开,合法有效。

由于医院当时隶属企业,款源有限,所以医院的招标,往往将对方的投标价还要经过多位医院领导的多次压价方可成交,这样医院购买的仪器成交价往往比当时招标公司的同类产品的中标价还低很多。

2005年3月,医院转制为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以来,政府在医院的职防设备投入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单价10万元以下设备医院仍坚持以往一贯的做法,对单价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按政府有关规定都要进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医院仍然对每台需求设备都事先进行全面了解,逐一进行实地考察,然后请各家公司来院进行产品介绍、谈判议价,最后由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前身为采购论证小组)讨论研究,共同决定后,上报政府招标中心(若经医院谈判将设备价格压下来的剩余资金,则用增加相应配置的方法来填补与预算金额的差额)。

近一年来,按医院提供的技术参数和配置由政府公开招标采购了17套设备,价值超过千万元,基本上都买到医院满意的产品。

另外,已经过医院先一轮“院内预招标”后再到政府采购中心招标的设备利润空间一般都不大了,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政府投资设备,需求单位只管提出倾向性招标参数,其它一概不管,这可能留给某些代理商较大的利润空间。

3.2人体植入物采购整改

对于人体植入物材料的采购管理,一直是医院的薄弱环节。

由于该类材料种类多、价值高,而医院相应需求患者一直很少(平均每月1 ̄3例),设备科库房一般没有备货。

当有患者需求时都是外伤急诊手术,短时间内即要求供货商提供产品,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价格等各方面的论证。

在此次专项治理学习中,根据采购实际情况及该类产品的使用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医院补充制定了《人体植入物医疗设备采购管理规范》,规定每年12月份医院低值材料进行招标。

同时,请各家植入物材料供货商进行自营系列产品的最低报价,设备科对各家公司及产品的资质及产品的报价进行备案。

当科室有需求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使用要求在已经备案的产品中进行选择订货。

另外,为保证使用安全,供货商更换销售人员或送货人员时须额外提供企业法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销售人员身份证明;购入的人体植入物由设备科采购员及使用医生共同验收,入库的同时由手术科室领出;科室使用植入物用于患者前,应填写多联制的《植入物材料使用登记表》,其内容包括:

患者姓名、病历号、床位号、手术名称、手术日期、手术时间、临床诊断、所使用植入物产品名称、生产商、产品编号、注册证号、生产日期、灭菌有效期、供货商、供货商代表、使用数量、材料价格、产品使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不良事件等,并且应有使用科室护士长、科主任或主管医师、患者本人或家属三方的签字确认;该登记表由患者、使用科室、设备科各保存一联。

设备科统一备案,存档保存时间应不少于该植入物使用者的寿命。

3.3维修配件采购整改

对于维修配件的采购管理,我院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设备在院内维修时,维修配件价格由工程师报该维修设备使用科室主任认同签字后,报设备科主任审核;500元以上配件还需书面报主管院长审批同意后,由设备科尽快购买并维修好设备;设备必须外送维修时,维修配件价格和维修工时费须先由维修公司出书面报价给我院,千元以上维修价格须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维修;对维修价格明显偏高的情况,须请2家以上维修公司进行报价;报销维修发票时必须附有该设备的维修报告复印件(原件由设备科备案)。

这样,维修配件价格也做到层层把关,增强了本院维修人员的责任心,避免了外送维修公司的漫天要价。

4小结

总之,我院在整改活动中,不停留在开会学习、深刻反省、接受教育等层面上,而是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堵塞漏洞,以建立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铲除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工作,并把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医院设备器材采购管理规范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

34.

[2]向国驹.浅谈医疗仪器设备招标采购[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3):

55.

[3]汤先钊.加强医院设备管理的整体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5):

38.

(2007-03-06收稿2007-07-20修回)

PROFESSIONALFORUM

专业论坛

54

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第28卷第8期

ChineseMedicalEquipmentJournal・2007Vol.28No.8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目的在于确定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委托经济责任,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控制)。

审计作为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定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横向来说,涉及到好多的部门、行业和人员;从纵向来说,涉及到过去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活动。

想要提高一个审计项目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做好审前调查,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审前调查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审计实施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

所以必须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把审计前调查工作做细、做好。

结合多年的调前查实践与审计署六号令要求,谈点个人看法。

 

一、调查人员及调查时间的适当性

 

所谓适当的人员,要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对于审计范围大、复杂的行业审计项目,要安排数量多的人员,分为不同的审计组分组调查;对于单个的审计项目,由具体承办项目的审计小组进行审前调查。

同时,根据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安排适当的调查时间,以便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保证调查质量。

 

二、审前调查内容的明晰性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实有人数、在编人员、临时人员等);

 

二是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

 

三是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

 

四是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

 

五是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

 

六是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

 

七是以往接受审计情况;

 

八是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三、注意收集资料的全面性

 

在审前调查中,需要及时收集相关内容,主要是:

 

一是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是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

 

三是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

 

四是审计档案资料;

 

五是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六是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四、注意调查方式的灵活性

 

一是直接方式:

主要是直接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询问单位领导、财会人员;也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进行试审,看科目余额的数额、年度变化,确定审计的重点科目;通过查阅相关的经济活动资料,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找出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重点;又可通过发放审前调查表或召开座谈会,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是间接方式:

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税务工商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执法执纪情况;也可通过朋友、同学等熟人侧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一些情况;当然对于非首次审计的单位,可参阅以前的审计档案,主要是看被审计单位对以前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切不可被以前的审计思路束缚住。

 

三是充分发挥审计公示的作用:

审计公示制度,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程序、内容、结果、举报方式等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既公开审计活动的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举报,又公开审计处理、处罚意见的制度。

采取的审计公示分为审计地点公示和审计结果公示。

审计地点公示,就是指审计组在进驻被审计单位审计时的公示。

对于一些审计项目,为解决被审计单位不配合调查的问题,可先发审计通知书,再审计前调查。

在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可采取审计地点公示的方式。

公示的内容包括:

一是审计依据、审计单位(项目)名称、审计内容和范围;

二是审计组长及审计成员;三是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纪律(审计“八不准”);

四是举报及廉政监督电话。

当然在利用审计公示进行审前调查时,审计人员一定注意保密,以保护举报人的权益。

 

五、注意重大审计线索的保密性

 

对于审前调查中发现的重大审计线索,切不可广泛谈论,注意调查的方式、方法,适可而止,以免打草惊蛇,防止被审计单位做手脚。

 

六、充分利用审计职业判断的敏锐性

 

审计职业判断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

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

由于审前调查的内容较多,涉及的单位、人员也较多,就需要审计人员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主要矛盾;从全局着眼,善于总体把握;敏锐地捕捉到与审计目的相关的信息,并及时汇总,作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与重点。

1

2

 

审前调查是审前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就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和重点,到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一项活动。

一、

审前学习和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

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如宏观经济形势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政策因素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政府对被审计单位限制性要求等;主要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对该单位的影响,如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某些行业进行扶持,对税收等政策的优惠等。

(二)

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情况,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行业适应的法规,特定的会计惯例等;主要了解该行业是新兴产业还老牌产业,其前景状况如何,是属于资源枯竭的能源消耗型,还是前景可观的节能效益型;国家对该行业的各种经济技术指标、衡量标准等。

(三)

了解行业自身的情况;

基本情况,如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业务经营范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内部控制状况等;执行何种会计制度,其核算方法如何。

采用会计原则与方法以及变更情况等。

2、

以前年度接受审计情况,如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以前年度审计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等;对审计建议的采纳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四)

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文件资料;比如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制度,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以及国家对此行业的特殊规定等。

(五)

根据被审计业务经营的特点,选择并掌握适当的审计方法,为实现审计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如对存货、固定资产采取何种方式检查,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检查盘点,外币的折算方法,对应收、应付帐款的测试及函证等,投资、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等,以便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是采取全面审计还是抽样审计,对于某些审计人员不太熟悉的领域考虑聘请专家等,以便打好有把握之仗。

二、

审前调查的方法

(一)、审计人员可以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银行等专门机构,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走访上级主管部门了解其行业考核目标完成情况;通过走访财政部门了解财政注入资金(国家投入资本金)及该企业上缴利税和国有资产收益情况,通过走访税务部门了解其执行税收政策和完成情况,在税务稽查中是否发现的偷漏税现象,以及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情况。

通过走访其开户银行,了解其银行贷款和资产抵押情况,以及执行银行、票据政策情况。

(二)调阅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等途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了解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如果是初次审计的单位,可比照同类或同行业审计情况,制定内控制度测试和审计抽样,以确定下一步采取何种策略。

三、

审前调查的意义

(一)、通过审前调查总体把握和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为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谈话中可以知道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

(二)根据审前调查的确定的内容和重点,发现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确定该单位制定内控制度测试表,为符合性测试打好基础。

(三)通过走访税务、银行、财政等监督部门了解该单位遵守财经、银行法规制度、纳税及抵押状况;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银行等专门机构,收集有关资料;为进行实质性测试确定此次审计工作的重点、范围、内容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审前调查已经成为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

加强审前对于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制定内控制度符合性测试,打好基础。

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事实证明:

开展审前调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2

摘要: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在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充分认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正确的预测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化解,有效减少损失,这样才能够在事业单位当中求胜。

本文主要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诸多原因,并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财务风险;原因;措施;研究

一、前言

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因为各种因素影响不能够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

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事业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充分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有效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努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客观性是事业单位必然存在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改变的,事业单位的经营策略转换,竞争对手的变换等都可能够导致事业单位产生财务上的风险,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不确定性主要是指风险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的几率是不确定的,风险发生的后果也是不确定的。

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在运营的过程中谨慎的对待风险,在不影响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尽量的降低风险。

复杂性主要是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既有市场的原因,同时也有经营者的内部原因,不仅有可预测的原因,也有不可预测的原因。

它涉及到了事业单位在运营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诸多原因

1.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

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征,在事业单位的经营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负债经营,发生财务上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缺少相应的风险意识,对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单纯的认为利润就是事业单位的发展关键,认为只要事业单位取得较好的利润就能够不发生财务风险,这些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的现象是造成事业单位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方面,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缺乏大局意识,只是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局限在资金风险,并没有认识到经营风险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没有在事业单位的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

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科学

目前来讲,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管理者在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时缺乏科学性,只是经验决策,认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就应该快,不习惯受到监督。

以上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不能够实行大额资金的集体研究,只是由事业单位管理者一个人决定,这种现象造成了事业单位资金极大的浪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偿还债务的能力,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风险的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那么必然也就存在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单纯的认为只要是管理好资金,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浅薄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事业单位面对的环境较为复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风险的外部原因。

比如通货膨胀,使得资金供给持续的短缺,实物性资金相对的升值,资金的成本逐渐的升高;比如在2008年的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