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docx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
2012年——2014年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位于县经济开发区内,学校占地90亩,投资近亿元,总建筑面积30500平方米,整个校区由上海复旦大学著名建筑教授设计。
校园分四个区域:
教学区由三组别致合院式教学楼组成,充盈浓郁的学苑韵味;行政区12层综合楼大气磅礴,集实验、行政、图书、服务等诸多功能于一身;运动区拥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和造型独特的风雨操场;生活服务区设施一流,温馨如家。
整个校园建筑统一之中富有变化,厚重不失灵动。
目前,学校拥有6个年级29班,1332名学生。
全校82名教师均是通过层层选拔产生的,马式先校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40%教师拥有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自2010年7月办学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的办学宗旨,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的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优雅学校、儒雅教师、文雅学生、高雅家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特色鲜明,阶段办学成果显著。
2、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政务实,开拓创新,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3、教师队伍道德高尚、业务精良、乐于奉献,部分教师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4、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际学校的发展,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目前学校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为学校“创特色、树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新形象;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宗旨,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服务为上的办学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管理,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学校总体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的为先导,规范管理,优化过程、创新发展,努力实现育人环境优雅,校园文化浓厚,教师队伍一流,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全县一流,创省级示范性实验小学。
二、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的学生应该是:
道德品质高尚、行为习惯良好、身心健康、会学习、会合作、有个性、有特长,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
五、学校分项发展目标
一)学校管理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县情、校情的管理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教育规律,从组织目标、机构建制、管理章程等方面着手,以制度为保障,激励为手段,服务为意识,充分尊重教师,发展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建立人文、民主、协作、科学、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
(二)年度目标
2012年:
制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细化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出台管理人员“八个一”管理细则及考核细则,初步形成“分级管理,团队协作,责任到人,各尽其职”的学校管理模式;以“数字化校园”创建为契机,建立学校网络办公管理平台,初步实现管理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精细、高效。
2013年:
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绩效工资奖惩条例,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八个一”管理细则及考核细则,逐步消除管理上的盲点;充分利用先进资源和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校园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筹备创建“市规范管理先进校”。
2014年:
总结提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创建学习型学校,加强团队建设,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学校管理精致化;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开发出成熟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研管理系统等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并实现管理系统间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益。
创成“市规范管理先进校”。
(三)目标达成标志
1、形成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
2、实现各项管理目标居全县前列,保持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学校称号。
3、全体师生了解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学校师生共同发展愿景。
4、完善教代会的监督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确保学校管理民主性。
5、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建设“阳光”校务。
6、设立校长信箱,为师生与校长沟通建立良好通道。
7、整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管理全覆盖。
8、创成市“规范管理先进校”。
(四)目标达成措施
1、加强班子建设,打造合力、合拍的管理团队
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向上、廉洁高效的坚强团对。
首先班子成员要坚持讲学习、讲修养、讲原则、讲民主、讲团结,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在教职工面前树立表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职工的榜样。
其次要深入实际,倾听教师意见,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抓住正确的导向、务实的检查、客观的评估等主要的管理环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以坚定的信念,振奋人;以高尚的人格,感召人;以丰厚的学识,引领人;以亲切的关怀,凝聚人;以细节行动,带动人。
使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制度建设,优化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以民主和法治精神为支撑,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
积极探索新型的管理方法,建立从“金字塔”到“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树立从“控制型”到“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实施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管理行为,完善校本化的、稳定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
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制度,并时刻关注制度落实的难点突破工作,确保制度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实现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相得益彰,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高效。
3、细化项目管理,构建“条块”结合的组织机制
细化管理项目及分工,落实管理人员“八个一”管理细则(分管一条线、蹲点一个年级、主抓一个社团、指导一个教研组、承担一项创建、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帮带一名青年教师、帮扶一名贫困(学困)生),量化管理人员考核细则,点面结合,使得管理工作深入学校各项具体工作之中,提高管理效益;进一步深化年级组的管理职能,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学习型团队,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在思想上的统一。
每个年级的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管理走向以“块”实行年级组、教研组教师捆绑考核,实施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奖惩,激发“团结一致争上游”的向心力,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4、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活力、和谐的管理氛围
坚持人本化管理理念,增强教职工的幸福感,处理好情、理、法之间的关系。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凭才用人,依律束人。
尽量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二)学校队伍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善于学习、业务精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积极创新、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我校的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战略奠定雄厚的基础。
(二)年度目标
1、数量结构目标:
学科结构。
2012年,专任教师总量达标。
2013年按学生数配齐专职体育教师;2014年配齐专职科学、音乐、美术教师等学科教师并按学生数配备卫生保健教师。
职称结构。
三年内,中高职称人数比率达20%,小高人数比率占50%。
学历结构。
2012年本科入学率100%,2014年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率为100%。
并拥有1-2名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在读。
骨干结构。
2012年县市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40%以上,2014年县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新培养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5名,每个学科都达到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并培养一批有潜力的教学苗子。
2、质量素养目标:
1)师德。
教师职业形象进一步彰显,建设一个具有品行高尚,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健康和谐的教师群体,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育人经验和良好群众口碑的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班组。
2012年,每个年级都有县师德标兵或县优秀班主任;2013年,获市级师德标兵及师德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争取获得省级师德标兵光荣称号。
2)师能。
完善教育体系,各学科根据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拓宽学科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012年,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素质,教师全部达到《江苏省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外语达初级水平,每个学科均有县、市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教师。
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2013年,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达到“人人有课题、个个能研究”的要求。
争取立项1-2个省级以上的课题,4-5个市级课题。
2014年,每个学科均有省级及以上技能比赛获奖教师,创建市级教科研先进学校,促进各科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三)目标达成措施
一)实施“师表工程”
1、敬业爱生,立德修身,以德育师。
学校围绕“师爱无价”这一主题,在教师中积极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勤业奉献精神,乐业爱生精神,精业钻研精神,创业开拓精神。
1)学习提高。
组织开展好“师德标准”、“爱岗敬业十不准”等专题学习,深入开展“我的职业幸福感”讨论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2)典型引路。
积极参加“人民满意的教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挖掘身边典型,树立学习榜样,宣传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中的精神激励人。
利用会议组织优秀教师交流工作经验,利用橱窗板报等途径,加强先进宣传,利用典型引路,形成良好氛围。
3)活动创优。
引导教师立足教育,开展岗位创优活动。
要求做到:
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事;与学生合作、与同组教师合作、与同班老师合作;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德育争先,教学争先、科研争先。
4)规范约束。
围绕师德建设要求,倡导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强化《国际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考评,聘请师德建设监督员,开展学生、家长、社会评教活动,推行师德建设“公开承诺制”,促进师德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构建平台,挖掘内涵,文化引领。
1)凝炼核心文化。
注重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步建设,积极挖掘校园“博·雅”文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
围绕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核心,开展校训凝炼、校刊创办、校网改版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师生家长全员参与,共筑学校核心价值取向,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
2)构建学习组织。
积极参加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一是要通过学习、研讨、沟通,引导教师把学校的理念文化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每一个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
二是要围绕“读名著,做名师”主题,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教师阅读考级”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同读书共学习,培养自觉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
三是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3)丰富活动载体。
鼓励教师参与“读书沙龙”、“强基工程”、“优秀后备干部”评选、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完善、自主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二)推进“四项工程”
坚持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构筑校本培训平台,强化业务培训、开展以课程培训、教学技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内容的校本培训,大力推动“四项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名师建设。
1、专家辅导。
定期聘请特级教师、县教研专家来校作“课程改革”、“专业发展”等专题讲座,近距离与专家对话,丰富教育认识,提高理论素养。
2、名师帮带。
结合实际制订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实施方案,并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与县内名师结成帮带对子,加强名师的示范引领,促进成长成才。
3、业务竞赛。
加强业务练兵制度化、经常化建设,开展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卷命题、能手评比等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还要定期开展研究月:
“一课多人”、“一人多课”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案例的剖析,加强方法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4、互动交流。
要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来上辐射课,组织“请进来”“送出去”等教学活动,借助互动交流平台,加强教师的业务磨练。
(四)目标达成保障机制
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1、目标导向。
根据师资实际,建立骨干教师培训档案,将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分成两个培养梯队:
县级骨干和县以上赛课一、二等奖的教师列为市“骨干教师”建设梯队;其他优秀教师列为“青蓝工程”建设梯队,分阶段组织建设实施,力争形成学校的新骨干群体。
要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与自身实际制定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帮助明确发展方向,用目标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2、完善机制。
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评估。
要切实制订《国际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要从制度上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将学校骨干评比、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创优热情。
3、优化考评。
要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考评,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努力使考核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要进一步增强考评的透明度,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把教师专业发展与绩效挂钩,充分体现优师优酬、优绩优酬。
健全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建设,保证各项建设指标实施到位,积极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4、经费保证。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依靠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
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上要加大经费投入,其总额每年不低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的10%,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三)学校质量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态度。
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与素养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二)年度目标
2012年:
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各学科教学质量有所突破,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学会利用网络学习和收集处理网络信息;艺术教育和特长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学会至少一门特长,实现合格+特长的目标。
2013年:
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和健康的心态,具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意识,学科合格率达96%,优秀率达55%,学科教学质量继续有所突破,在城区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
2014年:
学校建立完备的德育工作体系,成效显著,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自觉遵纪守法;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素质化的要求,学生掌握牢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科合格率达98%,优秀率达65%,学科教学质量稳定在城区列前1/3,学生的艺术体育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目标达成标志
2012年:
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各学科教学质量有所突破,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
2013年:
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和健康的心态,学科教学质量继续有所突破,在城区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1/2。
2014年:
学校建立完备的德育工作体系,成效显著,学生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科合格率达98%,优秀率达65%,学科教学质量稳定在城区列前1/3。
(四)目标达成措施
1、健全管理机制抓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提升的组织与领导,保障教学质量提升的各项有序开展。
学校设立由校长为主任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六个由各年级部蹲点负责人为主任的年级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成员有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代表。
年级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学校负责组织督查和总结评比。
通过精心谋划,精心实施,全面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优质高效。
充分发挥能动性,提高协调性,突出目标性,强化规范性,注重科学性。
向管理要质量,通过管理出效益。
2、分解目标抓质量。
以学校的总的教学目标为纲,年级质量工作管理委员会、教研组和学科备课组、教学管理人员层层分解,实行责任共担,分别制订详细可行的努力目标。
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强化责任管理,科学考评、督查,提高各项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
抓实抓牢早读课、午自习、预习、课堂、作业、练习、复习和补差等各个教学节点的目标要求,突出教与学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达成意识,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3、做实辅导抓质量。
辅导,分两个层面。
一是学生的提优补差。
二是对薄弱的学科、薄弱的班级、薄弱的学科教师展开一对一的辅导。
通过不同的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做实辅导,真正促进学生、班级、学科质量的整体提升。
4、打造高效课堂抓质量。
每学期确定教研组的研究小专题,加强教研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采用以活动促发展、以教研促提高的方法,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坚持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磨课和集体备课活动,比如,“达标课”、“过关课”、“骨干教师的同课异构”、“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展示课”等,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课堂,坚决克服低层次、低效率的课堂教学现象,研究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各个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5、抓有效德育促质量。
确立“德育即质量”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在学习氛围营造和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常规管理和双习惯的培养,注重家校联系,在感恩励志的主题的教育中,让每一个学生用优异的表现回报、感恩父母、老师、学校和社会。
学校从每项活动抓起,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抓起,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个时段抓起,注重从学生的学习常规抓起,规范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以精致的常规管理保障质量提升,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把教师的辛苦劳动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
切实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风建设。
通过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等措施,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促进办学层次的提升。
6、强化双基抓质量。
学校定期开展好学科教学质量单项竞赛。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在不同的阶段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分阶段进行教学过程质量评价过关。
明确学校分管学科教学的领导,要清楚该学科在各阶段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低年级教学:
数学何时要十以内加减法过关,语文何时要拼音过关,英语何时要字母过关……定期开展好学科教学质量竞赛,层层段段落实双基。
7、以考评抓质量。
教学管理部定期组织教学质量的监测,收集第一手原始数据,建立相关数据库,科学分析。
比如“班级质量跟踪比较数据表”、“学科组、年级组、班级质量跟踪比较数据表”和“学困生个体质量跟踪数据表”等。
将这些数据分类存档,就实现了校对年级组、学科组、班级、教师、学生的数据跟踪,及时捆绑考核,把握质量状况,及时作出反应,有效评估基础年级的阶段教学质量。
8、提升师资抓质量。
积极倡导和建设创优争先、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文化,引领全体成员积极向上。
继续以“四大工程”为载体,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和学习,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优质课评比、专业技能竞赛、教育教学论文评比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9、抓实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提质量。
要把教学常规管理作为保证教学工作高效有效运转、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奠基工程来抓。
要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
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理顺集体备课的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突出一个“细”字;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建立课堂教学的监控机制,突出一个“实”字;三是严把作业的批改、评价关。
作业选择要精,批改要细,讲评要到位,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而且训练学生之前教师要自己先做。
科任教师也要建立错题集档案。
作业练习要突出一个“精”字;四是严把辅导关,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和帮困两不误,突出一个“勤”字;五是严把测试关,在坚持采取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知识生成、能力发展、问题解决等高质量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加强日常测试、模拟测试的针对性,从试卷编制、批改分析到反馈讲评等要以教与学的“诊断”、“矫正”为落脚点和归宿,突出一个“效”字。
10、建立奖惩措施抓质量。
要通过奖惩措施来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形成聚精会神抓质量、全心全意搞工作的教学氛围。
学校根据教学的现状制定抓质量的奖惩措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时考核,及时总结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对落后的人员、班级、学科有针对性开展帮扶教育。
四)学校教科研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内涵自省,教研相长”的教研、科研发展模式,建设一支阳光向上、踏实能干、个性鲜明的名教师队伍。
经过不断磨合,逐步把这支队伍锻造成拉得出、打得响、名声远的名特优教师队伍,成为领导舒心、群众放心的名师队伍。
为我校的内涵发展、素质教育、品牌特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年度目标
2012年: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省特级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县级骨干教师24名;80﹪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符合学校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静校教研模式;50﹪教师课堂教学达优秀;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合格率100﹪,50﹪教师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合格率100﹪。
2013年:
省特级教师1名,市特级教师培养对象1名,市骨干教师15名,县级骨干教师30名;90﹪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特色;静校教研有特色;60﹪教师课堂教学达优秀;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优良率达40﹪;70﹪的教师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合格率100﹪,优良率达40﹪。
2014年:
省特级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培养对象1名,市特级教师1名,市特级教师培养对象2名,市骨干教师20名,县级骨干教师35名;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向全县推广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静校教研的模式;70﹪教师课堂教学达优秀;青年教师“一三五”考核优良率达60﹪;100﹪的教师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合格率100﹪,优良率达50﹪。
(三)目标达成标志
骨干教师年度考核结果,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承办市县级教研活动,“一三五”考核结果,发表论文原件。
(四)目标达成措施
1、制定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规划。
没有个人的成长,学校的规划只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