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67747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docx

校长课改工作汇报

持续增力,打造幸福教育

规范创优,学校高位提升

——老城中学三年课改工作汇报

王正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老城中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来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三年来,老城中学在市教育局和街道党工委、政府的关心下,紧跟全市教改的步伐,极力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科研兴校、求实创新、和谐发展”办学思想,以“让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打造和谐幸福学校”的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以“和谐课堂、幸福校园”建设为重点,咬定质量,持续增力,努力打造幸福教育,全力促进学校高位提升,实现学校的科学快速发展。

一、高端定位,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学校高位发展的根基

1、科学规划,持续投入,提升学校发展硬实力。

在前期综合楼、宿舍楼建设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出发,粉刷改造了高标准的校门、设置了迎门电子牌、建成了陶冶师生性情的生态鱼池,制作了灵活方便的宣传栏,建造了肥城老城教育文化牌坊等,这些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既创设了舒适的环境,又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2、凝聚文化,丰富内涵,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

(一)提升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师生美好家园。

1、科学规划校园。

我们对校园进行了艺术化、人文化的设计,培植富有个性的牌坊文化、生态文化、墙壁文化、走廓文化、展板文化,努力实现“让每一面墙都生动,让每一个角落都活跃,校园无处不育人”的目标,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现代化,办公事务和信息处理自动化;加大图书馆资源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争取实现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3、大力打造“礼智信雅文化”。

学校建设了以“信雅广场”为中心的文化广场,让师生书香相伴,自信文雅,气质高雅。

学校的生态鱼池为师生提供了休闲养心的视觉地带,也启迪学生感受身边的生态文明;鱼池周围的石板路间隔里用小石子排成了《论语》的名句,用来陶冶师生的性情,意在培养具有先贤气质的富有“仁、义、礼、智、信”精神的现代学子。

(二)凝炼学校精神文化,营造高尚精神家园。

我们本着“立足校情、着眼未来”的原则,精心打造学校的精神文化。

明确发展愿景,理清办学目标,优化办学理念,制定发展策略,形成系统、独特、师生广泛认同的、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凝聚师生的精、气、神。

(三)夯实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民主文明校园。

我们完善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编成了《老城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建立起了依法、科学、民主、人本、高效、开放的学校管理制度。

,特别是新班子成立以来,学校基本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完善了干部、教师业绩档案,用好量化成绩,切实解决了在岗与不在岗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的问题,在人本、民主、量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科学与人文管理的有效融合,发挥学校管理的最佳效能。

(四).培育学校行为文化,形成师生和谐乐园。

建设高雅包容、有大爱精神的教师文化。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建立基于爱、责任、希望的师生关系和相互尊重、合作共进的家校关系。

强化学习意识,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教师育人素养和工作能力,提高教师幸福度,培养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教师团队精神。

建设健康向上、重品德有修养的学生文化。

开展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建立学生品行养成的良好运行、评价机制。

加强社团活动,开展班级个性活动。

开发学校特色主题仪式,严格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建设书香校园,提升育人内涵。

(五)打造学校课程文化,构建师生智慧乐园。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完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进行活化与整合。

开展了科学探究、文化溯源、技能练习、角色体验、艺术表演、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小课题研究,形成生本课程,凸显课程的生活化、多元化和系列化等。

二、精细管理,优化教育教学,创新学校高位提升的路径

(一)关注细节,常规管理重实效

教育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我们努力做到,既要善用人,又要发展人,更要凝聚人,“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把每一件事做精、做细、做实、做透,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绝不敷衍了事。

班子成员全力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关注大局,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在实行过程中,我们本着“人文、科学、民主、服务”的理念积极协调,多方沟通,从细节入手,从成效着眼,务求上下一致,高效运作,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有序地展开各方面工作,使学校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

(二)课堂改革,盘活教学整盘棋。

我校借鉴莱州双语学校和泰安市实验中学“思维碰撞”课堂的具体做法,结合本校实际,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课改之路。

1.形成了“一三五”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借鉴总结创设形成了“一三五”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一个核心,追求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三指教师的学前、学中、学后的三次学情调查,这是教与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五是指课堂的五个环节,即:

自主学习,梳理疑难——情境导入,认定目标——小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交流,归纳提升——整理学案,当堂达标。

“一三五”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课改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展示平台。

各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特点,经过实践提炼,又形成了富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语文:

四环五步;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2、成立了学生发展共同体

针对学校各个级部学生人数不同的实际,对小组的座次排列实行“自由灵活”。

可以六人一组,可以四人一组,围坐或前后位组合。

每个小组都形成了自己的小组目标、小组誓言、小组组牌等小组文化。

有力的推进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今学期,我们在合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学习发展共同体,借鉴实施朋辈辅导的理念,更好的实现““兵教兵”,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3、运行了“三案一体”的学案设计模式

精心设计导学案是教改成功的前提和物质保证。

有效地实现了学生课前大预习。

自寒假业务学习开始,学校主管的业务的张衍利书记直接抓导学案的设计、收集、发送、练习印刷,分发。

形成了“课前预习案”、“课上探究案”、“课后拓展(训练)案”三案一体的模式。

体现了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对课改的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定而雄厚的基础。

4、开设了“自主选择”“自由走班”式的校本课程

学校全体老师发挥各自优势踊跃参与开发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同时,先向每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所需。

我校共开发了动画制作、趣味数学、走近肥城名人、篮球、排球、羽毛球、钢笔书法、经典诗文诵读、演讲与口才、十字绣等60多种的校本课程,并通过实行了“自主选择”“自由走班”选课走班制,上学期在初一、初二各开设了10门校本课。

校本课程开展的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今年,我们提出了校本课程要与学科学习相渗透的实效性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理念,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老师们又在研讨的基础上陆续设计出了《听说读写大讲堂——语文序列化趣味学习》、《趣味学数学》、《快乐英语,快乐课堂》、《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我来演演历史剧》、《家乡的地理》、《家乡传统——舞龙艺术》、《身边的生态——看看我们的鱼池》、《我们的仪式——升国旗等德育系列化》、《安全在我身边》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富有浓厚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把这些具有实际操作功能,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开发成序列化的课程体系,建立长期的活动机制,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5、完善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

我们修改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对学生实行了以小组为单元,“捆绑式”评价管理模式,从学习(包括听课参与、作业情况、学业成绩等)、纪律、卫生、生活管理、体育活动、助人为乐等方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帮”的效果。

这一整套师生评价体系为课改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追求卓越,规范管理结硕果

改革出效益。

特别是新班子成立以来,广大教职工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疲疲沓沓敷衍了事的少了,创造性地主动工作的多了;互相推诿的少了,勇于担责的多了;埋怨学校的少了,默默奉献的多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负担轻了,思维开阔了,合作意识增强了,成绩提高了。

整个学校出现了学风浓、教风端、校风正的良好局面。

(四)家校联手,齐心协力育英才

1、成立了家长发展共同体。

我们借鉴教师发展共同体和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做法,以学生的学习发展共同体为基础,有共同体的学生家长组成了家长发展共同体,让家长之间互相教育帮扶,从而更好地开发家长的教育功能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服务。

从周末义教、征订校服、食堂饭菜质量到收费等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2、多渠道缩短心灵距离。

我校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网站留言板、博客、短信等,构建立体化家校共育网络。

每学期基本上召开两次以上家长会,每学期家访全覆盖,赢得了家长的配合。

我校连年被评为肥城市家访先进单位。

3、家长开放日让学校不再朦胧。

按年级、分层次邀请家长不定期访校,有针对性地辅导家庭教育。

定期开放课堂,让家长听课观课,提批评意见。

开通校长热线,随时为家长答疑解惑。

4、实施“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我们建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社区联谊、网络交流“三个平台”,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以人为本,倾力师生成长,永葆学校高位提升的活力

学校始终遵循教学相长、双向促进的原则,力促师生的协同进步。

(一)、德能双修,促专业成长。

我们狠抓师德教育,通过“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的大讨论,提醒教师换位思考,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我校先后有5人被评为“师德标兵”。

我们狠抓教师家访,宣传教育的大好形势,带回家长的思考和意见,形成和谐的育人氛围。

以全市开展的“五项全能”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契机,我校实施了中青年教师培养提升工程,在全市“五项全能”教学大比武中,我校先后有5人被评为“师能标兵”,有22人获一等奖;在今年举行的优课评选中,我校有9人获泰安市优课,有14人获肥城市优课。

我校推进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网络教研、连片教研四大教研活动,开展了读书沙龙、观课议课、教学反思、打造高效课堂四大重点活动,积极与泰安实验学校、龙山中学、市实验中学等名校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二)、弘扬个性,成就学生梦想。

1、以良好习惯促养成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级评比、传统节日等丰富的活动,抓习惯养成,抓文明礼仪,抓感恩教育,抓爱国情感等。

落实“三个突出”:

初一突出养成教育,特别是抓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初二突出防止分化,加强正面教育,心理疏导;初三突出信心激励,重视薄弱学科的补救,抓好边缘生。

2、让艺体活动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活动,定期开展运动会、书画展、节日艺术汇演、球类比赛等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展现靓丽。

近3年,在各类体育比赛中,24人获肥城市级奖项;2013年,羽毛球队勇夺肥城市团体第二名,2012年,我校的科技发明小组获泰安市奖励;我校同学连续两年荣获肥城市演讲比赛第一名,在全市读书征文比赛中,我校3年来有十几名学生获奖。

3、抓好“阳光体育”大课间。

利用班级评比等活动,持之以恒的狠抓课间操“阳光体育”活动,调动学生跑操的积极性,规范性,提高跑操的质量,既强健体魄,又磨练意识。

4、以心理健康养健全人格。

我校有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设有心理咨询室。

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心理讲座,对师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置“心灵有约”信箱,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

各位领导,教改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发展的平台,给教师提出了成就自我的要求,给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先生说:

“一个不课改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一个不课改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一个不课改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我们将继续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深化教改,精细管理,务实高效抓教学,凝心聚力抓质量,继往开来谋发展,促进学校高位提升,一年抓规范,二年出特色,三年创名校,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幸福教育,为老城的社区群众服好务,为老城的孩子的明天奠好基。

谢谢各位领导,敬请提出宝贵指导意见!

谢谢大家

2015年11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