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481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本质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检验真理的标准

2.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获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命根子”,称之为“票证时代”。

这个时期的中国()

A.人们生活水平总体差距不大B.个人崇拜思想盛行

C.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进入又一个开放的新阶段,下列关于上海主动对外开放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

A.1842年上海开辟成为通商口岸B.1980年上海成为经济特区

C.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D.2001年浦东实现开发开放

4.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

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

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

这说明()

A.政府引导民间投资轻工业B.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

C.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D.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

5.下面对表格中标××年份经济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北京市建设成就统计资料单位:

亿元

A.很可能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

B.该时期商业增速最快

C.当时北京市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D.可以得出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6.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

吃燃面,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

”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7.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

A.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

B.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分析

D.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8.下面是1936年与1935年相比中国民族工业中各主要

行业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导致图中各行业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促进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国内战争刺激了市场的需求

D.国内爱用国货运动的促进

9.“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10.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

“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11.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会议应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12.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表明我国()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13.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1.29亿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

同时决定1961年至1962年,城镇粮食销量争取压缩到480至490亿斤,比上年度减少30至40亿斤。

这些政策的实施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C.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D.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

15.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16.“美洲的殖民地为欧洲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产品,从而扩大了英国的土地基础。

在十八世纪后期,美洲的土地还成为欧洲过剩人口的接收地”。

其意为()

A.美洲的殖民开拓了新市场促进新分工B.北美取代西欧占据世界市场中心地位

C.欧洲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D.促使英国在北美殖民区域的急剧扩大

17.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召开帝国经济会议,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

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A.体现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原则B.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困难而制定

C.客观刺激了世界贸易额的增长D.力图建立国际经济发展新秩序

18.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19.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

A.扩大政府开支B.发展基础工业

C.改善交通条件D.建立国营经济

20.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

“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作出的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21.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B.由国家干预经济

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22.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

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

23.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间,增长了5.6个百分点。

而在经济较快发展的1980年到1995年间只增长了5.8个百分点。

材料表明英国政府()

A.经济计划获得重大成功B.对民生问题未加以重视

C.在控制国家福利的规模D.加大了经济干预的力度

24.下图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期间,工人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

对造成这一运动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剩

B.工业革命激化了抢占商品市场的竞争

C.工业革命中工人劳动和生活状况恶化

D.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25.有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的评论文章,以评价某一经济政策,该文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涉及()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26.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27.有学者就二战后新体系的建立指出:

“从根本上讲,IMF从酝酿到正式成立是国际政治格局在经济金融问题上的直接体现,政治内涵是‘本’,经济表征是‘末’。

”IMF的“本”是()

A.维护美国在新秩序中的利益B.致力于全球性的经济援助

C.稳定成员国之间的国际汇率D.联合西方以遏制共产主义

28.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其中某法令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该法令是(  )

A.《农业调整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险法》

29.标志着欧洲联合迈出了第一步的事件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C.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D.欧元的发行和使用

3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

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32(10分).城市(镇)是区域文明发展的中心,城市(镇)化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图表1950—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选取图表中A—B、B—C、D—E中任意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3.(15分)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

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

34(15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们基本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

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员,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1500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全球通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

……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

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

材料三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70年,(英国)拥有15500英里铁路。

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1840年,赛缪尔·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工业革命不但在交通运输方面,而且在通讯联络方面也引发了一场革命。

以往,人们只有通过运货马车、驿使或船才能将一个音信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

然而,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讯联络。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和通讯方面的发明。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成果在世界市场发展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评价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题干说的是不管什么方法,只要把问题解决的就是好方法,即主要能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好方法,故答案选B。

题干没有涉及科技问题,排除A;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D。

2.【答案】A

【解析】票证时代按人口定量发行各种票证,专用购买东西。

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保障了百姓的基本生活,故A项正确;票证与个人崇拜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文革”期间,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故C项错误;20世纪五十年代,“一五”计划的推行,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经济发展迅速,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1842年上海开辟成为通商口岸是被动开放,不是主动开放,故A项错误;上海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故C项正确;浦东实现开发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1901年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

”说明A错误;“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说明C错误;D不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排除;材料提到轻工业之外还提到“工矿等行业”,所以轻工业重工业均有所发展,答案是B。

5.【答案】A

【解析】表格中数据工业总产值由建国时期1.7上升为19.1,而农业总产值上升幅度比较小,主要是由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A项正确;表格中明显是工业增幅最大,故B项错误;表格中没有北京和全国比较的项目和数据,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工业发展较快,农业发展较慢,工农业发展不协调,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映射了农民生活的拮据,故A项错误;民谣没有体现农业和其他经济的比例问题,故B项错误;“筛麦子,磨面面”“公鸡”“母鸡”“鸭子”都是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项正确。

当时并没有使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实现的,排除A。

八大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只是注意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左”倾冒进错误,并没有扭转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错误,排除B。

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8.【答案】B

【解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持续有效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才有了各项工业数据的提高,故B项正确;战争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更主要体现在军事行业上,故C项错误;爱国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阐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而与社会属性无关。

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在了“系统”二字;B选项错在了“全面”二字;D选项错在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在材料中并没有给出。

10.【答案】D

【解析】海南岛确定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只享有特殊的经济政策不享有高度自治权,故B项错误;对上海浦东的开发是在90年代,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摸出规律就是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故D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五大提出:

允许各种不同成分和规模的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将是我国长期的符合国情的选择,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选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故A选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选项错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是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并作出建立这个体制的若干规定,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选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材料“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反映的是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故应选C。

1993年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变化,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故排除A;社会性质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故B错误;产品分配方式也依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D项不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运动。

A选项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就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正确;B选项是三大改造完成的影响,正确。

C选项中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应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1953年,错误。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即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1959-1961年这三年内中国经历了经济危难的时刻,国家采取这样的措施是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提及对轻工业的态度;B选项错误,材料的措施明显是抑制城市化;C选项错误,“左”倾错误此时仍然存在。

15.【答案】D

【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带来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在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中,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故答案为D项。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农村不存在剥削现象,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已于1956年结束,排除C项。

16.【答案】A

【解析】“大量的初级产品”“欧洲过剩人口的接收地”可知美洲地区的殖民活动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分工、形成,故A项正确;十八世纪后期世界市场中心在欧洲,故B项错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美洲的殖民地为欧洲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产品,从而扩大了英国的土地基础”不等于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区域扩大,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可知此时西方各国正值经济危机时期;材料中双边协定的规定旨在加强英联邦内的经济协作,并一致应对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其目的是克服经济发展困难,B项正确。

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不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也不会刺激了世界贸易额的增长,排除AC。

“帝国特惠制”不利于建立国际经济发展新秩序,排除D。

所以选B。

18.【答案】A

【解析】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的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B项;也没有提到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C项;综合判断,再排除D项。

《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

19.【答案】D

【解析】解题时应注意表格中的关键文字信息(如:

“国家”“私有”)和数字比例信息。

从材料中不难看出,二战后发达国家采用了建立国营经济的方式发展经济,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

20.【答案】D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独裁者”、“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等信息可以看出,他是在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故选D项。

21.【答案】B

【解析】A项是目的,C项表述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企业不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D项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22.【答案】B

【解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着重阐述的是统一的德国和欧洲的关系,根据材料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