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080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凉旅游与饮食.docx

平凉旅游与饮食

 

平凉五中课题研究

 

 

组  长张国强

组  员马兴马涛王英英

李璐史婧

指导老师杨小霞

 

2012年5月10日

课题名称

平凉的旅游和饮食文化

课题组

的构成

组长

张国强

组员

史婧李璐马涛马兴王英英

课题选择缘由

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故乡的旅游和饮食文化

课题的研究与意义

目的:

更多的了解平凉

意义:

增长相关历史知识,并且可以将平凉介绍给他人。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熟知平凉的地方旅游和饮食特色

所需场地、设施器材条件

各旅游景点,照相机,电脑

计划访问人员

语文老师:

杨小霞

课题研究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安排

1月15-1月25日

制作开题报告

全组成员

1月25日-2月5日

搜集平凉的旅游地和特色小吃。

小组成员

2月5日-2月10日

查找资料

小组成员

3月1日-3月15日

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到实地去游览,和试吃。

小组成员

3月25日-3月25日

制作结题报告

全组成员

张国强,马涛

整理论文

王英英

查找资料

李璐史婧

实地游玩,试吃,并且拍摄照片,记录感受。

马兴

汇总收集到的资源,并且整理结果。

摘要

平凉山川毓秀,风光奇特,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星罗棋布,相映生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闻名海内外的名胜景区主要有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天下王母第一宫-泾川回山王母宫,人类开元第一城-伏羲诞生地静宁古成纪,神州祭灵第一台-周文王伐密所筑古灵台。

此外还有陇东著名山水园林柳湖,陇东“天然盆景”崇信龙泉寺,以及龙隐寺、紫荆山等众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庄浪梯田、泾川造林等人工生态建设更是闻名全国。

区号:

0933邮编:

744000位置: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区划:

平凉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

即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区。

重要景点:

崆峒山、王母宫、古灵台、柳湖公园等。

 

关键字:

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平凉旅游崆峒山

 

目录

引言2

平凉地理位置2

平凉地图及县区位置2

平凉及其县区旅游资源研究3

平凉市——崆峒山3

崆峒后峡4

柳湖公园5

柳湖书院6

太统山庄7

崆峒古镇8

县区——云崖寺9

王母宫10

莲花台11

古灵台18

回中山13

南石窟寺14

龙隐寺15

平凉及其县区特产美食研究17

酸汤面16

平凉红牛17

平凉金果18

沪齿馍19

静宁酥梨20

静宁烧鸡21

静宁锅盔22

牛心杏23

灌灌馍24

 

引言

平凉地理位置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个县和崆峒区,总土地面积11325平方千米,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

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450~700毫米。

总人口2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

平凉地图及县区所在位置

(注:

图中红色区域为平凉,红色圆点则为市县区所在位置)

 

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崆峒山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

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和“道源圣地”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

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

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1994年,崆峒山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3年7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以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皇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票,登上了“国家名片”。

崆峒山景区门票价格:

旅游旺季(每年4月1日~10月31日)120元/人;旅游淡季(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60元/人。

平凉本地人持户口本可办理年卡30/年

崆峒山五台景区、皇城、塔院景区、弹筝峡景区、胭脂峡景区、香山景区实行通票制。

崆峒山景区设有东门、南门、西门、索道四个出入口,售、检门票;设有朝天门检票点。

导游讲解费:

10人以下团队100元/天,10人以上团队150元/天后山上山车费:

20元(双程)前山水库船票(单程):

15元/人,团队优惠价10元/人

前山索道:

旺季30元/人(单程),50元/人(双程);淡季20元/人(单程),30元/人(双程)前山环水库环保车:

6元/人(单程)在平凉市汽车西站前的1路车站乘坐13路(车费3元)发往崆峒山。

 

崆峒后峡

崆峒山后峡景区以丹霞地貌地质景观为主,海拔高达1700~2000米,分布有诸多的峰林、石柱,如群峰争艳石柱群,形态各异的石柱如双石塔、姊妹峰、玉帝柱等。

同时还展示众多的造型山如大象山、龟蛇对峙等,以及沿节理风化形成的洞穴,如三珠洞、通天洞等。

其次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崩塌岩块形成的景观,如人字洞、巨石阵等。

 

 

柳湖公园

柳湖是陇东的自然山水园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独特的景观。

若沿着石阶幽径信步漫游,可见柳荫葱笼,湖光潋滟,花圃错落,掩映迷离,亭台玲珑,画舟轻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至暮春时节,柳絮轻飘,弥漫湖柳,被人们誉之为“柳湖晴雪”,为平凉八景之一。

公园位于崆峒城廓西北隅,西兰公路南侧,东西长480米,南北宽185米,总面积133亩,其中湖水面积41亩。

整个地形西高东低,南坡北平。

各湖均有潜水泛流,故有百泉之说,其中西湖深1.5米,东湖深2~3米,特别有天然暖泉一眼,更是久负盛名。

柳湖始建于宋神熙元年(1068),时任渭州知府的蔡挺在此引泉成湖,莳花植柳,建造避暑阁及柳湖亭,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明嘉靖年间,韩潘昭王占为苑囿,由明武宋朱厚照敕赐“崇文书院”供王府子弟读书。

昭王以千金筑城三仞,并做了大规模的扩建。

清乾隆之后,又先后多次修葺,建有“深柳读书堂”、“文澜桥”、“养正轩”等建筑。

先后更名为“百泉书院”、“高山书院”。

同治初年,柳湖毁于兵燹。

同治十二年(1873),陕甘总督左宗棠驻兵平凉,再次修复,名为柳湖书院,并亲书“柳湖”匾额。

写了《颂暖泉》即《重修平凉暖泉碑记》。

民国十五年(1926)柳湖书院改为甘肃省第七师范学校。

解放后,仍相继被一些学校、单位占用,1977后单位迁出,恢复公园,增其旧制,再添新景,1979年5月1日正式开放。

柳湖公园(早6点,晚10点)免费对游客开放

 

 

柳湖书院

柳湖书院,位于甘肃省平凉县。

柳湖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时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泉成湖,因柳树宜水,故处处植柳,枝高叶茂,翠色参天,故名“柳湖”。

明嘉靖年间,韩藩昭王占为苑囿,并做了大规模的扩建,由明武宗敕赐“崇文书院”。

清乾隆之后,又先后多次修葺。

乾隆五年(1740)改名“百泉书院”,后改为“高山书院”。

同治初年,柳湖毁于战火。

同治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驻兵平凉,再次修复,更名为“柳湖书院”,并亲书“柳湖”匾额。

民国十五年(1926)改为甘肃省第七师范学校。

 

 

太统山

太统山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3.5公里处,占地面积21.7万亩,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是天然动植物园。

  景区森林覆盖率70%,木本植物33科90多种,草本植物3000多种,实用真菌20余种。

生栖有金钱豹、梅花鹿、狍子、麝、锦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多种。

主峰太统山海拔2234米,为平凉最高峰。

山巅有太白庙、菩萨庙、龙王庙、天桥、石窟等,并有多种神话传说,是道教崇奉的“青山圣地”。

自然景观独特,群峰环翠,万壑松涛,波澜壮阔。

尤以夏日雨后放晴,有云雾蒸腾而起,笼罩山顶,状如巨形蘑菇,久聚不散,夕阳斜照,奇光异彩,景象蔚为壮观,古称“太统屯云”。

置身于山巅可西望六盘、崆峒,南眺关山,北阅“五指原”,俯视平凉川。

十万沟景区地貌奇特,风景秀丽,其中大阴山与崆峒山遥相呼应,自古传为姊妹山。

十万沟内的黄龙、青龙、白龙、赤龙瀑布呈现阶梯状分布,实为“四面千峰起,中心一水通”。

太统森林公园古迹丰富,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道教历史悠久,古人论道求仙传说和遗迹众多、文人名士的朝山颂扬更使崆峒、太统名声远播。

每逢庙会日,香客游人络绎不绝。

美丽神奇的太统森林公园欢迎四方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幽探险,访古揽胜。

  太统山庄是太统森林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山庄坐落于太统山脚下,距城区8公里,占地1.5万亩,由四条沟系组成,是一处集山林秀色、溪水灵气、异域风情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圣地,那里春季山花烂熳、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山果丰硕、冬季白雪压松,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是您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与自然同乐的最佳去处。

 

太统山门票价格:

20元/人

 

崆峒古镇

为了延伸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景点,经过多方考察和反复论证,崆峒古镇·问道驿站项目于2006年开工,该工程距崆峒山6公里,距市区6公里,处在中心位置,东接广成山庄,南接平泾公路,北靠崆峒风情大道,总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5亿元,崆峒山管理局为实施主体。

  古镇整体设计为仿明清建筑风格,均为一至二层别墅式组群,相互对应,各具特色。

四面城门创意性恢复了古平凉城门,其间道路纵横交织,流水环绕,景点景观镶嵌其中,既展示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南方园林的秀丽优美,把传统的人文景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其中。

古镇暖、通讯网络及电信宽带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

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划分为五个功能区,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既有传统名优小吃和农家特色食品,又有中西特色的酒吧、咖啡屋;既有书法、绘画和文化娱乐演义厅,又有旅游产品展销和购物中心,具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可接待国内外的大型旅游团队。

  

崆峒古镇由于刚刚落成,暂时对外免费开放

 

云崖寺

崖寺集石窟艺术与天然美景于一身,史载与崆峒山、麦积山齐名,位于海拔1402~2875米的关山之上,山崖悬空,层恋叠嶂,洛水凝碧,是天然的旅游胜地。

主峰分东、西、南、北四台,其峰秀拔,其壁如削。

各有洞天,其中北台由笔架山、棋盘峰、神仙桌等五峰汇集而成,与云崖主峰合成一幅“五老观太极”的图画,意趣盎然。

西峙罗汉崖,起伏多变,垒垒怪石似罗汉排坐。

1993年10月,国家林业部公布云崖寺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崖寺门票10元

 

 

王母宫

王母宫,道教宫观,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的回山之上,景区内主要有王母宫、瑶池、回屋、王母宫山

石窟等四个景点。

  王母宫在泾川县回山顶巅,祖传周穆王西游时曾在此与王母幸会;又传说西汉武帝曾于征和二年(前91)七夕迎王母之驾于甘泉,遂荐仙桃。

故后人便于回山上修建王母宫。

  宫内原主要建筑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王母大殿、玉皇阁、周穆王祠、汉武帝行祠、玄帝庙以及望河楼、晓钟亭、旷如亭等,规制严整,气势雄壮;后历经兵燹战乱,屡毁屡建。

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所重建。

 

 

莲花台

莲花台位于关山顶峰五台山之阳,距县城35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古称“龙首山”,唐宪宗李纯改名“青龙山”,民间称“莲花台”,因山顶有一巨石形似盛开的莲花而得名。

台高30米,有天然石塔一座,左悬右垂,十分险峻。

秦在此建“峙”以祭“天神”,宋、元、明、清代,均在此建庙宇、寺院,台上原有古建筑200余间,唐曾敕封常住僧三千五百名。

现存唐、明、清石碑20多座。

山上奇峰怪石甚多,翠绿的松柏生长在高耸的石峰万仞石崖缝间,万丈悬崖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有北方名山之神奇,又有江南水乡之柔美,为陇原少有。

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

 

 

古灵台

古灵台位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

唐时,正式定为县名。

原“灵台”坐北向南,台体用土夯筑。

历史上,“灵台”两次被毁,两次重建。

1933年重修的“灵台”,青砖彻面,底宽12.3米,高12.3米,台体分两层,顶建八卦亭,内塑周文王像。

传说在建成之时,从东面飞来两只丹顶鹤,连续三天绕台飞鸣,栖于文王庙的古柏之上,一时轰动县城,被视为吉祥之兆。

现在的“灵台”,坐北朝南,底宽18米,高33米。

台体分为三层,顶层大殿内塑有周文王像,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再现了当年周文王讨伐密须国的壮阔场面;底部回廊为碑林,收录有古今政要名人的题辞、题匾260余幅。

“灵台”历史悠久,文化深远,被誉为“神州祭灵第一台。

”  灵台县,不仅以“灵台”而得名,而且以商周文化遗存为主体的“文物大县”著称,被甘肃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为灵台县所富有的大量重要遗址和珍贵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其中3000多件被省以上文物部门收藏。

 

回中山

回中山又名回山、王母宫山,在泾川县城西0.5公里泾、纳二河交汇的三角地带。

山峰南北两侧,是波光粼粼、宛若飘带的泾河和芮河,两河在山前交汇,山脚是建于北魏永平年间的王母宫石窟。

传为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于山阳瑶池。

临行,对山爱不忍舍,一再回头观望,得名。

 

 

南石窟寺

俗称东方洞,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东泾河北岸的蓄家村。

背山面水,绿树环绕,景色秀丽。

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

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

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

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造型宏伟。

入窟后迎面三壁围立高达2米多的7尊佛像,两旁有13座胁侍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北魏风格。

窟顶布满浮雕,诸如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

雕刻简练概括,线条生动流畅,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余4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

其风格与北石窟寺极为相似,故称姊妹窟。

窟外崖壁上有小龛10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隐寺

龙隐寺,又称兴教寺。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区西35公里的龙尾山腰。

建于汉代。

相传唐代“安史之乱”时,唐太子李亨曾在此隐居避难,以后李亨称帝,故把此寺改名为龙隐寺。

龙尾山东西约见亘5公里,山上林木葱茏,面临泾水,寺建在悬崖上,山的中下部有四眼泉,寒暑不变其形,旱涝不改其盈。

 

 

酸汤面

亦称“细长面”。

酸汤面是灵台传统的地方名优面食,也是招待亲朋客人的上等饭,酸汤面的特点是“薄、精、光、煎、稀、汪、酸、辣、香”。

人们总结细长面“下在锅里莲花转,捞在碗里一根线”。

它柔软耐嚼,汤香扑鼻,做法精细,独具一格。

 

 

平凉红牛

"平凉红牛"是指在中国甘肃平凉特定自然环境和精细饲养方式下,经过长期繁育、改良生产的红色牛的商品品牌,包括当地秦川牛在内的各种杂交牛,以皮质厚韧,肉质细嫩著称。

 

 

平凉金果

“平凉金果”系指产于甘肃省平凉市的苹果。

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生产最佳适宜区,其纬度、海拔、年均气温、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果品生产。

所产的“平凉金果”红富士系列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份高、无污染、耐贮存、货架期长,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

 

 

沪齿馍

沪齿馍的做法独特,先将豆粒状砂石烧至极热,然后在上烙制面饼。

面粉调制讲究,拌有香料、精盐、清油,擀成圆饼,饼中心划开三刀,上石子锅烘烤至熟。

馍形似炉齿,脆香可口,便于携带。

 

 

静宁早酥梨

静宁气候资源独特,土壤肥沃,是早酥梨栽培的优生区。

静宁早酥梨以其个大、色鲜、脆嫩多汁、果面光洁等特点备受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成都、香港等地区。

先后在甘肃省和平凉市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上获得金奖。

目前,全县已建设西北部早酥梨基地5.2万亩,年产量达到I.56吨,产值2426万元。

  静宁早酥梨果实多呈卵圆形或长卵形,平均单果重约250克,大者可达700克;果皮黄绿或绿黄色,果面果滑,有光泽,并具棱状突起,果皮薄而脆;果点小,不明显;果心较小;果肉白色,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少,汁特多,味甜稍淡,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

可溶性糖7.23%,可滴定酸0.28%,维生素C3.70毫克/百克,品质上。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是甘肃省静宁县的名食,素以鸡体肥大,色泽金黄,鲜嫩浓香而誉满丝绸之路。

汉族风味菜肴。

将涂过饴糖的鸡油炸,然后用香料制成的卤水煮制而成。

香味浓郁,味美可口。

 

 

 

静宁特产锅盔

又名静宁大饼,它不仅是平凉静宁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也是平凉静宁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主食。

乘车到静宁,只见公路沿线到处都有售锅盔的食品车,那雪白平整、薄厚均匀、图案美观、色泽光亮、酥香可口、诱人食欲的锅盔,引来众多的食客、旅人。

静宁锅盔历史悠久,早在清同治年间就已负盛名。

它外形圆,有大、小之分。

大者如盾牌、小者如银盘,饼面旋有三道箍纹,饰有“一串龙”、“一朵云”、“一枝花”等图案,精致美观、雅丽动人,不要说是吃,就是看一看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静宁锅盔揉制功精,不易破碎、不易发霉变质,适宜久存和长途携带。

相传有一外国朋友,买了两个静宁锅盔,装在箱内忘了食用,数十日后,远涉重洋回家,从箱中翻出静宁锅盔,仍然外形完整,饼香诱人,此事竟在海外被传为美谈。

 

 

牛心杏

牛心杏,甘肃省灵台县传统的特产水果之一,因其外形象“牛心”而得名,又名“灵台大杏”。

灵台发展历史悠久,优越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大杏生产非常有利。

  生产的牛心杏平均单果重65克,果实色泽鲜艳,汁多味浓,甜酸适口,离核仁甜,清末时就驰名陕、甘两省,清同治年间曾为朝廷贡品。

据分析,含有丰富的糖、钙、磷、铁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现代医学表明,具有防癌治癌之特效,使其身价倍增。

果肉除可鲜食外,还可制作杏脯、杏干及罐头。

杏仁是高级糕点的主要原料。

止目前,全县已发展面积2.0万亩,年产量达到1.2万吨。

 

灌灌馍

泾川特产罐罐馍,是平凉泾川的著名特产,它以面白如雪、香酥可口、柔精耐嚼、形似小罐而著名。

泾川罐罐馍创始于泾川县的蓝家山。

早在汉唐时期,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过往商人常用水果、馍馍敬献神灵,祈求旅途平安。

泾川蓝家山人民用当地上等精白粉,吸洁净山泉水和面蒸馍,销售给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由于这种馍是以商品出现的,所以十分讲究色、香、味、形。

相传清康熙皇帝西巡路过泾川时,曾品尝过泾川罐罐馍,食后大加赞赏,并将罐罐馍定为贡品,岁岁朝贡,使罐罐馍身价倍增。

泾川罐罐馍系用当地优质精粉,精心蒸制而成的。

其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和面、发酵、揉制、醒面、二次揉制等21道工序,从磨面至出笼需历时36小时。

 

总结

  对于平凉文化研究,我们主要针对旅游景观和饮食方面研究。

当地一些旅游景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本地特色,这些景点开发可谓一业带百业,一业依百业呀!

而饮食方面更具特色,更体现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次研究,使我们更充分具体了解本地地理环境,人文特色,风俗习惯等,更好地带动继承和发展,大力宣传旅游文化,以促进城市发展,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见识,更体会到人们得智慧,美食不仅是一种吃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食粮,让我们积极参与宣传活动中,大力宣传本地特色,做一点贡献。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对我们来说研究不仅是一个过程,更是我们增长见识,增加社会历练,了解大中国不同文化的一个学习过程,当然,也许我们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能够多给建议和指导,这样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通过本次研究,让我们的中学时代更为辉煌,更为丰富,更为美好。

参考资料

1.XX百科

2.博雅特产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