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6974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是故,必须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时代挑战的有力应答。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

可以说,年轻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也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强健的体魄,有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更要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的发展。

惟有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

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中小学生经常出现以下这样一些诸如胆怯、焦虑、苦恼、烦闷、自卑、自私、嫉妒、不合群等行为时,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

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有必要针对中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地成长。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改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需要。

目前上海市各类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前列,很多学校开设了心育课,配备了专职心育教师,建立起心育及心理咨询网络,以上心育课、团体咨询、个体咨询等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我省近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促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以小学、初中为主,在高中学校发展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20XX年秋,我省中小学将全面进入新课改。

这次新课改将实施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而新方案是根据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且在培养目标上作了重要调整。

它既改变了过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强调服务于政治需要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缺陷,也避免了“学生本位”以及“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局限性。

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个体、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

在这些目标中,既有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也有关于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要求。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和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针对人格和生活心理问题展开的,相对忽视学习和生涯健康心理的培养。

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目的包括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

所以,忽视学习和生活发展的健康心理的培养教育是片面的。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

虽然许多学校已采取了诸如上课、讲座、学科渗透、热线电话、咨询信箱、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等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而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不少地方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表现为心理辅导教师“孤军奋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活动被其他教育活动随意取代,“心理辅导室”有牌无人等现象。

有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如大面积建心理档案、搞心理测量;有的活动过于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把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变成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此外,市场上各种教材和读物良莠不齐,有些是匆匆组织“枪手”编写而成的。

这些都不利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

  3、对教师和家长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够。

调查表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测率为10.60%,中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16%,小学生父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7%。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

因此,开展教师和家长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成为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个别地方,如杭州市已开展这项工作,如开通教师心理热线等,但其他地方尚未启动。

  4、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短缺,在职培训是目前提高心理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有的地方培训比较系统,教师的素质比较好。

但大多数地方只进行讲座式或观摩式的培训,个别学校甚至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编余”教师用来应付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这就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5、课内课外结合不够紧密,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并不完全符合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4、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力争做到“严、实、详”,建立心理辅导室,要典雅、温馨、安全、舒适。

  5、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

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6、要注意集体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个别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7、要慎用心理测试和测试量表。

心理测试量表、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职业道德。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本目标

  1、探寻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州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施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5、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6、除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对小学生也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8、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2、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3、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心理课

  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初步构想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2、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中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

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

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4、中小学生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并较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

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是以促进成长和潜能开发为目标,挖掘行为下面深藏的合理需要,系统思考影响心理行为的各种变量,在充分尊重人的氛围中创造条件,让当事人负责任地自己选择具有建设性的价值和行为方式,健康成长。

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途径,学校心理辅导可通过三条途径实施:

  一是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二是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成长的过程中成长;

  三是在以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人员为主的心理卫生工作系统中,针对学生一般倾向性心理问题和个别、特殊的心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诊断、设计和帮助。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以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辅导为辅,方式上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以行为主。

  辅导分类:

按辅导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按辅导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题辅导等;按辅导对象的人数,分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

  辅导目标:

学会调适。

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

“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寻求发展。

就是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辅导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心理辅导应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

心理辅导工作应取主动态势,宜未雨绸缪,注意防微杜渐。

对于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的学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屡遭挫折的学生,应及早发现征候,重点实行早期干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选择。

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学生主体性原则。

心理辅导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

以开展活动为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个别化对待原则。

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

对不同学生实行区别对待。

认真做好个案研究;整体性发展原则。

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

不宜把心理辅导课程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

采用综合辅导模式。

  辅导途径:

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调查普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探索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构建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对本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如,《心育论》,《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书籍与文件。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摸清学生的部分心理状况。

我们拟利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对中小学的学生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3、量表测量法:

利用行之有效的心理测量量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较为科学,全面的测量,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我们打算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y.g-wr性格量表”,两个测验都制定有全国常模,适用我国的中学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tviht全量表”可以测试8个内容,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y.g—wr性格量表’’可以测试12个内容:

即抑郁性、攻击性、情绪变化、活动性、自卑感、细致性、神经质、思考的向性、主客观性,专配性、协调性、社会的向性。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精心设置的教育教学,心育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素材收集,分析并加以研究。

  5、个案分析法:

确定典型研究对象,对其行为及心理进行全程追踪调查与研究。

  6、比较法:

通过对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的比较,从中归纳出心育所取得的成绩。

  7、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课余观察,课外活动观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活动的言行表现,收集材料。

  8、实验法:

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或心理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

  十、省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状况

  近二三十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有益可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概而言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首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基础几乎没有研究。

哲学是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缺少哲学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难获得深层次的突破和发展。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比较模糊,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概念需要更确切的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与五育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澄清。

  2、应用研究存在不足。

从已发表的论文和学术会议交流文章看,应用研究中“方法中心”现象比较突出,即运用心理测量法的调查研究比较多。

具体问题有:

重复性调查多,有新意的研究不多;对学生的干预研究多,对教师和家长的干预研究少;采用心理因素取向的研究比较多,采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立体取向研究少;运用国外量表多,自编量表少;横向研究多,跟踪研究少;实证研究和人文研究相结合的少;取样范围小,跨地区协作研究缺乏。

  十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现状

  阮灿斌:

武穴市教科所副所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教科所访问学者,湖北省德育学会会员、心理学会会员,大学本科毕业,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湖北省地方创造教育教材《玩中学》、《做中学》副主编,武穴市《教育科研》杂志主编,中央教科所《教育情报参考》、中华xx、中国教研网特邀xx,湖北省少先队学会会员,《学习报》特约xx,《湖北教育》特约通讯员,《黄冈日报》特约记者。

多次在市级讲课比赛中获奖。

先后被评为黄冈市“骨干教师”、“模范通讯员”,武穴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班主任”、“十佳辅导员”、“优秀晚会主持人”等称号。

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国防教育报》、《党员生活》、《德育报》、《家长报》、《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湖北法制报》、《黄冈日报》等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70多篇,发表论文20多篇,德育论文《浅谈隐性教育》入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并应邀参加中央教科所教育研讨会,《浅谈学校德育管理中的“隐性教育”》在中央教科所核心期刊《教育情报参考》发表。

《如何在学校德育中实践“以人为体”的教育思想》被省教育厅评为论文一等奖,并入选论文集。

创办黄冈试卷网和武穴教科网,为武穴市教育科研网络化和中小学心理健康奠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程伟林: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有十几年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工作经验,理论功底深厚,擅长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上有独到的见解,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多篇,现担任湖北省武穴师范、武穴实验高中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为省级骨干教师,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很强的组织能力。

该负责人准备投入主要精力和时间,以本课题为龙头,带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充分保证课题的实施与落实。

  汤书祥:

中学心理高级教师,有较宽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

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后两者也于今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科研经历,擅长做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已经率先尝试在学科教学中和常规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郑舫:

心理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次参加武汉大学《高考心理辅导暨潜能开发高层论坛》,现为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师团成员,担任高一和高三心理专题辅导教师,创办“心灵之声”信箱,共计收、回学生来信500余封,接受学生面询150例,积累大量的个案资料,有15篇心理素质培养相关论文在省级报刊、杂志或学会上发表或获奖。

  本课题主要采取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并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运用到教学和课题研究之中。

本课题组人员分工:

⑴课题指导:

刘青春、叶平、李文鹏、姜瑛俐、张增艳;⑵课题领导小组:

张增艳、刘辉云、阮灿斌、刘辉炎、项江水、吴汉松、涂国宝、雷晓青、汪德生、上官金星;⑶课题研究组:

阮灿斌、张烈智、陈伟林、罗平安、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汤书祥、郑舫、查成文等。

  课题研究组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具体组织与理论指导,落实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设备条件,负责课题研究与实验方案的起草、申报立项、实验组织、实验管理,资料档案服务,中期检查与实验总结等工作。

⑷课题实验组:

阮灿斌、陈伟林、罗平安、孔德勇、蔡艳芳、管慧芳、汤书祥、郑舫、查成文等。

具体承担本课题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任务,各学科教学方案和研究方案的实施。

  十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安排及经费预算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

  号

  研究阶段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试验办点阶段

  武穴实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案

  申请报告

  实施方案

  陈伟林

  2

  设计准备阶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申请报告

  实施方案

  阮灿斌

  3

  重点实验阶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细则、管理目标》

  实验方案

  实验总结

  各实验点负责人

  4

  全面实验阶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合实施方案》

  研究与

  实验大纲

  阮灿斌和各点负责人

  5

  总结鉴定阶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合报告》文集

  大纲、教材、论文

  课题领

  导小组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序

  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XX年10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结方案》

  方案

  阮灿斌

  2

  20XX年1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