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6916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docx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

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土建工程第十标段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3)、王家墩北站结构防水图纸。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可行、有效、经济的原则;

2)、以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标;

3)、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

4)、地下结构防水应“以防为主,防、排、堵相结合,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5)、确立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三、工程概况

车站附属设计地下一层箱型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直径800mm@1000mm钻孔灌注桩(其中1号风道及1号出入口为围护结构为直径1000mm@1200mm钻孔灌注桩,侧墙采用钻孔桩与内衬墙间夹柔性防水层的复合墙结构形式。

结构封顶后顶板覆土约2m。

底板下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采用C20。

结构钢筋采用HPB300、HRB400,钢筋保护层顶板及顶梁、底板及底梁、侧墙迎土侧为50mm,背土侧为40mm。

四、施工准备和工期安排

4.1人员管理体系

4.2材料准备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使用部位

1

预铺反粘防水卷材

4mm厚

底板、侧墙

2

非焦油单组分聚氨酯涂料

 

顶板

3

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涂料

 

施工缝

4

镀锌钢板止水带

4mm*300mm

施工缝

5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350mm宽

变形缝

6

外贴止水带

320mm宽

变形缝

7

纸胎油毡

600g/㎡

顶板防水保护层

8

遇水缓膨胀止水条

 

穿墙管、降水井防水

9

丁基橡胶密封胶粘带

穿墙管、降水井防水

10

聚硫密封膏

穿墙管、降水井防水

11

聚乙烯泡沫塑料填缝板

变形缝

12

PE泡沫棒

变形缝

13

嵌缝膏

变形缝

14

不锈钢接水槽

30*300mm

变形缝

15

注浆管

 

出入口、风道与车站接口

16

水膨胀嵌缝胶

洞门防水

4.3技术准备

施工前组织专业班组认真学习有关地铁防水施工规范及本施工方案,并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

做到技术人员及施工队伍对防水施工有深刻认识和了解。

4.4施工工具准备

小平铲、扫帚、橡胶刮板、滚刷、毛刷、料桶等。

4.5施工工期安排

王家墩北站附属结构防水施工伴随着结构施工依次展开,即计划于2013年11月20日-2014年5月20日。

五、防水施工

5.1防水材料的选择

1、顶板采用优质单组份聚氨酯涂料,底板和侧墙采用预铺式反粘材料。

2、施工缝采用混凝土界面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钢板止水带,变形缝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带。

5.2预铺反粘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5.2.1反粘防水卷材

预铺反粘防水卷材抗拉强度高、延伸率较大,抗钉杆撕裂性强,对基层伸缩和开裂变形适用性强;粘结性能好,卷材接缝自身粘接与卷材寿命同步,具安全性、环保性;与建筑结构满粘结,有效阻止液态水和水蒸汽进入结构中。

5.2.2施工工艺

1、底板预铺反粘卷材施工工艺

清理基面→划定位线→铺设转角附加层→揭除附加层保护膜→铺设防水层→揭除保护膜→自检→报验。

施工工序:

1)清理基层

施工前应首先清理基层,检查基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尖锐物,应进行铲除或割除。

2)划定位线

待基层清理完成后,首先要划线定位,应确定好第一幅卷材尺寸和位置。

3)铺设转角附加层

预铺反粘卷材接头处揭除保护膜后搭接粘贴,搭接宽度为100mm。

4)揭除附加层保护膜

揭除铺好预铺反粘卷材保护膜。

5)铺贴卷材

大面铺贴预铺反粘卷材时应注意把卷材压平,赶走空气。

待第一幅铺贴完成后,铺设第二幅时应与第一幅对缝沿线铺贴,方法同第一幅卷材铺贴相同。

6)揭除保护膜

大面积卷材铺贴完成后,揭除卷材保护膜。

7)自检

待全部程序施工完成后,应自行检查有无破坏或开缝等现象,如有应及时处理。

8)报验

自检完成后应报验,验收时应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工艺要求检查有无开缝及粘结不牢、破损等现象。

2、侧墙施工机械固定预铺反粘法施工工艺

基层砂浆找平→铺装附加层→卷材定位→自粘面面向结构机械固定预铺大面卷材→节点加强密封处理→质量验收→撕去卷材上表面隔离纸(膜)→浇筑结构混凝土。

1)基层应平整、坚实、干净、无明显积水。

2)卷材易单层铺设。

3)机械固定预铺大面卷材:

机械固定时,卷材(除第一幅卷材两边缘均固定外)一边采用射钉或水泥钉固定于基层(钉距500-700mm),另一边与前一幅卷材搭接(盖住前一幅卷材的钉帽,揭掉搭接部位提前裁开的隔离纸或膜后进行搭接粘结)。

固定点应尽量控制在距自粘卷材边缘10mm~20mm的部位每隔400~600mm进行机械固定,且保证固定位置被下一幅卷材完全覆盖。

4)防水层铺设完毕后,揭除双面自粘卷材上表面剩余隔离纸(膜),进行下道工序。

注意事项:

当在卷材表面不做保护层直接绑扎钢筋时,应加强成品保护,并采取以下措施:

(双、多胎基卷材可有效避免穿刺等情况发生)。

1)若卷材上表面胶料粘脚,可在表面洒水或干撒水泥粉。

2)在进行钢筋运输和绑扎时,须轻拿轻放;钢筋吊放点采用木板等临时保护措施,避免钢筋破坏卷材。

3)如移动钢筋需要使用撬棍,应在其下设垫板,避免破坏卷材。

4)如发现卷材破损,应及时用小片卷材密封修补。

5)焊接钢筋或钢板止水带时,在焊花可能溅射到的部位提前适量洒水并用不燃物(如水泥板)进行保护。

6)在隧道拱顶部位施工时可在卷材中间部位增加固定点,并用小片卷材进行密封处理。

防水卷材铺设完毕并且验收合格后及时做防水层的保护层,底板采用C20厚5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侧墙采用20mm厚1:

2.5的水泥砂浆进行找平。

所有阴角部位均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应做成50mm×50mm的倒角。

侧墙表面防水层在底板施工缝部分的预留搭接部分(超出钢筋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措施进行保护(木板、聚苯板等硬质材料覆盖),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

5.3特殊部位的防水施工

5.3.1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作法

结构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板止水带和优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进行加强防水处理。

只在车站出土口与出入口通道、区间接口处设置变形缝,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接水盒及聚硫嵌缝膏进行加强防水处理。

底板和顶板变形缝部位的止水带应采用盆式安装方法,保证振捣时产生的气泡能够顺利排除,使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与止水带之间咬合密实不透水。

施工缝和变形缝部位的防水层与结构之间需设置防水加强层,加强层宽为500mm,缝两侧等宽设置。

(设计施工图如图)

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1、按施工顺序设置纵向施工缝和环向施工缝,墙体纵向水平施工缝宜设置两道(底板上及中板上),施工缝距结构底板上表面一般不小于300mm。

环向施工缝间距宜控制在12~16m范围内,同时应避开出入口通道和风道(环向施工缝距开孔边缘不小于300)。

顶、底板不得设置纵向施工缝。

2、止水带固定在结构钢筋上的间距不得大于400mm,固定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

图5.3.1-1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图5.3.1-2顶板施工缝防水构造图

图5.3.1-3底板施工缝防水构造图图5.3.1-4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图5.3.1-5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图

图5.3.1-6侧墙施工缝防水构造图

3、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应进行充分的振捣,保证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充分密实,这是止水带发挥止水作用的关键,应确实做好,振捣时严禁振捣棒触及止水带。

4、止水带在工地进行接头处理时,应严格按照图中止水带的对接做法进行操作。

5、特殊部位无法采用止水带材料时,可采用断面为30mm×20mm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过渡处理;内侧(背水面)预留30mm×30mm的凹槽,槽内涂刷一道优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灰浆,然后用半干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嵌填,捣固密实并潮湿养护72h;非迎水面结构施工缝采用断面尺寸为25mm×8mm的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防水处理。

6、所有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的施工缝表面均应预留凹槽,将止水条固定在凹槽内,当预留凹槽有困难时,可将止水条直接粘贴在施工缝表面上。

当固定不牢时,可用水泥钉将止水条固定在基面上,钉距不宜小于200mm。

振捣时应确保振捣棒不得触及止水条。

7、浇筑施工缝部位混凝土前,需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此时应确保不得对止水带造成破坏。

然后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界面剂,涂刷界面剂后接合面强度应不小于混凝土结构自身强度。

5.3.2顶板与侧墙防水层过渡做法

结构侧墙预铺反粘防水卷材与结构顶板聚氨酯涂膜层防水之间需进行过渡连接。

具体做法如下:

1、侧墙预铺防水卷材的水泥砂浆保护层应与结构顶板外表面平齐,不得超过顶板外表面。

浇筑顶板混凝土时,需对外露的防水层进行临时保护(采用20mm厚的砂浆抹面保护)。

2、顶板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涂至侧墙防水卷材根部即可,然后在板墙交接部位用低模量聚氨酯密封膏封严。

3、转角部位按图中尺寸铺设两层各4mm厚的自粘卷材做加强层,卷材之间的搭接宽度600mm并且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底接缝部位应错开1/2~1/3幅宽。

5.3.3后浇带部位防水作法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采用缓膨性遇水膨胀腻子条(制品型)和外贴式止水带进行加强防水处理。

5.3.6车站与出入口、风道结构连结处防水层预留做法

由于车站主体结构先施工,而车站主体结构与明挖出入口通道以及风道等连接部位需进行防水层的过渡连接,因此要求对车站防水层在洞口部位的预留搭接卷材应进行有效的保护,具体做法如下:

1、在围护结构内侧做临时砖墙,中埋式止水带插入临时砖墙内,对临时砖墙所接触的附加防水层需附加临时保护层进行保护。

2、拆除围护结构及临时砖墙对防水层及防水加强层进行搭接。

具体做法详见防水图。

图5.3.6-1出入口、风道顶板与车站侧墙接口防水构造

3、在外防外贴段底板处,在底板标线外甩茬450mm,做为上墙搭接,用20mm厚聚苯板或者0.8mm钢板进行临时保护。

在立墙外防外贴与外防内贴搭接处,外防内贴做法处甩茬450mm,做为之间的搭接。

在甩茬处两层均采用反粘卷材进行施工。

此甩茬处保护与上述保护做法相同。

4、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对未做刚性保护层的预留搭接部位的防水层进行有效保护,必要时可在防水层表面覆盖柔性保护板(如5mm厚聚乙烯泡沫板等)

5.4顶板非焦油聚氨脂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5.4.1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

基层表面处理→涂聚氨酯底涂料→局部增强→涂刮聚氨酯涂料一、二、三遍→表面保护或修饰

1、基层清理

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并测定基层干燥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2、节点(阴阳角位、墙体水平施工缝)附加增强层施工:

1)按设计要求裁剪好无纺布,如设计无要求则可按无纺布幅宽均分且略大于或等于300mm裁剪。

2)涂刷第一道涂料,可加少量相应的溶剂稀释。

3)待第一道涂料干固成膜后,涂刷第二道涂料,随即铺贴无纺布胎体,用软刷反复涂刷贴实,干固后再涂第三道涂料,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

4)无纺布铺贴时要松驰,不得拉伸过紧和皱拆,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

5.4.2大面积涂膜施工

1、配料

1)按厂家包装先将A料倒入搅拌容器内,然后边加B料边搅拌。

搅拌采用低速电钻配搅拌头进行机械搅拌,搅拌时间约3~5min,以混合料的颜色均匀一致为标准。

2)每次配制量不宜太多,控制在1小时内用完。

同时采用面积用量法控制涂层厚度。

2、涂刷成膜

涂层采用分遍涂刷成膜。

第一遍涂料应稍稀,可加入少量相应的溶剂稀释涂覆要尽量均匀,不能有局部沉积,并要求反复涂刷几次使涂料与基层之间不留气泡,粘结严密。

后一遍涂刷涂料时,应待先涂的涂料干固成膜后方可进行,涂层干固时间约8~12h,每遍涂刷的方向应与前一遍相垂直。

3、保护层施工

顶板板涂膜完成后应做80mm厚的刚性保护层,且保护层与涂膜间应预先铺设缓冲隔离层。

缓冲隔离层可采用空铺沥青油毡或无纺布,铺贴时用聚氨酯涂料点粘固定。

4、操作要求

1)当涂料粘度过大不易涂刷时,可加入少于B料10%的二甲苯稀释。

2)B料有沉淀现象时,在搅拌均匀后再进行配制,否则会影响涂膜质量。

3)当涂层取2.5mm时,每平方米混合料用量为3.4kg。

平面分三遍涂刷成膜,第一遍用量为1.0kg,第二、三遍用量为1.2kg。

4)每遍涂膜施工前,应检查前一遍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有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涂料用力压入气孔后局部涂刷,然后才可进行下一遍涂膜施工。

5)涂层施工应连续进行,当不能连续施工,需要分段进行时,段与段之间的涂膜搭接口不应小于300mm。

6)转角及节点处的涂层,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堆积及胎体外露现象。

5.4.3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涂膜防水材料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具备产品合格证或《广州市建材产品使用认证证书》及现场见证取样抽检合格资料。

2)涂膜防水层及其局部应加强的变形缝、预埋管件处、阴阳角部位的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不得渗漏水。

2、基本项目

1)涂膜厚度均匀、粘结牢固严密,不允许有脱落、开裂、孔眼、涂刷压接不严密的缺陷。

2)附加涂膜层的涂刷方法、搭接、收头应按设计要求,粘结必须牢固,接缝封闭严密,无损伤、空鼓等缺陷。

3)允许偏差项目

涂膜厚度用抽样切割卡量测得,平均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90%,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70%为之合格;平均厚度符合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5%为之优良。

5.4.3成品保护

1)涂膜完成24小时后,其它施工人员方可进入涂膜施工地带范围,且必须穿着软底胶鞋。

2)涂膜完成后,不得随意刻划涂膜表面,不得持任何硬物在涂膜上拖行,不得堆放重物、硬物。

3)做保护层时,运送材料的小车等运输工具必须用充气胶轮。

5.4.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气孔、气泡:

材料搅拌方式及搅拌时间未使材料拌合均匀;施工时应采用功率、转速不过高的搅拌器。

另一个原因是基层处理不洁净,做涂膜前应仔细清理基层,不得有浮砂和灰尘,基层上更不应有孔隙,涂膜各层出现的气孔应按工艺要求处理,防止涂膜破坏造成渗漏。

2)起鼓:

基层有起皮、起砂、开裂、不干燥,使涂膜粘结不良;基层施工应认真操作、养护,待基层干燥后,先涂底层涂料,固化后,再按防水层施工工艺逐层涂刷。

3)涂膜翘边:

防水层的边沿、分项刷的搭接处、出现同基层剥离翘边现象。

主要原因是基层不洁净或不干燥,收头操作不细致,密封不好,底层涂料粘结力不强等造成翘边。

故基层要保证洁净、干燥,操作要细致。

4)破损:

涂膜防水层分层施工过程中或全部涂膜施工完,未等涂膜固化就上人操作活动,或放置工具材料等,将涂膜碰坏、划伤。

施工中应保护涂膜的完整。

5.4.2基层处理要求

1)、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用木抹子反复收水压实(当采用钢抹子压光时,会造成基层表面过于光滑,降低涂膜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

使基层表面平整(其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mm,且每米不得多于一处)。

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不良现象存在。

2)、基层表面的突出物从根部凿除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膏刮平压实;当基层表面出现凹坑时,先将凹坑内酥松表面凿除后用高压水冲洗,待槽内干燥后,用聚氨酯密封膏填充压实;当基层上出现大于0.3mm的裂缝时,应在裂缝部位凿出深1cm,上口宽1cm的三角形凹槽,然后用聚氨酯密封膏进行嵌缝密封。

3)、所有的阴角部位均应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做成50mm×50mm的倒角。

六、施工技术管理

6.1技术责任制

本工程为了加强技术管理,实行技术管理体制责任制,明确本工程项目经理部的项目总工程师为本工程的技术责任人。

6.2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是全面规划和部署拟建工程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企业法规,施工组织设计一经上级审批,则作为企业施工法规,不得擅自变更。

2)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般问题由项目工程师签发施工设计变更通知单,送现场管理员执行、存档,同时送本项目工程部备案。

3)重大技术方案、施工顺序、施工措施的变更,须书面报告我项目工程部,并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证后方可实施。

6.3技术管理内容

1)督促、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所选定的施工方法的执行情况,杜绝擅自变更工法的违章现象,确保工程顺利进展;

2)督促、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中所规定的施工顺序和工期的实施情况,确保工程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完成工程总进度计划;

3)督促、检查施工中对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组织违章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4)督促、检查工程开工前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执行情况,促使工程按时开工。

5)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进度情况,提供劳动力、施工机具、运输设备、主要材料和半成品(构件或制品)的供应信息,以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

6)督促施工现场管理员由于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发生的工程量变化的签证工作。

7)督促、检查各项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冬、雨季的措施性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8)根据现场施工进展情况,督促、检查总平面布置执行情况和因工序变化而对总平面进行的调整工作,合理解决平面和空间的安排,确保工程顺序、均衡地施工。

9)确保工程监测需要,积极配合将监测系统设置于钢筋笼内,并积极配合监测系统的保护、管理。

6.4贯彻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我项目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技术交底,使参加施工的干部和工人对工程的性质、规模、特点、用途、施工方法、各项技术措施和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作业,变设计图纸为实际工程。

6.5技术交底的内容

1、图纸交底(设计交底)的内容

⑴设计意图和特点;

⑵施工方法和要求;

⑶工程的使用功能;

⑷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⑸解释和说明设计关键部位。

2、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的内容

⑴工程概况和特点;

⑵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

⑶施工部署和任务的划分;

⑷施工方法和顺序及主要技术措施;

⑸程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⑹劳动力安排、材料物资和施工机械的需要量及供应要求;

⑺特殊部位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⑻质量标准和要求;

⑼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及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⑽地下、空间管、线情况及保护措施、注意事项;

⑾材料、构件试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⑿冬、雨季特殊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3、设计变更交底的内容

⑴变更原因;

⑵变更部位及内容;

⑶变更后应注意的事项及方法;

⑷变更后对工程量的变动情况及经济责任。

4、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

⑴施工工艺;

⑵技术安全措施;

⑶规范、规程要求;

⑷质量标准和要求;

⑸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工程的特殊要求和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6.6技术交底制度管理要求

1)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在单位(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进行;

2)技术交底必须强调文字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卡一式二份,一份项目组存档备案,另一份报送工程处施工技术科备案;

3)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坚持施工组织设计总体交底和分项工程阶段性技术交底相结合的原则;

4)技术交底工作必须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

5)各级技术交底的内容、要求,必须强调上下口径统一的原则,避免下级施工人员工作时模糊不清或出现差错;

6)本单位工程竣工后将各级技术交底卡汇集整理装订成册。

6.7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制度规定对重要的或影响整个防水工程的技术对象进行复核,避免发生重大差错而影响本工程的防水质量和使用功能。

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内容和重要措施。

因此必须严格按技术图纸复核。

技术复核内容如下:

1)测量定位:

根据控制桩复查建筑物(构筑物)的座标、标高的位置、尺寸;

2)建筑放样:

复核位置、尺寸、轴线、标高、里程,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

3)翻样:

有关构件的翻样尺寸、型式、构造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检查样板尺寸、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验线验平:

按设计图纸分好轴线,并进行复验尺寸,复查水平;

5)施工图大样:

复核各种施工大样图的形状、尺寸、材料规格、依据的设计图。

七、注意事项

1)本工程的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其施工环境气温条件宜符合表7-1规定。

表7-1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条件

防水层材料

施工环境气温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热熔法不低于-10℃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冷粘法不低于5℃,热风焊接法不低于-10℃

有机防水涂料

溶剂型-5~35℃,水溶性5~35℃

无机防水涂料

5~35℃

防水混凝土、水泥砂浆

5~35℃

2)涂膜防水层不得有露底、开裂、孔洞等缺陷以及脱皮、鼓泡、露胎体和皱皮现象。

涂膜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砂眼、脱层等现象,成膜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涂膜收口部位应边疆牢固。

不得出现翘边、空鼓部位。

4)刚性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示防水层;涂层的预留搭接部位应由专人看护。

5)顶板宜采用灰土、粘土或亚粘土进行回真,但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铁丝等硬质物及有机物。

人工历实每层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不大于300mm。

夯实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

只有在回填厚度超过500mm时,才允许采用机械回填碾压。

八、质量验收和标准

8.1防水标准

1)出入口的防水等级定为一级,结构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2)风井和风道的防水等级定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浸渍,总浸渍面积不得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m2的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如表8.1-1所示。

表8.1-1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

防水等级

标准

1级

不允许渗水

2级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工业与民用建筑:

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任意100㎡防水面积不超过1处

其他地下工程:

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任意100防水面积不超过4处

3级

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任意100㎡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

4级

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d,任意100㎡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d

8.2材料质量验收

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卷材防水层及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须符合设计要求。

3)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哄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钝角。

4)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集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5)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8.3施工质量验收

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卷材防水层及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须符合设计要求。

3)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哄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钝角。

4)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密,集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